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5歲現象」:中年人的世界,到底有多辛酸?

2020-12-05 網易新聞

在職場,有一種不成文的現象,即:「35歲現象」。

其實,35歲是人一生重要的年齡點,也是職場生涯的重要拐點。

如果細心的話,大家能明顯感覺到35歲以上的職場中年人,對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迫切性。

一、要懂得未雨綢繆,而不是臨時抱佛腳

根據數據和經驗的反饋,小丫發現了那些在職業發展上獲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工作至少有10年之久。

從側面說明,經常跳槽和換職業,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

所以,小丫的建議還是大家儘量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長久工作,努力成為專業人才。

如果到了35歲,還在不斷跳槽的話,那真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不然後果很嚴重。

可能到最後,你的年齡解決不了遇到的問題。

所以,堅持在一個領域做精做大,而不是貪得無厭。

二、要懂得加速成長,而不是等待時機

35歲前,你要面臨的問題是年齡、家庭和工作。

雖然說在每個年齡,都有該階段的煩惱,但不得不說35歲前的煩惱最多。35歲之前,你會覺得時間在飛逝,而自己加速變老。

大多數的中年人,到了這個年齡段,都必須要考慮一下家庭問題。你的職業到底該如何發展,才能確保讓你支撐整個家庭的負擔?

35歲前有壓力,但35歲後壓力更大,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壓力是成倍增長。

所以,要在35歲到來之前,努力給自己足夠的生存資本。

有一個著名的10000小時定律:

