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三天可見」:有一大波中年人正在默默地互相絕交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格十三 

文|十三姐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商業活動,期間我一如既往地基本全程扮演一株觀賞性植物,把所有需要語言交流、肢體交流的事都交給我的商務同事,我只在沒法逃避的時候偶爾負責少量的眼神交流。

忽然,同事跑來跟我說:「你看那邊,不是那個xxx嗎?之前跟我們合作過的,要不要過去打個招呼?」

我問:「合作過?那個合作完成了嗎?」

「完成了啊,很順利啊。」

「哦,那不用打招呼了,我沒啥話好說,你去就行了。」

她瞥了我一眼,說我社交無能,氣呼呼地走了。

呵呵呵,我想起了以前港片裡黑幫老大的一句話:「小弟,當年大哥剛出來混的時候,也像你這麼勇敢的!」

不管年輕時的我們多喜歡拋頭露面,多擅長拓展交友圈,到了一定年紀,這些技能多多少少都會退化。

人到中年,總覺得越來越多的人和事可有可無,當然,我們也相信,自己在對方眼裡也一樣可有可無。

我們不再會為了記住某個人並讓對方記住自己而努力地強行地去探索對方的世界,接近TA討好TA試探TA,但有一件事我們特別擅長——我們會在一段時間不聯繫後很快忘了TA。

現在對我來說就連熟人社交我都希望快刀斬亂麻,聊事挑重點,別耽誤我接孩子......作為一個一出門就想回家,一社交就想絕交的中年婦女,商業社交就更頭皮發麻了,每次我都欣慰地看著別人熱絡地談論著正事(聊一些廢話),而我心裡想著的只有快點脫下高跟鞋,卸了妝,換上全棉睡衣,找個六尺大床,躺下。

我身邊有一些年輕人非常熱情,動不動就很自豪地說「我有個同學/我有個朋友/我有個鄰居/我有個乾妹妹是幹嘛幹嘛的(聽起來都是很厲害的角色),有機會我介紹你們認識哦......」

每到這時我內心總有一萬匹羊駝呼嘯而過,腦海裡迴響著三個終極問題:

1. 我為什麼要認識你的同學/朋友/鄰居/乾妹妹?

2. 你怎麼有那麼多牛X的同學/朋友/鄰居/乾妹妹?

3. 我為什麼沒有這麼多牛X的同學/朋友/鄰居/乾妹妹?

於是我只能安慰自己,也許我曾經也有過吧,只是沒有珍惜。但現在,你就算把這些人組團帶過來給我認識,我還害怕呢。

我總是告訴自己:中年人要做減法,減少無效社交,減少塑料交情。

就這樣,我發現我過得舒坦多了。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中年人正在不動聲色地彼此絕交。

中年人的絕交,就像中年人的感情一樣,是慢條斯理的,不溫不火的,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波瀾,也沒有海可枯石可爛的波折,就很優雅地漸漸沒什麼聯絡了,最後也許只是出於人道主義,在朋友圈裡給對方留一個「三天可見」,就像給前男友留一個已註銷的郵箱地址似的,它就是個告別儀式。

其實在這個過程裡也有很多人有過困惑,總以為是自己出了問題。

不久前我的一個朋友也問我這個問題,她說「我怎麼感覺越來越不想說話了?而且我越是不想說話,就發現需要社交的場合越多,導致我經常很煩,一煩就暴躁,該怎麼辦?這是病嗎?」

我告訴她我也一樣,在家不想說,出門不想說,最好誰也別找我。今年8月我自己租了個老洋房閉關了30天,在這30天裡我的閨蜜來了20天,她每次帶著大包小包進來,然後我們開始吃喝,可以全程不說話,各自幹各自的事,想各自的問題。很多時候,最好的朋友聚在一起也只不過是「組團靜靜」,多說一句都覺得聒噪,而閨蜜的作用就是讓「靜靜」變得不那麼冷,想說能說到一塊兒,不想說可以立刻安靜,這是最高境界。

如果問中年人為什麼越來越活得像失蹤人口,那說來話長。但有一些淺顯而又扎心的原因,總有一款適合你,比如:

因為覺得彼此有很多教育理念不一樣(尤其是對方的娃是牛娃)

因為各自的生活軌跡沒有交集(尤其是對方比我有錢)

因為品味和審美不在一條線上不想苟合(尤其是對方比我瘦)

