你所堅持的認知一定正確嗎?小心陷入刻板印象、自證預言的陷阱

2020-08-22 思維之謎

哥白尼為了避免教會的迫害,臨終時才發表了日心說著作《天體運行論》。

布魯諾為了宣揚宇宙無限的思想,被宗教裁判所視為異端,燒死在鮮花廣場。

人類科學史中,還有很多與保守認知鬥爭的案例。


人們有一種傾向,對於已形成的認知(信念、態度),會想盡辦法去保護和維持,這就是人類認知的保守性。我們為什麼會這麼保守?或者說,認知保守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在《社會性動物》這本書中說:

它可以讓我們將所感知到的社會生活,視為一個連貫且穩定的空間。


也就是說,我們總是盡力保持自身生活方式,認知觀念和社會環境的穩定。劇烈的變動,會引起我們內心的不安,並需要消耗能量去適應,甚至會動搖現有的利益。


中世紀的歐洲信奉地心說,地球靜止不動,太陽和星星圍繞地球轉動。因為這符合當時教廷對《聖經》的認知和解釋。


而布魯諾提出宇宙無限理論,太陽不過是無數星星中的一顆,地球圍繞太陽轉。這嚴重挑戰了當時羅馬天主教庭的權威,也挑戰了教廷的利益,最終他被迫害致死。


認知的保守性就在於,面臨新認知的挑戰時,我們往往是將新認知納入已有認知的框架下,對舊認知稍作修正,而不是用新認知完全取代已有認知。


從進化上看,漫長進化過程中,我們傾向於選擇穩定,在物資匱乏,環境險惡的叢林中,這讓提高了我們生存下來的機率,但也導致我們認知的保守。而那些選擇了冒險,認知激進的人類,多數消失在了進化的長河中,我們多數是認知保守者的後代。


這種選擇有好處,但也要付出代價,為了維護舊有的觀念,我們不能及時更新對世界的看法,甚至對人或事進行歪曲,從而形成對現實的錯誤認知和偏見。


認知保守導致的認知錯誤有哪些呢?


分類與刻板印象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生活中我們時刻對人群進行分類,最常見的就是區分「我們」和「你們」。比如,我們學校與你們學校,我們省和你們省。我的國家與你的國家等等。


我們對自己所屬的群體,往往能看到每個個體的不同,並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對自身群體之外的人,常常只看到他們的相似性,對每個個體貼上群體的標籤,這就是刻板印象。比如說到法國人,會想到浪漫;德國人固執,中國人謙遜等。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會非常頑固,而這往往導致偏見的產生,比如種族歧視,地域歧視。


定型與自證預言

分類導致的另一個後果就是定型。定型就是將同樣的特徵強加到每一個人身上,而不考慮群體成員之間實際存在的差異。也是一種刻板印象。


一旦對人和事形成某種定型,我們就會形成基於這種定型的預期。


羅伯特.羅森塔爾,做過一個經典的實驗。首先對一所小學的學生進行智力測驗,然後從每個班級隨機挑選20%的學生,告訴他們的老師,這些學生能成大器,以後一年智力會有很大提高。


一年後他們又進行了一次智力測驗,結果顯示,那20%的學生,果然變聰明了,智力測驗得分明顯提高。


因為得知第一次測驗結果後,老師對那20%的學生,形成了虛假的定型,對這些學生的成長有了更高的預期。


在以後的一年裡,老師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注,更多的答題機會,更多的輔導。這種關注和輔導,反過來促進了學生智力的提升,這就是自證預言。


自證預言表現在,當人們對他人保有某種定型時,我們的一些行為和反應,往往導致他人做出符合這種定型的行為。


馬克.斯奈德和威廉.斯萬的一個心理學實驗,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實驗中,要求女大學生準備一套問題,問將要見的人。第一種情況是告訴大學生要見的是一個外向的人,他熱情友好。


