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結弦的表演和人為何值得愛?傷痛換來的善良,共情能力太強!

2021-01-08 抻面雞架yuzu

前幾天,微博上有這樣一個熱搜:「共情能力強的人」。

說的是,「共情能力強的人也很慘。因為經歷的痛苦越多,你就越柔軟細膩,處處慈悲為懷。看到別人流血,想起的全是自己的疤。你看到的善良,都是用半條命換來的。」

瞬間戳心。

這個話題,讓很多人一下子就能想到他。

一個越來越柔軟細膩、處處慈悲的,經歷了無數痛苦煎熬,卻永遠善良的:羽生結弦。

什麼是「共情能力」?

共情是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能力。

共情(EMPATHY)能力,或譯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這一基於人本主義提出的精神層面的概念,指的是體察他人內心的能力。

如果體現在表演上,共情能力強的人,能更深刻地展現出作品的內涵、代入主觀情緒,作品情緒飽滿,更易產生共鳴。

如果體現在為人處事上,共情能力強的人,則會儘可能的感知、照顧身邊人的情緒變化,是會讓身邊的人分外舒服的存在~

仔細想想,我們常說,羽生結弦的節目「好看」,到底好看在哪兒?

技術牛是前提了,藝術美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畢竟,如羽生結弦所說,藝術就是正確的技術。

但更多的是情緒、情感的表達。

「他的節目仿佛有一個巨大的『場』,會讓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自然地進入到他所營造的那個『場』中。」這幾乎是世界各地的體育解說對羽生結弦的節目表演的共同評價。超強的「共情能力」,讓他能夠在把控音樂節奏的同時,充分理解音樂背後的故事、營造的情緒環境,並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節目表現中。

正是因為這種能力,即便演繹的同樣主題的節目,即便你是第一次看羽生結弦的表演,即便你不知道這些節目背後的主題,也很輕易就能感受到這些節目的不同情緒變化。

就比如,同樣是表現地震、災後復甦主題的三部曲《天與地安魂曲》《星降之夜》《春天,來吧》,主題相同,表達出的情緒卻完全不同。

以時間順序,最早《天地安魂曲》,大悲大痛、滿懷悲憫,詮釋的正是這首曲子的「鎮魂」之意。

之後的《星降之夜》,這份曾經的痛徹則變成了「地震那夜璀璨的星空,希望大家也能感受到,手伸向前方,就一定會有光明」的希望,與來自聖潔天鵝的「溫柔的包裹」之意。

到了最近的《春天,來吧》,儘管曲子是舊曲,但歷經過年,傳遞出的,早已是如櫻花綻放、希望蓬勃的櫻花綻放之意,是極盡溫柔的春天,是傾盡全力奔向的春天。

要知道,真正好的「表演」,它從來都不是「演」出來的,而是表演者融匯了自己的過往人生,通過自己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自然流淌出來的。

這樣的「表演」,總會輕輕地在你的心尖上扎一下,在你的眼角點一下,讓你的眼前瞬間浮現起漫天星光或是一池櫻吹雪,不知不覺就動了心、溼了眼眶。

這,其實也源於強大的共情能力。

話說回來,強大的「共情能力」,來源於哪裡?這自然有天然的因素。但個人的思維、情感、精神溝通能力之外,如那個熱搜所說,「經歷的痛苦越多,你就越柔軟細膩,處處慈悲為懷。看到別人流血,想起的全是自己的疤。你看到的善良,都是用半條命換來的。」

一個善良的人若在少年時見證了天災,必將終身不忘。在3.11大地震中失去了冰場的來自災區仙臺的孩子,帶著無數人的祝福、背負著 無數希望,再踏上冰場時,他對於這個世界、對於自己所熱愛的這份事業,有了更深的認知。

原來,「只是滑冰」,也能為更多人帶去希望、帶去笑容啊~

一個善良的人,會把自己少年時受到的冷落傷害埋在心裡~

默默轉化成未來,他對後輩的溫柔照顧、至誠鼓勵。

一個善良的人,是即便自己血染冰場,依然吞血吞淚,一定要「上!」的英雄~

更是在完成那樣不可思議的表演後,即便需要輪椅、需要人攙扶,仍不忘回頭對工作人員表達感謝的,更不可思議的禮儀~

經歷的痛苦越多,他就越細膩柔軟。

但這份細膩柔軟的背後,反之,又是多少難以言說的痛苦?

是無比熱愛滑冰的人,但卻「只是滑冰,也會被說三道四。」

攀過困難的高峰,直面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他的悲傷的眼淚,都流在了心裡。

拼上了半身修為,想到自己曾經的傷痕累累,他做到的是以更多的愛和溫暖,去治癒別人。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所以你就明白,為什麼羽生結弦的節目好看,羽生結弦的人會有那麼多人喜歡?

