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很累,因為你太在意別人的評價

2020-12-04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人的一生應該為自己而活,應該學著喜歡自己,應該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看你,或者別人怎麼想你。其實,別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於你自己如何衡量你自己!----席慕蓉

有位年輕人向智者請教:「為什麼我到現在一事無成?」

智者回答:「找一件喜歡的事,一直做下去。」

年輕人回答:

「以前我喜歡畫畫,他們說畫家能有什麼前途;

然後我去做設計,他們說設計很苦,以後會禿;

後來我又做了銷售,他們說你上大學,難道就去賣東西;

現在,我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了。」

智者說他:「別為外物侵擾內心,人生是自己的,跟他人毫無關係。」

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只會被束住手腳。

人這一生,只有擺脫別人的看法、評價,才能過上真正想要的生活。

根據專家調查研究,使人覺得滿足的辦法之一就是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批評,換句話說就是臉皮要厚一點。

不要因外來的逆流而屈服,不要因為別人的冷言冷語就傷心氣憤,以為自我受了莫大的傷害。

不過你倒是應該心平氣和地反省一下,如果別人的批評是正確的,你就該改進向上。如果批評是不公正的,何不一笑置之呢?

也許剛開始,你不太能掌握住應付批評的對策,因為你也許會很敏感,難免會有情緒上的反應,可是你要練習控制自己,這種技巧是終生受用不盡的。

01

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

有位老父親和兒子趕著一頭驢去附近的集市,打算將驢賣掉。

半路上,幾個婦女對這父子二人指指點點,其中一個高聲說道,你們看這兩個人太傻了吧,竟然放著驢不騎,傻乎乎地自己走路。

父親聽到後,便讓兒子騎上了驢。

走了沒多遠,又有一群人對他們投來異樣的目光,一位大爺說道,你們看這孩子,太不孝順了,竟然自己騎著驢,卻讓老子走路。

父親一聽,考慮到兒子的名聲,便讓他下來,自己騎到了驢的背上。

不料,剛走沒幾步,路邊又有人說話了,你們快來看吶,這男人也太自私了吧,自己舒舒服服地騎著驢,卻讓孩子在地上走,哪有這樣的。

父親聽到後,只好叫兒子也坐上來。

快到集市的時候,有人指著父子二人說道,這倆人太狠心了,兩個人騎著一頭驢,也不怕把驢給累死,這驢真是太可憐了。

父親聽到後,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索性將驢綁起來,父子倆找了一根圓木棍,抬著驢子向集市走去。

經過一座獨木橋的時候,驢因為被綁著不舒服,掙扎了幾下,結果掉到河裡被水給衝走了。

異曲同工,有一個故事,講得是有一個畫家,他的願望是畫一幅讓所有人都滿意的作品。

經過幾個月的閉關,他終於畫了一幅堪稱完美的畫作。

於是,他把這幅畫掛在畫廊,旁邊放了一支筆,一個本,上面寫著:「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覺得這幅畫有問題,請給我一些建議。」

晚上畫家來收畫的時候,看到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大家的意見,畫家感到難以置信。

於是,畫家決定再試一次,他把這幅畫放到另一間畫廊,旁邊寫著希望大家把自己欣賞的地方標記出來。

結果,上次被大家指責的地方,又都被所有人大加讚賞。

畫家最後明白了:「無論我們做什麼,始終無法讓所有人滿意,因為在一些人眼中是醜陋的畫作,在另一些眼中恰恰是美麗的。」

這則故事雖短,卻道出了兩個很重要的人生道理:

1. 不管你做什麼,總會有人對你不滿意,生活的真相是,無論怎麼做,你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你再好,也有人不喜歡你。怎麼做,都不能讓所有人閉嘴。

2. 如果一個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和評價,自己沒有主見和立場的話,那麼往往就會活得很累,難以成事。

