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綜效概念,真正意義上理解人本管理的含義和對企業的重要性

2021-01-11 平之語day

認知綜效概念,真正意義上理解人本管理的含義和對企業的重要性

文章原創,歡迎關注。

在理想企業管理理論中,綜效概念愈來愈重要,因為我發現太多的企業文化,是在犧牲他人的利益基礎之上,從而成就某位員工的成功。在拜訪非線性系統企業期間,親眼目睹了高度綜效的企業文化。這個由安德魯·凱依及其同事所辛苦營造的工作環境,使我想起了自己對印第安黑腳族的研究工作。

事實上,我對綜效這個制度的概念,大都來自印第安黑腳族的啟發,他們的文化無疑已是一種綜效協同文化。我也深深地意識到,現代文化和印第安黑腳族文化有著強烈的對比,慷慨是這個部落最有價值的美德,累積資本和知識的人得不到任何讚美。

只有把自己的財富、知識分送給同胞的人,才能在族裡獲得名望與安全。經過不斷的測試,對於更具競爭性的環境和生活方式來說,黑腳族人不會有自我懷疑以及自我意識的問題。

然而身處競爭環境激烈的人,在這方面卻時常受到困擾。弱小族人不會遭遇白眼、排斥,每一個族人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同胞們不但不會排斥這些缺點,反而會把缺點看成是正常人格的一部分。

在黑腳族裡,從年輕開始他們就很重視個人的責任感,父母親從小就以關愛和支持的態度,鼓勵他們的小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讓他們生活在愛和引導的環境中。作為整體部落的需求,黑腳族輕易地把族裡每一個人的需求相互結合起來,黑腳族需要的不是擁有總體能力的領導者,而是依據不同功能選擇不同能力的領導者。

於是,他們會擁有不同職能的領導人,主持太陽舞的人選,並不一定是代表黑腳族與政府溝通的最佳人選。他們視工作的需要去挑選具有特殊技能的專業領導人,即所謂的存在型領導。選擇的標準完全取決於具體的任務而定,領導者必須創造高度統合的組織,激發團隊協作的精神。

領導者的目標必須和員工目標相互結合,根據對統合文化的定義,我們是否低估了這項挑戰的難度?假設組織內的員工都是健康的,從數量的角度來講,健康的程度很難量化。但至少不能是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病、偏執狂、腦部受損、心智薄弱或過度熱心等心理不健全的人。假設團隊足夠健全,為了評判組織的健全程度,必須有相對的標準來衡量。

我不知道這個標準是什麼,也不知是否有人著手進行這份工作。不過,應該有人歸納出其中的原則,如果這件事還沒有著手進行,必須立刻進行。當然,某些基本原則必須與員工心理健康的原則重疊,不過兩者之間也不會完全一樣。從某種角度來評判組織和員工是不同的,而且,我們也應該找出這些不同之處。

假設任何人都能客觀地、獨立地具備「崇敬的能力,比方說,以客觀和超然的立場欣賞別人,站在絕對客觀的立場,稱讚他人的能力和技術,同時包括對自己的能力和技巧的崇敬。在這裡有一層特殊的意義,即不應有尼釆式的忿怒,對自己沒有怨恨,對存在價值沒有敵意,不排斥真相、美麗、善良、公平以及法律、秩序等,或在對客觀事實的認知和尊重方面,至少不低於人類本性的最低限度。

換句話說就是對現實狀況有客觀認知,對這些事實有起碼的尊重在理想的狀況下,如果每位員工都很有智慧,都能以莊嚴神聖的態度對待別人,放棄利己主義,那麼以上的情境就可以輕易達成。

這時我就可以很明確地說,史密斯比我更適合這個工作,因為他在學識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最佳人選,我完全沒有嫉妒、受傷、自卑或其他痛楚的感覺,當然,這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的。

因為除了極少數的情況之外,大部分的人都無法達到這種境界。不過,至少這是一種限度,而且是傾向於理想管理的限度,我們必須提高這種客觀性,而不是降低人性的最極限。用我們的頭腦清楚地、客觀地分析,要客觀地看清哪些是對我們的尊嚴有害的,這樣做雖然有些困難,但在某種程度上是可行的。

從過去無數次的心理治療經驗中我們了解到,很多人已經學會怎樣審視自己,進而從中獲益。假設組織內的人並非只想獲得安全需求的滿足在這種假定的情況下,組織內的員工不必焦慮、不再害怕。他們必須具備足夠的勇氣克服恐懼,必須能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並勇往直前,這些是可以被質化的。

絕對有必要指出一點,關於開明管理與獨裁管理相互的對立,害怕和勇氣、退步和進步之間的對立,都可以成功地完成這項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講,組織內的人一旦被恐懼所主宰,就不可能做到開明管理

