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的《心語小課堂》剖析了拖延產生的心理原因,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一起探尋「克服拖延的方法」。
第16期
克服拖延的方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覺察情緒,重塑認知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拖延是一種自我保護。拖延幫你逃避內心的煩惱,為你害怕失敗找推卸責任的理由,讓你暫時感到「心安理得」,但因為事情被拖延而帶來的焦慮難安卻又同時存在。當覺察到這些複雜、自責、矛盾的情緒時,可能是拖延又在 「作怪」了。這時,就要嘗試著進行自我內在的對話,問問自己:事實上我在逃避什麼?為什麼會逃避?我希望通過拖延來達到什麼目的?我現在可以怎麼做?把這些問題都梳理記錄下來,通過這樣有意識的認知調整,就能夠清晰坦然的面對自己的問題,焦慮會被緩解,拖延就會停下來。
識別藉口,立即行動
拖延總是伴隨著藉口而發生。坐在書桌前準備開始寫作業時,腦袋裡突然出現一個聲音:時間還早、不著急,我不在狀態......這樣的藉口會讓你把本來要做的事情推遲。那麼,請你準備一個筆記本,以一星期為一個周期,記錄下自己拖延的藉口。信息收集的越多,就越能明確了解自己的高頻拖延藉口,就能在第一時間識別它。當高頻拖延藉口出現時,要立刻意識到可能發生的拖延行為,無論當時藉口多麼合理,都要告訴自己:「我先開始15分鐘,並立即行動」。「行動」被啟動後,你會驚喜的發現,你不會再想拖延。
選定目標,啟動執行力
這是一個更為系統的改變方法。選擇一個近期困擾自己的拖延行為作為改變目標,一定要具體,可操作。「我要停止拖延」這類都太過泛化,必須是「晚上寫作業總拖延,睡覺很晚」這樣的具體事件。為自己列出詳細的改變步驟,越細越好。
有了可行的改變目標,詳細的改變計劃,就要啟動執行力了!執行改變任務時,要注意:
第一,不要等到自己想開始的時候再開始行動,有些時候,改變是需要逆著自己意願的;
第二,在行動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不舒適以及困難,隨時關注自己想要逃跑的念頭;
第三,關注每一個小進步,不要求自己馬上做到,堅持不住的時候可以允許自己休息一下,但要設定休息時間;
第四,在取得一定進步之後獎賞自己,即便這個進步沒有你想要的那麼大,同時確保獎賞與進步的大小相匹配;
第五,小心藉口,調整認知。克服拖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改變發生的同時,阻力和動力是同行的,內在的不舒適感可能會讓你想要停下來,在一次又一次的堅持、一點又一點的改變中,相信你一定會克服拖延。
本期嘉賓:
徐博,康巴什區第一中學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