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翻轉課堂、微視頻……
未來孩子上課是這樣
鄭州入選全國首批智慧教育實驗區
5所中小學掛牌成為實驗校
本報訊 以前課堂上要講的知識,現在放到課前看「微課」講解;以前,課後的練習題,如今放到課堂上隨練隨講;翻轉課堂的個性化學習模式將走進更多中小學,老師從「滿堂灌」轉為學習過程的引導者。這是在教育信息化條件下的「智慧教育」,而鄭州市昨日正式成為全國首批智慧教育實驗區,鄭州二中、七中、九中、四十七中、二七區汝河路小學被命名為全國首批智慧教育實驗校。
鄭州晚報記者 張勤
什麼是「智慧教育」?
教育部教育技術標準委員會主任祝智庭說,通過構建技術融合的學習環境,教師能夠施展高成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習者能夠獲得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和美好的發展體驗,從而培養具有良好價值取向、較高思維品質和較強施為能力的人才。「這是智慧教育的真諦。」
推行智慧教育,在市教育局副局長田保華看來,就是「教和學都是智力勞動、智慧勞動,而不是體力勞動」。
通俗一點說,大家可以從與智慧教育相對立的「愚笨教育」的描述,更形象地了解智慧教育。祝智庭說,愚笨教育是:造成學生高負擔、低成效的教育;以書本知識為上,忽視實踐能力發展的教育;抹殺個人特性,拒絕因材施教;自我封閉,不能主動面對國際挑戰……
鄭州成全國首批智慧教育實驗區之一
據了解,全國首批智慧教育實驗區有6個,鄭州是其中之一。
專家們提出的智慧教育,都要藉助現代科技手段。要在教育信息化的條件下,變革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育教學思維。
其實,在過去的幾年裡,鄭州教育一直走在現代化的道路上。
市教育局局長李陶然說,在鄭州教育界,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等新概念新技術新平臺層出不窮;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在線課程、創客空間等新的學習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正在興起。
老師不僅要備好課,還要玩轉信息平臺
未來教育中的教師是什麼樣的?李陶然說,在推行智慧教育的過程中,要將教師培養成為數位化教師,培養師生的STEAM學習能力。「STEAM是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 Engineering(工程)、 Art(藝術)、 Mathematics(數學)五個學科課程的縮寫。教師的能力要做到技術、學術和藝術的融合。」
看來,老師不僅要備好課、教好學,還要玩轉網上信息平臺,會製作微課視頻,還要兼具藝術修養。
同時,智慧教育推行過程中,「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強過程性評價,是智慧教育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李陶然表示,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教師、學生進行策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將同質化教學轉變為大規模的個性化教學。」
慕課:意即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以興趣導向,學習在網上完成,是新近湧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慕課課程動輒學生可達上萬人。
(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