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的你,一定活得很累吧

2020-12-06 胡慎之心理工作室

作者:周小寬

向日葵心理工作室籤約諮詢師

胡慎之公號籤約專欄作者

老胡說:一個充滿不安全感的人,總是活得很累。他(她)擔心任何事物的發生,會料想到各種不好的結果。父母是孩子產生安全感的基石。他們每次的爭吵或決定都在影響著孩子安全感的高低。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幫助你提升安全感。

1.

「安全感」這個詞,大家經常掛在嘴邊。

缺乏安全感的人,活得比一般人累。

你可以往下看,自測一下,你是不是屬於那種,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活得不放鬆的人。

我們很多對關係的渴望和依賴,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缺乏安全感。

於是,就變得特別渴望好的安全的關係,確定並且穩定,可以安撫到自己那個總是覺得惶恐擔憂的心靈。

然而建立關係,對缺乏安全感的人來說,又是極大的考驗。

談個戀愛,本來可以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卻因為缺乏安全感,由對方一點點問題聯想到極度糟糕的局面,因而深陷恐懼懷疑的旋渦,還不斷要求對方證明。很容易,就被人戴上了一頂很「作」很「難搞」的帽子。

生活裡,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格外焦慮。別人吃嘛嘛香,在什麼地方都倒頭能睡。

缺乏安全感的人,心裡總有事。什麼事呢?什麼事都可能是值得擔憂的。

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會擔心很多事情。不安全感如影隨形,在人格身處,在潛意識裡,總是整個人處在緊張狀態,無法放鬆。

我認識一位女士,是個精明強幹的人,家裡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好像生活沒有什麼事情會難倒她。

有一次她對我說,最近有件事情讓她很苦惱。

他老公最近愛上了喝紅酒,隔三差五就和幾個好友晚飯喝點紅酒,但是也喝得不多。

不過老公和朋友們喝酒就喝得比較投入,酒桌又比較吵,有時就會聽不到她打的電話聲。

她試過半小時裡面打十個電話,老公都聽不見,可能隔一會對方就會回電話,

而她每次都會對老公大發脾氣,一改溫和懂道理的樣子,像個「潑婦」一樣,對老公三令五申說,一定要立刻接她電話,要不就不許出去喝酒吃飯了。

對她的反應,老公很難理解,覺得她不至於如此激烈,完全是小題大做,也不想配合改變。

也許你會以為,我認識的這位女士,是有點懷疑老公去幹什麼花花草草的事情,所以生氣地要打電話找人。

其實,她苦惱的,完全不是老公在外面瞞著她做什麼而不接電話。

「你知道嗎,我每次只要電話響三遍找不到他,我就會陷入一種恐慌,」「我特別害怕他出事了,酒喝多了沒人照顧也會有意外啊」「害怕他遇到車禍,或者被壞人打劫,」

她說她甚至會聯想到老公死了,出意外了,再也不會回來。

「你說我是不是很可笑,可是這種感覺無法控制。」

外面精明強幹的她,其實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小時候,突然被送到並不熟悉的姥姥家住了一年。

這種依戀的創傷,讓她在潛意識中,無法信任她的父母。

在還沒有微信甚至電話的年代,父母消失的一年,對於孩子來說,就好像是父母死亡了一樣。

她體驗過「死亡」,她體驗過孤獨地待在陌生環境,和死亡一般可怕的「失控」,這些經歷和體驗,烙印在她的內心深處。

她的依戀模型,也就充滿了「不安全」的意味。

當電話那一頭無法接通,無法第一時間聽到丈夫的熟悉的聲音,在這種情境的觸發下,猶如接通了一個開關。她一下子就體驗到當年只有四歲,見不到父母時感受的「死亡」和「永別」的恐懼。

她當然害怕,那是足以淹沒一個四歲小女孩的極大的害怕。

這種人格深處的不安全,根本無法用理性去抵擋和控制。

潛意識的本能產生的衝動。

會讓她馬上去不顧一切地要擺脫這種可怕的「不安全感」,她會很「不理性」的聯想到各種極不可能發生的可怕結果,老公進醫院了,老公和別人打架了,老公回來路上被車撞了。

她害怕老公會突然不見,就像當時的父母突然丟下她消失一樣,她的不安全的恐慌體驗,讓她一直不停打電話,一直打到對方接。讓她一改溫和懂道理的常態,對不接電話的老公大聲斥責。

2.

