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化策略: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比較

2020-12-0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作為三種視覺映射策略,在UX過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三種方法代表了三種思維方式。

本期分析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定義和比較。

認知地圖、思維導圖和概念地圖是圖解技術,可以在整個UX過程中用於可視化概念之間的知識和表面關係。

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是組織、交流和保留知識的三種強有力的視覺映射策略,它們幫助我們規劃出複雜的想法、過程,並認識到模式和關係。

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看起來和感覺相似,這種相似性導致了某些混亂。無論是設計師、研究人員還是用戶,它們是三種不同的思維模型形象化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好處。

本文比較了這三種流行的圖解類型及其在UX中的應用,它們是三種不同的思維模型形象化方式——無論是屬於設計師、研究人員還是用戶。

一、認知地圖

認知地圖是所有心理模型的視覺表徵的總稱,本文描述的所有映射技術都是認知地圖的實例。

定義:認知地圖是對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心理模型的任何視覺表現。

認知地圖沒有他們需要遵守的視覺規則: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在視覺上被表達是沒有限制的。

1. 歷史

認知地圖的概念來源於心理學家愛德華·託爾曼(EdwardTolman)的工作,他以研究老鼠如何學習迷宮而聞名。

在心理學中,它具有很強的空間內涵——認知地圖通常指大腦中一個空間(如迷宮)的表現,認知地圖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

運籌學家科林·伊登(ColinEden)在廣義上用這個詞來指任何類型的過程或概念(無論空間與否)的心理模型表示。

認知地圖是自由形式的,可以包括許多可視化方法,包括符號列表、流程圖、概念圖或親和映射。

雖然上面的例子是數字的(因此也是高保真的),但認知地圖通常是低保真的,用紙、筆和粘性筆記創建。

2. 特點

  • 不同的性質和目的:認知映射被廣泛地應用於各種學科中,認知地圖是心理模型可視化最普遍的類型;
  • 沒有對結構或形式的限制:認知地圖不一定要遵循特定的格式;因此,它們通常是抽象的,沒有一致的層次結構;它們是靈活的,可以容納需要表示的一組概念或情況。

3. 在UX中的運用

  • 可將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任何形式的)有助於認知加工,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完善思維,分解想法,捕捉思想;例如,可視化將成為一種有用的工具,用於描述新特性可訪問的位置,或新的團隊成員被加載到新的複雜系統的位置。
  • 識別不同概念的主題:以視覺格式呈現概念可以顯示新的模式和連接;在我們的DesignOps研究中,我們要求參與者創建他們公司組織結構的認知地圖;在映射之後,他們能夠識別出團隊之間的相似之處(如團隊組成、痛點或瓶頸)。

4. 心理模型激發

認知映射可以幫助UX研究人員理解用戶對系統或過程的心理模型。在研究複雜系統時,甚至在開始設計新產品時,這種理解都是至關重要的。

心理模型啟發通常是通過個體訪談進行的,參與者在訪談中建立了研究主題的心理模型的視覺表示。由此產生的認知地圖代表了參與者思想的有形表現,可以作為促進者的談話提示。

幾個這樣的映射可以根據它們的特性進行聚類,這些分類可以指導設計過程。

接下來的兩個部分描述了兩種更受約束的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

二、思維導圖

思維圖是最簡單的,也是最簡單的認知地圖。它們具有清晰的層次結構和格式,而且創建和消費的速度相對較快。

定義:思維圖是一棵樹,它表示一個中心主題及其子主題。

1. 歷史

思維地圖的核心特徵在於語義網絡的發展,語義網絡是20世紀50年代的一種表示知識的技術。1974年,英國作家託尼·布贊(Tony Buzan)推廣了「思維映射」一詞。

思維地圖有一個中心的父主題,節點向外分支。

2. 特點

  • 明確組織結構:思維圖僅限於樹結構,它們有清晰的定向從樹根向外流動到葉子。
  • 一個中心話題:在映射中,所有節點(樹根除外)只有一個父節點;每個節點都可以有與該概念的子主題相對應的子節點;思維圖中的每一個概念都可以直接追溯到根本主題。
  • 沒有關係的定義:節點之間的不同類型的關係沒有區別——樹中的所有邊緣都以相同的方式表示,並且沒有標記。

3. 在UX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有助於組織一組與單個主題相關的信息,並以一種系統、有意義的方式構建它。

在UX中,它們在進行分類概念工作時很有幫助,例如:

  • 分解特定網頁上的組件,以確定頁面的微型信息體系結構。
  • 在網站中規劃主題;例如,我們的文章主題在nngroup.com上。
  • 映射FAQ(常見問題)或隱私策略中包含的信息。

