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認知升級」意義不大,那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2021-01-11 完美成長Even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大多數人理解的認知升級不對,那麼認知升級到底是什麼?

這裡面兩個詞,升級很好理解,關鍵是認知。

根據百科的定義:認知,是指人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認知能力,是人的認識過程的一種產物。

簡單來說,認知,就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即便是同樣的東西,不同的人認知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提到《最後的晚餐》這幅畫。普通人可能直覺想到的就是一堆人在吃飯,再多一點可能知道這是一個關於背叛的故事。

但是專業的人呢?他可以瞬間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東西,比如這幅畫的創作背景、創作的手法、畫裡的每個細節等等。

那認知升級,就是提高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人所有的改變,不管是知識、經驗、能力的提升,都可以說成是認知升級。

所以認知升級,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成長了,變得更有智慧了。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認知升級」,這個詞沒有錯,但是沒有意義,因為太大了。

就像我說,你要學習,你要成長,你要變得更智慧,你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樣。話沒錯,不過是正確的廢話,沒有指導意義。

因為提到認知升級,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要多學習。

而且這個詞本身也有誤導性,很容易在理解上產生偏差,讓人覺得認知升級就是學習各種看上去很厲害的知識點。

別人跟你說「你要升級認知」,就好像跟你說「你要學習提升自己」。

所以,我說我們其實不需要認知升級,不是說認知升級有錯,而是說這個概念太泛了,沒有指導意義。

真正重要的,有指導意義的是什麼?

我覺得是尊重常識。為什麼這個詞有指導意義呢?因為尊重常識包含兩重含義:1、了解嘗試;2、依照常識去做事。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說是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身家已經超過馬雲。一個80後,公司成立不到5年時間就發展到這個程度,一定有他厲害的地方對吧。

2006年,段永平以62萬美元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並且帶上了26歲的黃崢。

黃崢發現巴菲特講的東西其實特別簡單,那頓飯對他來說,最大的意義就是讓他意識到簡單和常識的力量。

對一件事做判斷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背景和事實,了解之後最重要的的不是睿智和聰明,而是能否有勇氣用理性和常識來做判斷和行動。

這一點很有意思,很多人覺得自己沒做成事是因為沒有資源,認知不夠、沒有方法,或者不夠聰明。

真的是這樣嗎?很多人講的時候滔滔不絕,不斷的冒出各種各樣的唬人的名詞,但是工作生活還是一團糟。

比如很多人有拖延症怎麼都解決不了,是因為沒有方法嗎?肯定不是,方法網上一搜一大堆。

不能克服拖延症,主要是沒有尊重基本的常識,本能的想要逃避一些東西。

這裡的常識並不是「大家都知道的知識」,而是更接近查理芒格說的常識,也就是「作為一個智力正常的人應有的知識」。

常識就是規律、真理、客觀事實、思維模型。常識既然是規律,那違背常識自然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比如:為什麼很多善良的人會過得不好呢?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問題來檢測一下你的善良,就是假設你現在看到一隻小鹿在被一群獅子撕扯,如果你有能力的話,你會救他嗎?

如果是善良的人通常來說會的是吧,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善良的結果是什麼。可能你救了這隻小鹿與獅子就會餓死。

道德經裡面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的就是天地,對萬物一視同仁,不會感情用事。那很多人自詡的善良呢,其實還是以自己的利益。價值、認知甚至是情緒來做判斷的。

但是現實並不靠這些東西來運轉,如果你想要獲得現實中的結果,就必須了解現實的規律,並且依照這些規律去行事。

毛主席說:這叫實事求是。達裡奧說:這叫極度求真。查理芒格說,你要擁有常識。其實說的都是類似的意思。

想過得好,靠的不是自以為是的善良,而是要理解現實運轉的規律(也就是我說的「常識」),並且依照這些常識去做事。

比如餓了就應該吃東西,這就是常識。只不過這個常識很簡單,而且符合人的本能,所以很容易遵守。

但是其他很多重要的常識會更複雜複雜,要麼違背人直覺的認知,要麼做起來非常違背本能,所以「尊重常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很難。

