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孩子做IQ測試,否則不能參加考試?智商真的決定孩子成績嗎?

2021-01-08 Doris媽媽說育兒

我家親戚最近十分發愁,到處打聽哪裡可以測試孩子的IQ,想帶孩子測試一下,問其原因,原來是她想讓孩子去上一個本地很有名的私立學校,但這個學校有個要求,孩子智商必須要達標才行,否則不能參加該學校的考試,可能是害怕考試成績太差影響班級整體成績。怎麼樣智商算達標呢?就是測試孩子的IQ一定要達到一個數值,至於數值多少,我沒有細問,但是就這件事來說,我覺得很搞笑。

不可否認,人與人之間可能確實存在一定的IQ差距,但完全用IQ高低來給孩子劃分一個層級,對孩子來說也不是很公平,私立學校對「好老師」的唯一評判標準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老師,則把IQ高低作為孩子成績好壞的絕對影響因素,這顯然是不對的。

那麼,除了IQ,還有什麼能夠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呢?

01、「自證預言效應」才是決定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

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則故事:賽普勒斯一位王子皮格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時他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雕成後又每天捧在手中,用深情的目光注視著她,時間久了,忽然有一天這個美女竟然有了生命。

跟希臘神話相似的中國神話也有很多,看似杜撰的內容,實際上也飽含著很多智慧和哲理,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羅森塔爾和雷諾爾·賈可布森,受上面故事的影響,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應。

兩位美國心理學家來到一所小學,選擇了幾個班級對孩子們進行智力測試。他們在這幾個班級上隨機挑選一部分學生,說他們是天才,對他們大加讚美,告訴他們說從測試結果看,名單上的學生天賦很高,只是有些人還未體現出來。從那以後,老師和其他孩子以及這些人本身,都把他們當天才來看待。

大半年後羅伯·羅森塔爾和雷諾爾·賈可布森去這個小學回訪,發現名單上的學生果然成績有著顯著進步,而且求知慾明顯增強。

他們把這種效應稱為「皮克馬利翁效應」,人們也稱之為「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的實驗表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智慧成就的預言,會決定另一個人的智慧成就。

後來兩位專家表示,這些學生名單完全是隨意抽取的,並未進行任何所謂的智商測試,其目的不過是為了佐證智商並非決定成績的主要因素。

這個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的實驗,揭示了社會心理學上一個重要現象,即「自證預言」效應。所謂自證預言,是指人們一旦對於某個人或事形成了某種預言(預期或印象),那麼就會不自覺地按照這種主觀判斷來行事,改變自己的態度或者行為模式,並最終導致預言成為現實。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對待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家長和老師經常說的話就是:「他不是個讀書的料。」後來這些孩子真的初中念完就不念了,有的回家子承父業,有的遠離家鄉外出打工,多年之後這些人依然一無所成。

他們的父母再提起他們小時候,依然是那句話:「看吧,我說他不是個讀書的料吧。」似乎證明自己看人精準、高瞻遠矚,可是實際上,正是這樣的「自證預言」,讓孩子覺得自己本身就不是個讀書的料,從而得出自己「努力也沒用,反正我不是個讀書的料」這樣的心理暗示,以至於自暴自棄,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去努力。

02、為什麼「自證預言效應」會實現?

我們都不相信有「詛咒」這回事,可是為什麼「自證預言效應」又真的如傳說中的「詛咒」一樣,百說百靈呢?其實是因為以下兩點原因:

一是「自證預言效應」影響了做事者的動機。

去年高考的時候,我一個朋友家孩子考場失利,比平時的成績至少下降了一百多分,跟朋友聊天時,朋友不停地跟我強調一句話:「我家孩子就是這樣,從小到大學習可以,但一到考試就不行,心理承受能力又差,考前我專門在考場外跟他說過這個問題,結果真被我說中了。」

孩子還沒考試,媽媽就「預言」孩子考場會失利,結果孩子考場真的失利了。這其實就是「自證預言效應」影響了孩子的動機,使得孩子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心理上就給自己一種暗示:「這情況對我不利,以往的經驗告訴我一到這時候我就不行了,我肯定考不好的。」

如果我們在事情還沒有發生前就預言事情會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那麼孩子對於做好這件事的動機就會降低,而動機的減少又自然會導致孩子的緊張和不自信,結果事情的發展並不那麼順利,從而使得預言成真。

二是「自證預言效應」影響了做事者關注的焦點。

很多人都知道趙本山跟範偉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小品叫《賣拐》,在小品裡,趙本山為了把拐賣給範偉,就告訴範偉他的腿有問題,此時的範偉把全部的焦點放在了趙本山說有問題的那條腿,從心理上開始傾斜於相信對方的話,以至於似乎真的腿就壞了一樣。

