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時只要35歲以下的員工,那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2020-12-07 雲掌財經

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常常會發現很多公司應聘信息上寫著幾個字:「35歲以下。」正是因為如此,35歲成為了大家眼中的中年危機,這也是所有人逃不過去的一道坎。找工作時只要35歲以下的員工,那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最早的時候是50歲退休,有一個35歲以下的要求,現在是60歲退休,甚至在將來還會70歲退休依然還是「35歲的門檻」,你覺得這樣公平嗎?作為一個公司老闆需要新鮮血液,需要能夠為公司加班加點搞事情的人,年齡大的人體力跟不上,還有家庭的束縛,可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騎牛看熊認為員工只是想賺取屬於自己的工資收入,以此來養家過好生活,這就是理念不同,所導致的一種「對立面」。

     35歲以上的人都去了哪?其實各大公司都有35歲以上的人,畢竟工作了至少10幾年,也是行業中的前輩,很多棘手的問題也需要他們來解決,只不過對於這樣一批「年齡大的人」,裁員率也是非常高,要是年齡大還不做事你覺得能呆得久嗎?騎牛看熊認為35歲以上不是沒有出路,只不過靠自己的實力找工作恐怕有點難,但是靠著自己的朋友圈和人脈圈,稍微有點本事找份工作賺點錢並不難,否則沒工作也是自己的「命」了。

    對於還沒有到35歲的打工者而言,儘量還是多學一些手藝,這年頭技不壓身,一個人給十幾家公司打工的人只是你沒見過,不代表他們就不存在,同樣是24小時有的人休息在玩遊戲,有的人在努力賺錢,有的人住100平米不到的小房子,有的人住別墅洋房,同樣靠自己打工賺錢這就是區別。騎牛看熊認為「中年危機」不可悲,可悲的是沒有賺錢的意識,沒有一種被社會淘汰的心態,沒有能力還高高在上,等有一天失業在家被人「白眼」才是真的最可怕的!