三、概念地圖

概念地圖是一種更為複雜的思維地圖,他們強調指出主題之間的關係。

此外,概念映射中的節點可以有多個父節點(而心智映射中的節點只有一個)。

定義:概念圖是一個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並通過標記的、有向的邊來說明它們之間的關係。

1. 歷史

20世紀70年代,美國教授約瑟夫·諾瓦克(JosephNovak)開發了概念圖,以幫助教師解釋複雜的主題,以促進學習、保留這些新主題,並將其與現有知識聯繫起來。

概念地圖是自上而下地讀取的;與思維地圖不同,節點可以有多個父節點,並且邊緣被標記以表示節點之間的關係。

2. 特點

  • 每個節點可以有多個父節點(即指向它的一個節點):雖然每個心智映射節點只有一個父節點,但概念地圖中的一個節點可以有多個父節點;因此,概念映射中的節點通常比頭腦映射中的節點更相互關聯,這使得概念映射非常適合描述複雜的概念間關係。
  • 圖邊是有向的:用它們所連接的節點之間的關係的名稱來標記;每條邊都說明了一個特定的關係(通常用一個動詞或介詞來表示)。

3. 在UX中的應用

概念地圖有助於可視化以各種方式相互關聯的複雜概念,它們可以支持多個視角和處理同一問題的方法,並可用於:

  • 全面了解一組概念及其概念間關係;例如:數據和組織操作。
  • 將概念與行動聯繫起來,概念映射通過將一個概念和另一個概念與動詞聯繫起來強調關係;當分析一個問題時,這個特性是有用的(地圖經常會暴露出未被發現的原因和影響);通過將內容可視化為Web,可以很容易地跟蹤關係的「線索」,從而確定系統的解決方案。

四、三者方法比較

當涉及到表示物理空間時,有很多種可能的地圖:地形圖、地質圖、行人地圖、街道地圖等。它們都是地球表面的平面表示法,但強調了這一表面的不同性質。

製圖師在設計一個公園的徒步旅行地圖,一個國家的公路地圖,或者一個大陸的政治地圖時都採用不同的指導方針。

就像地球上不同的地圖一樣,所有類型的認知地圖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

UX實踐者必須是UX地圖的製圖員——調整格式和結構,以最適合他們正在創建的地圖的需要和上下文。

使用此表作為快速指南,比較思維導圖、概念地圖、認知地圖。

為了簡化什麼時候使用什麼,想像一下在網站中引入一個新的MyAccount視圖。

  • 一個思維地圖可以用來映射不同的部分,以及相應的子部分內容,將在我的帳戶頁面;
  • 一個概念圖可以映射更大的網站作為一個整體,以及不同的入口點,用戶可以使用訪問我的帳戶,結合什麼數據可以導出或共享的地方;
  • 可以在用戶訪談中(由參與者)構建一個認知地圖,以揭示參與者當前的過程、心理模型以及訪問和共享個人帳戶信息的注意事項。

五、結論

將一個概念、想法或過程可視化,無論是通過認知地圖、思維地圖或概念地圖,還是單獨或在團隊中,都有不同的好處:

  • 提供有形的視覺抽象思想;
  • 溝通概念之間的關係或模式;
  • 加深我們對特定主題或概念的知識和理解;
  • 幫助我們將新的想法與現有的系統集成起來;
  • 將複雜的生態系統合成一個可以共享的單一可視化系統。

採取模糊的、抽象的概念,並使其有形,加強團隊溝通,創造共同點。

這也使得團隊成員很容易立即發現地圖上的一些東西,並說:「這是不對的。」

也許你的同事是對的,有些事情沒有被正確地捕捉到;或者你的同事是錯的,地圖揭示了一個錯誤的概念,否則會導致項目後期的摩擦。

無論哪種方式,映射練習都找出了一些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內容。從長遠來看,這比理解錯誤的項目要有效得多。

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最終增強了我們的認知理解,使用一種技術而不使用另一種技術不會造成或破壞一個項目。

理想情況下,這三者的結合將根據需要在流程的不同點使用,這取決於您的需求。

 