相關焦點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本無意義,其意義是活出來的
    什麼才是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基於人在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我們時常講,要做正確的事情,但你想過嗎?
  • 優秀的人如何成長:從自我迭代到認知升級
    舉這兩個例子,是想說明什麼?人這一生中,要實現成長,最重要的,就是要進行」認知升級」。身處一個層次之中,你的思維、視角和看待問題的方式,就會局限在這個層次裡。無論提得多高,也不可能超越這個層次的束縛。
  • 5G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所以移動通信技術要想升級換代,必須要得到政府的頻譜資源配合才行。下邊這張圖來自維基百科,說明了不同頻率的不同用途,其中超高頻,就是移動通信技術常使用的頻段。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頻率規劃需要政府同意,否則不同的服務,缺乏規劃的跑在同一個頻段上,就像馬路上擠滿了車輛一樣,會塞車,容易出事故。
  • 策劃人任達:生命的意義恰恰是放在自以外,才是真正的意義
    節選自《連接:策劃人思維的建立》任達著其實任何偉大的、成功的人都和我們一樣,並沒有什麼不同。如果說有區別的話,那不過是與他們之間的認知差異。轉變認知就是設立起點,將無形的想像變成有形的思維活動。其實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國的古聖先賢早已把這一過程完整的傳遞給我們了,那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連接過程,而很多現代人對於實現人生價值的迷茫不過是將這一順序搞反了。人們想著自己應該平天下,這是他想要的定位;卻不從格物致知做起,其實這才是他實現定位的連接通路。
  • 《認知覺醒》:整天忙碌卻依舊平庸?那是因為你不會運用元認知
    如果還是覺得不好理解,那我們可以將元認知等同於反觀能力,一個人是否具備反觀能力,是主動反觀,還是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再被動反觀,它所呈現出來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由於人總是會優先選擇讓自己感到舒適的事情,所以真正能做到主動反觀(元認知)的人,其實並不多。但好在,元認知一旦啟動,變化會馬上出現。
  • 關於財富的12次認知升級:重新理解財富,停止無效的努力
    你可能會說,這還有什麼好說的,財富自由誰不懂...不就是有很多錢,或者被動收入超過日常開支嗎?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定義對嗎?  你可能會說:「對啊,這沒有問題啊,我在《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裡看到過,書裡就是這麼說的!」  確實,這樣的解釋不能說不對,但,它沒有意義!  什麼意思?
  • 真正的高情商是什麼?你之前的認知都錯了!
    我最早意識到情商這件事很重要,是在讀佛學有關的書時。我發現佛學很多時候在檢查:自我到底是什麼?那時候我發現,情商原來是一個研究自我的學問。這非常迷人,因為永無止境。我不認為天底下有一直高情商的人在,因為人的情商是波動的。
  • 認知地圖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認知地圖。我們格致教育工作坊,其實是一個完整的課程,而不是一個零散的專欄。我力圖通過自己的閱讀,為大家搭建出一個科學老師的認知升級的完整的階梯。曾經有個科學老師跟我探討過這樣一個話題,說教師專業成長是奮鬥還是掙扎?掙扎和奮鬥的區別到底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所謂的掙扎就是有目標而無方法,自然就是無結果的努力。
  • 淺析人類對死亡的認知,明晰人類生命的意義
    譬如對於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來說,今生存在的意義僅僅是用來決定來世命運的工具。 由此可知在這些宗教認知中,死亡是一個完整世界中一個重要而積極的組成部分。
  • 上海NT檢查意義大不大?
    核心提示:上海NT檢查意義大不大?在上海百佳婦產醫院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寶媽剛剛懷孕還不到11周或者已經懷孕超過14周,來醫院想要做NT檢查。結果被醫生告知此時做NT檢查意義不大。很多寶媽總是一臉疑問和焦急,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遠離3種認知偏差,你也可以認知升級,事半功倍
    但是客觀環境又使我們又不得不有所反應,要麼表達些什麼,要麼去做些什麼。因為不知道這件事的經驗知識是什麼、固定規律是什麼、學科原理是什麼,更不清楚底層邏輯是什麼,於是就不得不用舊有的其他領域知識去匆忙應對,就像一個士兵把箭射出去了,但是沒有射到敵人,而是射到其他地方,這就導致了認知偏差。
  • 認知綜效概念,真正意義上理解人本管理的含義和對企業的重要性