所以中年人為啥開始主張「做減法」,為什麼年輕時候不做減法?主要還是因為年輕時以為自己還能拼得過別人,而現在......你品,你細品。

「不想說話」這種高級素養,之所以養成得這麼快,主要是因為能給我們自由發揮的場合也少了。

有一次我和助理一起去麥當勞吃東西,聽到右邊桌的一對老夫妻在跟一個年輕姑娘聊天,內容裡有很多金玉良言,比如:「沒找到更好的工作千萬別辭職」;又比如「在上海生孩子有什麼難的,可是養孩子難啊,你沒有這個實力就不要生,生孩子就是害了他」……

我聽完感慨良多,正準備借著這個話題給助理說說我的人生經驗,她突然說:「哇,你聽見沒,左邊一桌倆妹子正在聊考驗,保研,實習,offer啥的,勾起了我好多青春回憶啊!」然後她開始感慨時光,追憶當年初入職場時自己的迷茫和失誤blablabla……

聽得我也想開始回憶青春了,等等,我的青春是啥樣的呢?大腦極速轉動,飛快挖掘著回憶,有點累,算了,不想了,我目前能輕鬆記起來的事,最遠追溯到上周,上周朋友介紹了個老中醫給我把了個脈,然後開了個方子寫了整整一頁紙,由於沒有一個字我能看懂,於是我隨便指了一個問大夫:「這是治什麼的?」他說主要有安定效果。你看,醫生隨便把個脈都能知道我容易暴躁,唉。

我好不容易有了點講話的欲望,也被她的青春撞了一下腰,瞬間吞回了肚子裡,轉身拿出包裡的保溫杯,喝了兩口不怎麼熱的菊花茶,為了打破僵局,我又打算借著這杯菊花茶跟她再聊聊養生,突然她又說:「我這杯可樂怎麼不冰啊,我再去要點冰塊!」

唉,人生真是殘酷啊,左邊是美好青春,我無話可說,右邊是殘酷現實,我也無言以對,中間是自己療傷,說了也白說......我發現我現在最適合做的就是閉嘴,保持沉默。

有朋友說,現在連同學聚會都很難搞成,本來同窗友誼是最珍貴,但大家生活軌跡差別很大,唯一的共同話題變成了名醫會診、養生分享、補習班對比、擇校攻略......生活的苦實在沒必要集中起來一起絮叨啊,於是乎同學聚會也越來越少。

在外想靜靜,回家更想靜靜。和隊友能微信交流就不用當面說話,幫我取快遞,今天誰接娃,晚上吃啥菜,明天要穿啥......簡單明了不廢話,儘量保證血壓平穩,留著一口氣帶娃。

當然,不是說中年人都沒有傾訴的欲望,有時候說話的衝動一直在,只是總會被一些暗物質給克制住,比如在補習班門口剛想和別的媽媽聊聊——

慢慢地大家就開始學乖了,少說一句有可能就解救了自己,最後變成有選擇性地說話,有選擇性地社交,不但終於悟透了什麼叫「君子之交淡如水」,而且已經開始了「像貓一樣交朋友」——我就在離你一米遠的地方,不會離開,但也不想讓你靠近。

不要問中年人「你有什麼願望嗎」,他們也許會給你這樣的答案:

其實據我所知,好多中年婦女每天都有一萬次「隱居山林」的念頭,最終還是由於放不下紅塵牽掛(山林裡喝不到奶茶),而留在了紅塵裡。

一個人呆著實在是太香了。年輕時我好奇:為什麼會有人自己一個人去吃火鍋?現在當我發現一個人去醫院看病都比兩個人舒服的時候,我終於理解了。不是我變了,是我長大了。

但有一點是明顯的:大多數中年人正在逐漸減少或躲避社交,先是間歇性自我減壓——隔三差五刪一下壓根不認識的「微信好友」,再退幾個群;然後昭告天下,沒事別聯繫我,如果非要聯繫請用微信,不要問在不在直接說事,別打電話,我們不想接電話。

