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稅收工具主義,回歸稅收的價值本義

2020-11-23 中國經濟網

  房產稅、物業稅、車船稅、環境稅……當「十二五」規劃提出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同時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努力扭轉城鄉收入差距的同時,一項項加稅政策的出臺令公眾譁然,業界質疑!(《國際先驅導報》11月15日)

  毋庸置疑,在徵稅方面,我們正面臨著一個巨大而糾結的悖論:具體到每一項稅種本身,徵稅似乎都有其合理性;然而,倘若放開視野,從國民經濟的現實、「十二五」的政策願景,以及民生多艱的維度考察,那麼,目前任何的加稅政策都因違拗人心所向和大勢所趨,而被抽空了合理性的根基。

  毋寧說,目前有關加稅與減稅的政策爭執,其實質正是稅收的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失衡的一種輿論表現。從純粹技術理性的角度講,徵稅可能沒有問題,它們都設定了美好的目標,都宣稱能迅速立竿見影,裨益國家與社會;而從價值理性層面審視,純粹的技術性考量,則難以掩蓋其促狹的視野和溢出的負面效應。

  某種顯而易見的狹隘、片面和功利的徵稅觀,顯然妨害了決策者本應具有的對於稅收的價值體認,以及對於民生冷暖的敏感性和感受力,從而造成了徵稅的輕率和粗暴。「稅收工具主義」打著某種大而無當、虛無飄渺的「公共利益」的旗號招搖過市,政府財政以及壟斷集團都因此大斬其利,而公眾財富卻被一點點蠶食鯨吞。

  我們現在最缺乏的正是,從稅收的本義——即為了增進公共福祉——去理解徵稅的願望和能力。有意無意地忘卻稅收的價值本義,自覺不自覺地墮入「在徵稅中獲利」的制度偏好和路徑依賴,造成目前的加稅政策閃耀著強烈的「與民爭利」的色彩,國富而民窮的局面進一步加劇。國家與國民,在價值排序上,越發處於一種買櫝還珠的境地。

  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我國的宏觀稅負已經超過GDP的30%,稅收痛苦指數可謂高聳入雲。這種整體上的高壓性稅負,多年來備受詬病,卻始終無甚改觀。當說,如此普遍而痛苦的稅收負擔,也是造成目前加稅政策遭到深刻質疑的重要原因,結構性減稅的政策遲遲無法落實,結構性加稅則很難獲得輾轉騰挪的餘地。即使新徵收的稅種多麼有必要,也終究難以獲得道德認同。

  事實上,在目前的經濟情勢下,唯有減稅才是人間正道。在此,我們實不應該無限度地鼓吹,減稅是為了拉動內需,是為了經濟轉型,這樣的減稅初衷,本質上仍然是「稅收工具主義」的體現。減稅,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與民休息,還富於民,讓普通百姓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實現稅收的價值意涵。經濟轉型等其他目的,皆應是附帶的和順理成章的。

  加稅政策,需要土壤,需要回到稅收的本義,需要以未來的眼光看現在。加稅的第一站,就應該是減稅,讓結構性減稅為合理的加稅創造轉圜的餘地;讓民眾的錢包豐腴起來,從而令加稅政策獲得道德性;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從而涵養更多雙贏式的良性稅源,而非現在掠奪性的稅種大行其道。

  層層加碼式的稅收政策已經是窮途末路,倘若強以為之,只能是既蹂躪社會又貽害國家,落得飲鴆止渴的結局。為了國家財政的充沛,為了國民的富庶,決策者應該拿出勇氣和信念衝破現實的層層利益羅網,為民眾的稅負鬆綁。

(責任編輯:胡可璐)

