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做法極大破壞孩子安全感,家長別不在意,孩子活得很可憐

2020-12-06 小屁孩兒

文|文兒

要知道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前提,沒有安全感就沒有幸福感,長大後他就很難融入社會,感知這個社會的溫暖,活得可悲又可憐。而安全感是需要從小建立,更是需要家庭給予的,尤其是從小生活在一個陽光溫暖的原生家庭裡能幫助孩子建立牢固的安全感。但是,有些家庭從小就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從而讓孩子的一生都蒙上了陰影。這幾種做法極大破壞孩子安全感,家長別不在意,孩子活得很可憐。

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建立牢固安全感的基礎,對於孩子來說,家庭和父母是他生活和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怎麼樣,父母怎麼樣會極大的影響著孩子性格的塑造,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家裡總是時刻不安寧。那麼孩子從小內心就會很恐慌,所以小的時候他就沒法建立安全感,又何來以後的幸福生活。

總是喜歡命令孩子

如果孩子生活中聽到最多的就是,你要聽我的,我讓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這事我說了算等等命令與控制的字眼。家長用自己的語氣和行動,限制了孩子自我發展的心。生活中什麼事都是家長說了算,孩子內心已經麻木,也很不自信,對自己產生很大的懷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那麼他就會順理成章的待在自己的舒適區,按部就班的按照家長的意見走。

他不敢往前邁,更不敢往前跨,因為對於未知的世界他沒有把握,很沒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家長的庇護,真的很脆弱。想要孩子以後堅強勇敢,家長就要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對待孩子,讓他有想法,夠獨立。

處處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有些父母總是拿自家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從小到大,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虎視眈眈的盯著,讓人喘不過氣。家長總覺得有比較,才有動力進步,但是對孩子來說,比較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積極影響。

父母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覺得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趕不上別人,那種隨之而來的無力感不僅會極大的挫傷自信心,而且心中會有一種患得患失的不安全感。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有這些行為嗎?

