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升級的五大要點(一):認知地圖

2021-01-15 系統思考


我們經常聽一些大咖標新立異的觀點,有時不加思考覺得有道理。覺得這些觀點就是認知的高階段。

比如:

大家都在提「認知提升」,可是提升到哪並不是很清晰。於是大家對認知本身並不關心,而是對「誰說的」更加在乎。

我們只在乎誰說的,而不在乎說的什麼。

這就帶來一個很大的麻煩,我們如何向這些大咖的認知靠攏呢?僅僅記住這些概念化的語言詞條就可以了麼?

概念化的詞條如果失去語境,即使你記住了內容也無法提升你的認知。

你只知道終點卻不知道如何這些觀念的生成路徑在哪裡。

僅僅知道這些觀念詞條,這些詞條是死的。

必須要在這些概念詞條的原生的環境中,我們才可以理解他們。

這個概念、詞條、觀點的原生環境就是認知地圖。



簡單講,認知地圖就是一個系統化的意義系統。

在這個系統的最基本功能就是給碎片化的概念、知識增加一種確定性。既減少了理解者的歧義,也增強了信息的傳播存儲效率。

上圖是著名的道家修煉地《內經圖》

我所指的認知地圖也類似內經圖,內經圖標識的是氣功修煉的層級。

認知地圖也是類似《內經圖》,不過認知地圖可能更為複雜,藉助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認知地圖可能是三維、四維等等更高維的系統。