一個用更多更多的愛,去治癒更多更多孤獨的人的人,值得敬佩與愛護。

相關焦點

  • 只有共情,不等於善良
    那些與共情相關的實驗研究、認知神經研究、哲學分析解讀,以及針對嬰兒、黑猩猩和老鼠的研究,也試圖證明共情對於讓人做善事有多麼重要。 不過,在布盧姆看來,共情不等於道德或善良,共情甚至會導致不公平現象。 關於「共情」的8個錯誤觀點你口口聲聲說反對共情,但共情其實就是善良、關懷、憐憫、愛、道德,等等,而不是你所說的感受他人的感受。
  • 共情能力差的人如何去愛?
    Credit: web其實朋友的問題就是不會共情。什麼是共情呢?共情這一概念是由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提出。可以理解為能感同身受別人的處境和情感狀態的能力。「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過: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也是人類天生的能力,但一直沒有受到應用的重視。共情是讓人與人之間從情緒、認知、觀念等建立「連接」,達成共鳴,讓溝通更有效,達成共贏的局面。優秀的共情能力,也是生活中高情商的一種表現。
  • 共情能力強的人沒有一個活得快樂
    所以,那些共情能力弱的人,是很自私光明地在幸福著。——太宰治《候鳥》什麼是共情?共情就是用你認為別人會用的那種視角去體驗生活的能力。其中分為認知共情和情緒共情。認知共情指即使在沒有任何情緒傳染的情況下,也能理解他人腦海中想法的能力。
  • | 共情能力太強的傷害
    你常常覺得自己「共情能力過強」當身邊的人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時,你常常覺得自己的情緒比他們還要強烈,宛如那已經成為了你的情緒一樣。在觀看、閱讀影視或文學作品時,你也總是「入戲太深」,久久不能從別人的故事和情感中脫離出來。看到他人受苦,你總想伸出援手,覺得自己得做些什麼,即使別人並沒有向你求助。
  • 羽生結弦對表演的追求真是沒有極限!
    日前,羽生結弦的第二塊紀念牌在家鄉仙臺正式揭幕。羽生本人雖然沒有出席現場的揭幕儀式,但卻在之前出席了紀念牌的設計發布儀式,而在這次儀式上,這一幕簡簡單單的戴手套的動作,又引發了一輪「白手套」熱潮。怎麼他戴個白手套而已,也至於歡呼無數呢?大概就是因為,羽生結弦真的是一個連手套都會賦予靈魂的人吧!
  • 世上最高級的善良,是懂得共情!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隨著時間不斷生根發芽;善良是對生命的感恩,是一種至善至美的心靈境界;善良可以驅趕寒冷,用善良的心來對待生命,生活就會處處明媚。世上最高級的善良,是懂得共情!什麼時候是共情?所謂的共情,就是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的理解他人的感受。都說情商高的人,總是自帶光芒,而能夠決定高情商的一種品質,就是善良。
  • 「都說我冷漠,其實只是不會愛」丨缺乏共情能力背後是怕受傷
    | 研究:共情能力太強會更不開心嗎?)。那麼,對這些「大寫冷漠」的人來說,他們真的是缺乏共情能力嗎?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缺乏共情能力是怎麼回事。普遍來說,缺乏共情能力可能會體現在以下三方面。如果你也覺得自己缺乏共情能力,不妨先看一下,有沒有以下的表現:1. 你覺得自己無法應付各種情緒狀況,因此儘量避免情緒化的狀態。
  • 《愛的五種能力》教你如何使用共情,改善親密關係,互相成長
    顯然蕾蕾姐的老公沒有共情能力,所以在蕾蕾姐需要共情的時候,他的態度是無所謂且略帶嘲諷。但這個時候如果能靠共情來給予蕾蕾姐一個傾聽和解決方案,相信蕾蕾姐的煩惱就煙消雲散了。會共情才能避免愛人有「婚外戀」。人人都需要一個會共情的愛人,不會共情:難以懂愛人。---《愛的五種能力》那我們首先先了解共情到底是什麼呢?
  • 生活中共情能力強是好還是壞?你有共情能力嗎?
    共情能力,這個詞越來越流行。共情能力,指的是設身處地為感受他人的處境,從而理解他人感受或者情緒的一種能力。看到很多有共情能力的培養、共情能力的訓練,共情能力屬於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社交能力。所以共情能力強越來越重要。我們經常在很多場合裡會需要共情能力。
  • 鄧倫是一個演員,他唱歌感情充沛,共情能力強於專業技巧的演員
    鄧倫的郝澤宇很真實,也許有很多缺點,但那正是和小人物相貼合的。如果說鄧倫之前的角色演的是故事,那郝澤宇就是人生。鄧倫演香蜜沉沉鳳旭多好看那,太好看了,多拍多拍一些這樣片子不好嗎?導演,這裡有導演嗎?鄧倫演技太棒了,越看越帥氣,希望多多讓鄧論演戲,鄧論要多演古裝戲最好看,和張若昀比賽,看誰演最好。
  • 羽生結弦的使命與原動力
    在羽生結弦之前非常出名的「晴明」野村萬齋出身於狂言世家,他曾說「把宿命作為活著的原動力」。羽生結弦並非花滑世家出身,沒有所謂的「宿命」這麼沉重的話題,不過,也不輕鬆。因為我們會發現:羽生結弦是一個使命感特別強的人。
  • 夫妻關係的甜蜜武器:「共情」能力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不禁要問我了:「什麼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英文:empathy ability。也叫「換位思考」,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這種能力人類天生自帶,只是有的人強,有的人弱。共情能力高的人,在處理任何人際關係時,會顯得遊刃有餘。共情能力低的人,很少能去感知別人的情緒。