自證預言效應影響了他對自己的關注焦點,影響了他對事實的正確判斷。

我們對待孩子也是一樣,比如很多家長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家孩子有拖延症」,那麼你的關注點就常在他所表現出的拖延的部分,當你不停地在他面前強調他「拖延」的毛病,就愈發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天生有拖延症的人,最終影響你對他的態度和行為。而他對你這樣態度同樣的反饋就使得他真的成為了你說的那種人。

其實,「自證預言」之所以會實現,大多源於人們的焦慮,比如孩子考試之前會不停地跟自己說「我最害怕考試了,我肯定考不好」,這是因為人在面對焦慮和恐懼的時候,身體裡的平衡機制會努力地去消除這種焦慮所產生的平衡,這時頭腦裡的保護機制就會催促自己儘快找一個理由,來消除這種未知的不確定,也給自己一點安慰。

當孩子覺得自己考不好時,其實是因為平時的知識點掌握得不牢固導致的,可是孩子有了「我害怕考試」這樣的藉口之後,就有了原諒自己的理由,使得自己的焦慮情緒減輕、內心的內疚感減弱。

03、如何幫助孩子避免負面的「自證預言效應」?

其實,「自證預言效應」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人們之所以會常常說負面的,正是因為消極的自我預言可以減輕自己不努力的負罪感,讓自己更坦然面對失敗的心理落差。那麼我們如何避免負面的「自證預言效應」呢?

l 多對孩子說正面「自證預言」記得我上初一的時候,數學成績是很一般的,有一次學校組織數學比賽,鄰居姐姐鼓勵我讓我報名,當時她跟我分析了很多我的優勢,告訴我只要我這段時間認真複習、集中時間和精力,在這個學科上發動猛烈的衝刺,肯定能行。一是因為她的鼓勵讓我信心倍增,二是我也想通過這次比賽使自己緊張起來,集中精力把該科成績提升一下,於是就報了名。

我告訴自己一定可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複習中去,最終竟然還得了92分,要知道之前我的數學成績從來沒上過80分的。

正向的「自證預言」像是一個儀式,宣告自己的優秀,幫自己建立一個「我一定行的」這類的想法,並且對這種想法堅定不移,從而投入更多、更大的熱情和精力,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成就感,以佐證自己的「的確行」。

另外大量的案例證實,消極的預言者會常常說這幾個詞語:永遠、總是、絕對不可能這幾個極端的詞語,如果你身邊有焦慮治療師,他會建議你把這幾個詞語從你的習慣用語中剔除掉。

想要給孩子更多的自信,就必須給孩子更多的正向「自證預言」,避免以上負面預言,堅信、並且告訴孩子「你一定行」,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朝著你認為的方向去發展。

l 善於利用表情和動作做好積極暗示記得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印度的媽媽教育孩子的視頻,孩子畫了一幅畫,爸爸覺得畫得很醜,孩子很沮喪,媽媽來了看到畫,用十分誇張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誇獎孩子說:「哇,畫得真漂亮,你真是個天才!」當孩子說爸爸覺得不好看時,媽媽立刻又用誇張的語言來反駁說爸爸一點藝術細胞都沒有,不懂得欣賞,然後強調孩子是天才這個概念。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特梅瑞賓提出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那就是:溝通的總效果=70%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當我們用特別真誠的眼神看著孩子、用真摯的語調告訴孩子,你一定行,只要你努力去做,一切都不是問題!孩子一定會相信你的話,並朝著你期待的方向去努力。

反之,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失敗時,我們同樣用我們的表情和動作做好暗示,讓孩子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失敗和挫折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重要的是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

l 教給孩子善用樂觀心法我一個朋友家孩子是個可愛的小男孩,在學校也十分受老師喜愛,有一次孩子換了一個新的髮型,可是卻遭到了其他孩子的嘲笑,說他像個「馬桶蓋」,孩子十分傷心,回家之後跟媽媽說起這件事,媽媽告訴他說:「你的眼光很時尚,選擇的這個髮型很帥,何必要用別人的眼光懲罰自己呢?「並且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告訴孩子對對方嘲笑的不屑才是最大的反擊。

孩子受到媽媽的啟發,再面對其他孩子叫他「馬桶蓋」時,他調皮地吐了一下舌頭,微笑著對他們說:「謝謝誇獎,我很喜歡我的新髮型。」孩子們看到他的反應,十分不理解,可是從那開始卻也覺得十分無趣,因為他們的嘲笑完全失去了力度,就像是一個拳頭打進了棉花裡。

孩子用「謝謝」表達自己無所謂的態度,時間長了,孩子就真的覺得無所謂了,這便是正向「自證預言」的心理效果。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曾經指出:

