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是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對更好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出的重要部署。其中,改善營商環境是關鍵目標之一。7月底,國家稅務總局推出進一步支持和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10項稅收徵管服務措施,與去年11月推出的16項稅收服務舉措構成「16+10」稅收支持體系。通過持續提升稅收治理效能,長三角稅收一體化步伐不斷邁進,稅收營商環境也不斷優化。
融:打造稅收營商環境最佳體驗區
長三角稅收服務創新,重在一個「融」字。一方面,推行「五稅合一」綜合申報。10項新措施中提到,將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印花稅(按次申報除外)、土地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統一按季度申報。「一張報表、一次申報、一次繳款、一張憑證」,涉稅業務整合、辦稅流程簡化,這為納稅人帶來辦稅便利。
「企業日常經營涉及許多稅種,每個稅種的申報期限不一致,對財務人員而言容易遺漏或者出錯,綜合申報方式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山葉樂器音響(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財務經理衡海燕說。
在率先探索推行「五稅合一」的上海,這項舉措已讓近50萬納稅人享受到服務便利。上海市稅務局納稅服務處副處長李純向記者表示,10項新措施進一步豐富了「服務共同體」內容。納稅申報預填、簡化增值稅即徵即退事項辦理流程、土地增值稅免稅事項辦理環節簡併,以及對外支付稅務備案電子化等更多更便捷的申報服務類舉措都將在長三角區域先行試水。
另一方面,實現3項跨省業務無縫銜接。16項服務舉措提出,「便利企業跨省遷移業務辦理」「便利跨省涉稅事項報驗業務辦理」「便利跨省房產土地稅源管理業務辦理」。從「多軌」前行,到「並軌」同行,極大減輕了納稅人跨省辦稅負擔。
「僅用10分鐘就完成了電子稅務局開戶、跨省報驗登記、預繳申報等跨省涉稅事項辦理。過去必須到經營地稅務機關現場辦理相關報驗及預繳申報,現在全程『網上辦』。」浙江銀騰建設有限公司辦稅人員戴女士對這一變化感慨很深。
從「現場辦」到「網上辦」,從「往返多次跑」到「最多跑一次」,涉稅事項輕鬆辦,企業負擔減輕了,獲得感自然提升了。
自今年7月1日起,跨省涉稅事項報驗業務辦理功能已在三省兩市電子稅務局上線,支持長三角區域外出經營納稅人通過經營地電子稅務局實現開戶、報驗管理、預繳申報、稅款扣繳、信息反饋全流程線上辦理,且辦理時限從5至10個工作日縮短為1個工作日。據測算,長三角區域每年約有20餘萬戶次跨省報驗業務,預計可減少納稅人往返稅務機關40餘萬次。
「我們千方百計改進稅收服務,讓納稅人切切實實感受到辦稅便利。」安徽省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一系列一體化服務舉措將進一步激活微觀主體活力,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市場化配置,助力長三角地區成為稅收營商環境最佳體驗區。
統:稅收徵管同握「一把尺」
長三角稅收一體化徵管,重在一個「統」字。10項新措施提出,推進稅收政策執行標準規範統一,構建統一的稅收執法清單體系。從「握手」到「牽手」,長三角地區稅務部門同畫「一條線」,稅收徵管同握「一把尺」。
度同尺、權同衡。此前,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寧波市稅務部門先後聯合發布公告,推出「制定長三角區域『首違不罰』清單」「統一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標準」兩項事項清單,這也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市稅務機關聯合發布的稅務規範性文件。
可以說,18項「首違不罰」清單,體現了包容審慎監管理念。記者獲悉,清單中列出了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辦理稅務登記事項、未按規定設置保管帳簿、未按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未按規定辦理納稅申報、未按規定開具發票和稅收票證等事項。對上述稅務日常管理中發生率高、危害不大、容易糾正的稅務輕微違法行為,當事人在一年內首次違反且情節輕微,能夠及時糾正,未造成危害後果的,依法不予行政處罰。