Sarah Gibbons 寫於2019.7.14

本文由 @潘強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可視化策略 | 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比較
    本期分析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定義和比較。認知地圖、思維導圖和概念地圖是圖解技術,可以在整個UX過程中用於可視化概念之間的知識和表面關係。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是組織、交流和保留知識的三種強有力的視覺映射策略,它們幫助我們規劃出複雜的想法、過程,並認識到模式和關係。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看起來和感覺相似,這種相似性導致了某些混亂。無論是設計師、研究人員還是用戶,它們是三種不同的思維模型形象化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好處。
  • 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比較
    、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定義和比較,由 Sarah Gibbons 寫於2019.7.14認知地圖、思維導圖和概念地圖是圖解技術,可以在整個UX過程中用於可視化概念之間的知識和表面關係。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是組織、交流和保留知識的三種強有力的視覺映射策略。它們幫助我們規劃出複雜的想法、過程,並認識到模式和關係。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看起來和感覺相似;這種相似性導致了某些混亂。無論是設計師、研究人員還是用戶,它們是三種不同的思維模型形象化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好處。
  • 你還分不清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圖?
    本文筆者將與大家介紹較為流行的三種圖標方式——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圖在用農戶研究中的應用。認知地圖、概念圖和思維導圖都是繪圖技術,可以在整個用戶研究的過程中來可視化知識和概念之間的表面關係。認知映射、思維映射和概念映射是組織、溝通和學習知識的三種強大的可視化映射策略。它們幫助我們提出複雜的想法、過程,並識別其中的模式和關係。
  • 你分不清的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圖都在這了
    認知地圖、概念圖和思維導圖都是繪圖技術,可以在整個用戶研究的過程中來可視化知識和概念之間的表面關係。認知映射、思維映射和概念映射是組織、溝通和學習知識的三種強大的可視化映射策略。認知地圖、思維導圖和概念圖看起來會感覺很相似,且這種相似性會引起混淆。其實它們是可視化思維模型的三種不同方式,不管它們屬於設計者、研究者還是用戶,每一個都有它們各自的優劣勢。本文將介紹這三種較為流行的圖表形式在用戶研究中的應用。認知地圖認知地圖是所有心理模型的視覺表徵的總稱。本文描述的所有映射技術都是認知映射的實例。
  • 乾貨分享|區分幾個與思維導圖相似的概念
    因此「思維導圖」的漢字是由「Mind Mapping」直接翻譯過來,比較準確和比較形象的翻譯。在臺灣翻譯叫做」心智圖「,其實還不如」思維導圖「準確。 2、 「思維導圖「的英語表達——如果你想用英語表達思維導圖這是一門課程(因為有些老師在培訓時,偶爾想秀一下英語)。」
  • 追求極致的有效學習——基於腦特性的學習原則:構建「認知地圖」
    我會把真實的認識儘可能地表達出來,但這個話題涉及比較多的專業術語及概念,僅適合業內人士,對抽象概念恐懼者慎入。什麼是知識圖譜?所指為何?先從一位老前輩的批評開始吧。知識這麼抽象的東西,大家多少還是會希望在「知識的可視化」方面做些努力,我們稱為「圖示心理」。IT技術的應用,需要做業務溝通時,往往也需要「思路圖」或者「圖示」來輔助,這時候很容易想到「思維導圖」或者「知識圖譜」一類的概念。
  • 思維導圖:化學學習小助手
    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工具,也可以稱之為思維地圖或者樹枝圖、概念地圖等,通過思維導圖的圖文技巧,可以設置關鍵詞,通過線條、顏色等將關鍵詞與各個分支線條建立記憶連結,將知識的不同聯繫利用層次圖表現出來。思維導圖對於大腦的記憶十分有幫助,可以充分發揮大腦的想像力,通過知識建構過程形成一個知識網絡資料庫,當用到的時候可以很快調用。九年級的化學知識點多,可以每個單元構建一個思維導圖,或者構建某種物質思維導圖將不同單元的知識快速聯繫在一起,快速確定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繫。
  • 邀請函丨全國中小學名師思維導圖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
    各省、市、縣(區)教育局(委)、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師訓科、各中小學及幼兒園: 思維導圖被稱為21世紀全球革命性思維工具,應用於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
  • 解讀|風靡全球的思維導圖,究竟是什麼?你了解多少?
    無論出門旅行還是商場購物總能看到思維導圖的引導上級工作匯報 客戶文案策劃也都用到了條理清晰的思維導圖為什麼思維導圖變得這麼流行?為什麼思維導圖一夜之間擠進了生活?這個新晉「網紅」到底是什麼呢?什麼是思維導圖?
