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中國果凍,如何擺脫「中年危機」?

2020-11-23 36k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FBIF食品飲料創新(ID:FoodInnovation),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Wenky,編輯:Wilbur

「明天的明天,你還會送我水晶之戀嗎?」

 

喜之郎水晶之戀果凍

圖片來源:喜之郎官網

喜之郎旗下品牌水晶之戀的這句廣告語曾經掀起了多少80後的少女心。但這個當年被不少青澀少年當作「表白神器」的愛心形果凍,如今卻幾乎不見蹤影。此外,首創可吸果凍的喜之郎cici果凍爽的熱度也不比當年。「果凍,我就要喜之郎」當年響徹大江南北,掀起了果凍風潮,而現在人們似乎沒有像以前那麼愛吃果凍了。

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中國果凍的零售銷售額從2010年的94億元增至2014年的128億元,複合增長率為8%。而歐睿國際預測, 2015-2020年中國果凍複合增長率預估為5.4%,2020年中國果凍的零售銷售額將達到178億元。由此可見,中國果凍行業的發展確實處於放緩態勢。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消費升級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在2006年至2016年十年中,中國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從4240.36億元增長至22156.4億元,增長幅度達422.51%,年複合增長率為17.98%。根據預測,到2020年零食行業總產業規模將接近3萬億元。在增速強勁的零食大市場面前,為何果凍發展的步調放緩?

1985年,中國第一家果凍企業天津長城食品誕生,之後從1990年開始,中國果凍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今天FBIF帶大家梳理中國果凍的30年發展與現狀,並希望從果凍的起源地日本尋找一些經驗[1]。

一、在果凍「老家」,日本人怎麼吃果凍?

果凍原來是西方的一種現做甜點,但日本人把果凍做成了包裝食品,並且做得很出色。

 

Taramiとろける味わい果凍

圖片來源:Tarami官網

水果是果凍的「老朋友」了。Tarami是日本最有名的果凍品牌之一,也是日本第一的水果果凍品牌,其2018年總銷售額約為12.69億元人民幣[2]。Tarami憑藉什麼成為日本最大的水果果凍生產商?這得從Tarami的歷史說起。Tarami起初是一家批發和銷售橘子的企業,後來Tarami瞄準了水果果凍的商機,開始轉型做水果果凍。Tarami的理念也變為「超越水果的美味」。

Tarami產品有三個系列。「とろける味わい(意為溶化的味道)」系列添加了大量水果,如整粒葡萄、整顆小番茄等。和名字一樣,不同於一般果凍Q彈的口感,這個系列的果凍特點是入口即化。當果凍放入口中,立刻就溶化在舌尖上。嚼一下還能感受到果肉的爆汁,濃鬱果香在口中四溢。

許多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愛吃果凍的原因,除了其晶瑩剔透的外觀和有特點的口感,還在於果凍相比其他零食有著更低的熱量。而Tarami比一般果凍更會討女性消費者的歡心。


Tarami濃鬱0卡果凍

圖片來源:Tarami官網


Tarami濃鬱0卡蒟蒻果凍

圖片來源:Tarami官網

Tarami有濃鬱0卡系列和三重0度系列。濃鬱0卡系列雖然沒有熱量,但因為添加了椰果粒和濃縮果汁,口味上十分醇厚。此外,濃鬱0卡系列還有袋裝的蒟蒻吸吸凍產品。袋裝的濃鬱0卡果凍的包裝上除了一個大大的「0」,「一日份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鐵元素)」也十分顯眼。據官網介紹,這款果凍含100mg的維生素C和1.8mg的鐵元素,滿足人體每日所需攝取量。

Tarami三重0度果凍

圖片來源:Tarami官網

三重0度系列的三重指代的是0卡、0脂肪和0糖類(屬於碳水化合物)。這個系列是Tarami2018年新推出的,在此之前經過了大量的調研。Tarami官網顯示,根據Tarami 的調研,發現日本30-50歲女性中,約有八成希望控制甜品中糖類的攝入。三重0度系列有菠蘿味、葡萄味、檸檬味和北海道蜜瓜味,吃起來酸酸甜甜,並且都添加了椰果粒。

