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地處西南邊陲,國土總面積2987平方公裡,芒市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68.23公裡,轄6鄉5鎮1個街道1個農場,總人口42.1萬人,以傣族、景頗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47.48%。目前,芒市共有學校165所,教職工4669人(含民辦739人),專任教師4323人(含民辦519人),在校生71615人。教育扶貧是「扶智、扶本、扶根」工程,針對芒市教育起步晚的情況,既要充分考慮地方需求,也要和具體對接部門做好溝通,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正把教育扶貧工作做實做好,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總結探索了「科研引領、精準對接、點面結合、共同發展」的教育扶貧模式,聚焦地方實際需求,實施精準教育扶貧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一、創新工作機制,加強整體謀劃設計
教育扶貧工作要創新機制,優化工作機制,加強謀劃,做好整體設計,加強針對性,才能形成強大合力。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扶貧質量,聚全院之力攻脫貧之堅,中國教科院調整工作機制,責令合作發展處負責統籌協調全院扶貧工作,各相關部門負責具體落實,掛職幹部實時掌握芒市脫貧工作動態,適時了解需求,打通信息交流渠道,想對口扶貧地區之所想,急對口扶貧地區之所需,以芒市需求為重點進一步整合院內各部門力量,強化部門的主體責任,統籌有效資源,做到精準發力,有效施策。
年初,中國教科院召開院務會,專題研究年度對口支援芒市教育扶貧工作,研究部署了全年教育扶貧總體思路和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事宜。會議通過中國教科院教育扶貧工作實施方案,並印發各部門執行,明確年度教育扶貧工作6項重點任務:助力芒市實施教師隊伍能力提升計劃;以教育科研引領教育扶貧,加強教育智力幫扶的理論研究;藉助我院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平臺加強指導芒市教育教學改革;整合院內外資源,發起針對芒市地區的募捐、資助等公益活動;繼續協助芒市申請2019年度教育基金會和教師基金會項目;協助申報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全國試點縣(市、區)。
二、聚焦師資隊伍建設,建立精準幫扶機制
由於地域、歷史等原因和現實困難,芒市地區教師培養還不充分、不完善,教師隊伍配置區域、校際不平衡,高級教師與骨幹教師的比例偏低,教師隊伍素質整體不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空間不足,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亟需提高。中國教科院整合院內外各類資源,以中國教科院綜合教育改革實驗區為平臺,採取「請進來」教、「走出去」學、「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多途徑助力芒市教師能力提升計劃。
開展專題培訓。為芒市爭取到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國家級專項培訓資金148萬元,承擔了雲南、福建等省市的校長培訓。幫助邀請部分教育專家、教學名師、教研員等到芒市講學,面向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和骨幹教師,舉辦了10多場專題培訓,涉及學校發展、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學生安全、學校體育以及幼兒園建設等內容。中國教科院籌備主辦一期針對芒市中小學教研員專題培訓班,讓芒市骨幹教師「走出來」開拓視野。招收1名芒市幹部、教師到中國教科院做訪問學者。
開展實驗區交流。中國教科院深化指導實踐職能,通過教育實驗區教研引領為芒市師資隊伍建設搭建平臺,也為芒市教育改革和學校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中國教科院不斷創新芒市實驗區工作機制,強化研究中心對口指導機制,打造精品菜單項目,建設資源服務平臺,努力推動芒市實驗區工作再上新臺階。例如:組織參與高質量課堂展示、實驗區綜合實踐活動展示等教育教學改革交流項目,引領和推動芒市教師隊伍能力提升。一年來,組織芒市積極參加我院針對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開展各類活動10餘次。
開展線上遠程教學。藉助清華大學承擔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縣(區)建設一批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的機會,聯繫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在芒市設立遠程教學工作站。利用遠程教育為芒市的幹部、中小學師生開展綜合素質培訓,提升教師職業認同感和獲得感,瞄準鄉村振興、新一輪信息科技革命的發展、經濟及社會發展,開展各類遠程專題培訓。
開展結對子幫扶。遴選北京、浙江、廣東等等省份8所新樣態實驗學校、幼兒園,與芒市中小學、幼兒園籤署對口幫扶共同體協議,開展教師共同成長的教育幫扶工作。聯繫橫坐標教育免費為結對子的學校提供遠程網絡連接服務,結對學校、老師之間可以進行遠程同步教學教研活動。
提供自主閱讀學習。委託弘衍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為雲南省德宏州芒市3889名專任教師量身打造了一款面向教師和教科研人員的閱讀APP——「弘衍教師」。「弘衍教師」具備一般閱讀APP的方便與實用,又具備「學習強國」APP一樣的積分管理功能,同時還有很多區別於其它閱讀APP的特性。形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共同體,為推進教師自主選學、學分管理,探索建立教師培訓學分銀行和教師專業成長檔案提供有效做法。
開展入校調研指導。崔保師院長、殷長春書記等院領導多次到芒市實地調研,與芒市政府共商推進對口支援工作。中國教科院各研究所教研員多次深入芒市基層學校、幼兒園調研,了解辦學情況,根據學校需求和問題開展現場指導。
協助建立教學實踐基地。針對芒市教師配置和學科搭配不合理,鄉鎮學校音、體、美、計算機、學前、英語等專業教師緊缺的現狀。中國教科院積極協調雲南師範大學在芒市建立研究生、本科教學實踐基地,緩解教師緊缺狀況的同時,也加強了校地合作交流。
三、狠抓科研出思路,建立扶貧決策引領機制
中國教科院歷來高度重視教育扶貧工作,堅持以科研引領教育扶貧,邊實踐邊研究,邊行動邊思考,為教育扶貧破解難題、創新機制、提升效果打下理論基礎。近年來,我院緊密結合教育扶貧實踐,持續開展控輟保學、農村教育和教育扶貧理論研究,發表控輟保學、教育扶貧和農村教育的研究文章30多篇,有的獲得了上級領導批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把教育扶貧作為重要研究任務,過去5年共委託「教育精準扶貧的政策措施研究」等相關課題研究88項,引導學界更加關注教育扶貧研究,更好服務教育扶貧實踐。
中國教科院培訓中心研製了《雲南省新時代中小學教師培訓五年行動計劃》(2020—2025年)草案,為雲南省「十四五」教育發展提供科學指導。我院掛職幹部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承擔教育部滇西扶貧課題《滇西智力扶貧的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模式效果研究——以德宏州芒市為例》,院級重點委託課題《教育部聯繫滇西片區教育扶貧的成效、經驗及提升建議研究》,為教育扶貧提煉經驗,破解難題。
四、聚合資源齊發力,建立眾籌愛心幫扶機制
中國教科院根據實際需求做好各種幫扶對接,積極引進各類資源,形成眾籌愛心幫扶機制,助推芒市教育扶貧。一年來,積極協調爭取幫扶項目,爭取到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潤雨計劃基金200萬元;爭取到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資助的「康佑」城鄉小學生安全自護項目價值55萬元。整合各類資源為芒市中小學募捐到價值210餘萬元的學習用品和教學設施設備。一年來,共協調9家單位為芒市做公益捐贈。
總之,中國教科院將進一步落實中央第五巡視組對教育部黨組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整改精神,落實部黨組有關教育扶貧要求、認真總結對口支援以來取得的成績和經驗,認真研究進一步精準扶貧的具體行動,以實驗區建設為主要抓手,不斷創新和豐富幫扶方式,為芒市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