  • 最重要的三個職場能力——共情、共情、共情
    職場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共情能力!先講一個身邊人的例子。之前在報社工作,總編輯是一個能力強、手段硬、脾氣大的人。脾氣大到什麼程度呢?一個月四次的總編會,至少有一次,要罵哭一位副總編。「資源交換」是橋梁,是把公司與公司,公司與人,人與人連結在一起的橋梁。就個人而言,一個人的任何能力,都可以在職場環境下,實現「資源交換」,比如你的專業技術能力、認知能力、邏輯能力、學習能力等等。「陌生人聚合」是前提,「利益最大化」是目的。那麼,要在陌生人聚合的情況下,實現利益最大化,除了以上進行「資源交換」對能力以外,最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共情能力。
  • 不懂察言觀色的藍盈瑩,我開始同情你了,趕緊學會共情能力吧
    但細思極恐,勵志背後只是自己的單打獨鬥,在這個講究團體合作的社會裡,這種缺乏共情能力,做事只奔著結果的人才最容易被淘汰。俗語說「槍打出頭鳥「,在團隊中有一個藍盈瑩,以自己的能力衡量別人,不顧別人的難堪,只為了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雖然她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野心去實現目標,但很容易變成眾矢之的。在現代社會中,共情能力是一種重要的適應社會的能力,每個人都應該要修煉。
  • 共情能力強的人會格外在意別人的情緒波動嗎?
    在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不僅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還要時刻承擔起別人的情緒。儘管有些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並暗示自己關掉「情緒感應雷達」,但情況往往適得其反。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格會造成這種局面,他人的情緒為什麼會對我們造成這麼大的影響?下面簡單說說我的看法。「情緒感應雷達」強的人是怎麼樣的?
  •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需要「共情能力」
    01共情(empathy)的心理學運用是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家羅傑斯提出的,簡單說來就是進入對方的處境和參考框架,然後理解對方的邏輯觀念、體會對方的情緒、情感,並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共情」這個詞,通常來理解,共情是一種情緒管理能力,是現實社交中或多或少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一種情緒工具。共情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 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很強的星座,別人的苦難,他們似乎能感同身受
    好像別人的遭遇,別人的痛苦,他們也能感同身受一般主筆:Miya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強的一類人,總是容易心軟的一類人,看到別人吃苦受罪的時候,他們仿佛能夠感同身受一般,好像那個遭受磨難的人是自己一樣,哪幾個星座是這類人呢?
  • 心理學:內心真正善良的人,都具備這三大特徵
    很多人都希望與自己進行交往的人是一個十分善良的人,因為在我們的觀念當中,善良的人都會為了別人考慮,在進行交往時,一般都會十分在乎對方的感受,所以與他們交往應該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那麼對於我們而言,當你想要去尋找一個善良的人來作為交往的對象時,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判斷呢?
  • 《罪案調查科:罪終迷局》:關閉社會共情,是鑄造內心惡的起始
    但他卻選了一條最為極端的道路去走,一口氣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不由讓人唏噓不已。也許他在被捕的那一瞬間,會後悔,也會盤算自己當時為何不去選擇其他看似坎坷一些卻更為穩妥的辦法,也會在腦海中閃現自己的愛人與幻想的美好生活,只是這一切美景在罪惡發生的那一刻,便已然變成了泡沫,交織成無以名狀的情緒梗在心頭。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麼做,是否值得?第四個案件:亡魂秘語。
  • 羽生結弦代言西鐵城,聖誕限量款「深雪」盲盒玩法大受熱捧!
    羽生結弦代言西鐵城,聖誕限量款「深雪」盲盒玩法大受熱捧!今年西鐵城宣布:聞名世界的花樣滑冰運動員羽生結弦(所屬:ANA)正式成為西鐵城品牌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代言人。西鐵城「Better starts now」的理念,與羽生結弦給大眾的形象——高顏值、強實力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