上文提到Tarami的果凍中有添加蒟蒻成分,而說到蒟蒻果凍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專門生產蒟蒻果凍的品牌——MannanLife。MannanLife擁有日本蒟蒻果凍70%的市場份額。據MannanLife官網介紹,蒟蒻97%的成分為水,其餘為一種名為「葡甘聚糖」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這種纖維不含熱量,能夠帶來飽腹感,且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值、抑制食後血糖快速上升和改善腸道環境的功效。MannanLife的蒟蒻果凍不添加任何凝膠,所以保留了蒟蒻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成分。

MannanLife蒟蒻畑果凍(咖啡味)

圖片來源:MannanLife官網

MannanLife可吸蒟蒻畑果凍

圖片來源:MannanLife官方Instagram

MannanLife的袋裝可吸蒟蒻果凍是獲得日本消費者廳許可的特定保健用食品,可以起到調理腸道的作用。這個系列每份含6.7g的膳食纖維和39kal的熱量,輕量包裝方便隨身攜帶。此外,這個系列還有一個升級款——「大粒蘆薈版」。在原先的吸食果凍中添加了滿滿的蘆薈顆粒,口感層次更加豐富。

然而,蒟蒻果凍並非是完美無瑕的。由於蒟蒻需要咀嚼,如果直接吞食的話可能會有窒息的風險,歐盟就曾禁止迷你裝蒟蒻果凍的進口及銷售。MannanLife就在其蒟蒻果凍的包裝上明確標示出「幼兒和老年人食用有窒息風險」。

ORIHIRO果凍食用方法

圖片來源:ORIHIRO官網

如何讓消費者吃得更安全?ORIHIRO想到了從食用方式切入,從而創新了果凍的包裝。傳統的果凍包裝多為杯裝和袋裝,塊狀的果凍會不小心吞食。而ORIHIRO的果凍採用獨特的外形設計。撕開開口,不需要吸食,而是通過擠壓的方式讓果凍以條狀送入口中。由於用的是柔軟塑料薄膜,因此用手就可以輕鬆撕開,且開口僅為1cm。

ORIHIRO果凍

圖片來源:ORIHIRO官方Instagram

ORIHIRO的蒟蒻果凍,全部選用產自日本群馬縣的蒟蒻粉(蒟蒻為群馬縣特產)。口味上也是以水果味為主,但ORIHIRO通過將一包果凍中放入兩種口味的方式形成差異化。買一包就可以享受兩種口味,消費者何樂而不為呢?

 

山の廻船問屋巨峰葡萄果凍

圖片來源:亞馬遜

山の廻船問屋巨峰葡萄果凍食用方法

圖片來源:亞馬遜

ORIHIRO的創新包裝是從食用安全性上考慮,而另有一個日本果凍,創新包裝是為了吸引眼球。山の廻船問屋的巨峰葡萄果凍不僅成功吸引了人們的眼球,甚至成為了一個「網紅」零食,在日本、中國和韓國都受到歡迎。

這款果凍,一眼看上去,是果凍還是葡萄讓人傻傻分不清楚。事實上,不僅看上去像真正的葡萄,吃起來也會讓人產生在吃葡萄的錯覺,因為這款果凍添加了豐富的巨峰葡萄原漿,口感上也如葡萄般Q彈爽滑。

杉本屋蔬菜果凍

圖片來源:杉本屋官網

水果、蒟蒻是果凍最常見的搭配。在日本,還有一種果凍深受寶媽的喜愛——蔬菜果凍。最有名氣的是杉本屋的蔬菜果凍。杉本屋的蔬菜果凍有「快適蔬菜果凍」「紫色蔬菜果凍」「黃色蔬菜果凍」三款產品。快適蔬菜果凍含有21種有機蔬菜和3種有機水果的提取物,紫色果凍中添加了紫色蔬果如茄子、葡萄提取物,黃色果凍有芒果、玉米等黃色蔬果。不僅可以讓不愛吃蔬菜的孩子補充蔬菜的營養,還能教孩子學認蔬果,這樣一舉兩得的果凍當然能俘獲寶媽的心。

