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會造價,ID:XHZJ1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我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這樣的故事
白雲守段禪師有一次和他的師父楊岐方會禪師對坐,楊岐問「聽說你從前的師父荼陵鬱和尚大悟時說了一首偈,你還記得嗎?」
臉上得意的笑著說:「記得記得,當然記得。」
便大聲的念了出來:「我有明珠一顆,久被法勞關鎖,一朝法盡光生,照破山河星朵。」
楊岐一聽,先是沉默,隨後大笑,沒有點評,轉頭就走了。
留下白雲痴痴的站在那裡,手腳仿佛被鏈子鎖住了一般,動彈不得。只有腦袋在瘋狂的思索「到底是什麼原因引得師父大笑?」
到了晚上,白雲輾轉反側,徹夜難眠。一大早,頂著充滿血絲的眼睛,想去找師父問個明白。
師父看著白雲的樣子笑的更開心了,對著弟子說到「原來你還比不上一個小丑,小丑不怕人笑話,你卻怕人笑。」
白雲聽著師父說的話,自己也笑了起來。
有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白雲。我們怕別人嘲笑,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怕別人負面評價,放棄了自己喜歡的事情;怕朋友的閒言碎語,而不敢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
對於此我想說「不要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那是他們眼中你,不是你眼中的自己。」
01與魔鬼的約定
我們為什麼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因為我們想滿足別人對自己的期待。
小雨今年二年級了,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笑容總是掛在臉上,因為愛唱歌,所以每當有班級活動的時候,她都會上去唱上一首。同學們都覺得好聽,不是因為有什麼花裡胡哨的歌唱技巧,而是純粹靈動的聲音,像一陣微風,從耳朵悄悄的吹過,舒服入耳。
今天上完音樂課就回家了,一路上邊走邊跳,滿腦子想著回去與媽媽分享在學校學的新歌,與她一般大小的書包也沒有壓制住歌唱的喜悅。
媽媽回家了,癱坐在沙發上,可能是與同事吵了架,還是被客戶投訴,頭疼欲裂,身心俱疲。小雨看不出來成年人的臉上所要表達出來的信息,只是感覺和平常一樣。
圍著媽媽就開始唱起了歌,這時候媽媽的情緒崩潰了,沒有控制住,兇了一下小雨:「你不知道你的聲音很難聽嗎?」
小雨嘴張著,卻發不出聲音了,被難聽堵住了。
從此小雨變得不太願意唱歌了,因為怕別人討厭自己。
小雨覺得自己的嗓音很難聽,所以索性就不唱了。甚至開始變得很害羞,不敢跟其他的小朋友講話。而所有的這些變化,僅僅是因為媽媽在心情糟糕的時候那麼無心的一句斥責。
她並不知道這句話會在小雨身上產生影響,她像全世界其他的媽媽一樣對小雨懷揣著最美好的期望,可是她永遠都不知道一句話可以在她的心裡生根發芽。
於是小雨就和魔鬼籤下契約,我再也不要唱歌了。
很多人都和魔鬼籤下過契約,包括你自己。
「他們說我適合讀文科,那我還是不去理科班了吧」
「他們說我跳舞醜死啦,那我還是不上臺了吧」
...................
不知道從何時起,你一直開始信奉他們的評價,最後變成你內心的聲音,你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02打敗魔鬼,撕毀契約
不用在意他人的評價,因為別人給你的評價是基於對你言行的理解。
那只是他看見你的行為,在加上他的思考,得出的評價,這只能代表他是誰,而非你是誰。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和女朋友還有另一位你的朋友走在路上, 突然間你看到了一個 衣衫襤褸的賣花的小姑娘,你掏出錢包, 買下了全部的花,然後送給你的女朋友。
你的朋友在心裡想:他這麼做就是想在女朋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大方。
你的女朋友在想:我知道他是個非常善良的人,全都買下來就是想讓小姑娘今天可以早點回家。
而賣花的小姑娘在想:他一定是很愛自己的女朋友,才買這麼多花給她。
你自己怎麼想的只有自己知道
誰是對的?誰有事是錯的呢?我想沒有對錯吧。
大家都是對你的行為作出的理解,你覺得他們想的你,是你自己嗎?
03成為自己
如果有人說你不適合學畫畫,那你就微笑的回答他「謝謝您的反饋,我努力的」
如果有人說你畫的非常好,你也微笑的回答他「謝謝您的反饋,我努力的」
但你要明白,你畫的好與壞都與其他人無關,你只是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我們的任何評價,這樣的你,不會在不知不覺中籤下限制自己的契約。也永遠不要去肆意評價別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為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