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作為三種視覺映射策略,在UX過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三種方法代表了三種思維方式。
本期分析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定義和比較。
認知地圖、思維導圖和概念地圖是圖解技術,可以在整個UX過程中用於可視化概念之間的知識和表面關係。
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是組織、交流和保留知識的三種強有力的視覺映射策略,它們幫助我們規劃出複雜的想法、過程,並認識到模式和關係。
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看起來和感覺相似,這種相似性導致了某些混亂。無論是設計師、研究人員還是用戶,它們是三種不同的思維模型形象化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好處。
本文比較了這三種流行的圖解類型及其在UX中的應用,它們是三種不同的思維模型形象化方式——無論是屬於設計師、研究人員還是用戶。
認知地圖是所有心理模型的視覺表徵的總稱,本文描述的所有映射技術都是認知地圖的實例。
定義:認知地圖是對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心理模型的任何視覺表現。
認知地圖沒有他們需要遵守的視覺規則: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在視覺上被表達是沒有限制的。
認知地圖的概念來源於心理學家愛德華·託爾曼(EdwardTolman)的工作,他以研究老鼠如何學習迷宮而聞名。
在心理學中,它具有很強的空間內涵——認知地圖通常指大腦中一個空間(如迷宮)的表現,認知地圖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
運籌學家科林·伊登(ColinEden)在廣義上用這個詞來指任何類型的過程或概念(無論空間與否)的心理模型表示。
認知地圖是自由形式的,可以包括許多可視化方法,包括符號列表、流程圖、概念圖或親和映射。
雖然上面的例子是數字的(因此也是高保真的),但認知地圖通常是低保真的,用紙、筆和粘性筆記創建。
認知映射可以幫助UX研究人員理解用戶對系統或過程的心理模型。在研究複雜系統時,甚至在開始設計新產品時,這種理解都是至關重要的。
心理模型啟發通常是通過個體訪談進行的,參與者在訪談中建立了研究主題的心理模型的視覺表示。由此產生的認知地圖代表了參與者思想的有形表現,可以作為促進者的談話提示。
幾個這樣的映射可以根據它們的特性進行聚類,這些分類可以指導設計過程。
接下來的兩個部分描述了兩種更受約束的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
思維圖是最簡單的,也是最簡單的認知地圖。它們具有清晰的層次結構和格式,而且創建和消費的速度相對較快。
定義:思維圖是一棵樹,它表示一個中心主題及其子主題。
思維地圖的核心特徵在於語義網絡的發展,語義網絡是20世紀50年代的一種表示知識的技術。1974年,英國作家託尼·布贊(Tony Buzan)推廣了「思維映射」一詞。
思維地圖有一個中心的父主題,節點向外分支。
思維導圖有助於組織一組與單個主題相關的信息,並以一種系統、有意義的方式構建它。
在UX中,它們在進行分類概念工作時很有幫助,例如:
概念地圖是一種更為複雜的思維地圖,他們強調指出主題之間的關係。
此外,概念映射中的節點可以有多個父節點(而心智映射中的節點只有一個)。
定義:概念圖是一個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並通過標記的、有向的邊來說明它們之間的關係。
20世紀70年代,美國教授約瑟夫·諾瓦克(JosephNovak)開發了概念圖,以幫助教師解釋複雜的主題,以促進學習、保留這些新主題,並將其與現有知識聯繫起來。
概念地圖是自上而下地讀取的;與思維地圖不同,節點可以有多個父節點,並且邊緣被標記以表示節點之間的關係。
概念地圖有助於可視化以各種方式相互關聯的複雜概念,它們可以支持多個視角和處理同一問題的方法,並可用於:
當涉及到表示物理空間時,有很多種可能的地圖:地形圖、地質圖、行人地圖、街道地圖等。它們都是地球表面的平面表示法,但強調了這一表面的不同性質。
製圖師在設計一個公園的徒步旅行地圖,一個國家的公路地圖,或者一個大陸的政治地圖時都採用不同的指導方針。
就像地球上不同的地圖一樣,所有類型的認知地圖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
UX實踐者必須是UX地圖的製圖員——調整格式和結構,以最適合他們正在創建的地圖的需要和上下文。
使用此表作為快速指南,比較思維導圖、概念地圖、認知地圖。
為了簡化什麼時候使用什麼,想像一下在網站中引入一個新的MyAccount視圖。
將一個概念、想法或過程可視化,無論是通過認知地圖、思維地圖或概念地圖,還是單獨或在團隊中,都有不同的好處:
採取模糊的、抽象的概念,並使其有形,加強團隊溝通,創造共同點。
這也使得團隊成員很容易立即發現地圖上的一些東西,並說:「這是不對的。」
也許你的同事是對的,有些事情沒有被正確地捕捉到;或者你的同事是錯的,地圖揭示了一個錯誤的概念,否則會導致項目後期的摩擦。
無論哪種方式,映射練習都找出了一些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內容。從長遠來看,這比理解錯誤的項目要有效得多。
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最終增強了我們的認知理解,使用一種技術而不使用另一種技術不會造成或破壞一個項目。
理想情況下,這三者的結合將根據需要在流程的不同點使用,這取決於您的需求。
Sarah Gibbons 寫於2019.7.14
本文由 @潘強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