二、果凍已成童年回憶?中國果凍遭遇「中年危機」

果凍於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中國的果凍龍頭企業喜之郎就是1993年成立的。歐睿國際表明,中國在三十年間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果凍生產和消費國。雖然是全球第一,但果凍在中國的存在感越來越弱。為何這麼說?因為年輕人好像不怎麼吃果凍了。年輕人是零食的消費主力,當他們對果凍不怎麼「感冒」時,果凍的存在感就變弱了。

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當說起果凍,不少年輕人似乎還停留在童年零食的印象上。如今已經有三十歲的中國果凍,正面臨著「中年危機」:當早一批消費者長大了,中國果凍還止步不前,沒有成長。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喜之郎果凍書包

圖片來源:天貓

首先,可以從產品外觀窺見一二。市面上不少產品的包裝設計中,都運用了卡通元素,甚至像喜之郎還推出過可愛的果凍小書包。從外觀便可得知一些品牌的定位是兒童零食,即目標消費者為兒童。定位兒童零食的好處是能夠精準營銷,但限制了消費面。同時弊端也逐漸顯露——兒童零食的實際購買者是家長。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家長在為孩子挑選零食時會注重營養與健康程度。而果凍在這方面並沒有比其他零食更勝一籌,更何況還有窒息風險。

其次,由於果凍的門檻較低,所以有大量企業湧入。根據中國烘焙糖果協會2015年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果凍市場約有500家有資質的企業。這也就導致了另一個問題——同質化嚴重。仔細觀察現在市面上的果凍,就會發現無論是外形還是成分、口味都很相似。雖然日本市場上也大多是水果果凍,但就像前文所述,Tarami的0卡系列、ORIHIRO的安全包裝讓它們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

產品同質化的背後,其實是許多中小企業的無品牌化和大企業的創新乏力。據歐睿國際的調研,基於對2014年果凍零售銷售額的統計,國內排名前5的果凍品牌共佔據了51.4%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剩下的四百多個中小企業要爭奪另一半的市場,可想競爭有多麼激烈。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勝出,光靠產品是不夠的,因為消費者早已傾向於選購大品牌。所以無品牌化是許多中小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大品牌的日子也並不好過。根據果凍「老二」蠟筆小新的財報顯示,2018年蠟筆小新實現收入5.03億元,同比下滑44.3%,年度虧損數額為1.8億元。其中果凍產品實現收入3.58億元,同比下滑40.3%。在遭遇2014年的毒明膠事件後,消費者開始對蠟筆小新心有餘悸。於是蠟筆小新試圖通過發展其他零食業務來彌補果凍板塊的下降,但實際結果並不如人意。

再來看看果凍「老大」喜之郎,喜之郎天貓旗艦店賣的最好的產品為何只有1000多的月銷量?觀察發現,喜之郎的產品線在二十多年中幾乎沒有改變。雖然從一方面說這樣保持了經典的口碑與形象,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在這個創新為王的時代,人們可能會喜新厭舊。缺乏創新力,大品牌的品牌優勢可能會消耗殆盡。

誰能拯救中國果凍市場?或許能從一些「非專業」果凍品牌看到一絲希望。

溜溜梅梅の凍

圖片來源:溜溜梅天貓旗艦店

今年4月,專門做梅子零食的溜溜梅推出一款名為「梅の凍」的果凍。目前這款產品全網銷量超過20萬袋,並有著3.5萬+的月銷量。為何溜溜梅的這個果凍如此受歡迎?首先,這個果凍採用了日本ORIHIRO的安全包裝。其次,溜溜梅多年來專注梅子,在這款產品中加入了20%-50%的梅子原漿,吃起來有梅子的獨特清香。此外,還添加了蒟蒻粉,並不含人工色素和防腐劑。從包裝到產品本身,溜溜梅的這款果凍讓中國消費者體驗到新的東西。