「『首違不罰』清單不僅能夠大大減輕企業運行壓力,同時也給其他產業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啟示。」浙江嘉善經濟開發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19項稅務執法裁量基準統一,實現區域內「執法一把尺子、處罰一個標準、行為一個準繩」。上海市稅務局政策法規處處長餘文華介紹,該裁量基準注重行政效率和實際操作性,主要根據違法手段、危害後果等合理劃分裁量階次,對稅收徵管法、發票管理辦法規定的關於申報、發票類違法行為的19項稅務行政處罰事項設定了裁量標準,確保對納稅人的申報、發票類違法行為的稅務行政處罰做到「同事同罰、公平公正」。
「統一稅務執法裁量基準,對於我們跨區域經營的企業而言,更有利於集團內部涉稅事務的標準化管理。」上海市普陀區月星集團財務負責人顧嬋娟說。該集團是一家大型企業,旗下的「月星家居廣場」和「環球港」遍布長三角區域。
效:推動稅收數據共享共用
長三角稅收信息共享,重在一個「效」字。由「鏈」到「網」,長三角區域稅務部門盤活大數據資源、挖掘信息價值,推動長三角區域稅收數據共享共用,用高質效按下稅收一體化「快進鍵」。
10項新措施中的第一條,就強調提升稅收大數據服務能力,利用稅收大數據,加大長三角區域稅收經濟聯合分析力度。根據區域產業布局,拓展產業鏈、供應鏈分析,為長三角區域企業實現產供銷上下遊精準對接提供支持。
寧波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區域內數據信息共享共用,有利於深化區域比較分析,共享稅收發展經驗,助力長三角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共享發展經驗,攜手以稅資政。在16項舉措中,提出「聯合開展稅收經濟分析」。目前,三省兩市稅務部門已組建跨區域分析團隊,建立聯合分析長效機制,結合區域稅收經濟發展特點,拓寬數據維度,完成了多篇各有側重、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聯合分析報告和案例,供各級地方政府和稅務總局領導決策參考。
稅收大數據是座「金山銀庫」。今年4月,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稅務部門聯合啟動了「雲鏈通」行動,通過深挖稅收大數據,為納稅人以需尋供、以銷尋路。自「雲鏈通」行動開展以來,三地稅務部門已為48戶企業匹配了108戶上下遊企業。
「沒想到稅收大數據功能這麼強!能幫我們精準匹配到上海的原材料供應商,順利解決了復工復產的實際困難。」嘉善譽豐汽車零件有限公司企業採購員徐陶利對「雲鏈通」提供的服務讚不絕口。
在深挖稅收大數據「金山銀庫」的同時,長三角地區稅務部門不斷加強信息支撐,搭建「信息網」,推進電子稅務局一體化建設。目前,長三角電子稅務局建設已正式啟動。
打開江蘇省電子稅務局官網,點擊右上方「長三角」專欄,根據相關提示操作,企業就能自主辦理「企業跨省遷移業務」「跨省涉稅事項報驗業務」以及「長三角一網通辦」等多個辦稅事項,流程簡便、效率極高。目前,在長三角電子稅務局辦稅專欄,已集中推出16項徵管服務和5項「一網通辦」措施。
除了建設長三角電子稅務局平臺外,長三角地區稅務部門還積極探索拓展多元信息平臺。
不久前,三省兩市稅務部門啟動13個首批試點智慧辦稅服務廳建設。改造後的智慧辦稅中心將集合智能納稅諮詢、集中在線審批、線上體驗培訓、遠程數據共享為一體,實現實時諮詢熱線回復、技術問題在線輔導、疑難問題專家會診,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全鏈優質服務。
8月6日,吳江艾維新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來末發現一個驚喜之處,他在「蘇州稅務」公眾號「查詢服務」功能中,發現新增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納稅信用A級企業查詢模塊。
「以往需要登錄不同地區的稅務部門網站,分別進行合作夥伴的納稅信用等級查詢。」周來末說,如今,只需要在手機上點點,便能輕鬆查到青浦、嘉善和吳江三地企業的納稅信用A級企業,特別方便。
此外,針對大數據應用,10項新措施中還明確提出要統籌開展稅收風險管理,依託數據資源實現長三角區域涉稅風險信息和風險模型共享。稅收信息鏈正在長三角地區加速形成。
上海交通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樺宇表示,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推進長三角稅收一體化,是稅務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決策部署的重要體現。國家稅務總局推出的一系列措施,適應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客觀需要,在系統提升稅收治理效能方面發揮了先行指引和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