如果你讓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盡情放鬆自己,他一定做不到。如果你讓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在沒必要的事情上不要去擔心,他一定也做不到。

因為這不是講道理就能解決的「害怕」,是靈魂深處,本能的「不安全感」和「無法確信」。

我認識的這位女士,要改變,除非是安全感慢慢建立起來,這是一個漫長的成長和修復過程。

簡單一點的話,他的先生去理解她這種「不安全感」,不要在電話裡面玩失蹤,恐怕就不會再看到自己老婆如此不講道理和失控。

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會體驗到一種威脅,失控的威脅。

關係失控、健康失控、財務失控、安全失控、心理狀態失控,一點風吹草動,他們就能嗅到失控、崩潰甚至一種毀滅的味道。

失控感如此可怕,又常常被他們體驗到,所以他們經常處在一種不得不「防範失控」的狀態下,也就變得神經緊繃、格外焦慮。

所以缺乏安全感的人,比一般人活得要緊張很多很多。

安全感究竟是什麼鬼?

我再講個故事,也許你會更明白,這玩意是怎麼建立的,又是怎麼出現問題的。

昨天晚上九點多在外面和一個好朋友吃飯。正吃著晚飯,好朋友的手機響了。

是他爸爸打來的電話,他爸爸現在70歲,和他媽媽單獨住在一個小區,他爸爸的身體不好,腎衰竭,長期透析已經三年。一直都是他媽媽在照顧他爸爸。

我知道他父母的感情也不是很好,聽他說年輕的時候就經常吵架。

爸爸對媽媽態度欠佳,媽媽對爸爸也很多怨言。

當時電話響起,我朋友一臉煩躁,接了電話之後一句話都沒有說,大概過了30秒就把電話給直接掛了,我很驚訝地問他,怎麼你都沒說話?

他說我爸打來的,晚上又和我媽吵架了,不想搭理他們,也沒啥可說的。

然後,他若無其事繼續和我吃飯。電話響了兩三次。他都沒接。

一邊的我,卻比他還緊張。

我想的是,他父母吵架,這麼晚了,要打電話找他,那應該是事情很嚴重了,可想而知,那吵架的場面可能已經失控了。

我腦海浮現了畫面,他爸爸會不會打他媽媽?他媽媽會不會崩潰?會不會奪門而出?他爸爸身體那麼不好,如果媽媽生氣跑出去了,他爸爸這麼晚一個人在家會不會有什麼危險?摔跤?心臟病發?

我的腦子裡出現了很多負面的可怕的事情。

其實,我內心體驗到了一種「瀕臨失控」的感覺,因此會為他父母擔憂。

而他若無其事吃完飯,再也沒提這事。

我們各自回家,第二天微信上我問他,

後來給你爸爸回電了嗎?吵架的事解決了嗎?

(其實我想,我還是有點擔心他父母的狀況,所以忍不住問了這個問題)

朋友說,「哦,那天晚上我後來接了我爸一個電話,他打給我說,事情已經解決了,我媽那會已經給他弄藥吃了。」「你怎麼還想著那事呢?」

這就是我想說的故事。

不安全感會引發焦慮。缺乏不安全感的人,都很焦慮。

我的朋友一直就是一個,很淡定,很有安全感一點都不焦慮的人。

相對於他而言,我明顯屬於更焦慮的那種人。

他的世界裡,沒有什麼「失控」,而我的世界裡,卻是有的。

做了心理諮詢師,也做了很多個小時的個人體驗(諮詢師自己的心理諮詢),慢慢覺察自己修通之後,原先的那些焦慮感少了很多。也常常去開導深陷焦慮的人,如何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可怕的現實,如何緩解自己的「不能承受的恐懼」。

但是我的朋友,他顯然是不需要經過這些思考的轉化,也不需要經過認知的改變,不需要經過任何覺察,他就是那種毫不焦慮的人,或者說他就是那種天生很有安全感的人。

3.

為什麼他天生很有安全感?

他和原生家庭的養育究竟是什麼關係?

我之所以說這個故事,是因為在這個故事裡有「安全感建立」的答案。

朋友的父母愛吵架,吵了一輩子。

但是最後的結局是,爸爸打來電話告訴他,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事情已經解決了,她媽媽回來給她煮藥了,一切又恢復了正常。

夫妻間可能免不了爭吵,婚姻總是充滿磕碰的,大多數家庭都是這個樣子。

我們在原生家庭裡作為孩子,小時候看到父母吵架,就會有一種驚恐和害怕,那種害怕的感覺就好像是天要塌下來了,我們會等待,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看父母的反應。

而我和我這個毫不焦慮的朋友之間,童年遭遇的最大不同就是——

儘管他的父母也吵架,但朋友家的天沒有真的塌下來——爸爸說,沒事了,一切恢復正常。

沒有激烈的場面、沒有可怕的話語,沒有失控,沒有離家出走,媽媽還是一如既往給爸爸做飯弄藥了,他熟悉這樣的結局,他的小時候就是這樣過來的,父母爭吵,然後一會就好了,不會有真的特別糟糕失控的事情發生;

