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湖北稅務部門積極推進金稅三期工程建設,不斷優化徵管系統,探索信息管稅路徑,推出一系列「網際網路+稅務」創新成果,不僅優化辦稅繳費體驗,更開創綜合治稅新格局。
湖北多項稅收信息化應用落地
「稅務部門利用大數據幫我們快速鎖定下遊企業,這比我們自己『大海撈針』打廣告找買家高效多了!」十堰寶成制動器有限公司法人李培成點讚稅務部門精準服務。
藉助稅務大數據應用平臺,通過增值稅發票數據進行篩選,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幫助李培成與國內三家企業籤訂銷售訂單,總金額超3000萬元。
運用稅收數據打通產業鏈供應鏈是稅務部門信息化建設支撐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目標,湖北稅收信息化建設緊跟稅收徵管體制改革步伐,先後順利實現了金稅三期成功推廣上線、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改造升級、金稅三期系統成功並庫、個人所得稅app廣泛應用等目標,為各項改革落地提供了強力支撐。
疫後重振,湖北省稅務局利用信息系統數據生成「達產稅務指數」,實時監測和分析企業產能恢復情況,並提供數據輔助全省經濟運行調度。
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處負責人易斐說:「稅收大數據自動化程度高,比其他部門提供的經濟數據要早10天左右,為掌握湖北經濟運行情況發揮了重要作用。」
稅收數據共享開創治稅新格局
近年來,湖北省稅務部門主動推進涉稅信息共享,積極融入地方政務服務「一張網」,逐步形成涉稅信息交換共享和涉稅事項一體化流轉的體制機制。
湖北省稅務局與省市場監管局建立人機結合的數據共享對帳機制,確保商事制度登記信息有效共享,完善「多證合一」企業信息採集流程。截至目前,累計傳遞企業開辦信息400多萬條。
宜昌建投傳媒有限公司建投城市書房負責人楊青說:「現在辦理註銷只需到市場監管局提申請,信息自動傳給稅務端,符合條件就可以簡易註銷,非常方便。」
湖北省稅務局與省人社廳攜手打造「五位一體」社保費繳納渠道,為全省6000萬繳費人提供全天候、全流程「一機式」繳費服務,全年交換數據量超5億次。
「信息化的繳費新模式打通了繳費渠道『最後一公裡』,為繳費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湖北省人社廳信息中心負責人敖翔說,這有利於稅務部門和人社部門發揮各自優勢提升社保費的徵管服質效,實現徵繳各方多重受益。
湖北省稅務局還與省生態環境廳建立信息連接通道,夯實懲治汙染防線,抑制高能耗高排放和產能過剩。湖北省生態環境廳有關部門負責人左愛武表示,稅務部門根據生態環境部門提供的信息進行比對、精準徵收,生態環境部門根據涉稅信息加強對企業環境監管,共同引導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綠色發展。
2019年來,湖北稅務部門積極投身大數據能力平臺建設,推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責任清單20條,稅務登記、A級納稅人名單、減免稅信息、收入完成情況等多類數據實現開放共享。截至目前,湖北稅務部門已為全省12個政府部門提供355項政務信息資源。
湖北省大數據中心負責人熊贏新表示,稅務部門在促進數據融合共享、加速數字政府建設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充分發揮了稅收數據覆蓋面廣、及時性強、與經濟社會各領域關聯度高等優勢,既推動了社會綜合治稅,更為提升社會信息化治理水平貢獻了稅務力量。
「一窗聯辦」營造便捷稅收營商環境
近日,宜昌三峽普諾丁生物製藥有限公司財務部長楊業清收到網上銀行電子回單,當天上午申報的近12萬元出口退稅已經到帳。「前幾年出口退稅從申報到到帳需要兩周,去年變為一周,現在就一天。」楊業清說。
安全、快捷的辦稅體驗源於金稅三期系統的後臺支撐。2016年8月,金稅三期系統全面上線;2018年,國地稅合併,次年3月,原國稅、地稅金稅三期系統核心徵管兩個資料庫成功合併。辦稅繳費所有業務流程、崗位權限實現「流水線」式管理,稅收數據實現實時採集和同步處理。
後臺系統升級換代,信息數據高速傳輸、高度集成讓前端納稅人「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成為可能。「十三五」期間,一窗聯辦、一網通辦、全流程電子退稅、發票網上申領等創新舉措相繼推出,辦稅繳費方式日新月異。
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辦稅服務讓越來越多納稅人繳費人改變過去動輒前往實體辦稅服務廳的習慣。在湖北,辦稅繳費「只跑網路、不跑馬路」已是常態,今年以來全省累計辦理稅費業務超1億筆,「非接觸式」辦理比率達九成以上。
「稅務部門從方式、渠道、科技等多方面不斷突破創新,努力為納稅人、繳費人打造低成本、更便捷、更集約、可信賴的稅收營商環境。」湖北省稅務局黨委書記胡立升說。
智慧稅務全面優化稅務服務
「十三五」期間,結構性、普惠性減稅降費等稅收領域改革逐步深入經濟社會各個層面。湖北省稅務局建立大數據應用及風險管理平臺,匯聚金稅三期核心徵管、電子底帳等多個生產系統數據,搭建數據倉庫,以流程再造推動稅務管理服務體系全面優化。
五年間,增值稅改革持續深化,每筆涉稅業務都需進行仔細甄別和規範管理。立足數據倉庫,數據高速比對、疑點自動識別,稅務部門一改過去單純依靠人工跟蹤核查的低效方法,大幅提高了徵管效能。
「稅務局就像安裝了『智慧』大腦!」武漢九通海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會計胡曉萌介紹,由於辦稅人員申報失誤導致部分優惠未能享受,當地稅務部門通過平臺監控發現後,立刻通知他們辦理了8萬元的退稅。
胡曉萌所說的平臺是湖北省稅務局2020年升級推出的「疫情防控稅費優惠政策落實智能監控服務平臺」。通過該平臺對適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支持政策的納稅人實現清單式管理,確保各項政策紅利逐一落地落實。
「原來要花半個小時的業務,現在十分鐘就辦好了,我很樂意給稅務部門『五星』好評!」監利市蘭蘭保潔有限公司總經理武冬梅通過「好差評」系統給了一個「五星」好評。
今年10月,湖北省稅務局上線「好差評」系統,對外提供辦稅服務的2194個窗口、1601臺自助辦稅終端、湖北省稅務局電子稅務局、湖北12366納稅服務熱線全部開通評價功能。系統上線後,納稅人踴躍參與打分,第一周就收到評價62萬餘條。
「依據系統裡的評價反饋意見,我們將加強數據分析,及時發現不足,推動辦稅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監利市稅務局副局長歐陽光介紹。
「稅收信息化最大的特點和優勢是流程化、閉環式。」湖北省稅務局副局長鄭克儉表示,閉環流程為基層稅務管理服務提供了權威參照和藍本,保障了稅費徵管的規範性、科學性,進一步增強了管理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
胡立升表示,「十四五」期間,湖北稅務部門將以「金稅四期」工程建設為契機,搭建覆蓋融通稅收業務、政務、黨務、事務全流程、全事項的一體化信息系統,加快融入國家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以數據要素為驅動,將稅收業務從事項、流程、經驗驅動轉變為數據、規則、智能驅動,實現自動化、標準化處理,沿著「智慧稅務、以數治稅」方向大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