  • Excel是三維地圖可視化製作最佳選擇?
    隨著數據在當下網際網路快速發展下變的維度更廣,數量更大、結構越來越複雜,人們想要更加清晰,快速的認知和理解一份數據,傳統的二維平面圖表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三維可視化技術越結合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以及三維鏡像技術實現了數據處理的虛擬化,通過對物體進行全方位的監控,構建基於現實的3D虛擬實境效果,讓數據展現更為直觀和容易理解,已經迅速成為信息數位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 認知升級的五大要點(一):認知地圖
    大家都在提「認知提升」,可是提升到哪並不是很清晰。於是大家對認知本身並不關心,而是對「誰說的」更加在乎。我們只在乎誰說的,而不在乎說的什麼。這就帶來一個很大的麻煩,我們如何向這些大咖的認知靠攏呢?僅僅記住這些概念化的語言詞條就可以了麼?概念化的詞條如果失去語境,即使你記住了內容也無法提升你的認知。你只知道終點卻不知道如何這些觀念的生成路徑在哪裡。僅僅知道這些觀念詞條,這些詞條是死的。必須要在這些概念詞條的原生的環境中,我們才可以理解他們。
  • 孩子的認知地圖:認知與思維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所謂「認知地圖」,就是一個人看問題的價值框架。他的行為、做事、思維都會在這個框架裡進行,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認知界限和思維高度!當大多數人都迷茫時,誰握有一張清晰的地圖,而且堅定的按照地圖去走,誰就有強大的領導力。你看,沙和尚是個水妖,一輩子就呆在流沙河,沒啥眼界,所以他的認知地圖上只有眼前這點事,可以做到勤勤懇懇,僅此而已。豬八戒的認知地圖永遠指向後面,一不高興就要分行李散夥,回高老莊。
  • 穿越時空的可視化(3):地圖風格的靈感
    《全球信息設計》介紹了大量經典的可視化設計,涵蓋了從現存最早至今的視覺語言。通過研究這些經典設計的思路,不管是設計構圖、布局、敘事技巧,還是對主題數據的不同設計方式,相信都能為我們當下的可視化實踐帶來靈感。本文編譯自《全球信息設計》的地圖主題系列第2、3篇:《帝國地圖:界限你我》、《城市地圖:視角》。地圖主題後續還有可視化陸地旅行、交通等系列。
  • 思維導圖用得好,提高孩子學習效率,一起來了解思維導圖!
    說起思維導圖 ,我們並不陌生,很多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已經用過了,只是沒有系統的總結一下。今天,芸含媽媽將思維導圖的基本款簡單介紹一下,目的是引導孩子用正確思維去思考。思維導圖( Mind Map/ Thinking Map ),簡單來說,就是藉助圖表來分析問題、理清思路。
  • 思維導圖的競爭:XMind VS MindMaster
    一、市場與產品介紹1.1 市場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思維導圖傳入中國內地以來,很多基於這一概念的產品如雨後春筍冒出,有專注思維導圖的XMind、百度腦圖、MindMaster,有主打綜合繪圖(涵蓋思維導圖)的Processon、Edraw、迅捷畫圖,還有石墨文檔、墨刀、印象筆記等辦公協同軟體,如今也陸續在自家產品上開發出思維導圖的新功能
  • 地圖下沉,認知升維
    面對這三張地圖,不如玩個「大家來找茬是地圖可視化失效了嗎?深度融合時空數據,地圖發展認知特性古代與地理大發現時代,地圖曾是人類認識和探索世界的工具;大眾網際網路時代,電子地圖又成為出行導航、物流配送,和大多數網際網路應用不可或缺的底色,可以說,地圖伴隨著人類認知世界的渴望而生。
  • 王家耀院士:地圖學的過去與未來
    ,地圖學是一門充滿哲學思維的科學。   思維過程:是地圖空間認知的高級階段,提供關於現實世界的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和空間關係知識,實現「從現象到本質」的轉化,是在心象地圖及其存儲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的,具有概括性和間接性。
  • 思維混亂,邏輯不清晰?是時候學思維導圖了!
    2、記憶力加強通過可視化符號串聯已有知識和課程內容,形成一個便於掌握記憶的系統化網絡結構,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枯燥學習方式,激發學習樂趣。3、開闊思維經常使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孩子更好地進行聯想、思維更容易被打開,在提倡創新創意的時代,思維的培養尤為重要!了解到思維導圖的好處,怎樣用好思維導圖?
  • 初中地理思維導圖,用畫圖的方法認識大洲之非洲
    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閱讀和使用,地圖是地理的第二種語言,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非洲的氣候思維導圖地理書本上除了地圖之外還有很多圖片,包括諸如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人文景觀圖、原理示意圖、漫畫圖
  • 高中地理《人類的地域聯繫方式》三大知識點思維導圖啟示!
    人類的地域聯繫方式思維導圖02人類地域聯繫方式的二級知識點:郵電通信:郵政通信,電信通信,兩種通信方式的特點商業貿易:商業貿易的概念,商業貿易的基本環節,商業貿易的特點,商業貿易的地理意義。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的五種形式。交通運輸的組成:點,線的組成和特點。城市交通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