相關焦點

  • 如何應對35歲危機?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今天,「如何應對35歲危機」一舉衝上熱搜,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地產年輕化的現象越演越烈。很多人在求職時都發現,35成了一條紅線,過了這個年齡,簡歷第一關就已經被刷掉了。
  • 被嫌棄的35歲程式設計師
    近期,一則阿里巴巴 CEO 張勇對 35 歲程式設計師的看法流傳網絡。張勇表示,不會對程式設計師限制年齡,對 35+ 還在寫代碼的程式設計師表示鼓勵。但他同時表示,「現在我最不發愁的事情不是 35 歲以上的員工寫代碼,而是 35 歲的員工不寫代碼」。張勇的表態引起熱議。那麼,35 歲 + 的程式設計師到底要不要寫代碼?
  • 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
    科技自媒體 / 龔進輝與996一樣,35歲成為網際網路從業者不願面對又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非常容易刺痛他們的敏感神經。2017年,華為被傳出裁掉35歲以上的老員工,今年騰訊也開始勸退35歲「高齡」員工。
  • 為什麼會出現職場「35歲現象」?
    環顧招聘信息,尤其是企業對於新進基層員工的招聘,大多以35歲為上限。面對如此要求,35歲以上的求職者只能望洋興嘆。曾有學者對上海和成都的招聘廣告(30萬份)進行調查,發現上海8成以上的職位都要求應聘者年齡在35歲以下,而在成都該比例也接近7成。全國各地公務員考錄年齡的上限一般也是35周歲,只有黑龍江等少數省份將年齡上限放寬到了40周歲。
  • 職場「35歲現象」折射就業限制亂象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由於種種原因,就業中長期存在的地域歧視、年齡歧視、學歷歧視等並未完全消除,其中,類似35歲找工作受限的年齡歧視現象就不少見。「35歲怎麼啦,為什麼找工作到處受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找工作本來就已經比較困難了,「35歲現象」更是引起一些求職者的質疑。
  • 雅禮中學校友陳丹琦入選「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
    三湘都市報12月17日訊(通訊員 何仁芳 鍾漓 記者 劉鎮東 黃京)近日,EmTech China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揭曉第三屆「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雅禮中學校友陳丹琦作為「先鋒者」入選其中。
  • 部門領導復工就被裁:年輕人,別等到35歲才有危機感
    第一批被裁掉的人,就是35歲以上的老員工。最開始,只是裁掉基礎崗位,後來輪到了中層管理人員。網際網路公司有一個不成文的「35歲定律」,超過了35歲還沒有晉升到管理層,就面臨著隨時被公司淘汰的危機。飛:提前吃飯的員工,需要被優化;京東:淘汰掉因身體原因不能拼搏的員工;當然,還有馬雲的:未來每年將會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 何慶林:向拓撲量子計算進軍 | 「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
    歲以下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旨在於全球範圍內評選出被認為最有才華、最具創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 35 位年輕技術創新者或企業家,共分為發明家、創業家、遠見者、人文關懷者及先鋒者五類。
  • 人到35歲,不知道自己該幹啥工作了?難道只能進廠?
    人到35歲,不知道自己該幹啥工作了?難道只能進廠?有類似問題或者疑問,就是上班白領過了三十五歲就只能去送外賣跑滴滴了嗎?這個是問曾經的白領,甚至有精確到程式設計師的,你問的只是過了35歲?那麼你35歲前是幹啥的啊?
  • 35歲以上的中年人,失業後再就業難,可考慮從事創業做生意賺錢
    不管你是否承認,35歲現象都是很多中年人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看到很多單位不招35歲以上的人,甚至明確規定年齡需在35歲以下,昔日的骨幹們開始送外賣,開大排檔......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同時這個年齡工作還不好找,很多人被迫開始創業做生意。
  • 職場人物/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揭曉:西湖大學萬蕊雪等入選
    12月10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20年中國區榜單在浙江省紹興市揭曉。這是全球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第四次落地中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此次中國區榜單匯聚國內頂尖的青年科技精英。
  • 如果你已經35歲以上,還沒有和領導混在一起,你不是急於辭職,而是...
    看到這個標題的人,一定很焦慮,尤其是已邁入或即將邁入35歲坎的人。為何職場中35歲的焦慮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且像鬼魂一樣揮之不去。讓我想到了近段時間知乎上很火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感覺中國人月薪過萬很普遍了?」。其中有一個觀點,我非常的認同:圖片來源於網絡其一,人口基數。
  • 35位35歲以下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中國科大八仙過海
    第三屆「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榜單在2019 年 12 月 14 日的EmTech China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揭曉。 職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05203校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獲獎理由:他在合成微生物組領域做出開創性工作,為微生物組改造及預測提供關鍵手段。
  • 專家:35歲以上孕婦容易生出染色體異常患兒
    本版採寫:新快報記者 黎秋玲 通訊員 粵衛信  專家稱尤其是35歲以上孕婦更容易生出 染色體異常患兒,建議雙方都儘早做全面體檢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二胎時代」來臨,大於35歲即高齡的孕婦在短期內勢必增多,高齡生育對母親和胎兒的風險明顯上升。高齡孕婦生子有何風險?
  • 51歲老總擊敗35歲拳擊教練 只為鼓舞其員工奮發向上
    6月1日,IBF全球年會暨IBF拳王超級盛典在澳門永利皇宮路氹酒店落下帷幕,51歲的企業家熊雄鏖戰三回合擊敗了35歲的拳擊教練劉家宏。熊雄原定對手是和他同齡的一個拳手,但是在身高體重方面比熊雄要小,熊雄覺得這是在欺負對手,即使贏了也是勝之不武,最終換成了35歲的拳擊教練劉家宏,這也是對自己我的一種挑戰。
  • MIT科技評論發布中國35歲以下英雄榜:含陸朝陽陳雲霽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全球 35 位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Innovators Under 35)評選,就是在全球範圍內尋覓傑出的科技人物和科技項目。榜單中的陌生名字,後來都成長為行業領袖,如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謝爾蓋·布林,Facebook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發明者張鋒、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等。
  • 93.7%年輕人,希望35歲之前購房,你買房時多少歲?
    前幾年有一個關於購房年齡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平均購房年齡是27歲,是全球購房年齡最小的國家。如果從這個數字來看的話,會覺得中國的房價很低,年輕人隨隨便便就能買得起房,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並不是這樣的,中國的房價早就超出了年輕人的承受能力,之所以能買房全靠家庭力量的支持。
  • 小孩低燒怎麼辦 4歲小孩低燒怎麼辦
    小孩低燒怎麼辦寶寶發燒有很多原因,必須要找到發燒的原因,對症治療。有的寶寶屬於低燒,有的寶寶屬於高燒,對於低燒的情況是不太好處理的,寶寶低燒35度怎麼辦?寶寶低燒35度怎麼辦患兒體溫35度,這不是發低燒,而是體溫不升。
  • 你的性格適合什麼樣的工作?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35歲前必讀)
    01從20歲到40歲,什麼樣的工作最適合你?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看不到未來每天上班下班,渾渾噩噩,沒有激情和動力,覺得很沒意思羨慕別人的工作,機會來了,卻遲遲不敢投簡歷工作幾年了沒什麼起色,反而不如自己的人升了職加了薪……我們一生中1/3的時間都在職場中度過,從20到40歲都會遭遇不同的困境和難題
  • 職場「35歲現象」:中年人的世界,到底有多辛酸?
    在職場,有一種不成文的現象,即:「35歲現象」。其實,35歲是人一生重要的年齡點,也是職場生涯的重要拐點。如果細心的話,大家能明顯感覺到35歲以上的職場中年人,對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