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許多人自非典以來最缺乏安全感的一年了
吃慣了的餐廳關門了;想見的人隔著千山萬水;
想下去遛彎怕給別人添麻煩;出門潮牌套裝裡加入了口罩;
以前習以為常的很多事情,如今似乎都變得無比珍貴。
這一年,太多的情緒包圍著我們,緊張、恐慌、掙扎、無奈如影隨形,這場疫情帶來的陰影,在每個人心裡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印記。
有網友說:「2020年活著就實現了年度最佳KPI」
正如餘華在《活著》中這樣寫:「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
眾生皆苦,哪一個人不是在負重前行。
好在,我們終究是挺過來了………………
給大家講個真事兒
去年1月底,黃岡封城。
一個男人因為無法復工焦慮萬分。
情急之下,他從家裡拿了一隻水桶、一個木盆和一根長棍,一個人就這麼划過了長江。
剛過江,他就被民警攔截,經檢查,他體溫正常,身體無恙,就是著急要出去打工。此時,封城措施尚未解除,他被勸返。
很多人看到這條新聞,紛紛指責這個人不靠譜,也有人說,用這麼簡陋的「設備」就敢過江,太狠了……
可這個看似幼稚的舉動背後,卻也透著心酸:若非生活所迫,誰會出此下策?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沒錢!」這就是許多人今年悟出的生活真相
突然想起一句話:「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雖然戲謔,卻很真實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給的,不像孩子,只要牽著父母的手,就感覺自己被世界保護著。
成年人,不一樣了
說的現實點兒,當你未婚的時候,你的話語權取決於「是否經濟獨立」,而已婚生活的理想,便是財務自由了。
比如:是否有給全家人買保險的資金?能否承擔孩子的學費?在投資了家庭、教育、房產等項目後,是否還有存款?
生活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
有錢很重要,因為人並不能預測到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到……
小麥記得自己有次去看心理醫生的時候,做了焦慮症測試,但是我就在和醫生探討,我們都說了一句同樣的話:現在的人誰不焦慮呢?
我清楚自己的焦慮是來源於欲望,而欲望本身是對充分的安全感的渴望,為何是這樣呢?
因為在沒有實現財務自由的時候,我始終缺乏安全感。
當然了,總有些人又要說「金錢不是一切,物質不是唯一」
話是沒錯,縱然錢不能帶來所有安全感,但是能帶來絕大部分的安全感。它讓你擁有敢於面對現實的勇氣,擁有重新開始的基礎和信心,擁有面對醫療費用或是愛情的自信。
試問,最好的安全感不就是來源於自己擁有經濟基礎和能力的前提嗎,自己擁有了安全感裡的一環,才能慢慢找尋下一環。
說的文藝一點兒就是:
有了知識,心靈才不空虛
有了理想,人生才不迷茫
有了愛情,靈魂才不孤獨
但有了錢財,生活才過得下去
口才,是一條捷徑
在我們的學員裡,有過這樣一則很勵志的真實故事。
老吳今年四十多歲,是一家大型企業的小領導,家庭幸福兒女雙全,平時有點小聰明,在單位裡邊也會來事兒。
按理說,進入公司十幾年,不可能還在中基層摸爬滾打,老吳也很無奈,但他明白為什麼,他知道自己身上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一直影響著他的晉升和收入,那就是,口才太差。
雖然工作努力,但是匯報工作的時候總是磕磕巴巴;雖然有點小聰明,但表達的時候卻邏輯混亂,思維不清晰;雖然會來事兒,但是送個禮可能也會因為說話得罪大領導。
疫情之後,他們公司大規模裁員,雖然老吳躲過一劫,但是他清楚,如果自己再不改變的話,遲早有一天,自己也要面臨中年人最害怕的危機:失業……
老吳開始尋找能彌補自己短板的辦法,也嘗試過通過看書、網上買課來學習口才。
但是,收效甚微……
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老吳通過一個短視頻平臺知道了我們,當時他正在網絡上「廣撒網」,想著多買一些課,總歸能遇到真正有用的。
在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繫他,並且給他介紹學習流程之後,老吳像往常一樣,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隨意點開了一節麥享會上的課程,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他一直從下午兩點,學到了傍晚六點。
老吳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終於看見了快速彌補自己短板的捷徑。在線上自學了半年之後,他仿佛變了個人一樣,工作、生活都比以前好了不少。
年底他們公司考核的時候,老吳如願以償地獲得了晉升機會,
口才,確實是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
……………………………………
#口才#
新的一年,新的徵程
新的一年,用口才獲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