她們準備的問題,一般是這樣的:「你會做些什麼來活躍晚會氣氛?」或「在什麼場合下你最健談?」。


第二種情況是告訴他們要見的是一位內向者,他冷淡,保守。她們準備的問題一般類似這樣:「在喧鬧的晚宴上你最不喜歡什麼?」或「在什麼場合希望自己有較多的交往?」。


你看,無論這個人外向或內向,回答第一種問題時,這個人看上去都可能外向,回答第二種問題時,這個人看上去都可能是內向的。


人們傾向於證實自己已有的假設和定型,這會讓我們忽略一些信息,或者相信一些錯誤的信息,進而作出錯誤的歸因。


比如,男人在公司成為高層管理者,我們往往歸因於他的能力;而女性成為高層管理者,我們往往歸因於她的勤奮或者她背後的關係,相伴而來的是一些流言蜚語。如果是個漂亮女性,那麼這種歸因會被進一步誇大。


由於認知保守而形成的錯誤的觀念,不但影響我們的心理,讓我們錯誤的認識世界,產生偏見;還會因此產生攻擊性甚至暴力行為等社會問題。


如何避免認知保守的負面影響?

1、對人物和情景分類時,儘量採用多種角度,當你心中已有了一種分類,要提醒自己考慮相反的情形。


2、少貼標籤,特別是群體性標籤,儘量發現個人或重要事情的獨特性。比如,很多人認為廣東人什麼動物都吃,但反過來我們也要考慮到,每個廣東人都有自己的特質,不是每個廣東人都是如此。


從個性化角度觀察可以防止我們對人和事進行進行錯誤定型。


3、當我們形成某種認知時,要提醒自己,這種認知也許是錯的,也許存在其他的可能。


4、 增強自身的認知能力。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和預測,往往基於過往的經驗和已有的認知,當認知不足時,錯誤就可能發生。在發現錯誤時不要急於辯護,而是思考如何通過錯誤,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

結語

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說:

人們有將自己視為完美而又理性的需要,但這種需要又頻繁地導致我們採取那些既不完美又沒有理性的行動。


認知保守有正面意義,它能讓我們快速的認識世界,並作出預測,能夠維護我們對自身完美和理性形象的想像。


但認知保守也是我們人性中的弱點,它讓我們的固執、產生偏見,甚至歪曲事實。認識到這一點,是我們打破認知保守的開始。

相關焦點

  • 必須規避的六個認知陷阱
    必須規避的六個認知陷阱   在對外部信息篩選解釋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在感知過程中產生錯覺和幻覺,進而直接影響到決策和判斷的準確性
  • 霍金:「我符合殘疾天才的刻板印象!」
    什麼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應」,是指個人受社會影響而對某些人或事持穩定不變的看法。這就是刻板印象,你會通過他人的評價或者外部因素來推斷,認為某個人或者某個族群是怎麼樣的人。刻板印象的影響刻板印象也有積極影響。
  • 對抖音的刻板印象~絕大多數人都醬紫
    於是乎,大家一聯想身邊認識的東北人,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兒,殊不知所有人都犯了跟六六一樣的錯誤:對東三省的看法,都停留在「刻板印象刻板印象,說白了就是固執,偏見,拎不清。比如「刻舟求劍」的傻子,在流動的船上做記號,打撈一把靜止的劍,這不是固執是什麼!
  • 被刻板印象所遺忘的女獵人們
    當對這種觀點追根溯源,我們會發現,其中隱含著許多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安第斯山脈的女獵人|Matthew Verdolivo / UC Davis IET Academic Technology Services參與獵捕大型動物的墓主人 是位女性
  • 有人發現,不好的預感總能夠實現,如何利用自證預言改變教育方法
    比如說當我們的給自己定一個早起的鬧鐘,害怕自己醒不來訂了很多個,十分鐘一個,最終鬧鐘依然都沒有叫醒你,為此你各種的感慨,甚至一度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手機有問題。學習某個學科的時候,當你心中暗自告訴自己,希望老師不要提問你,或者讓你上臺答題,結果這種的事情真的便在你的身上發生了,是不是你感覺很神奇呢?
  • 你真的了解非洲嗎?細數常見的非洲十大刻板印象,重新認識非洲
    所有的非洲人都是黑人嗎?非洲人都住樹屋嗎?非洲是一個國家嗎?非洲到處都是沙漠?許多中國人都會對非洲有這樣的誤解。現在我來列出最常見的10個誤解。 1.非洲是一個國家 最常見的誤解之一是非洲是一個大國。
  • 普通人想要躍遷,你的認知應該升級了!
    我們想要實現人生的躍遷,就不能不提升自己的認知。認知水平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在《認知升級》這本書中,作者指出智力並非由遺傳決定,一個人所受的文化教育和生活環境,才是決定認知水平高低的關鍵。只要我們努力改變自己的學習環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可以提升自己的認知!
  • 「科學家都是實驗室穿白大褂的古怪男人」你家娃有這種刻板印象嗎
    但是,即使在銀幕之外,這種刻板印象仍然存在,根據新的研究,它可能會損害下一代潛在的科學家。這項由南澳大利亞大學和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聯合開展的新研究,探索了刻板印象是如何影響孩子們對科學家的看法的。UniSA的研究人員Garth Stahl博士和ACU的研究人員Laura Scholes博士說,如果我們想解決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我們必須要理解,孩子們關於科學和科學家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影響他們的職業抱負的——即使是在小學階段。
  • 年輕人,努力吧 | 自證預言
    原創 師建國 心聲經典心理學上面有一個現象叫自證預言,簡單解釋就是人會不自覺的按自己內心的期望來行事,最終令自己當初的預言發生。也就是你信什麼,就會吸引什麼,自證預言這個現象在生活中很多方面可以看到。1、自證預言「自證預言」,又名「自我實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行為確認效應,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也指對他人的期望會影響對方的行為,使得對方按照期望行事。
  • 當心陷入傳銷陷阱!
    當心陷入傳銷陷阱!但是您聽說過只需要動動手指在手機上轉發廣告、買賣虛擬「種子」就能賺錢的嗎?近日,南陵縣法院就開庭審理了一起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案件。最終被告人吳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緩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退繳的違法所得15萬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 《都挺好》:泛濫的原生家庭決定論,加固了階層的刻板印象