相關焦點

  • 養女兒最忌諱這3種「養」法,別不在意,會拖累孩子一輩子
    養女兒最忌諱這3種「養」法,別不在意,會拖累孩子一輩子引言:現在社會的觀念越來越少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和約束,很多人在生男生女上都有了個人的偏好而不是遵循守舊的觀念,越來越多的孕媽表示自己更希望生一個可愛貼心的小棉襖。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一定要遠離這幾種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妥協型面對發脾氣的孩子,家長的處理方式很重要,甚至對孩子的一生會產生深遠影響。妥協性的這種家長是很懶惰的,孩子發脾氣,想要某個東西,立即就滿足,用妥協的方式達到息事寧人的目的。表面上看似問題解決了,其實卻為後來埋下了隱患。日後,孩子有需求的時候,往往會再次採用這種方式要挾父母同意。
  • 這三個表現,證明孩子「沒有安全感」,父母要給他以保護
    父母要及時觀察孩子的這幾種表現,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兒童的這三種表現都表明他們缺乏安全感(一):常怕與人接觸,溝通,對抗陌生環境「社交恐懼症」,我們常說的,最有可能發生在孩子身上。有些小孩不喜歡和別人相處,有些小孩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玩,但是沒有安全感的小孩總是喜歡單獨相處。
  • 孩子有這3種「怪異行為」,家長別刻意打壓,這是他高智商的表現
    光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好了,到了自己孩子這裡,怎麼就沒有好的成績呢?怎麼樣才能培養出天才來呢?其實父母們不知道,天才就在你的身邊,孩子常常會有這些怪異行為,家長們往往不知,反而刻意的打壓,就會把天才的基因給扼殺了。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多了解,如果家裡孩子有這幾種行為的話,他們的智商往往很高。
  • 家長要學會延遲滿足孩子,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受益終身!
    很多家長把「延遲滿足」單純地理解為孩子不能馬上做這件事,孩子不能立刻擁有這個玩具,事實上這些被外界橫加幹預的「延遲滿足」,根本就培養不出孩子的自控能力。將「延遲滿足」細化為「學會等待」 有很多家長都評價自己的孩子是「受窮等不到天亮」,也就是很容易焦躁。如果認定這是孩子的性格,不可扭轉的話,那麼孩子就只能形成急躁的性格。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是好的,也是有必要的,但是,也應該讓孩子學會等待和忍耐。 孩子遇事急躁,並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
  • 缺乏安全感的你,一定活得很累吧
    作者:周小寬向日葵心理工作室籤約諮詢師胡慎之公號籤約專欄作者老胡說:一個充滿不安全感的人,總是活得很累。父母是孩子產生安全感的基石。他們每次的爭吵或決定都在影響著孩子安全感的高低。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幫助你提升安全感。1.「安全感」這個詞,大家經常掛在嘴邊。
  • 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大多都有這3種表現,家長別再輕視了
    孩子的教育是家長最關心的主題,所有父母都盼望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成人,但是現在社會因為各種原因,越來越多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出現。很多父母過於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從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身為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如果孩子出現了這3個表現,說明孩子的心理不健康,早發現早引導。
  • 孩子智力低下,有這幾種表現,家長不要大意!
    家長們在生活中照顧寶寶往往會出現一些現象和問題,最近後臺私信也收到一些家長的問題,我家寶寶1歲了還不會走路,智力不會有問題吧?寶寶5個月了 ,還不會目光追隨,正常嗎?像這的擔憂,很多家長都存在,當寶寶出現異常現象,而家長因為對病症的不了解,會出現焦慮,急躁,那麼,孩子智力低下的表現有哪些,作為孩子家長了解多少呢?1.
  • 孩子有這幾種特徵,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好好培養,將來易成學霸
    ,但等他們再長了幾歲,孩子身上的毛病不僅沒少,說不定還會越來越多。 這類孩子容易被父母認為是多動症,整天坐不住,不是上躥下跳就是在家搗亂,給家長徒增煩惱,相比起來,還是安安靜靜規規矩矩的孩子更受歡迎。
  • 孩子被別人當面批評,家長該怎麼辦?高智商的父母會這樣做
    如果真的是他做錯了,就要跟孩子一起面對錯誤,一起去接受批評。如果孩子的做法是對的,我們也不要顧忌面子一味的忍讓,而要給孩子撐起腰,給他一種勇氣,讓他去據理力爭。第二,以身作則,給孩子做表率。如果真的是你孩子做錯了,作為家長首先應該要負起這個責任,勇於去承認錯誤。
  • 孩子張口就說謊:孩子有問題家長吃藥,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家長說這是對的,家長的做法讓孩子認為是對的,孩子就認為是對的。第二個階段是常規道德,青春期中期及很多成年人都處於這一級別。青少年開始從通過行為的外部結果和個人得失做出判斷,轉向基於人群的規則和規範做出判斷。第三個階段是後常規道德,這是極少數成人能達到的狀態。後常規道德是更高等級的道德原則,是符合社會利益最大化,且具備自身選擇的道德準則。
  • 家長警惕:孩子猛長身高的時候,這幾種食物要特別小心!
    諾媽說,也沒什麼,去年開始孩子每天晚上都喊腿疼,我們想他可能體虛了,他爸爸就隔三差五燉一隻老母雞給他吃,可能是這個原因吧,他這半年來身高確實長了不少。可是一轉眼就到了春天,諾媽卻在微信群裡向大家打聽哪家醫院看生長發育好。她說,小諾好像有點鬍子,怕不是早熟吧。看完醫生後,確實如此,小諾已有早熟的跡向,醫生說有些東西不能給孩子吃。
  • 這幾種玩具家長不應該給孩子玩,可能會讓孩子受到終生的傷害
    還有些小朋友會不小心把玻璃球吞到自己的肚子裡,一旦玻璃球進入了孩子的肚子裡,除了做手術,是根本出不來的,玻璃球很硬,它沒有辦法和食物一起從人體的消化道中排出。如果玻璃球進入了孩子的食道的話,也會傷害到孩子的食道。因此家長們不要輕易給孩子買玻璃球,年齡小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東西該吃,什麼東西不該吃。
  • 孩子睡覺是「橫七豎八」,這些家長要抓住,別讓睡眠影響孩子發育
    而且 還表現出孩子在腸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問題。因為趴著睡,會導致孩子的胸部和肺部受到一定的壓迫,這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是造成一定的威脅的。假設 在此期間孩子沒有食慾 ,一直胃痛,胃口不好等情況 ,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 讓孩子變聰明的18個方法,很多孩子從中受益,家長趕緊收藏起來
    在本專欄的上一篇文章中,我跟大家分享了哈佛大學的研究成果,哈佛大學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經過深入的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變聰明的時機很短暫:最重要的是3歲前,其次是3-6歲,最後是6-10歲。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從更細化的角度去分享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
  • 懲罰孩子不能只靠責罵,這3種責罵孩子的方式,最易摧毀孩子自信
    現在年輕的父母經常會有這樣的狀況,看到家中調皮的孩子,一犯錯或一耍脾氣,鬧情緒,前幾句還好聲好氣的教育他們,可看到孩子們一點沒有收斂的架勢,就會直接破口大罵了。或許只是想罵醒孩子,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也或許是因為看到孩子不聽從自己的命令,這種憤怒就轉變成了怒火。
  • 孩子有這3種表現,暗示內心「缺愛」,多少家長卻當成是高情商
    很多時候,父母常常誤解了孩子的"高情商",孩子懂得察言觀色,也可能只是因為內心沒有安全感,是缺愛的表現,而有多少家長卻把孩子懂事聽話當成了高情商。孩子"缺愛"的3種表現,和真正的高情商相差甚遠1、再喜歡的東西,也"捨得"送出去孩子從來不會和他人爭搶,甚至能將自己的東西割愛送出,這樣的行為看似是大度成熟,但實際更可能是內心缺愛、沒有安全感。
  • 孩子不聽話找彩虹|家長怎樣管,孩子才會聽?
    家長特別的不理解:負責任的父母不就是這樣管孩子麼?我學不來放手,萬一學壞了怎麼辦麼?在這個解決問題的初級階段裡,不讓家長去管孩子,這些一直非常負責任管控孩子的家長,真能瘋。一、為什麼家長會事無巨細的去管孩子呢?
  • 不愛讀書不是孩子的錯,家長做好這三點,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當孩子好不容易有了空閒的時間,想玩耍,看一會兒電視的時候,卻被告知要看課外書。這對孩子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能在玩耍之中發洩學習壓力,這是孩子必須有的時間,父母不能隨意佔用。可是許多家長根本就沒有考慮這一點,上去直接就給孩子選了《西遊記》《三國演義》之類的名著,這叫孩子怎麼看得下去,讀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3、 家長是否花時間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在還沒看書之前孩子對書籍的印象就是文字、圖片,那是學習用的工具。
  • 寶寶醒後有這幾種表現,可能說明寶寶智商高,你家孩子呢?
    #育兒小知識#每個孩子在睡醒之後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在睡醒之後經常的哭鬧,而有些孩子在睡醒之後卻是非常的安靜,這讓很多大人都非常省心。家長怎麼通過寶寶醒來以後還有一些表現,判斷寶寶的智商發育水平呢,寶寶睡醒後,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大多"智商高",不妨對照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