02

別人的肯定固然是好,但若沒有,並不意味著自己不夠好。別人的否定也許含有真實的成分,但不能因此自我否定。

一個人若為自己而活,就會輕鬆得多。若為別人而活,永遠都是累!最關鍵的是,這些別人對你的人生來說還都是無關緊要的人。

哲學大師叔本華說過:「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你越在意什麼,什麼就會折磨你。

多麼可悲啊,你小心翼翼活成他期待的樣子,費盡心力去討好他,而他對你無關緊要。

這世界若真的有一個人需要討好,那就是你自己。

你是你自己的,為自己而活,不必理會別人怎麼看。不要請那麼多人走進你的人生,給自己多一些空間和自由,才能輕鬆地駕馭自己的生活。

不在意,就沒有什麼能夠影響你。

人活一世,大多數人都只是生命中匆匆一現的過客。

如果每次都要在意別人的看法,那我們的一生活得該有多累。

03

生活有時候就像是玻璃,點滴小事都可能讓它破碎。心寬一點,大事也變得小了;心小一點,小事也變得大了;看開一點,內心便多一份安寧。

有一次,馬克吐溫請一位年輕的作家吃飯,同席的都是本地的達官顯貴,這使得那位作家很緊張,竟都發抖了。

"你哪裡不舒服嗎?"馬克吐溫問。

年輕作家說,"我想他們一定會請我發言,我怕自己說不好,緊張極了。"   

"呵呵,你想多了!我告訴你,他們可能會請你講話,但沒有人會在意你說了些什麼,也不指望你有什麼驚人的言論;你若說得很精彩,他們反而會有些尷尬。"馬克吐溫說。

生活中,我們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實在是因為想得太多了!我們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常常在事情未做之前,就先假設著種種場景和別人的反應、評論,可結果根本不是那回事兒!

04

太在乎別人的讚美,會變得驕傲。太在意別人的批評,會覺得懊惱。所以,最好的方法應該:隨時保持心的平靜,把事做好。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最清楚, 眾口難調,活出自己的風採。

讓別人說去吧, 不理是非,才輕鬆生活,不懼畏言,才問心無愧!做人要有厚度、有氣度。對事業要有濃度,對批評要有風度。

幾年前,在騰訊文化的一次訪談中,學者、作家周國平提到:

「我從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我,因為我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是沒有把握的,就很容易在乎別人的看法了。」

人有且只有一次生命,我們獨一無二,又無法重複,沒人能替我們經歷、感受。

不枉此生,意味著要尊重生命本來的樣子,愛自己,成為自己。我們不應該為了別人的看法而活。

知乎上曾有人問:「怎麼才能過得更快樂?」

有個高贊回答:「多在意自己,少關注別人,過不了幾天,你的快樂自然就回來了。」

想起一個故事。

有人問洞巖法師:「彌勒佛為什麼是笑著的一張臉?」

洞巖法師回答:「得到不以為喜,失去不以為悲,冬天不覺得冷,夏天不覺得熱,如此還有什麼憂愁的呢?「

當你不被外物所牽絆,內心自然就不會被侵擾。

把生活過成想成為的樣子,別人的意見僅供參考,你的感受才最重要。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

「別人怎麼說與你無關,那就儘管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只要你清楚自己在尋求什麼,我的人生是我的,你的人生是你的。」

願我們的一生,不活在別人眼裡,不困在別人嘴裡,你靈魂的尺度,得由自己去度量。

以尼採兩句話作為結束語:

「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

相關焦點

  • 你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以前我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隨著年紀的增長,經歷過無數次挫折,也看淡很多事和人,現在為自己而活。現在我終於明白: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家都很忙,沒那麼多時間評價你,放寬心態,安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足夠了。因為你的生活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請記住,永遠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與評價。
  • 太在乎面子的人,活得很累
    他以為這樣就能活出自己的尊嚴,就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為了表面的風光,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其實是得不償失。太在乎面子的人,往往會活得很累,活得很沉重。別林斯基說:「過度的自尊則使我們越發敏感,作繭自縛,最終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給人的美好印象,不在於華麗的外表,而是有內涵的氣質。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只一味地用物質上的富裕,來粉飾自己內心的貧瘠。
  • 不用在意別人的評價,那不是你!
    我們怕別人嘲笑,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怕別人負面評價,放棄了自己喜歡的事情;怕朋友的閒言碎語,而不敢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對於此我想說「不要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那是他們眼中你,不是你眼中的自己。」01與魔鬼的約定我們為什麼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為我們想滿足別人對自己的期待。
  • 活得太累的人,旁人一眼就看穿,他們身上有這4種特徵,無法掩飾
    活得太累的人,多數是從心累開始。心承載太多,負荷就加重,如果無法調節好,就容易累出心病,對你的身心都無益。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應該懂得為人生進行減法,卸下你心裡沉重的包袱,讓自己活得更輕鬆。活得太累的人,不用多說,旁人一看就能看穿,他們身上的4個特徵,是無法掩飾的。
  • 讓人活得很累的五種特性,希望你一個都不佔,會活得很輕鬆
    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人要儘量活得輕鬆一點,活得快樂一些,但有的人卻總是活得很累,不是因為生活上的壓力有多大,而是因為自己的一些特性讓自己活得特別累。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可能是因為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那麼你只有不斷地強大自己,才能有強大的內心去承受各種評價,不會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與其去想別人會怎麼看自己,還不如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努力讓自己優秀起來。
  • 活得最累的幾種人,有你嗎?
    小熊姑娘導語:活得最累的幾種人,有你嗎?只要別人有求於你,就會忘記之前的痛去幫忙,很多事情也是因為心軟,所以一度降低自己的原則去原諒,結果受傷害卻最多!太懂事的人總是不願意麻煩別人,很懂得分寸,該自己的就去拿,不該自己的從不觸碰。缺乏安全感,受的苦受的疼都死扛,寧可默默流淚,也不願意打擾別人,可能當他們說出我不行的時候,已經堅持了很久。
  • 聚光燈效應:別人沒你想像中那麼在意你
    當時他感到無比羞愧和尷尬,想著這下可丟大人了,同事們一定在背後各種笑話他,因為這件事他鬱悶了好幾天,甚至不好意思跟同事一起吃飯。幾天後,他終於不那麼在意這件事了,並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說起這件事。結果朋友哈哈大笑,爸爸以為是在笑他的糗事,然而朋友卻笑他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
  • 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怎麼辦?
    我想,許多朋友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感到「特別不是滋味」,要麼當場發作,要麼忍下來,但內心始終憤憤不平,需要很久才能平復。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那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你一點啟發。為什麼我們會容易對別人的態度如此敏感呢?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本來就特別容易對「社交」起反應。
  • 有人說你好,有人說你不好,不要活在別人的眼裡!當他們是空氣!
    1、 有人說你好,也有人說你不好,但只要我們問心無愧,就不必在意別人的判斷。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要一味的討好他人。那樣做的話會讓你更累。當有人對你說無禮的話時,請不要在意,走開就好了!狗衝你叫喚,你不會也要回敬幾句吧!對不對2、 只要迷失方向,就不會迷失自己。
