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高秀良 王先亮 通訊員 李星皓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5G、大數據、雲計算、AI智能的浪潮下,打造「智慧稅務」體系既是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也是廣大納稅人的迫切需要。經過反覆研究測試,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稅務局開發完成了電子稅務局智能審核系統,實現了政務審核「秒批」,政務服務「不打烊」,用「電子腦」跑出了智慧稅務「加速度」。
創新思維導向,提高政務審批速度
以「網際網路+稅務」思想為指導,以「AI技術+自動識別功能」為核心,電子稅務局智能審核系統能夠通過光學字符識別算法,識別納稅人上傳的影像資料(如營業執照、身份證等),比對提交的電子申請表,實現了後臺自動審批,即時出具審批結果,並通過簡訊即時將結果反饋給納稅人,納稅人在行政審批全過程「零跑腿、零排隊、不見面、全自動」。據統計,智能審核系統上線後,政務審批速度較以往提升了79.1%。
打破傳統模式,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智能審核系統處理速度快、數據承載量大,即便在同時處理多筆業務的情況下也能達到毫秒級別。據統計,系統上線後,試點單位平均減少3名專門從事人工審批的人員,在一些業務量大的區局,預計可以減少7-8名從事人工審批的人員。這些稅務人員的崗位由簡單的重複性工作逐步轉化為風險分析、風險應對、納稅服務和納稅輔導等後續管理部門,進一步充實了稅務徵管的力量,提高了稅務幹部的整體素質,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
固化審核標準,規範政務審批流程
電子稅務局智能審核的規則嚴格按照《徵管法》和《稅務業務規範》的相關要求執行,並根據業務規範的修訂不斷更新和優化,通過固定的程序算法固化審核的結果,保證了審核標準一把尺子,同類業務一個處理結果,最大限度避免了其他因素對審核結果的幹預,同時也有效降低了稅務人員的廉政風險。
聚焦前沿科技,打造智能化AI系統
電子稅務局智能審核系統採用時下主流的「Flask框架+Python語言」組合,能夠在稅務系統通用計算機平臺完成配置,並在河南省電子稅務局稅務端通過了測試;系統採用的AI技術理念,是智能應用研究的趨勢,也是信息技術企業、審核職能單位下一步研究的聚焦點。後續還將加入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數據挖掘、人機互動等一系列智能化的稅務服務,打造可升級、智能化的AI審核系統。
電子稅務局智能審核系統的開發是該局探索政務服務智能化建設的縮影。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以來,該局相繼推出了「納稅人免填單」「業務融合一體化辦稅」等一系列自動化、智能化服務措施,稅務機關辦事效率顯著提升,納稅人獲得感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