而我卻很多次的在童年,在我的原生家庭裡,因為父母的爭吵,體驗到了那種「天真的塌下來的毀滅感」。

爭吵的過程裡,父母會摔碗砸鍋,會威脅你死我活,就像真的一樣。

在我的小時候,爸爸媽媽吵架引發的結局就是父親奪門而出,然後就開始出差可能過一兩個月才回來。而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離開,太可怕了。

對於孩子來說,也無法分辨父母在氣頭上,說我不活了,我要殺了你再殺自己,這種話語的真偽。

對孩子來說,這種話都是真的。

所以父母吵得特別可怕和激烈,場面失控,也許對父母來說只是吵架,他們只是說說而已,不會真的去死。

但對孩子來說,就是天真的塌了,毀滅了。

4.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待在這種「瀕臨崩塌」的邊緣。如果父母維繫的家庭,透露出一種極度危險隨時可能失控的氣息。

那麼孩子,又如何獲得安全感呢?

他整天體驗到的,都是惶恐害怕的感覺,這個感覺蔓延進人格和潛意識,當他再遇到類似情境,就會被觸發。

父母當然會吵架,哪個父母不吵架,我們不可能要求自己成為不吵架的父母。而且有的父母自己一段時間帶不了孩子,也會把孩子放在老人家裡過度一段時間。

但是最重要的是,吵架也好,將孩子放在老人那裡也好。

不要把這種經歷,變成孩子內心的創傷,變成他人格的一部分。體驗到孩子的感受,了解他可能會害怕,並且這種對失控的害怕就如同對死亡的恐懼一般。

如果愛孩子,在意他的心靈成長,那麼大人吵架的時候,就不要一味顧著自己發洩或者為了威脅對方,而做出失控的舉動,一言不發的離家出走,威脅說藏了藥在哪裡我要去喝,或者說活不下去了死了算了。

你的孩子會信以為真,他會留下「天塌下來」的毀滅感的創傷。

他的安全感基石會隨著大人的這種失控而瓦解。

我前幾天收到一個媽媽留言,問我,

如果離婚,如何避免單親的孩子受到傷害,保護他的心靈健康。

我想說,離婚是父母處理身為夫妻的關係,並不是改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父子和母子關係。

身為父母,提供給孩子最重要的職能,是保護。

無論是否離婚,撐起一片安全感的天空,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平靜。

在媽媽或爸爸的眼神裡,確認就算今天我搬了一個地方居住,單獨和媽媽或爸爸居住,一切都會很好很穩定,不會失控。我的父母都可以一如既往值得我信任和依賴。

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離婚或不離婚,對孩子來說,都是災難。

最後,我想對那些,童年經歷了很多次「天要塌下來的感覺」的人,還有那些,曾經被父母放在陌生的環境,體驗過「父母死了」「我被遺棄在世界角落」的人說。

你覺得這個世界不安全,是有理由的。

不是你特別作,特別奇怪。而是,你從小的養育,並沒有幫助你建立好人格身處的安全感。

這不是你的錯,當我們長大後,再去建立潛意識的安全感,是困難的,漫長的,因為我們需要和已經固化的「不安全」做鬥爭。

你的潛意識堅信這世界是不安全的。

你要做的就是,自我對話。在你瀕臨失控感的邊緣,去嘗試告訴自己。這種失控感,來源於童年的體驗,而不是當下的現實。

最重要的是看見,而不是改變。接納自己的「不安全感」,安撫它,照顧它,讓它存在。

當你一次次體驗到,可能出現的失控其實並不會真正的失控,體驗到自己也慢慢擁有了掌控感,體驗到即便失控了,你也不會粉碎,你也能慢慢適應和承受。

你的感覺,會好一些。

<the end>

作者簡介 :周小寬。心理諮詢師、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有點特別,一個溫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已出版新書《你不必更好,也很好》。