  • TED演講雙語字幕:孩子從何時開始在意別人的評價
    TED演講:孩子從何時開始在意別人的評價(中英字幕版)演講者:Sara Valencia Botto | TEDxAtlanta主 題:When do kids start to care about other
  • 你懶,是因為你太在意時間!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把有刻度的時間作為換取舒適的所有物,因為它十分好衡量。而當把時間刻度作為所有物和自己對舒適的追求掛鈎的時候,我們便會極為吝嗇把時間花在做其它事情上,這是一種厭惡損失的心理。綜上所述,越在意刻度時間,越容易滋生懶惰。
  • 缺乏安全感的你,一定活得很累吧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幫助你提升安全感。1.「安全感」這個詞,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缺乏安全感的人,活得比一般人累。談個戀愛,本來可以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卻因為缺乏安全感,由對方一點點問題聯想到極度糟糕的局面,因而深陷恐懼懷疑的旋渦,還不斷要求對方證明。很容易,就被人戴上了一頂很「作」很「難搞」的帽子。生活裡,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格外焦慮。別人吃嘛嘛香,在什麼地方都倒頭能睡。
  • 如何了解真實自己,不再受困他人評價?「鏡中我效應」教你一招
    你對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有過疑問嗎?你會因為他人對自己產生誤會而難受嗎?你能不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嗎?不難理解這段話的含義,就像我們只能從鏡子裡看到自己的長相一樣,對於長相以外的秉性、品德等自我認知,也都來源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其實也是通過與他人相互作用而獲得的認知,這也就不難理解雖然我們常常寬慰自己或別人「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但卻難以做到。
  • 願你活得像太陽,溫暖自己,也可以照亮別人
    無論這個世界怎樣糟糕也好,希望你不被打擾。仍然保持初心,不隨波逐流,不驕不躁,做自己。願你能活得像太陽,一直發光發熱,永遠不覺得寒冷。02.太陽,被需要,給予萬物光和熱,滋養萬物。自己付出了努力,卻沒有結果;別人輕輕鬆鬆就可以得到,自己卻拼盡了全力;快看到生活的光亮時,突然又被黑幕所遮擋。自己與這個世界似乎顯得格格不入,人間似乎不值。倘若你活得像太陽,就不會困於心,也不會被外界的人和事所打擾。沒有人送傘,自己包裡常放一把傘。家裡放一些蠟燭或檯燈,沒電的時候,可以照亮房間。
  • 聚光燈效應: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別人根本沒注意你
    這就是聚光燈效應,也叫焦點效應(Spotlight effect),這種心理現象的表現是:我們會普遍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即我們很在意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什麼印象,以至於我們傾向於認為別人對自己關注度很大,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 復旦女教授陳果:不管你活成什麼樣,總有人不喜歡你
    人這一生,多多少少都會經歷這樣的時刻:20歲時,你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大多時候都在圖書館,於是有人說你不合群;30歲時,你從不拒絕同事的邀請,努力迎合別人的習慣,於是有人說你太虛偽;40歲時,你想要好好感受下生活,和家人經常計劃旅行,於是有人說你亂花錢。走過半生,才發現不僅活得太累,還失去了自由。
  • 心累了,就要學會自我調整,放空自己
    人之所以會感心累,就是因為心裡想的太多了;人之所以活的很累,就是因為常常在乎的人和事太多了。現在很多人會覺得煩惱多、過的很累,也是因為對未來感到迷茫;心中有太多的放不下而造成。自己想一想,不管你現在每天過的是心累還是輕鬆,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它不會因為你心態而改變。高興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與其心累心煩,不如從現在開始就看輕看淡一些,心無執念。
  • 毒舌金星:活得精彩的女人,從不乎別人怎麼評價自己
    你今天站在舞臺上,就必須以完美的姿態,演繹完全部的內容,只有這樣做,你才是一個真正的舞者。一個真正的舞者,是不會刻意倒在舞臺上的。」我想,也正是因為她對舞蹈的認真和執著,才會有她今天的成就,這句話並不是她對演員的苛待,而是她自己最真實的經歷。
  • 請停止在意別人的想法-虎嗅網
    因為她會把這件事告訴所有其他的女生,這樣一來,部落裡的人都會知道他是一個被拒絕過的失敗者,所以他不只是被那個女生拒絕而已,還很有可能會ㄧ個人孤獨終老。被人們接受是唯一法則。因為這個緣故,「在意別人的想法」這個至高無上的執念就這樣演化出來了。
  • 楊麗萍陪客一口不吃,拿空碗做樣子被指活得太累
    對此不少人表示這樣不吃不喝雖然活得精緻,卻也受罪,不像自己胡吃海喝開心最重要。眾所周知,如今已有62歲的楊麗萍依然堅持著舞蹈事業,為了保持身材她對自己極為苛刻,其中就有傳聞她20年不吃米飯,這個視頻傳開後也有網友表示聽說她吃玫瑰花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