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羽生結弦的第二塊紀念牌在家鄉仙臺正式揭幕。羽生本人雖然沒有出席現場的揭幕儀式,但卻在之前出席了紀念牌的設計發布儀式,而在這次儀式上,這一幕簡簡單單的戴手套的動作,又引發了一輪「白手套」熱潮。
怎麼他戴個白手套而已,也至於歡呼無數呢?大概就是因為,羽生結弦真的是一個連手套都會賦予靈魂的人吧!
今天,雞架我想要說一說的,是羽生結弦的考斯滕配套手套的話題。
2018年平昌冬奧後,位於洛桑的國際奧林品克博物館,要收藏作為66年來首位連霸冬奧花滑男單金牌的羽生結弦的一件用品,當時羽生結弦捐出的,就是這副晴明大人的手套。
手套,對於羽生結弦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它是一件「防護道具」。
經常看花滑比賽就會知道,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選手比賽考斯滕,都會配手套的,而就算是羽生結弦,也不是所有的表演都要戴手套上場的。
比如你看,《蕭邦第一敘事曲》就沒有配手套。
這主要是因為,《敘一》的節目中,沒有需要手部觸冰的動作。在花樣滑冰的表演中,看似純白的冰場,其實會因為選手們冰刀的不斷滑行、切割而充滿一道道「刀痕」,這些冰痕其實都非常鋒利。如果肌膚在裸露狀態下,又加之高速滑行,那是分分鐘會讓選手添傷掛彩的。
而大家知道,羽生結弦的很多節目中,都會加入Hydroblading的單、雙手觸冰動作。如果沒有手套的保護,那這個動作做下來,估計羽生結弦的手就得傷痕累累了。
這裡分享一個沒戴手套還硬要做Hydro的羽生結弦,只能先把手指沾溼再做,但後來看手指還是被磨紅了~
但如果說只是防護作用的話,那是不是隨便套一個什麼顏色或是肉色的手套就好了呢?
不不不,那樣可太不「羽生結弦」了呢!對於花滑講究到極限的羽生結弦,怎麼能允許「一雙手套」配所有考斯滕的情況呢?即便是不做觸冰動作,表演中手部動作超級多、超級講究的他,手套也往往成為考斯滕的一個組成部分,為整套考斯滕、整個表演「增光添彩」啊。
黑色,是羽生結弦考斯滕的配套手套中最常見的了。但這個黑色,還要分是厚實的純黑,還是誘惑的黑絲~
肉色,是輕靈的表演滑曲目中最近常選擇的手套顏色~
隨著一個賽季中考斯滕的進化,手套往往也會隨之進化。2018-19賽季《秋日》考斯滕初亮相時,配套是肉色手套~
到了大獎賽芬蘭杯時,手套也隨著考斯滕的進化,變成了更有神韻的深藍色~
僅僅是同色,也滿足不了羽生結弦的要求,為了配合節目、考斯滕的特質,他甚至會特別配兩隻顏色不同的手套以配合服裝。比如2012賽季的《巴黎聖母院》~
左手漸變粉、右手深黑,完全不存在戴錯的擔憂呢!其實《巴黎聖母院》的手套也是在賽季中不斷進化的呢,芬蘭杯左手還是純白手套,第二場比賽開始,就變成了漸變粉色~
那麼既然手套對羽生結弦的表演這麼重要,萬一哪次比賽忘帶了,或者戴錯了,會發生怎樣的情景呢?
讓我們回顧一下著名的、也是很少見的「羽生結弦對媽媽發脾氣」的帶錯手套事件:
2015年的加拿大秋季經典賽,晴明大人登場前眼珠一轉,突然發現,咦,這手套,不對呀~
眼睛立馬飄向對面席的媽媽,嘿媽媽,我右手手套呢?
什麼?你給我裝了?沒有啊,你看,這倆是一撇兒的~
所以,我右手手套呢?!
算了算了,反正也馬上上場了,來不及了!哼~
哼,你還敢哼由美大帝……據說回去就被由美大帝給訓了。當然這場也沒比好~
不過啊,即便是這麼重要的手套,在場上,也有一種情況是絕對要脫下來的。那就是他每次最後離場時,一定要對著冰面深深鞠躬並撫冰感謝時~
因為那是最虔誠的一刻,是他對自己的花滑之神表達感謝的時刻,是要卸除任何防護想要全情擁抱冰面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