樂觀有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一個人對生活中的困難產生心理免疫力。因為,樂觀開朗是一種心理狀態,就像催化劑一樣,可以激發出孩子身上的所有潛能,使他積極地尋找事情的轉機,從而扭轉「敗局」。而且,積極樂觀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觀察敏銳。

當我們能夠善用正向的「自證預言效應」,孩子就會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去發展,如果一個孩子摒棄腦子裡的第一個負面的念頭,從善意的角度思考別人的行為,不僅能幫助孩子發現對方的優點,還能幫助孩子發現自身做得不夠好或錯誤的地方,從而幫助孩子以更積極的行為應對。

相關焦點

  • 期中考試成績出爐 杭州七醫院測智商的孩子多了三成
    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嶺告訴記者,杭州大部分學校期中考試成績單剛出爐,不少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成績不滿意,擔心孩子智商不夠高,所以就想來做個測試,看看孩子的學習成績究竟跟智商扯不扯得上關係。  據醫院初步統計,近期到醫院來測智商的孩子比往常增加了三成,而且後面還排著許多預約號。  孩子的學習成績優劣是否和智商高低成正比?盲目測智商是否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影響?
  • 老師要求成績差學生做智商測驗 疑出於評優考慮
    第1頁:智商門診暑期爆滿 許多孩子都非自願檢測 第2頁:檢測結果要對孩子保密 老師表示檢測只為「對症下藥」 第3頁:人大代表建議有關部門關注此事  智商門診暑期爆滿 專家:別拿智商分給孩子劃等級  「你的孩子成績這麼差
  • 寶媽沒事少給孩子做智力測試,靠譜嗎?測試結果會造成不良影響嗎?
    而孩子剩下來之後寶媽們就開始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腦力智力水平,身體健康顯而易見,一提到孩子智力寶媽們就開始不淡定了,自己家寶寶走路、說話,比別人早一點,心中就暗喜:我娃智力過人!孩子不愛說話,不喜歡與人玩耍,立馬聯想到智力問題,急三火四帶去測智商。這些做法對孩子好不好?究竟要不要給孩子測智商?1.孩子的智力測試依據是什麼?給孩子做測試結果靠譜嗎?
  • 兒童醫院測智商爆滿 多是成績差被老師要求測
    兒童醫院測智商被擠爆 多是成績差被老師要求  這個學期開學不到兩個月,市兒童醫院兒保科變得格外忙碌,令醫生們納悶的是這個學期以來測智商的學生明顯增多,每個周六都要為這些來測智商的孩子加班。
  • 課後作業+課堂理解+考試成績=學到知識,一招彌補孩子成績落差
    才能了解孩子學習情況,考試成績下來不理想的要不找補習班,要不責備孩子,但是卻不能實際地幫助孩子提高成績。考試的目的考試的唯一目的就是檢測孩子的學習掌握知識,單元測試了解孩子一單元情況,期中測試則是了解孩子半學期學習,學期考試就是綜合測試能力。
  • 智商測試,基本不靠譜
    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歐美國家就已經廢除了智商測試。  暑假智商門診火爆  「眼看他成績越來越差,就連偏旁部首的前後左右都搞顛倒,我真懷疑是智商問題。」在省會某醫院兒童心理行為中心,鄭州市民王女士直嘆氣。兒子果果(化名)即將升入三年級,可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56分、數學69分,老師讓王女士帶孩子測測智商。
  • 家長們的困惑:我家孩子需要做智力測試?
    我是整天埋頭做功課的杜一老師。最近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就是:兒童有沒有必要做智力測試?為了解決這個疑惑,我第一時間查詢了相關資料和文獻,瀏覽了網絡上專業人士的回答。得出的結論是:兒童做智力測試要慎重。困惑當然,模稜兩可的答案總是不能讓愛子心切的家長們滿意。一些家長仍然會有這樣的困惑。
  •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吧
    □劉衛京    高考分數出來後,一位年輕教師來跟我商量一件事:她的表妹今年參加高考,分數勉強過了本科線,表妹想要復讀,家長卻希望她今年去上大學。到底怎麼辦,一時難做決斷。  我的第一句話是:「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好了!」我們就這事討論了一會兒,我的最後一句話還是:「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吧!」
  • 給孩子測智商?!這事靠譜嗎?
    所以,嚴格來說,嬰兒智力測試的結果不能叫智商(IQ),而應該叫發育商(DQ)。只是由於智商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在很多人心目中,智力測試就等同於智商測試了。「發育商」是衡量嬰幼兒心智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國外早就有這一概念。大量研究都顯示,DQ可以用來預測某些兒童會發育遲緩,不能用於預測兒童的智商。2 | 嬰兒智力測試是國外體檢的必檢項目?
