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宋林霖 陳志超
中韓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在背景與文化方面有相似之處,也同為採取稅收政策提升國內經濟發展比較成功的國家,我國可借鑑韓國等國家經驗,持續加強稅收營商環境建設,提升企業投資熱情與生產活力。
營商環境 為擺脫經濟增長緩慢、內需疲軟的困境,韓國政府積極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獲世界銀行及其他專業機構的高度評價。圖片/hellorf
近年來,為擺脫經濟增長緩慢、內需疲軟的困境,韓國政府積極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獲世界銀行及其他專業機構的高度評價。在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中,韓國連續八年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位列前十;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韓國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63個經濟體中位居第28位。稅收營商環境作為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納稅」指標反映了各經濟體稅收環境的現狀,韓國在該指標排名居第21位,中國排名居第105位。中國的排名正處於穩步上升的通道,但是,從與韓國的縱向排名比較,以及與開辦企業、獲得電力等其他指標橫向排名比較來看,「納稅」指標排名都有較多改善空間。我國可借鑑韓國等國家經驗,持續加強稅收營商環境建設,提升企業投資熱情與生產活力。
持續優化,韓國政府多舉措打造創新營商環境
一、法治先行:完備的稅收法律體系
韓國稅收營商環境的法治化建設較為完善,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稅收相關制度規定多以法律的形式公布。《稅收資料提供法》從立法層面規定銀行、交通等部門向稅務機關共享信息的內容,以及各部門需要定期向稅務部門提供醫療消費、信用卡支出、車輛登記等信息。該法保障了第三方信息交換制度和誠信申報制度等的順利推進,提升了稅務機關風險分析的能力。同時,韓國為促進中小企業創新與投資,2020年6月中小企業局發布《2020年中小企業稅收》這一政策,旨在進一步細化稅收免稅限額法、地方稅收免稅限額法未詳細規定的內容,對初創的中小企業實施稅收減免。二是修正與調整稅收的相關法律法規。稅收立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因稅收徵收及管理需求的變化而變化,發揮法律保障的基礎性作用。隨著公民法治意識的不斷提升,納稅人逐漸關注自身利益並尋求保護。2014年1月,韓國《國稅基本法》新修訂的內容包含納稅人保護委員會制度,對納稅人投訴以及批准延長調查範圍與時間等內容作出具體規定,保障了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二、以人為本:重視保護納稅人權益
韓國從納稅人的需求角度出發營造個性化的稅收營商環境,除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外,注重與納稅人進行溝通,充分了解目前繳稅方面的難點與痛點。2014年10月起,每月第三周的周二是「稅金問題現場溝通日」,將政府與公民的互動由單向互動轉變為雙向互動,即將公民視為積極的貢獻者,而並非被動的接受者,通過解決公民的反饋問題來改進其稅收營商環境,有效反饋的目標是進行政府與公民間的雙向對話,而並非兩個平行的單向交流。同時,韓國政府在納稅方面採取獎勵措施,評選出按時、按規定繳稅的納稅人,給予降低貸款利率、醫藥費等優惠,提高企業和個人納稅積極性。從人性化、合理化管理納稅人來看,韓國稅法不允許對同一納稅人進行重複檢查,僅是稽查部門擁有檢查權,在制度設計層面避免擾亂納稅人的正常經營與生活。此外,韓國還鼓勵信用良好的誠信納稅人與稅務部門進行籤約,籤約期限為三年,其間納稅機關不能對納稅人的報表、記帳憑證等內容進行稅務檢查,減少納稅人為應對稅務部門核查而影響企業運營的情況,為企業營造穩定的稅收營商環境。
三、智能辦稅:採用科學的辦稅服務