    認知綜效概念,真正意義上理解人本管理的含義和對企業的重要性文章原創,歡迎關注。在理想企業管理理論中,綜效概念愈來愈重要,因為我發現太多的企業文化,是在犧牲他人的利益基礎之上,從而成就某位員工的成功。在拜訪非線性系統企業期間,親眼目睹了高度綜效的企業文化。這個由安德魯·凱依及其同事所辛苦營造的工作環境,使我想起了自己對印第安黑腳族的研究工作。
  • 真正的思想衝擊:如果生命苦不堪言,生存在世有什麼意義?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解讀與補充》(14)《生命邏輯的荒謬》生存邏輯的最大尷尬是,生存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以生存為目的,人一生下來就達到了目的,漫長的、艱難的、恐懼的生存過程還有什麼意義?如果以生命的安全與存在的時長為意義的標準,那低等生物,比如凍不死也熱不死的水熊蟲最有意義,相比生命力,人類真是望塵莫及。問題在於,我們從來、一直、直到如今都是以生存為目的的,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朝向生存的目的,並且,我們絕對不會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謬誤一一生存是人類的前提和目的。當感知論指出生存觀念是一大謬誤時,獲悉者無不口瞪目呆,幾乎無人可以理解。
  • 認知升級的五大要點(一):認知地圖
    大家都在提「認知提升」,可是提升到哪並不是很清晰。於是大家對認知本身並不關心,而是對「誰說的」更加在乎。我們只在乎誰說的,而不在乎說的什麼。這就帶來一個很大的麻煩,我們如何向這些大咖的認知靠攏呢?僅僅記住這些概念化的語言詞條就可以了麼?概念化的詞條如果失去語境,即使你記住了內容也無法提升你的認知。你只知道終點卻不知道如何這些觀念的生成路徑在哪裡。僅僅知道這些觀念詞條,這些詞條是死的。必須要在這些概念詞條的原生的環境中,我們才可以理解他們。
  • 象牙的重要意義
    象牙對大象真的重要意義象牙,大象那對暴露在外的長長的牙齒,它的名字叫前齒,但是如果我們從科學角度完整的來講,象牙還包括臼齒。象牙是大象在野外生存的一個非常重要工具,它們可以利用象牙起到自衛、覓食、吸引伴侶的作用。當大象遇到對手時,它們那對長長的牙齒可以震懾並擊退敵人;在旱季,大象可以用牙齒挖取到地下深層的水,以此緩解因缺水帶來的乾渴;與此同時,大象的牙齒越長就說明它的基因越好,因此大象的牙齒越長就越能吸引異性的注意。你看,象牙對大象是不是很重要呢?其實並不是每一頭大象都有長長的象牙。
  • 助力環保行動,地球「熄燈一小時」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那麼地球「熄燈一小時」的真正意義又是什麼呢?「地球一小時」活動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議的一項倡議,這個活動是發源於2007年,但是距離正式進入中國也有10年之久了。在如今國家對節能和環保極其重視的今天,對於「地球一小時」,雖然贏得了全國各地的歡迎和提倡,但是對此也引出了不少的爭議和大家的質疑。
  • 人類在宇宙中的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只有當我們真正站在地球之外,才知道地球是如此的渺小,人類是如此的渺小。這個時候,很多人心中不禁會想到一個問題:人類在宇宙中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在人類還沒有走出地球之前,科學家研究探索整個地球數百萬種以上的生物,發現只有人類是智慧生命。
  • 普通人想要躍遷,你的認知應該升級了!
    我們想要實現人生的躍遷,就不能不提升自己的認知。認知水平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在《認知升級》這本書中,作者指出智力並非由遺傳決定,一個人所受的文化教育和生活環境,才是決定認知水平高低的關鍵。只要我們努力改變自己的學習環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可以提升自己的認知!
  • 比金錢更重要的,是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但遺憾的是,人生不能重來,我們無法真正站在未來向現在的自己傳遞信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要承認,這個世界有許多虛假的地方,不到一定時候和機緣,我們是覺察不到自己的生活是有多麼虛假的。比如賺錢這件事,錢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錢是被我們最為鄭重對待的東西。
  • 男人賺錢要給女人花,如果不是這樣,那婚姻的意義在哪裡!
    我們大家都知道袁詠儀的獨立觀是值得大家稱讚的,其實現在的很多女人都變得非常的獨立,有時候和男人劃清了所有的界限,因此男人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在一段感情當中,男人給女人花錢,是證明愛自己女人的一種方式,很多人會問,如果男人的錢不給女人花的話,那麼打算給誰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