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計到2024年,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將達到5908家,「雛鷹」企業達到2000家,「瞪羚」企業達到200家,科技領軍(培育)企業達到100家,市級以上雙創載體突破100家,市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550家。
■ 到2022年實現濱海新區營商環境建設水平處於全國前列,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到2035年實現營商環境建設國際領先水平,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化海濱新城。
昨天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濱海新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10月,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相繼印發了加快推進新時代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支持文件。為了給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實現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新區區委決定成立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印發《天津市濱海新區關於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制定營商環境建設2020行動計劃,為更好地服務企業提供「行動指南」。
實施五大工程 新動能引育中「打頭陣」
濱海新區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龍頭引擎,在新動能引育方面,必須衝先鋒、打頭陣。預計到2024年,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將達到5908家,「雛鷹」企業達到2000家,「瞪羚」企業達到200家,科技領軍(培育)企業達到100家,市級以上雙創載體突破100家,市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550家。
「今年我們在新動能引育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大項目等多個維度深入研究、系統謀劃,重點實施五大工程。」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楊茂榮表示,「新區將大力實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及創新型載體培育工程,推動雛鷹、瞪羚企業『微成長、小變大、大變強』;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發展工程,壯大各類規模產業集群;實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工程,制定摸排轉板計劃,重點培育企業30家;實施高端人才集聚工程,力爭兩年時間人才總量達到100萬;實施招商引資協同工程,著力在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企業和上下遊配套企業上實現突破。」
統籌升級營商環境 持續加溫暖企服務
疫情發生以來,濱海新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用持續加溫的各項「暖企」政策和服務,增強了市場主體紮根濱海新區、擴大投資的信心。
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賈堤介紹,《實施意見》包括3部分內容。在總體目標中,新區確定了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總體目標,並提出了階段性目標,即到2022年實現濱海新區營商環境建設水平處於全國前列,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到2035年實現營商環境建設國際領先水平,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化海濱新城。在主要任務方面,新區圍繞總體目標,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在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產業環境五個方面明確了具體工作任務。在保障措施中,新區成立了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並設11個工作專班,對營商環境建設進行高位協調,統籌推動。
「今後每年濱海新區都將依據實施意見,推出優化營商環境的年度行動計劃,並以此行動來繼續增強我們服務企業的意識,繼續創新我們服務企業的載體,繼續拓展我們服務企業的渠道,讓濱海新區真正成為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企業獲利、居民受益的改革開放先行區,真正成為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美麗新城。」賈堤說。
打造更優質的法治營商環境
近年來,新區人民法院立足濱海新區、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實際,制定《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關於依法保障和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方案》,依法平等保護產權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努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今年上半年共審執結案件19703件,位列全市第一。
「我們立足自貿區發展,不斷滿足群眾司法新需求,強化庭前糾紛調解新思路,依託信息化平臺,推進『網際網路+執行』新戰法。」濱海新區人民法院院長張長山說,「下一步,新區法院將持續把握優化營商環境大方向,在能動司法、強化協作等方面積極作為,為濱海新區打造更優質的法治營商環境貢獻司法力量。」
優化產業環境凸顯新區特色
去年以來,濱海新區實施一系列落實《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工作舉措,協調解決企業全周期面臨的營商環境問題。濱海新區政務服務辦主任徐斐介紹,在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2020行動計劃中,電力報裝環節、跨境貿易通關時間和成本等13個指標的量化目標為全國領先水平,不動產登記時間、投資項目審批等26處量化目標為全市最高標準。
「打造更優的營商環境,不僅是替企業跑個腿、辦個證這麼簡單,更需要完善政策體系、創新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生態。這次的《實施意見》在《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規定的四大環境基礎上,增加了『產業環境』的內容,這是《實施意見》最鮮亮的濱海特色,將進一步增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徐斐說。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