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要知道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前提,沒有安全感就沒有幸福感,長大後他就很難融入社會,感知這個社會的溫暖,活得可悲又可憐。而安全感是需要從小建立,更是需要家庭給予的,尤其是從小生活在一個陽光溫暖的原生家庭裡能幫助孩子建立牢固的安全感。但是,有些家庭從小就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從而讓孩子的一生都蒙上了陰影。這幾種做法極大破壞孩子安全感,家長別不在意,孩子活得很可憐。
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建立牢固安全感的基礎,對於孩子來說,家庭和父母是他生活和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怎麼樣,父母怎麼樣會極大的影響著孩子性格的塑造,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家裡總是時刻不安寧。那麼孩子從小內心就會很恐慌,所以小的時候他就沒法建立安全感,又何來以後的幸福生活。
總是喜歡命令孩子
如果孩子生活中聽到最多的就是,你要聽我的,我讓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這事我說了算等等命令與控制的字眼。家長用自己的語氣和行動,限制了孩子自我發展的心。生活中什麼事都是家長說了算,孩子內心已經麻木,也很不自信,對自己產生很大的懷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那麼他就會順理成章的待在自己的舒適區,按部就班的按照家長的意見走。
他不敢往前邁,更不敢往前跨,因為對於未知的世界他沒有把握,很沒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家長的庇護,真的很脆弱。想要孩子以後堅強勇敢,家長就要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對待孩子,讓他有想法,夠獨立。
處處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有些父母總是拿自家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從小到大,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虎視眈眈的盯著,讓人喘不過氣。家長總覺得有比較,才有動力進步,但是對孩子來說,比較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積極影響。
父母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覺得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趕不上別人,那種隨之而來的無力感不僅會極大的挫傷自信心,而且心中會有一種患得患失的不安全感。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有這些行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