在這一點上,杜拉克對於心理治療、軟弱以及不良衝動缺乏足夠的了解。杜拉克的理論對很多人是行不通的,關於人際關係以及人事管理等理論也存在同樣情形。

他沒有想到有很多人並不適用那些理論,有些人已經病入膏肓,已無法在開明世界產生任何作用。還必須強調一次,杜拉克也忽略了員工差異的問題,假設每位員工對於自我實現都有積極的傾向,人們可以自由地實現自己的理想,選擇自己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同成長、嘗試、體驗、犯錯。

還是同樣的道理,只有在此假設的前提下,心理治療或心理成長才有可能我們必須假設人們願意追求健康與成長,而且可以具體地被看見,而不是像羅嘉斯心理治療理論般的抽象。

假設每位員工都喜歡好的工作團隊以及對團隊能友愛一點,也許我們對自我實現帶來的快感就會投入太多的精力,很少有人注意到一個充滿愛的團體能夠帶給人的快樂,而且員工在這樣的團體裡可以找到認同感。

對團體的認同,就好比高中男孩會因為加入學校籃球隊而自豪,大學學生也會因為學校的地位聲望高漲,感到自己的自尊也在提高,或是亞當家族的個人以身為亞當家族的一員而自豪,這種自豪感並非來自於員工的成就。

可惜的是關於團隊精神的相關研究資料非常少,假設敵意是一種初始反應而非與生俱來的。這種敵意來自於充分的、客觀的,只存在於當下,有存在的原因,是有價值的而不是有害的,因此不能去抑制它、打擊它。