三隻松鼠墾丁的晚霞果凍

圖片來源:三隻松鼠天貓旗艦店

三隻松鼠、良品鋪子和百草味三大零食巨頭也都涉足果凍產品,除了經典的小杯裝果凍,一款紙袋果凍在三家天貓旗艦店都有7500-8500+的月銷量。紙袋裝比杯裝更好打開,更環保,且顏值更高。拿三隻松鼠的紙袋果凍來說,不僅果凍本身顏色亮麗,整個紙袋、盒子都非常精緻,就像三隻松鼠官方介紹的「伴手禮」一樣。

三、抓住四大機遇,中國果凍如何迎難而上?

雖然中國果凍的步調越來越慢,但殊不知果凍這一品類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此刻中國果凍不應垂頭喪氣,而應該迎難而上。

零食健康化、高顏值化、小包裝化和跨界創新是果凍行業需要抓住的機遇。

零食健康化是近年來零食行業的一大重要趨勢。許多果凍為了吸引兒童,添加了人工色素使其色澤鮮豔,也因此被家長消費者所詬病。因此果凍需要在成分上改進,如使用天然色素、不添加防腐劑等,借鑑Tarami的0卡、0糖類和0脂肪也是很好的方向。中國果凍還可以發揮中國優勢,除了添加蒟蒻粉,寒天和葛根都能讓果凍的口感更豐富。

目前功能性食品,特別是運動功能性食品熱度大增,而果凍是功能性食品很好的載體。日本森永、明治都有功能性果凍產品。轉眼中國,果凍巨頭親親食品在今年上新了兩款功能性果凍。一款針對健身人士和都市白領,主打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能量;一款針對年輕女性,主打酵素和膠原蛋白。功能性果凍開闢了更多的消費場景,拓展了消費人群。

顏值經濟在食品行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這方面,果凍的「先天條件」是不錯的。剔透的果凍中,包裹著若隱若現的水果果肉,能夠獲得視覺上的滿足。日本榮太樓櫻花果凍,可以看見櫻花在果凍中舒展開來,是高顏值果凍的代表。

小包裝化是果凍的優勢。隨著人們對零食的需求越來越多,方便隨身攜帶、易打開成為趨勢。像上文提到的ORIHIRO的安全擠壓式包裝和紙袋包裝的果凍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主流。跨界也是一個創新突破點,如芬達就推出過Fanta fizz含果凍版汽水。未來果凍還可以在冰淇淋、甜品界大展拳腳。

總的來說,果凍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果凍曾給多少80、90後的童年增添快樂時光,但我們不希望果凍永遠留在人們的童年回憶中。

參考來源:

[1]  大小是有限制了 果凍可能還會噎死人,《市場導報》市場在線,2006年9月12日

[2]  Tarami官網

相關焦點

  • 《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重新看待和思考自我是擺脫中年危機的法門
    關於什麼是「中年危機」,心理學上有一個定義:「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廣義上講,中年危機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的關卡和危機。」很多人覺得中年危機裡充斥著悔恨、錯失、壓力、恐懼、焦慮與迷茫,那感覺正如35歲的但丁所說:「在人生的中途,我發現我已迷失了正路,走進了一座幽暗的森林。
  • 所謂中年危機,半導體人每天都有!
    最近老王在跟我說話的時候,難免會略帶一些悽涼的口吻,話語中也帶著與39歲年齡不相符的滄桑。說到中年危機,並不是一個很新鮮的詞彙。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做半導體行業似乎有一種讓我提前進入中年危機的感覺。」老王摸著自己略顯稀疏,有些枯萎的頭髮說。
  • 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
    一時之間,35歲員工在職場中何去何從,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不少35歲或臨近35歲的網際網路打工人患上35歲焦慮症。按理來說,35歲正值當打之年,處於事業巔峰期,未來大有可為,奈何在殘酷的職場卻被貼上「高齡」的標籤,碰壁、失意在所難免。一種主流觀點是:大部分崗位吃的是青春飯,網際網路只喜歡年輕人,35歲已成為職場分水嶺。
  • 徐崢爆笑發言:不止中年有危機,年輕人的危機更扎心
    徐崢在《脫口秀大會》總決賽中,聊到中年危機這個話題,提到了一個觀點:「很多人一談到中年危機,就談虎色變,其實大家不用焦慮,因為人生,充滿了危機,每個階段都有。」對很多年輕人而言,常常還沒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就已經要開始接受生活的洗禮。
  • 中年等於危機+美好+演化,論如何看40歲之後的戀情、愛與人生
    但事實是,當中年突如其來時,你腦海中浮現的只有「中年危機」這四個大字,與中年掛鈎的往往是:油膩、保溫杯泡枸杞、發福、禿頂……在印象中似乎很難找到一個美好的詞來形容中年這個階段。中年別稱「灰色中年」,不可避免地在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方面,經歷著各自的危機和焦慮。
  • 職場上的中年危機感:40歲失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當然,他的職業沒有大學教授那麼高大上,只是企業裡頭一個普通的工人,但無論是大學教授還是普通工人,35歲以上面臨中年危機已經是職場一個普通現象。 中年人究竟該如何讓自己避免職業危機、保持職場競爭力呢?下面我說自己的幾點想法,僅供大家參考。
  • 心理丨《你的幸福曲線》35歲後的人生如何用幸福曲線解決中年危機
    人們普遍覺得中年是個煎熬的時期,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本書作者喬納森·勞赫通過對幸福曲線理論的介紹分析,幫人們更好地應對中年情緒問題,積極看待衰老。第一,為什麼中年人幸福感偏低?英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奧斯瓦爾德發現,幸福感和年齡的關係是一個U形曲線:人們的幸福感從20歲開始緩慢下滑,在45歲到50歲左右達到最低谷,接著幸福感會重新上升,在80歲達到新高峰。另一項研究則指出,黑猩猩的幸福感同樣符合U型幸福曲線,在相當於人類45歲到50歲時降到最低。奧斯瓦爾德認為,人類與類人猿共有的生物因素是中年幸福感下降的根源,這些生物因素與進化有關。
  • 教你打造「π」型人才,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
    在今天想要追求成長變得更加的容易,每個人都有脫胎換骨的機會,能夠轉換思維,就能把「中年危機」轉化為「中年機遇」。1.對「穩定」保持警惕大多數的人在中年危機之前,都有一段「穩定」的時光,比如工作上到了瓶頸,但他也懶得去突破,他感覺這樣沒關係,每個月工資很穩定,還在照常發,久而久之,他可能會遭到公司的辭退。這個過程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你所謂的穩定,正在殺死你。時代不會因為你的停滯不前,就停止進步。
  • 從核電看2020年以後的美國正步入中年危機
    《非誠勿擾2》電影片段《非誠勿擾2》電影片段《非誠勿擾2》給我們展示了一回什麼叫中年危機:48歲的老光棍秦奮向一個年輕貌美的空姐梁笑笑求婚,老光棍有錢,想把一切都省了,直接和空姐跳躍到老夫老妻,相依為命的階段。
  • 香港禁止進口臺塑化劑果凍 5歲童日食1杯即超標