認知地圖的基本呈現形式就是信息的結構化系統化展示存儲

參考文章《升維 || 不要忙著學習,學習方法的升維才是正事》

認知升維系統化即形成認知地圖。




相關焦點

  • 認知地圖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認知地圖。我們格致教育工作坊,其實是一個完整的課程,而不是一個零散的專欄。我力圖通過自己的閱讀,為大家搭建出一個科學老師的認知升級的完整的階梯。曾經有個科學老師跟我探討過這樣一個話題,說教師專業成長是奮鬥還是掙扎?掙扎和奮鬥的區別到底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所謂的掙扎就是有目標而無方法,自然就是無結果的努力。
  • 「認知地圖」的重要性
    就是因為他還沒有形成自己在視覺上的「認知地圖」。他所看見的東西不能和他以往的經驗建立聯繫,也就是說看到的信息無法在大腦裡歸檔。 「認知地圖」是一個心理學名詞,用心理學術語解釋可能有一些不落地,我喜歡羅胖的解釋:「所謂認知地圖,就是一個人看問題的價值框架。
  • 孩子的認知地圖:認知與思維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所謂「認知地圖」,就是一個人看問題的價值框架。他的行為、做事、思維都會在這個框架裡進行,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認知界限和思維高度!當大多數人都迷茫時,誰握有一張清晰的地圖,而且堅定的按照地圖去走,誰就有強大的領導力。你看,沙和尚是個水妖,一輩子就呆在流沙河,沒啥眼界,所以他的認知地圖上只有眼前這點事,可以做到勤勤懇懇,僅此而已。豬八戒的認知地圖永遠指向後面,一不高興就要分行李散夥,回高老莊。
  • 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比較
    認知地圖是所有心理模型的視覺表徵的總稱。本文描述的所有映射技術都是認知地圖的實例。定義:認知地圖是對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心理模型的任何視覺表現。認知地圖沒有他們需要遵守的視覺規則: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在視覺上被表達是沒有限制的。
  • 高手之所以厲害,是他的「大腦黑箱」,隱藏著你看不到的認知地圖
    由於本文的內容需要用到「規律」、「知識」、「認知」這三個概念,所以,我們先把「知識」和「認知」這兩個概念的含義,重新界定並達成,以免我和大家由於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不同,而造成溝通上的誤解。(「規律「上一章節已講過,不再贅述。)
  • 認知行為主義:對於周遭的世界,我們都有一張「認知地圖」
    今天這一講,我們主要介紹的是「認知行為主義」的創始人:愛德華託爾曼(Edward Tolman)。一、「認知行為主義」的創始人作為「行為主義」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託爾曼和之前介紹過的桑代克、華生一樣,也認為心理學研究只能依靠實驗。
  • 可視化策略 | 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比較
    本期分析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定義和比較。認知地圖、思維導圖和概念地圖是圖解技術,可以在整個UX過程中用於可視化概念之間的知識和表面關係。一、認知地圖認知地圖是所有心理模型的視覺表徵的總稱,本文描述的所有映射技術都是認知地圖的實例。定義:認知地圖是對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心理模型的任何視覺表現。
  • 可視化策略: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比較
    認知地圖、思維導圖和概念地圖是圖解技術,可以在整個UX過程中用於可視化概念之間的知識和表面關係。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是組織、交流和保留知識的三種強有力的視覺映射策略,它們幫助我們規劃出複雜的想法、過程,並認識到模式和關係。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看起來和感覺相似,這種相似性導致了某些混亂。
  • 地圖下沉,認知升維
    深度融合時空數據,地圖發展認知特性古代與地理大發現時代,地圖曾是人類認識和探索世界的工具;大眾網際網路時代,電子地圖又成為出行導航、物流配送,和大多數網際網路應用不可或缺的底色,可以說,地圖伴隨著人類認知世界的渴望而生。
  • 以色列研究發現 蝙蝠藉助「認知地圖」導航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蝙蝠具有與人類相似的空間記憶能力,能利用標誌物對周圍空間建立「認知地圖」並以此導航。  蝙蝠可利用聲波分辨近處物體的能力已廣為人知,而它們前往遠處覓食時如何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導航,吸引了兩個以色列團隊進行研究。一個團隊來自特拉維夫大學,另一個團隊由希伯來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組成,兩個團隊的論文均發表在9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
  • 以色列研究發現蝙蝠藉助「認知地圖」導航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蝙蝠具有與人類相似的空間記憶能力,能利用標誌物對周圍空間建立「認知地圖」並以此導航。 蝙蝠可利用聲波分辨近處物體的能力已廣為人知,而它們前往遠處覓食時如何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導航,吸引了兩個以色列團隊進行研究。
  • 上海正研發「認知障礙服務地圖」
    今年,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將主題定為「記憶3秒鐘」,因為全球每3秒鐘就有一個老人陷入認知障礙的困境。當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聯合主辦的2018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健康論壇上獲悉,上海正在研發「認知障礙服務地圖」,市民可以通過地圖查詢到床位信息、收費標準,以及醫保等信息。
  • 繪製中國人的世界認知地圖
    1995年,零點集團推出了第一份名為《中國人眼中的世界》的調查報告,該報告從中國的開放程度、烙印在中國人腦海中的國家、中國老百姓想看哪的「西洋景」、中國所了解的國際機構、中國人對洋貨、中國人私人生活中的外國人等多方面第一次對中國人的世界認知進行了多方面的量化統計。  此後,零點不間斷地對中國人對某個國家、或對某件國際大事的認知進行跟蹤統計。
  • 普通人想要躍遷,你的認知應該升級了!
    我們想要實現人生的躍遷,就不能不提升自己的認知。認知水平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在《認知升級》這本書中,作者指出智力並非由遺傳決定,一個人所受的文化教育和生活環境,才是決定認知水平高低的關鍵。只要我們努力改變自己的學習環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可以提升自己的認知!
  • 戰略認知學派——心智過程
    認知學派的第二個分支則認為所有的認知活動都是主觀的,戰略是對世界的某種解釋。這裡,戰略家的眼睛轉向內心深處,它所觀察的是,對於外界事件、標誌和顧客行為等事物,思維是如何做出反應的。因此,第一個分支認為認知就像對世界的再創造,而這一分支則正好相反,它認為認知創造了世界。
  • 認知地圖:決定你兇吉的八大戰略舉措
    不過,這四大指標還是在認識層面,而在方法論層面並沒有提醒大家該做什麼。今天就把這一課給大家補上吧。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陰陽」論的角度解讀,其實世界萬物都能得到正解,品牌也不例外。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很多企業的沒落,多數都是「生於聚焦,死於分散」。剛起步的時候,聚焦一個品類,聚焦一個價值,甚至聚焦一個渠道和傳播方式,結果成功了。但是,一旦手裡有了錢,就開始貪,開始做更多的品類,做出更大的規模,結果失敗了。那麼,聚焦這個戰略舉措要堅持到什麼時候呢?艾·裡斯先生早就給出了答案:當你在一個品類上做到老大為止。
  • 追求極致的有效學習——基於腦特性的學習原則:構建「認知地圖」
    本文就這一話題展開聊聊,其他的放下不議。恰好「語義網絡」有可以算作是一種「認知地圖」,一會兒我們會聊到。(另外,講到「認知地圖」的時候,還有一個相關概念很重要,就是「專家模式」或者「專長模式」。這個話題,我們在下一篇文中《追求極致的有效學習--基於腦特性的學習原則:(3)專家模式與認知地圖》會詳細來談。)為什麼需要討論「認知地圖」我們先來看看,「認知地圖」是指什麼?
  • 如果「認知升級」意義不大,那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大多數人理解的認知升級不對,那麼認知升級到底是什麼?這裡面兩個詞,升級很好理解,關鍵是認知。根據百科的定義:認知,是指人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認知能力,是人的認識過程的一種產物。簡單來說,認知,就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即便是同樣的東西,不同的人認知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提到《最後的晚餐》這幅畫。
  • 你還分不清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圖?
    本文筆者將與大家介紹較為流行的三種圖標方式——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圖在用農戶研究中的應用。認知地圖、概念圖和思維導圖都是繪圖技術,可以在整個用戶研究的過程中來可視化知識和概念之間的表面關係。認知映射、思維映射和概念映射是組織、溝通和學習知識的三種強大的可視化映射策略。它們幫助我們提出複雜的想法、過程,並識別其中的模式和關係。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3 認知信息處理論 & C4 對認知理論...
    B7人本主義學派C3 認知信息處理論一、理論要點(一)人性觀認知信息處理論主要是探討人們如何組織並陳述其經驗。卡弗和斯切瑞指出理解人類行為的三個假設:1.了解人類行為就是要了解人們如何處理周圍環境提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