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電影《少年小趙》,其主角與其說是小趙,不如說是M。從開始到結束,他一直以塑像、海報、口號、歌曲等各種方式在場,不斷通過小趙的口講述他的社會的理解和改造的思想理論,是小趙們的精神之父。當小趙扛著紅旗喊著「還我釣魚島,放我船長」之類口號的時候,其實在進行不自覺的表演,沉浸其中,並享受周圍目光注視所帶來的快意。這似乎是一種儀式,「自我」並不存在,他並不是他自己,因為當「小趙」換成「小李」「小王」「小張」,性質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教育,總是極力削去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這樣的方式塑造一個個無比相似的個體,塑造出沒有靈魂和思想的群體。當然,如果說有思想,這個思想是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思想。
人的成長是一個「自我」的發現和確認的過程,不斷認識到自我的獨特性,同時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因為沒有「我」,也就不會有「你」和「他」,更不會有「我們」「你們」和「他們」。
我比小趙是同一代人,只比他大一歲。我在看《少年小趙》時,似乎是在看鏡中的自己。那個時候,我和我身邊的同學,尤其是所謂好的學生在精神世界和思維方式上和小趙很相像。在學校那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通過各種儀式對腦海中固有的觀念進行強化,無形的紅色眼鏡變得更紅,校門外的社會都帶上了玫瑰色的革命浪漫主義色彩。
小趙高考的落榜,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從群體中走出,開始發現自我的重要關卡,以「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錄取的高考,並沒有以群體的方式進行錄取。落榜是他開始認識到,這種自覺披上意識形態外衣進行的表演(儘管是真誠的)並不能帶來現實收益,便有意識去脫去這這件外衣。在酒店當服務生時,他承認港臺地區的商人很有禮貌,日本人衣著簡樸、獨立意識強,相對之下,他發現素質較差的商人更多是內地的。這種由個體到群體,再回到個體的直接認知,必然讓質疑教科書和媒體的宣傳,並對原有的價值體系進行修正。
這一切都發生在那個「紅色」文化裝飾的酒店裡、土地上。
所以 「小趙」一旦走入現實,感受到現實,就變得失落,茫然。
在考上大學的宴會上,他在那裡對著同學們說,「成都人都在打麻將、泡茶館」,依然是用群體的方式在進行思維;與之對應的是,眾人離場之後,他半醒半醉流著淚對弟弟表示愧疚,弟弟.輟學.讓他的大學夢得以實現。然後感慨,「今天說了太多真話,好像我不應該說太多真話,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由謊言編織的。」
真與假就這樣涇渭分明又融為一體,在他的血管裡流淌著。真實和虛假、真話和謊言帶來的迷離和錯亂,撕扯著少年小趙,群體與個體的張力也撕扯著他。
在他進入大學之後,課堂上近現代史的老師依然讓小趙和他的同學們沉浸在虛假的強大共同體中。為了學生會的工作,他還讓家裡貸款兩萬給自己配置了電腦。他挎著相機,成了學生會宣傳幹事。攝影是對世界的摘取和呈現,關鍵不在於相機而在於相機背後的人,他的相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他表演的道具,不斷強化對現實有意的的漠視和遮蔽。
去大涼山支教,中國的另外一面被完全揭開,呈現在小趙們的面前。現實具有無比強大的說服力,前提是要敢於「正視」。小孩沒有鞋子穿,走幾個小時山路才能來上學,十來歲的孩子課堂上回答不出1乘以12等於多少……
做支教銜接工作的老師,告訴他們,希望講一講愛滋病的傳染途徑和預防措施。而這,鏡頭沒有呈現,也不知道他們在15天的支教中講了沒有。他專門去街上買來紅旗,教唱國歌,豎起紅旗,舉行升旗儀式。很多人對這樣的支教提出了質疑,認為支教是另一種形式的群體表演。
在到達執教山村的第一天晚上,小趙唱著「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陽,多麼溫暖,多麼慈祥,把我們農奴的心兒照亮,我們邁步走在,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這構成了一個隱喻,他並沒有把自己和大涼山人們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是把自己放在一個「解放者」的位置。事實上,面對貧窮落後的現實,他們做不了任何改變。
小趙給孩子們教「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國家」,可能這些孩子也需要有人告訴他們是「我是人,我需要人該有的教育」!這些孩子們的聲音從來不會在主流媒體出現,作為人們眼睛和喉舌的媒體卻也總是在遮蔽,大涼山和山裡的人們就這樣一直處於失語狀態。話語即權力,沒有聲音就等於不存在。
真實就在眼前,他們似乎達成了某種共識,選擇無視。當然,他們也可以說自己無能為力。他拿著相機,他拍下了那些照片,在電影的最後,他把這些照片寄給了村長,讓村長轉交給孩子們。
擁有力量,就想著去改變,目光聚焦在外界;而無力感,就讓人把目光收縮到自身,審視自我。這種對他人的無力感,是小趙從群體中走出的第二個關鍵。
回到老家。面對強拆,小趙同樣無能為力,一家人都沉默著。小趙拿著相機,對著強大的機器,和機器背後的幹部,面對幹部的斥責,他一邊退卻,一邊流著淚,在雨中他感受到了自身的無力。這也讓他從虛假的自我中走出,他剃了光頭,他說,這個世界有兩套規則,一套是用來說的,一套是用來做的。
從強大共同體的幻象中走出,小趙如此弱小而無助。當小趙們被共同體遺忘,或者拋向共同體的對立面,小趙們卻也因此找到了自我。
不過,有太多太多的小趙沒有從群體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