相關焦點

  • 稅收的功利主義原則
    稅收與國家安全  邊沁讀過亞當斯密的著作,他對「稅收與國家的公共開支」有著與斯密類似的看法。稅收與國家的安全相關:如果臣民不納稅,政府就會垮臺,如果公共功能不運轉,混亂和犯罪就會出現。近代英國人的賦稅是沉重的,但良性財政保證了社會的安定,法國人的稅收過於集中於農民,惡性的財政導致了國家的破產。
  • 「16+10」稅收支持體系 讓長三角稅收一體化跑出加速度
    7月底,國家稅務總局推出進一步支持和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10項稅收徵管服務措施,與去年11月推出的16項稅收服務舉措構成「16+10」稅收支持體系。通過持續提升稅收治理效能,長三角稅收一體化步伐不斷邁進,稅收營商環境也不斷優化。
  • 稅收學好就業嗎 稅收學專業就業前景
    部分地區的高考志願填報時間已經截止,相信稅收專業也是考生們一個熱衷的專業,那麼稅收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呢?  稅收學專業  稅收學專業培養具備稅務及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 《皇帝成長計劃2》怎麼增加稅收 稅收增加方法教學
    導 讀 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皇帝成長計劃2遊戲中稅收的增加方法及卡牌推薦吧,下面就是稅收增加方法中大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 政府稅收的輕重與善惡
    稅收的本質是什麼?最流行的解讀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在不同的解讀中,「民」的含義大不相同。一個是「稅」,一個是「民」,背後則是兩個關鍵詞:一曰輕重,二曰善惡。稅輕未必善,稅重未必惡。如今,中國政府在內推市場,外求和平,降低稅負是必然趨勢,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稅收體系應以逐年降低稅負為特徵,因為企業和家庭的稅負應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平成正比。因此,中國本應先於美國開啟減稅的閥門,順應市場,藏富於民。
  • 世界稅收十件大事公布:RECP、應對數字經濟稅收挑戰藍圖文件等入選
    世界稅收十件大事分別是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籤署、「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理事會發布《「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信息化線上高級別會議聯合聲明》、《國際稅收評論》專題介紹中國稅務部門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舉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應對經濟數位化稅收挑戰「雙支柱」方案藍圖文件、稅收徵管論壇大會(FTA)提出稅務管理數位化轉型願景
  • 當前我國稅收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稅收政策環境方面的問題  1.稅收負擔缺乏公平性  稅負公平是各個國家在各個時期制定稅收政策的基本要求和準則之一,它包括稅收的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我國現行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初期形成的,稅收負擔在當時雖存在某些不公平現象,但矛盾並不顯得十分突出。
  • 皇帝成長計劃2稅收怎麼利益最大化?增加稅收利益攻略[多圖]
    皇帝成長計劃2稅收是遊戲中非常重要的,國家的發展和稅收是分不開的,一旦稅收出現負數可就危險了,那麼增加稅收的方法有哪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增加稅收利益的方法,有需要的小夥伴都可以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如何增加稅收。 皇帝成長計劃2增加稅收利益攻略 推薦「攤丁入畝」和「方田均稅」這兩張紫色策卡,對增加稅收有很大的幫助。
  • 時寒冰:世界稅收大戰,我們怎麼辦
    世界稅收大戰,我們怎麼辦         時寒冰
  • 碳氫化合物法:三種石油合同並簡化稅收
    阿爾及利亞官方通訊社《阿新社》10月7日發布題為《碳氫化合物法:三種石油合同並簡化稅收》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能源部長穆哈邁德.阿卡布周一在阿爾及爾表示,碳氫化合物法草案修正案提供三種石油合同,並簡化了稅收制度。
  • 【點擊查看】崇明固定資產稅收籌劃費用
    【點擊查看】崇明固定資產稅收籌劃費用昌譽(上海)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堅持科技是生產力、專心致力於產品研發製造這類稅收政策的特惠實際效果還是挺好的,無論是公司還是本人能夠依照這類實際效果來開展節稅。只有,公司及其本人在應用這類方式節稅的那時候必須要在法律法規容許的範圍之內開展,要不是在法律法規容許的範圍之內開展就會遭受巨大的危害,這一點兒必須要非常的留意。對避稅有必須的釋放壓力:個人所得稅政策優惠擁有巨大的更改,這種更改針對大伙兒而言是擁有很好的實際效果的。