韓國良好的稅收營商環境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2002年,納稅人就可以通過「Home Tax(家庭稅收系統)」來完成線上申報,納稅人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申報,並通過該系統完成繳稅、開納稅證明等,解除了上門申報的限制,減少申請人來回跑的次數。韓國線上電子稅務局覆蓋了95%的業務,線上可辦稅事項均採用無紙化辦稅、提供全年無休服務,不斷提升辦稅的便利化。在解決了申請人「來回跑」的問題後,稅收營商環境的透明化建設成為新的追求點。為避免申報人隱瞞真實收入等情況出現,韓國首創現金髮票制度增強信息的透明程度。現金髮票與我國平常開具的普通發票類似,但韓國的現金髮票制度仍有其優勢,先後推出移動終端、電腦終端等多種開局發票的裝置,企業需要憑藉商號進行實名註冊才可以給消費者開具電子發票,提升企業開具發票與消費者得到發票的便利化程度。
借鑑經驗,中國駛入稅收營商環境建設的「快車道」
一、堅持稅收法定,推進稅收法治建設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稅收營商環境的建設也需要發揮法律的保障作用。一是完善稅收立法。稅收立法應具備內容全面性與主體全面性,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分別針對不同主體進行立法設計。比如,針對小微企業、外商投資等稅收優惠方面立法進行支持,並根據實際經濟發展需求對法律進行修訂,以保障主體的合法權益,營造出公平、合理的營商環境。同時,落實稅務機關權力清單制度,全面梳理稅務部門權責清單並向社會公告。二是進一步精簡辦稅程序,包括減少辦稅時所需要申請人提交的材料以及辦稅時間、環節等內容,提升辦稅服務效能。對於納稅誠信良好的企業可延長企業申報期,減少申報次數。三是提升幹部法律素養。健全領導幹部日常學法機制與培訓制度,加強對稅收法律知識、廉政知識的學習,不斷增強稅務人員的法制觀念與法律素養,提升領導幹部及稅務人員依法決策、依法履職的水平。
二、提供精準服務,解決企業痛點堵點難點
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推進,基於向企業提供精準服務的角度調整稅收,加強對納稅人權益的保護力度,提升企業營商環境優化的感受度。建立稅務營商環境的精細化、精準化需要從以下兩方面來進行完善:一是稅務部門要主動與企業進行溝通交流,傾聽企業發展需求。在稅務人員與企業深入交流時,掌握企業納稅方面的情況與問題,對於共性問題要統籌納稅服務規劃,而企業納稅的個性問題可以為企業提供節點式的跟進服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二是針對部分企業採取特殊定製服務。近年來,我國通過下調增值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但是企業對政策感知程度不高。稅務部門應通過結合企業發展特點向企業提供專題培訓、開通綠色通道,並針對企業需求進行稅收幫扶服務。同時,為進一步落實減稅政策,稅務部門可以通過建立稅收思維導圖等形式讓納稅人真正了解稅收政策的相關變化,使企業及時、充分地享受稅收優惠,切實減輕企業的稅收成本,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三、依託「網際網路+」,提升企業辦稅速度
「網際網路+」戰略是推進我國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方式,「網際網路+」與各種行業的深度融合創造出發展的新業態。納稅便利化是反映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辦稅事項「一次不用跑」讓納稅便利程度躍上新臺階,為建設便民增效的營商環境加碼。「網際網路+稅務」也應進一步完善與發展,其一,充分利用政務微信、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公布稅收降費紅利帳單,系統統計納稅人已經享受的稅費優惠。同時,為解決群眾「多跑路」問題,稅務線上申報系統應進一步依法依規精簡材料,並與行政審批、住建、國土等部門聯合打造大數據監管平臺,實現數據資料自助提取,不斷提升辦稅速度。其二,提升網上稅務系統的安全程度。數據的安全性與隱私性問題是影響「網際網路+稅務」發展進程的重要阻礙。納稅人運用網上申報系統進行申報時,往往擔心會出現身份假冒、信息傳輸、數據篡改等問題,所以網上申報系統應加強系統的安全評估,根據信息資源的重要性與涉密程度、安全風險等因素,確定安全保護等級,定時加固系統的防護,做好風險防範工作。(作者宋林霖系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志超系天津師範大學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11月上旬刊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