  • 家長這樣對待老師,孩子成績不會好,最終吃虧的是自己
    文/小魚小胡是初二學生,數學成績比較差,只能考六七十分。家長把他送到社會上的輔導機構去補了兩個月課,在機構參加測試考了130多分。家長很滿意,覺得孩子成績提高了,於是不再補課了。半個月後學校段考,小胡數學只考了65分。
  • 孩子智商高不高,不能只從學習成績來看,日常表現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智商高不高,不能只從學習成績來看,日常表現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智商高不高一直是很多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因為孩子的智商如果非常高的話他們的學習肯定也會名列前茅,因為這樣以後他們才能夠變得有出息。但是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孩子的智商高不高,其實與學習成績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
  • 為什麼孩子智商130,成績卻不好?
    杭州某小學的學生小娟,平日非常乖巧,回到家就做作業、看書,但成績卻一直在班上穩居中下水平。父母帶著她去看了某醫院的學習困難諮詢門診後發現,小姑娘的智商130,比平均值高出了30,屬於很優秀的水平。但同時也發現她得了「非典型性多動症」。她的「多動」不在行動,而在思維上。
  • 只錄取智商在130以上的孩子?--兒子入小學考試記
    為了不給兒子造成心理壓力,去之前我對兒子說:「你要上學了,要去參加入學考試,所有的小朋友都經過考試才能入學。」我的目的是儘量讓他覺得這是一次正常的考試,沒有什麼特別的。他很爽快地接受了,儘管這是他人生遇到的第一次考試,但他根本就不知道考試是怎麼回事。  去的那天,是開始報名的第二天,9點多到了學校,我們領到排名300多位的小號,稍晚一些到的家長被告知小號已發完。
  • 科學家:孩子學習成績由基因決定,後天再努力也白搭 網友:荒謬
    就好比孩子的學習,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沒那麼聰明,但是,只要刻苦努力,也會取得好的成績。但是,最近小編看到了一個關於羅伯特.普羅民的新聞,這位著名的遺傳學家認為,孩子在學習方面能不能取得成功,是由基因,也就是DNA決定的。他認為在人類的生活中,先天和後天的外部環境相比更加重要。
  • 爸爸嫌9歲兒子數學考80分 覺其智商低要做測試
    醫生說 6歲以上絕大多數孩子沒必要做此測試  學習「不好」,需要測智力嗎?  暑假40多天,兒童醫院200人測智商  昨日下午4點,秋雨綿綿,西安市兒童醫院兒保科智力測試室外,家長和患兒都不是很多。一個護士告訴記者,小孩做智力測試的時間不等,因為「孩子和孩子的反應不一樣」。  「假期的時候,我們一天平均能接待五六個要求給兒童測智商的家長。」
  • 試管嬰兒智商普遍不高是真的嗎?
    試管嬰兒智商普遍不高是真的嗎? 時間:2020-11-10 14:26 中山大學附屬三院生殖中心 試管嬰兒輔助生殖技術的出現,對於許多不孕不育的夫妻來說,是天大的喜事。許多原來不能懷上孩子的家庭,通過試管嬰兒技術終於能生出一個自己的孩子了。
  • 心理學家發現:智商高的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有這些明顯的特徵!
    幾個人在聊天的時候,提到了當年的高考成績。尼格買提問張蕾:「你們山西的分數高嗎?」 張蕾說:「我是山西藝術類的第一名」。 小尼說:「我也是第一名。」 康輝笑著問:「誰還不是第一?」
  • 心理學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在嬰幼兒期會有這些明顯的特徵!
    幾個人在聊天的時候,提到了當年的高考成績。尼格買提問張蕾:「你們山西的分數高嗎?」張蕾說:「我是山西藝術類的第一名」。小尼說:「我也是第一名。」康輝笑著問:「誰還不是第一?」一邊的撒貝寧笑起來:「跟一幫還需要考試的人坐在一起,真的是……」。撒貝寧沒有經過高考,他在中學是被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學的。
  • 這5類孩子看似平凡,智商往往高於常人,你家孩子是嗎?
    曾經有科學家研究證明:孩子的智商在2歲以前是可以提高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通常覺得孩子的智商是一生下來就決定的,是不能人為改變的。孩子有沒有高的智商,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看出來。這5類孩子看似平凡,智商往往高於常人,你家孩子是嗎?
  •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智商測試發明者是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智商測試是為了評估孩子們不可改變的智力水平。其實不然,他設計這個的初衷不是為了給孩子們的智力下定論。比奈於20世紀初在巴黎工作,他設計智商測試的目的是鑑別出那些無法從巴黎公立學校的教育中獲益的孩子,從而設計出新的教育計劃,讓這些孩子回歸正軌,他相信教育和練習可以帶來智力上的根本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