    家庭固然重要,可它真的能決定一個人的所有嗎?尤其是在這個鼓吹「父母皆禍害」的環境,過分誇大家庭的缺陷,真的能讓我們洞悉生活的真相?其實,「原生家庭決定論」迎合了大眾壓抑已久的負面情緒,尤其是那些對家長的憤怒,對自己所處環境的不滿,還有不同群體之間基於階層的刻板印象,都能從「原生家庭決定論」中得到抒發。
  • 失戀100次才明白,99%的愛情陷阱是自己挖的
    我們總在有意無意中,不小心踏進了自己給自己設置的陷阱,導致問題朝著相似的軌道慢慢發展。戀愛中的你,最容易給自己挖什麼坑?無論你正在戀愛還是準備著戀愛,都不妨檢驗一下你是不是也有以下問題。陷阱一:自我暗示 Credit: web過於依賴自己的主觀判斷,基於自己的感覺就對別人下定論做批判,從而認定對方就是什麼樣的人或者做了什麼樣的事,然後在自己的潛意識不斷重複這種自我暗示,內心不斷自我肯定強化自己的主觀認知。當你認為自己是認為對的,你是很難接受別人的反對和辯駁的。
  • 案例分析:怎樣避免互動設計中的「刻板印象 」
    而人之所以有「刻板印象」,是因為有categorical thinking(類別型思維),它往往使我們產生對事物的固有看法和理解,是在看到某些特定人、事、物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這些就形成了「刻板印象」。毋庸置疑,使用「刻板印象」(經驗)能無形中提升工作效率;減少溝通和開發測試成本;也不會太多的打破用戶習慣。然而,它也會帶來負面影響,讓我們對真實世界失去客觀判斷。
  • 不只是中國,看美劇中的法國刻板印象!
    在《艾米麗在巴黎》中,也滿滿都是美國對巴黎的刻板印象,帶血的牛排、美味的可頌、聚會上的香檳、引經據典幾句波伏娃的女性主義,奢侈品公司做的也是代表法國的香水、浪漫的鐵塔和塞納河……這就好像一本大寫的美式刻板印象裡的巴黎之旅,就在法國人態度嚴謹、鏡頭調度華麗、態度悲憫的拍出混亂又嘈雜的《悲慘世界》時
  • 海洋殺手大白鯊真的那麼兇殘嗎?改變你對大白鯊的刻板印象
    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恐怖電影《大白鯊》中大白鯊的可怕形象已經深入了許多人的心:這種白色的魚類是大海的霸主,有著尖利的牙齒和矯健的身姿,遊泳的時候一定要萬萬小心,因為它們可能正在你的身後等待……然而,真相真的是如此嗎?大白鯊這種動物,真的像電影裡那麼令人恐懼嗎?
  • 英文精讀|性別歧視言論:在線強化女性刻板印象
    性別與女性刻板印象女權主義理論認為,對婦女的敵意產生於父權文化及其伴隨的性別歧視、厭女症和對婦女的物化態度。學者們進一步指出,敵意源於婦女在更大的社會權力結構中受到的壓迫,這種結構將男子置於主導地位,將婦女置於從屬地位。制度上的性別歧視造成了性別刻板印象形成的社會環境,反過來,刻板印象的延續保存並強化了性別歧視和佔主導地位的男性的社會文化。
  • 《我和我的祖國》「細節」打破主旋律的刻板印象
    《我和我的祖國》「細節」打破主旋律的刻板印象 時間:2019.09.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朱白對於觀影者來說,每當影片中出現激動人心的緊張時刻,除了對於那些結果已經知曉有了應有之淡定以外,一定也會隨著故事的起承轉合內心被掀起波瀾。對於嚼著爆米花、喝著可樂、如今生活在太平盛世裡的觀眾,不知道除了在此時洞悉到新中國曾經經歷的困難和激昂時刻,還會不會還想到更多。
  • 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刻板印象,被西方人翻案
    近來傳播學有個時髦理論叫「信息繭房」,大抵是說人們刻意選擇那些迎合自己刻板印象的信息,從而不斷的強化原有的刻板印象,讓自己的思想「作繭自縛」。千百年來人性如此,看來只有真正智慧之人才能免俗。普利斯庫斯看到匈人的生活雖然不同於羅馬式的生活,卻仍然有一定的社會秩序可遵循,這些生活秩序被當時的人們遺漏,後世的人們也對改變自己的刻板印象不感興趣。匈人宴會上人們的坐席有次,享有的娛樂雖然和羅馬不同卻仍然有規矩。
  • 智商真的決定孩子成績嗎?
    所謂自證預言,是指人們一旦對於某個人或事形成了某種預言(預期或印象),那麼就會不自覺地按照這種主觀判斷來行事,改變自己的態度或者行為模式,並最終導致預言成為現實。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對待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家長和老師經常說的話就是:「他不是個讀書的料。」後來這些孩子真的初中念完就不念了,有的回家子承父業,有的遠離家鄉外出打工,多年之後這些人依然一無所成。
  • 瑪雅人預言「2012世界末日」,人們紛紛陷入恐慌,誰拯救了人類?
    神秘瑪雅人預言「2102世界末日」,人們紛紛陷入恐慌,誰拯救了人類?隨著人類文明發展以來,地球也發生了無數次的變化莫測。但是事實證明這個預言非常的荒謬且輿論,因為「2012世界末日」早已過去多年,然而並沒有發生任何事情,這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為此,專家給出了合理的結論。根據相關專家表明,「2012世界末日」率先是從瑪雅人的預言當中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