最好誰也別找我,我希望世界和平,且安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女生朋友圈「僅三天可見」,追你的男生通常這樣想,你知道嗎?
    覺得你有男朋友當你把朋友圈設為三天可見,可能就會讓追求你的男孩子覺得,你是不是有男朋友,但不想公開給大家。當他心裡沒有底,覺得你是有男朋友的女孩子,你覺得他會怎麼樣呢?沒有一個男孩子對一個有主的女孩子還願意費盡心力去追求,即便有那種想和對方公平競爭的想法,也得看你值不值得。當你把朋友圈設為三天可見,一定會讓追你的男孩子有悵然若失之感,他一定會覺得自己追求你或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 年輕人的朋友圈為何紛紛設置僅三天可見?知道真相後恍然大悟
    現在微信在我國的受眾越來越廣了,上到八十老人,下到小學生,幾乎人人都有微信,不過,熱愛網上衝浪的年輕人們才是微信用戶裡的主力軍,朋友圈也是他們在網絡上和親友們分享生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式,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們的朋友圈紛紛都設置起了僅三天可見,這是為何呢?
  • 朋友圈「僅三天可見」?點兩下就能查看,你不會才知道吧?
    微信自從上線朋友圈可查看範圍,我們就能發現,當我們想要查看朋友圈內容的時候,對方主頁顯示的是"朋友僅三天可見"。這就讓很多人奇怪了,都已經看過的內容,為什麼還要設置三天可見呢?今天就來教大家怎樣破解好友的"僅三天可見"內容,看完漲知識了!
  • 用了這麼久微信,才知道點2下能看「僅三天可見」內容,漲知識了
    用了這麼久微信,才知道點2下能看"僅三天可見"內容,漲知識了微信自從上線朋友圈可查看範圍,我們就能發現,當我們想要查看朋友圈內容的時候,對方主頁顯示的是"朋友僅三天可見"。這就讓很多人奇怪了,都已經看過的內容,為什麼還要設置三天可見呢?今天就來教大家怎樣破解好友的"僅三天可見"內容,看完漲知識了!首先我們要知道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是自己設置的,同時時間還能改成三個月可見、半年可見和全部可見。
  • 你知不知道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呢?
    為啥大部分人的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呢?主要還是不希望陌生人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即使看到了也不會怎樣,頂多就是點個讚。但是陌生人看到了,尤其是那些騙子,他們可以通過你的朋友圈所有動態就可以把你的人分析透徹,然後一步一步的給你設局,讓你落入他們的圈套。
  • 僅三天可見的朋友圈,你知道多少人遠離你了嗎?
    將自己的朋友圈動態設置為三天可見多很多人來說是非常方便保護自己隱私的事。出於種種原因,就是不想自己給別人來帶負面影響,或者是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可是,你想過嗎?在別人眼裡, 你又是什麼樣的評價呢?這一舉動,讓這些人吃了閉門羹。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人,樂觀向上的人,好好工作的人,就沒必要關閉上自己的朋友圈了。
  • 網絡春晚,一大波歡樂正在趕來
    「女神」柳巖搭檔EXO成員張藝興擔綱主持,TFBOYS、魏晨、白舉綱登臺驚喜表演,蔡依林、尚雯婕、吳莫愁加盟……更多神秘嘉賓,將在小年夜一大波地趕來。此外預熱網絡春晚的「快閃」送福活動、「明星微訪談」、「電子邀請函」等新媒體傳播「組合拳」,更是讓人期待2015網絡春晚演繹不一樣的精彩。  大屏小屏、線上線下,歡樂無處不在,喜氣四處瀰漫。
  • 《僅三天可見》柳巖談身邊惡意,這個世界缺乏一種共情能力
    在《僅三天可見》的這個節目裡,有幾個路人女孩看到柳巖後很激動,並向柳巖大聲告白說「好喜歡你」。姜思達偏頭對柳巖說她們好像很喜歡你,柳巖卻淡淡回答說:「她們只是在釋放善意。」這句話很奇妙,柳巖將這些投向她的讚美表達為善意,是一種很微妙的形容。之所以這麼形容,其實是因為柳巖一直都不太被大眾認可,人們投向她的眼神裡總是充滿議論和誹謗。
  • 請注意,一大波殭屍正在靠近
    在殭屍電影中,不僅有極具進攻性的殭屍怪物,還有無數為了挽救人類而進行鬥爭的英雄人物。除了最近刷爆朋友圈的《釜山行》,山東有線電視院線還為廣大影迷準備了不少經典的殭屍電影。當心啦,一大波殭屍正在靠近!