    香港公布,「盛香珍蒟蒻椰果(香芋口味)」果凍含塑化劑超標,即日起禁止進口香港及強制回收 ;一款含塑化劑的「益胃片」胃藥,及萬輝藥業五款藥物亦要回收。另一款楊桃汁疑受汙染,籲停止飲用。特區政府加緊對臺灣供港可能受汙染的食物和藥物作化驗,每天公布化驗結果。
  • 如何應對35歲危機?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今天,「如何應對35歲危機」一舉衝上熱搜,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地產年輕化的現象越演越烈。很多人在求職時都發現,35成了一條紅線,過了這個年齡,簡歷第一關就已經被刷掉了。
  • 找我-中年危機的自我救贖(下)
    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在人生轉折的十字路口,或者在塵世間繼續沉淪,追逐時間名利地位的光鮮顯赫;或者刷新自我,回歸生命的本真,開啟生命新的靈性創造;或者能夠在生命的智慧中,去創造更大的物質與精神的平衡。基本上,所有的中年危機,都來自於內在生命的不甘、不滿、不認同,和外在危機狀況的疊加。而我的外在,其實又是內在所吸引來的。
  • 44歲的劉敏濤被中年女演員們羨慕了
    ,呼籲導演們能給30+、40+的女演員多些機會。「玉珍」這個角色年齡跨度很大,需要從16歲天真活潑的年輕少女演到50多歲老鬢斑白的中年婦女。面對這個挑戰,當時年紀尚小的劉敏濤其實並不是十分透徹地理解這個角色,只是希望努努力,儘量把事情做好。
  • 前淘寶、蘭亭高管:「為了擺脫中年危機我再次創業,造福1億『美國...
    獵雲註:創業者遭遇「中年危機」,如何轉型?中國公司如何出海?如何發現異國他鄉的藍海市場,並用中國市場的經驗站穩腳跟?5miles CEO 盧亮就用今天這則自述來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5miles 是一個位列美國移動電商前十名的平臺,月總成交額預計在年底將破1億美元。
  • 東亞影視中年男子圖鑑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文 竹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 金惠真「太油膩了」,這是由靳東、李宗翰、李乃文三位「中年男人」主演的《如果歲月可回頭》獲得最多的評價。該劇近日在電視臺和網絡同步開播,講述三個意外「失婚」的中年男性面對中年危機,在陌生城市進行治癒的故事。
  • 別人都在提防中年危機,佟大為卻住著數億的豪宅,名下還有22家公司
    人到中年不得己,保溫杯裡泡枸杞。很多人到了中年之後都開始保養身體,但更多人的中年危機卻是經濟危機。畢竟這個年齡段是非常辛苦的年紀,上面有老人要贍養,中間有老婆要養活,底下還有孩子要教育。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錢字,每天睜開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能夠掙錢養家。娛樂圈很多藝人也都有這樣的危機,甚至比普通人更甚。
  • 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危機感?讓危機變成動力!
    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危機感?讓危機變成動力!當我們還年輕的時候,從讀書的狀態進入到打工的狀態,會讓自己感覺到生活的自主性更強了,有更多的機會去改變人生了,影視劇中的橋段一個個冒出來,自己也會覺得人生要不一樣了。
  • 中年危機—電影《兩個人的房間》引發的深思……
    這一幕幕似乎就在身邊天天上演著,這是多麼熟悉的中年生活啊。沒有煽情的對白,沒有大吵大鬧,連眼淚也是默默地溢出,可卻讓觀眾感覺無比震撼。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看後引起觀眾的深思和共鳴。忙碌的人生,飛快的社會節奏,讓我們無暇思考自己的感情和生活,可不經意間,歲月已經爬上我們的額角,漂白了我們的兩鬢,鬆懈了我們曾經光鮮的臉龐。
  • 從《情聖》中的紅衣女郎,看全球化語境下中年男人的狂野之夢
    過了四十歲的已婚男,有一定經濟基礎之後,開始抗拒老化,生成叛逆心態,想要重新享受戀愛的滋味。<2>、 婚內得不到滿足,需要在婚外尋求刺激。<3>、 一時興起的後果,很多時候出差時引發的露水情緣,就是此類。<4>、 擺脫枯燥。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國尋求變化和出路,不由自主想要冒險。(本片男主就是此類心態作祟。)
  • 44歲中年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半,水平如何?
    44歲的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30秒,這個水平到底如何呢?以13億國人為參照,你的10公裡跑水平如何?根據國家體總公布的全民健身數據推算,全國能夠每周堅持至少2次的跑步愛好者一共也就1600萬人左右,只要你能夠完成10公裡跑你的水平在13億中國人裡那也是絕對屬於名列前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