相關焦點

  • 管理名詞解釋匯總(二)
    使用這個方法來達成一種井然有序的綜效,在實務上證明是非常有效的,但更重要的是掌握髮展方向,而不要將精力投入於細節中。  策略(Strategy)   所謂策略是源自於戰爭,其意義在使用所有可利用之資源下,去規劃並執行國家或權力集團的政策。由此推論,策略一般適用於長期且範圍寬廣的方法上,該名詞也為企業管理所採用,並逐漸去取代先前所稱政策或企業政策的意義。
  • 概念與記憶的重要性
    概念俗稱一個事物的定義。它是我們認識一個事物的基礎,也是最為根本最為重要的第一步。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忽視了概念的重要性,對某種事物的定義只是知道一個大概,更多情況是主觀地認為自己已經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了就沒有耐心去了解它更清晰的概念。
  • 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概念及重要性
    CSR概念在歐美早已提出多年。像在英國的上市公司,每年都會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歐盟目前的官方定義為「企業社會責任CSR是指企業在自願的基礎上,將對社會和環境的關注融入到其商業運作以及企業與其利益相關方的相互關係中」。
  • 如果「認知升級」意義不大,那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大多數人理解的認知升級不對,那麼認知升級到底是什麼?這裡面兩個詞,升級很好理解,關鍵是認知。根據百科的定義:認知,是指人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認知能力,是人的認識過程的一種產物。簡單來說,認知,就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即便是同樣的東西,不同的人認知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提到《最後的晚餐》這幅畫。
  • 如何區分行為、認知、建構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
    歷年來,學習理論部分通常以兩大題型出現,分別是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分布於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中,總體特徵是知識點分散、零碎。主觀題分布於論述題,如請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由於客觀題不易把握,現就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進行區分。
  • 企業管理培訓的重要性及意義!
    企業管理培訓就是指公司或專門針對公司做好的某種提高員工素質、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和對公司的供獻,而施行的有方案、有體系的學習培訓和鍛鍊活動。舊難題的克服有可能會還伴有新難題的出現,學習培訓也會連續升級,從強調信息內容教授到強調專業技能、心態和價值觀的多方位改善,從自己粗放型學習培訓到團體規模化學習培訓,從只看重學習培訓成本計算到看重學習培訓投資收益綜評,從學習培訓的獨立施行到與激勵員工機制的高度契合……員工培訓業務是使公司和員工共同進步的重要一環,會對公司和員工具有積極意義,詳細列舉如下:
  • 2021年湖北自考電力企業經濟管理課程考試大綱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一)企業管理概述(次重點)1、企業概述(識記企業的含義、企業的產生與發展,理解現代企業的特徵)。2、管理概述(理解管理的概念,識記管理的歷史發展)。3、企業管理(理解企業管理的概念與任務,識記企業管理發展的主要趨勢)。
  • 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區別
    建構主義在教育和心理學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課程改革、科學和數學教育、教師教育以及教育研究中佔據著主導地位,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文獻中也頻繁出現,而人本主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也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那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兩者有什麼聯繫與區別。首先,建構主義不是一個學習理論,而是眾多理論觀點的統稱。很多研究都認為自己的理論是建構主義的理論,但他們之間卻有很多分歧和不同。
  • 中公專項輔導:建構主義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區分
    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考生在複習中除了要對最基礎的行為主義理論有深度了解,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也是一大重點,因為這兩個理論是我們開展新課程改革的依據和理論基礎。單方面理解建構主義並不難,包括書上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師觀。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等。對此我們常常疑惑,皮亞傑不是認知主義的嗎,怎麼歸入建構之中了。
  • 如何讓學生深度理解數學概念?這節課提供了認知建構的有效路徑
    面對這樣一種挑戰,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的馮勝老師在學生已經接觸了負數概念的基礎上設計了《負數的再認識》這堂課,整堂課圍繞「生活中為什麼需要負數」這一核心問題,通過提供與真實生活情境緊密相連的感性材料,並設計問題串,使得學生對於負數的意義和概念有了深刻的認識。在第三屆全國思維型教學大會上,這節課被評為特等獎。
  •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及實踐
    人本主義心理學以馬斯洛和羅傑斯為代表人物。其中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和自我實現理論,構成了人本心理學的理論基石。羅傑斯則是在人本心理的應用上有較多的實踐,有個人中心以及同理心治療。需求層次與自我實現論每個人都有某種動力在推動著,這種動力的來源也就是個人的需求。
  • 概念的理解與教學
    概念的理解與教學是心理學部分需要系統掌握的知識點之一,在我們平時的教綜考察中多以單選題與多選題為主,這就要求一方面要理解知識點本身,另一方面要對知識進行識記。現在我們從概念的含義、學生獲得概念的方式以及教師幫助學生掌握概念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三部分進行學習。1.概念的含義概念,就是用某種符號所代表一類具有某些共同關鍵特徵的事物。
  • 學術觀點|曲衛國:隱喻表達的是程序意義還是概念意義?——關於認知學派隱喻研究局限性的思考
    由於認識學派基於概念域的討論排除互動感官體驗, 隱喻的多維度認知體驗被簡化成單一維度的概念映射。隱喻的意義潛勢被削減, 闡釋也因此被嚴重貧瘠化了。這點在他們對詩歌的分析中尤為突出。我們考察他們的兩個分析案例。第一個案例是Kövecses對Dickinson「I taste a liquor never brewed」的認知分析。
  • 掌握費曼學習技巧,從知道到真正理解
    將一個概念寫在一頁紙的最上方,然後將有關這個概念的一切理解都寫在下面,不斷補充,最後對這個概念徹底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看到聽到過很多概念,我們以為知道這個概念的含義。但事實上,我們只是知道這個概念的名字。對於這個概念本身代表的真正含義知之甚少。費曼講過一個故事,是他小時候他的同學問一個鳥叫什麼。
  • 混沌大學李善友:創始人的認知邊界是企業真正的邊界
    任何時候,我們都是關閉自己認知框架的囚徒。創始人的認知邊界是企業的真正邊界,因為它會形成遮蔽性,無法自我突破。本文經混沌研習社(微信公眾號:dfscx2014)授權轉載,研習社是一所線上商學院,致力為創業公司培養具有網際網路思維和全球化視野的創新人才。
  • 哲學界流行的18個問題,帶你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冥思!
    哲學中一直存在著很多問題,有些是形而上的,有些是思辨的,有些是本體論的,有些是認識論的;回答或解釋這些問題,成為了眾多哲學家所努力的方向和生活的大部分投入。今天,哲學詩畫為大家整理出了18個現今比較流行的問題,如果有粉絲覺得可以解答或精準闡述,那就一起來參與吧!哲學18問,帶你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冥思!
  • 認知哲學概念,乃是想像力的一種愉悅
    思想無內容則空,直觀無概念則盲。——康德 概念,是一種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概括。康福德稱之為「熱情動人的沉思」。
  • 連鎖企業突發事件應急指南發布 引入「業務連續性管理」概念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0日訊 為了強化連鎖企業風險防控意識和災備認知,更加關注應急管理及業務連續性能力的建設。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多家企業及行業專家共同起草發布《連鎖經營企業突發事件應急及業務連續性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中引入「業務連續性管理」的概念,對於企業應對各類「低頻高損」型突發事件,建立危機管控機制,保障業務彈性及企業運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堅強和不屈不撓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堅強的含義與定義本身的表現同樣重要,因為它在我們對世界和社會的理解中具有心理意義。在這篇博文中,我想談談堅強和無情的真正含義。很多人傾向於認為堅強就是不會感到痛苦或對別人表現出脆弱。但是如果你感覺不到任何痛苦,你就不會被稱為一個人。感覺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 人本主義課程理論
    「課程理論」這部分的知識點,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比較晦澀,不好理解。今天,我們就對人本主義課程論的知識點進行一下梳理。首先人本主義課程論是奠基於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價值之上的,除此之外,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有喬丹、西蒙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