  • 異性朋友睡過了有這3種想法,「絕交」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哪怕你們懷著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也會在彼此都結婚有了家庭之後,慢慢地變成了陌生人。又或者說,因為一時的衝動,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回不了頭。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異性關係其實是不單純的,特別在彼此都還單身的時候,可能會有過界的行為,這也不算什麼。但是,異性朋友之間,如果睡過了卻有這3種想法,就真的不適合再聯繫了,絕交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 晨博社20160405:一大波18cm正在趕來
    (原標題:晨博社20160405:一大波18cm正在趕來)
  • 盤點| 2021開年,天津一大波好消息等著你!
    盤點 | 2021開年,天津一大波好消息等著你!天氣暖暖的心情也跟著氣溫一起up up~比這更開心的是2021剛開年天津就有一大波好消息在等著你!
  • 一大波冷空氣「分批發貨」中!
    一大波冷空氣「分批發貨」中!這不距離「雙十一」越來越近新一輪冷空氣也正在分批發貨……上述地區將出現4~6級風,新疆山口地區、內蒙古西部風力可達7級;新疆東部和南疆盆地、內蒙古西部局地有沙塵天氣;新疆北部局地將有中到大雪。
  • 王者榮耀:大方 給朋友借號,第二天上號幾十封郵件,已絕交
    在王者榮耀中,朋友之間互相借帳號玩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有的玩家要帶妹但是段位差太多也沒有小號,這時候就會借用朋友的帳號,但不是所有的玩家都值得信任。 有這樣一個玩家,朋友向他借號沒有拒絕,結果第二天上號收到幾十封郵件,已絕交,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 看完《僅三天可見》只想問一句:於正!你知不知道自己很煩人?
    明星實驗社交類節目《僅三天可見》,最新一期請到的嘉賓是於正。節目上線後,「於正曾被捧紅的女演員嘲笑」、「姜思達表情」、「於正姜思達真香現場」等詞條登上熱搜,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二人之間更是很少能夠有你來我往的對話,大多數情況是姜思達問了一句話,回答他的是無限的沉默。這時的於正可能是沉浸在手機中對接工作,可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說一件事。這種情況下,他或許是沉默不語,或許是對外單向輸出觀點,但是他將自己接收信息的渠道完全關閉了。
  • 主動脈夾層——中年人的隱形殺手
    原創 申穎 同濟營養主動脈夾層——中年人的隱形殺手主動脈夾層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一至二十萬分之一,高峰年齡是50 ~ 70 歲,男女比例約2 ∶ 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同濟醫院研究發現,急性主動脈夾層發病有明顯的季節和晝夜規律。患者發病情況在冬季出現峰值,在夏季出現低谷;夜間2~3 點發病率最低,上午9~10 點是第一個發病高峰,下午16~17點是第二個高峰,但合併高血壓的患者發病早高峰在上午7點。
  • 中年人合理膳食,記住「十個網球」「四個一」!
    《掌握健康鑰匙》連載26 中年人合理膳食的簡便法則:「十個網球」「四個一」 其好處從積極方面講,可均衡攝入各種營養素;從消極方面講,如果萬一哪種食品有問題,因攝入量不多,可避免造成較大傷害。醫學專家指出,當前我們缺少的不是營養,而是運動;我們需要的不是補品,而是均衡。營養免疫學家提示:每天如能吃夠15種以上的食物,從膳食角度講,您就會有較好的免疫功能。 中年人把握合理膳食的簡便法則——「十個網球」「四個一」。
  • 職場「35歲現象」:中年人的世界,到底有多辛酸?
    在職場,有一種不成文的現象,即:「35歲現象」。其實,35歲是人一生重要的年齡點,也是職場生涯的重要拐點。如果細心的話,大家能明顯感覺到35歲以上的職場中年人,對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迫切性。
  • 一大波上海半導體企業正在衝刺科創板
    無疑,半導體企業已經成為了科創板的強勁勢力,上海也有一大波半導體概念企業正款款走向科創板。01紫光展銳紫光展銳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龍頭企業,以生態為核心戰略,高舉5G和AI兩面技術旗幟,以價值、未來、服務為三個指向,為個人與社會提供智能化服務。
  • 微博上線「僅半年可見」功能,再也不能愉快「挖墳」了
    ,表示為了增強微博用戶對自己帳號內容的「自主性」,特新增了「僅半年內微博可見」的新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該設置來隱藏自己半年之前的微博。僅半年內微博可見上線,再也不能愉快「挖墳」了新浪微博官方表示,新增「僅半年內微博可見」功能的目的是為了讓用戶更了的管理自己的帳號,當用戶開啟僅半年可見功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