  • 概述烏茲別克斯坦2021年稅收和關稅的主要變化
    從2020年1月1日起,針對先前已授予稅收優惠的對象,對法人實體實行降低的稅率。2)對於個人而言,2020年生效的稅率被索引為1.15倍。這是由於以下事實:對於個人而言,稅收對象的地籍價值(稅基)保留,該價值在2018年進行國家房地產權利註冊的機構確定。3)同時,在2021年對於個人根據2018年確定的地籍價值計算的稅額不能超過2020年的應稅額超過30%。
  • 充分認識稅收彈性係數 合理稅改待提速
    近年來,我國稅收收入快速增長,為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與此同時,也有學者建言不宜過分追求稅收增速,而應該在稅收增長和企業活力之間尋求一個恰當的平衡點。9日下午,國家稅務總局科研所理論政策室主任張培森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也表示,「不宜再盲目提出提高稅收佔GDP比重的要求,因為這樣不僅會加重企業負擔對經濟增長和企業競爭產生影響,還會破壞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
  • 靈長類動物中的「稅收基因」
    在探索稅收起源的時候,一個難以理解的疑惑是:為什麼人類各文明都發展出了稅收?各文明起始的時候,人類亞種早已形成,生活環境各各不同,按理說發展結果應該差異巨大,就像生物進化中一般物種演化出有明顯差異的不同物種一樣。
  • 天津南港工業區企業稅收籌劃流程
    天津南港工業區企業稅收籌劃流程,對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貫穿企業落地、經營發展全過程,助力企業不斷壯大。天津南港工業區企業稅收籌劃流程, 本文所舉個案例是筆者在諮詢實務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具有同樣的特點:售價低於進價。領到網絡紅包要不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現金流管理本應是企業在日常運營中重點關注的事項。
  • 世界上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
    美國經濟學家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 中國正式加入了以美國為代表的"不論住在世界哪裡,都要「繳稅」的全球徵稅國家的行列。
  • 「數說稅收大帳本」從3加到11!稅收立法按下「加速鍵」,進程已過半
    系列報導《數說稅收大帳本》本期聚焦:從3加到11!稅收立法按下「加速鍵」,進程已過半。整整8個!這是過去五年時間裡,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稅法總數,其中包括環境保護稅法、車輛購置稅法、契稅法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在現行18個稅種中,已有11個稅種完成立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十三五」之前,完成立法的稅種只有3個。
  • 【國際】韓國稅收營商環境優化的經驗與啟示
    持續優化,韓國政府多舉措打造創新營商環境  一、法治先行:完備的稅收法律體系  韓國稅收營商環境的法治化建設較為完善,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稅收相關制度規定多以法律的形式公布。同時,韓國為促進中小企業創新與投資,2020年6月中小企業局發布《2020年中小企業稅收》這一政策,旨在進一步細化稅收免稅限額法、地方稅收免稅限額法未詳細規定的內容,對初創的中小企業實施稅收減免。二是修正與調整稅收的相關法律法規。稅收立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因稅收徵收及管理需求的變化而變化,發揮法律保障的基礎性作用。隨著公民法治意識的不斷提升,納稅人逐漸關注自身利益並尋求保護。
  • 王雍君:數字經濟稅收侵蝕下地方財政治理與應對
    在未向作為經濟業務發生地即市場所在地轄區B繳納必要稅收的意義上,兩類稅基被轉移至轄區A——數字企業註冊地、常住地或管理機構所在地轄區。如果數字企業同樣規避了應向轄區A繳納相應稅收,此舉即構成稅收收入侵蝕;如果在轄區A繳納了全部應納稅收,則此舉既構成稅基轉移,也構成稅收轉移——轄區B的屬地稅收收入被轉移至轄區A。
  • 淺談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稅收分析中的應用
    而以「社會網絡分析」與「稅收」兩個詞同時進行搜索,尚未有搜索結果。    二、在稅收分析上運用「社會網絡分析」的必要性    傳統的稅收分析方法和風險分析識別的方法,如以往的宏觀稅收分析、微觀稅收分析、行業稅負分析、行業評估模型等等,所分析識別的對象經常是納稅人或是特殊的納稅人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