相關焦點

  • 活得最累的幾種人,有你嗎?
    小熊姑娘導語:活得最累的幾種人,有你嗎?只要別人有求於你,就會忘記之前的痛去幫忙,很多事情也是因為心軟,所以一度降低自己的原則去原諒,結果受傷害卻最多!缺乏安全感,受的苦受的疼都死扛,寧可默默流淚,也不願意打擾別人,可能當他們說出我不行的時候,已經堅持了很久。
  • 孩子缺乏安全感,是因為什麼?
    與孩子朝夕相處、互動陪伴是帶給其足夠安全感的最好方式。 孩子懂事以後,如果父母要離開一段時間,應儘量實情相告:「媽媽要出差,過幾天就回來了,媽媽會給你打電話的。」 知道媽媽一定會回來,而且還能在電話中聽到媽媽的聲音,孩子心裡會踏實很多。
  • 活得太累的人,旁人一眼就看穿,他們身上有這4種特徵,無法掩飾
    活得太累的人,多數是從心累開始。心承載太多,負荷就加重,如果無法調節好,就容易累出心病,對你的身心都無益。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應該懂得為人生進行減法,卸下你心裡沉重的包袱,讓自己活得更輕鬆。活得太累的人,不用多說,旁人一看就能看穿,他們身上的4個特徵,是無法掩飾的。
  • 總是缺乏安全感 過於自我中心 踩中3大地雷變異性絕緣體
    編輯 /Ann 圖/翻攝自unsplash 不少女生樣貌相當出眾,卻總是在異性交往這方面栽了跟頭,其實問題並非出在外貌上,而是相處起來的方式讓男生覺得壓力很大,進而越來越疏遠,最後成為萬年單身的「男性絕緣體」,以下3個男生最害怕的地雷,你踩中了嗎?
  • 讓人活得很累的五種特性,希望你一個都不佔,會活得很輕鬆
    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人要儘量活得輕鬆一點,活得快樂一些,但有的人卻總是活得很累,不是因為生活上的壓力有多大,而是因為自己的一些特性讓自己活得特別累。每個人對人生的態度都不一樣,有的人看重的事物比較多,在乎的東西也比較多,所以就很容易活得特別壓抑、特別累,有這些特點的人往往會比一般人活得累一些。
  • 愛情裡缺乏安全感女孩的心情寫照——那種逐漸吞噬自我的恐慌
    在一段感情裡,男生是否能讓女生完全信任他、給他安全感,是讓女生決定感情能否走下去的因素。安全感對於男生來說是一種很虛無的東西,有時候女生突然莫名地不開心,可能就是因為那人給不了安全感。看看以下幾個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也是個這樣的女生嗎?
  • 太在乎面子的人,活得很累
    太在乎面子的人,往往會活得很累,活得很沉重。別林斯基說:「過度的自尊則使我們越發敏感,作繭自縛,最終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給人的美好印象,不在於華麗的外表,而是有內涵的氣質。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只一味地用物質上的富裕,來粉飾自己內心的貧瘠。太在乎面子的人,活得很累。
  • 這幾種做法極大破壞孩子安全感,家長別不在意,孩子活得很可憐
    文|文兒要知道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前提,沒有安全感就沒有幸福感,長大後他就很難融入社會,感知這個社會的溫暖,活得可悲又可憐。而安全感是需要從小建立,更是需要家庭給予的,尤其是從小生活在一個陽光溫暖的原生家庭裡能幫助孩子建立牢固的安全感。
  • 沒有安全感的人會恐慌,安全感是什麼鬼?你有安全感嗎
    安全感是人類的一種最基礎的心理需求.一種讓我們克服生活中所有困難的底氣,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擁有這種底氣,一種最終與我們周圍及這個世界和平共處的勇氣.人們是如何尋找安全感的呢?有的人不斷整容,讓自己美豔到回頭率百分之百;有的人找個老公;有的人瘋狂擴張生意領,以求在這個領域站得更穩;有的人學十種技能;有的人備考一百種證書,始終讓人覺得多了些焦慮,缺了些沉穩和自信,無法相信自己在面對各種情況時能夠處理好,並沒有從內心深處獲得了真正的安全感.
  • 戀愛時,很缺乏安全感的星座,分開一秒,就會胡思亂想
    主筆:老妖 有的人對自己非常自信,即便是另一半和其他異性交往甚密,也能保持內心的信任感;而有的人卻很缺乏安全感,和戀人分開一秒鐘,就會腦補出許多的故事。 其實,沒安全感的表現就是如此,他們越是在乎一個人,越會胡思亂想,只要發現了一絲蛛絲馬跡,內心就會瞬間崩塌,導致愛情的失敗。 那麼,哪些星座在戀愛中很缺乏安全感呢?
  • 這樣的男生能給你足夠的安全感,你身邊有的話就趕緊的抓住吧!
    安全感的確就是來自於變好的皮膚,還有銀行卡裡的存款和在城市裡獨立生存的底氣。可是在感情當中,那一份不可代替的安全感,只有另一半才是能給的。可是安全感到底是什麼?有的人覺得安全感就是但凡答應了自己的事情一定都會做到的,也有的人說是男朋友跟其他女孩相處的時候有分寸會公開自己的戀愛關係,在他的未來規劃裡面都有自己的存在。