不論你想在任何一個領域成功,你都必須至少付出10000個小時的磨練。

壓力總是有的,機會也一直存在,關鍵看你怎麼把握。

我是@職場菜鳥李小丫,每天分享職場故事、經驗和技巧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會出現職場「35歲現象」?
    近年來,一個年齡現象困惑了很多用人單位和求職者:「35歲現象」。在一些公司,員工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35歲為什麼能成為一種年齡現象?面對「35歲焦慮症」,我們需要抱有何種心態?一起來看。
  • 職場「35歲現象」折射就業限制亂象
    當前,各地多措並舉,積極穩住就業,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生活重回正常軌道。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由於種種原因,就業中長期存在的地域歧視、年齡歧視、學歷歧視等並未完全消除,其中,類似35歲找工作受限的年齡歧視現象就不少見。「35歲怎麼啦,為什麼找工作到處受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找工作本來就已經比較困難了,「35歲現象」更是引起一些求職者的質疑。
  • 被嫌棄的35歲程式設計師
    「代碼留給技術人的是觀察世界和思考世界的方法,這種方法是『道』,真正優秀的技術人會將這種『道』吸收進而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項能力。而代碼水平是『術』。即便管理工作多用「道」,也許術的部分有些生疏,但本質上計算機的邏輯沒有變,並不妨礙成為一個優秀的技術人」,蘇銳說。
  • 如何應對35歲危機?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今天,「如何應對35歲危機」一舉衝上熱搜,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地產年輕化的現象越演越烈。很多人在求職時都發現,35成了一條紅線,過了這個年齡,簡歷第一關就已經被刷掉了。
  • 說實話,天天上班的中年人,你為什麼離不開現在的工作?
    年輕人天天想著跳槽,中年人每天按時上下班,難道他們真的是因為喜歡這份工作嗎? 每個人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以及習慣、態度等,都存在著「路徑依賴」,這也是大部分中年人較為持續性地、穩定地對待職業和工作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現實壓力和個體選擇也對中年人的職業態度產生影響。
  • 中年人的職場危機感為何如此強烈
    部門又招新人了,作為一個在職場耕耘了十幾年的中年人來說,時刻面臨著被年輕人替代的風險;公司又上馬新項目了,卻感到力不從心,無論是從觀念、還是規則,都感覺變得陌生了而無從下手,找不到著力點;公司遇到困境要裁人了,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經濟壓力大,萬一被裁掉怎麼辦?
  • 35歲以上的中年人,失業後再就業難,可考慮從事創業做生意賺錢
    不管你是否承認,35歲現象都是很多中年人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看到很多單位不招35歲以上的人,甚至明確規定年齡需在35歲以下,昔日的骨幹們開始送外賣,開大排檔......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同時這個年齡工作還不好找,很多人被迫開始創業做生意。
  • 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
    對於35歲職場人來說,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進入管理層,要麼辭職。換言之,35歲之後依然能安心和體面地工作在一線,似乎成為一種奢望。考慮到絕大多數打工人都是泛泛之輩,35歲時有能力進入管理層的人少之又少,這意味著,他們在35歲只有辭職或被淘汰這條路可選。事實果真如此嗎?
  • 職場上的中年危機感:40歲失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匿名網友發帖:自己是一個四十歲的大學教授,最近失業了,該何去何從? 說到這話題確實有點心酸,想起我一個親戚,上個月剛滿40周歲的生日,然後就被公司裁員了!
  • 打工人「拿命換錢」是當今職場常態嗎?
    作者 | 孫瑞希01過勞時代,每個打工人都有一把辛酸淚我剛畢業的時候,一直苦哈哈地加班加點工作。當時的想法很單純,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保住眼下的工作。後來,工作保住了,職位也晉升了,我一直認為那是因為我有能力。然而,到今天我知道:那並不是能力,那只是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機緣巧合罷了。
  • 35歲職場人的勸告:這3種同事你惹不起,否則吃虧的是你
    職場中有一個好的同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職場中不可能所有的同事都是心地善良、值得交往的。因此要儘量往好的同事身邊靠,以下是來自35歲職場人的勸告:這三種同事你惹不起,否則吃虧的是你。
  • 部門領導復工就被裁:年輕人,別等到35歲才有危機感
    第一批被裁掉的人,就是35歲以上的老員工。最開始,只是裁掉基礎崗位,後來輪到了中層管理人員。網際網路公司有一個不成文的「35歲定律」,超過了35歲還沒有晉升到管理層,就面臨著隨時被公司淘汰的危機。35歲以上的老員工,體力和精力都比不過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十幾年停滯不變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模式,又限制了他們的自我發展,有些老員工的工作能力甚至比不上工作三四年的職場新人。年齡讓他們漸漸失去了被培養的價值,而高額的工資,又讓他們失去了性價比。
  •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為了避免「中年危機」,年輕人要趁早開始努力
    上午在職場論壇上看到了怎麼一個帖子,這帖子講述了一名35歲工程師的境遇。職場晉升無望,家庭瑣事纏身,房貸車貸壓迫,最終導致他進退不得,只能在原公司繼續渾渾噩噩地混著。中年危機,在不知不覺中正在威脅著我們的生活。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都渴望獨處?丨中年才是人生的黃金時期
    哪有什麼真正的推心置腹?哪有什麼肝膽相照的江湖義氣? 這是因為成年人的世界,原本就無趣,除去了所剩不多的生活目標,多數人擁有的便是生活的掙扎,內心糾結著經歷別人的擠兌,看不起自己又掙扎著鼓勵自己,甚至最終變成了獨行俠。
  • 35歲,職場向左向右轉
    逛知乎的時候,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提問,「35歲了,在現在的公司職位比較穩定,但是往前看沒有什麼大的發展前景了,想辭職去再博一番,又怕丟了這個安穩的環境,很糾結。」下面大家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說求穩好,有的道趁著年輕再拼一次的好。
  • 3原則沒掌握、訓練量不夠,40歲後中年人談什麼大重量力量訓練!
    40歲之後的中年人,可以進行大重量的力量訓練嗎?當然可以! 特別是多進行像深蹲、硬拉、臥推這樣的力量訓練動作(被健身者們譽為力量訓練中的三大經典動作),對於提升骨骼肌含量水平、增長肌肉力量和圍度非常有效。
  • 「僅三天可見」:有一大波中年人正在默默地互相絕交
    我們不再會為了記住某個人並讓對方記住自己而努力地強行地去探索對方的世界,接近TA討好TA試探TA,但有一件事我們特別擅長——我們會在一段時間不聯繫後很快忘了TA。你怎麼有那麼多牛X的同學/朋友/鄰居/乾妹妹?3. 我為什麼沒有這麼多牛X的同學/朋友/鄰居/乾妹妹?於是我只能安慰自己,也許我曾經也有過吧,只是沒有珍惜。但現在,你就算把這些人組團帶過來給我認識,我還害怕呢。我總是告訴自己:中年人要做減法,減少無效社交,減少塑料交情。
  • 研究表明,中年人現在比1990年代壓力更大
    現在,新的研究發現,沒有人比中年人更能感受到額外壓力的影響。但是,中層年齡段(45歲至64歲)的日常壓力比1995年增加了19%與1990年代的同行相比。賓州州立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教授戴維·阿爾梅達(David Almeida)說:「如果您覺得日常生活變得越來越壓力,那是事實。」「人們覺得生活變得越來越壓力,還有更多的煩惱和挑戰,這甚至是在大流行之前。雖然所有成年人都說生活壓力更大,但對於中層成年人來說,生活似乎壓力更大。」
  • 如果你已經35歲以上,還沒有和領導混在一起,你不是急於辭職,而是...
    看到這個標題的人,一定很焦慮,尤其是已邁入或即將邁入35歲坎的人。為何職場中35歲的焦慮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且像鬼魂一樣揮之不去。讓我想到了近段時間知乎上很火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感覺中國人月薪過萬很普遍了?」。其中有一個觀點,我非常的認同:圖片來源於網絡其一,人口基數。
  • 致中年職場人:我們怎麼把生活過成了囚徒困境?
    人到中年,承受的壓力比起以前要大得多了,不管有沒有工作,不管賺錢多少,不管現在社會地位如何,都必須承認,就是我們的精力不如從前,希望一天天減少,對於未來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感越來越強烈,要面對的問題卻越來越多,一下子不知道如何解決。中年人面臨的囚徒困境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