  • 「我只是出去吃個飯,不會幹別的」,安全感的缺乏,真會毀掉婚姻
    今天的情感話題是:女人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我們該怎麼辦?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在你當前的情感關係中你缺乏安全感嗎?為什麼會有的女人覺得自己婚姻不幸福,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什麼是安全感?小嚴就會不厭其煩的一直打電話,直到對方回家,老公一回家,她就對老公大發脾氣,一改往日那種溫和懂道理的樣子,像個潑婦一樣,對老公三令五申說你一定要立刻接我電話,要不就不許你出去喝酒吃飯了。對於她的反應老公很難理解,覺得你不該如此激烈,並一再解釋,我只是出去吃個飯,不會幹別的,不會照顧什麼花花草草的。
  • 活得有底氣的女人,靠什麼「手段」?都在這四句話裡!
    文/飛魚什麼樣的女人活得才有底氣,那就是不太依賴別人,學會堅強,經濟獨立的女人,她們懂得經營好自己的一生,掌控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才能讓自己活得有安全感。好的人生都是自己給的,不能依靠別人,想要的安全感,也是自己建立的,所以女人到底應該怎麼活?
  • 這種沒法近距離的坦露真實的自我叫缺乏安全感
    這種沒法近距離的坦露真實的自我,跟一個我們常用的詞語有關,叫缺乏安全感。當一個人劇烈的撞擊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感到和他有一種特別的共鳴(俗稱的有感覺)時,這種感覺除了帶來幸福,還會帶來安全感的動搖。但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在面對愛情時,除了有常人遭遇的欣喜外,會容易爆發恐懼。這種恐懼會讓他啟用自己的防禦機制,即第二個假我來保護自己。這樣就讓他在向外傳達信息時,會傳達出非常矛盾甚至相反的信息。
  • 活得很累,因為你太在意別人的評價
    不管你做什麼,總會有人對你不滿意,生活的真相是,無論怎麼做,你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你再好,也有人不喜歡你。怎麼做,都不能讓所有人閉嘴。2. 如果一個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和評價,自己沒有主見和立場的話,那麼往往就會活得很累,難以成事。
  • 依賴別人沒有前途《永遠不要找別人要安全感》學會獨立、自立
    但是,如果你依賴一個東西,他一定會很無情地給你打擊。 一個期望從別處獲得安全感的人,一定會最終失望和痛苦。2.某些時候,你其實並不是必須有安全感才行的。 你總是想到它,是因為它是一個藉口。 是你軟弱,貪婪和懶惰的藉口而已。一個總強調自己需要安全感的人,是貪心的。3.人生,本不安全。 每個人都焦慮。
  • 疑心很重的三個星座,擅長胡思亂想,缺乏安全感,難以靠近
    在工作中,你會看見一個特別拼命的摩羯,他們把心思都放在了事業上,為了爭取更多的物質保障,歸根究底還是安全感不足。他們的人際關係觀念很簡單,對於接近自己的人,總是習慣性設置一個屏障。同時,他們惜字如金,不喜歡過度暴露自己的心思,懂得偽裝,讓人摸不著頭腦,不好親近。二、處女座有人認為,處女座天生就是一個刺頭,像刺蝟一樣,見誰就刺誰。所以,很多人不喜歡他們。
  • 「盒子裡的貓」被當作研究課題,貓咪總是鑽盒子裡是缺乏安全感
    貓咪是液體的,這句話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如果你家裡有大大小小的盒子,那麼你完全不用再另去買個貓窩,貓咪就是對盒子和各種容器有著特殊的感情,控制不住地要將自己塞進去,就算這個盒子只有它爪子那麼大。貓咪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舉動 呢?
  • 「想要去做,卻總是說但是」:用這3個方法,幫你獲得職業安全感
    我說:「你要是實在忍不下去了,還每天把自己氣成這樣,那就離開吧,反正這兒工作這麼低,你也學到不少東西了,那就重新找一份吧」。楊楊說:「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你說,現在工作這麼難找,要是找不到怎麼辦啊。而且到了新公司,我又的全重新來一遍」。
  • 人一定要活得非常理性嗎?
    於是經常會有讀者問:人活著難道一定要這麼理性嗎?比如:做什麼事情一定要非常理性地去計算利害得失嗎?這樣會不會太功利了呢?讀書、學習一定追求「有所收穫」嗎?難道不能單純地消遣和審美嗎?生活中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定要費腦子去思考嗎?這樣會不會太累了?如是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