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僅三天可見》只想問一句:於正!你知不知道自己很煩人?

2020-12-04 娛途

明星實驗社交類節目《僅三天可見》,最新一期請到的嘉賓是於正。

節目上線後,「於正曾被捧紅的女演員嘲笑」、「姜思達表情」、「於正姜思達真香現場」等詞條登上熱搜,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大多數人都表示:通過這檔節目,對於正「粉轉黑」了,同時也覺得他和姜思達能夠共處三天簡直是人間奇蹟。

所有人都在看節目的時候,巴不得兩人當下就撕破臉皮,他們甚至希望兩人上一秒還在侃天南海北,下一秒就「拔刀相向」。

兩個人算是圓滿地相處了三天,但相信依舊有很多人忘不了姜思達在採訪前期的那句疑問:「於正老師知不知道自己很煩人?」

01

或許從來沒有一個人讓姜思達找不到被採訪人的「短板」。談到於正,姜思達說他像個「AI」,沒有人情味,並且總是想統治周圍的所有人。

二人第一天的相處是在橫店影視城,是於正的工作場所。兩人剛見面,氣氛就十分尷尬,因為於正讓一個小演員「演」一下姜思達,而這位演員說他模仿不了。或許是因為怕節目播出受到評論的壓力,或許是因為姜思達本人在現場的注視,這位看起來十分受於正重視的演員顯得誠惶誠恐,沒有模仿。

而於正在這時說了一句話:「所以他只能演個龍套了。」這一句話讓現場的氣氛一度十分尷尬,可能聽上去這句話沒什麼,一個演員因為一些原因錯失機會,是應該受到批評的。但是現場支了那麼多攝像機,相關工作人員都擠在那個小棚子裡,這句話聽起來就不像是教育,更像是一種「羞辱」。

姜思達愣在了當場,他試圖打破這份尷尬,但是於正好像並沒與理會他的意思,依舊在滔滔不絕地說,甚至延伸出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問題。

這是於正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一種表現,如果他口若懸河說得不停,那就代表著他在向外界傳達觀點。就像之後姜思達和於正說自己是第一次來橫店,於正作為一個接待者,本應該和姜思達介紹一下橫店。但他卻自顧自地說起了以前在橫店生活的日子。

在帶領姜思達遊覽橫店的時候,他也一直忙於工作,手機信息的響鈴就沒有斷過。而作為來訪者的姜思達,完全沒有受到於正的招待。二人之間更是很少能夠有你來我往的對話,大多數情況是姜思達問了一句話,回答他的是無限的沉默。這時的於正可能是沉浸在手機中對接工作,可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說一件事。

這種情況下,他或許是沉默不語,或許是對外單向輸出觀點,但是他將自己接收信息的渠道完全關閉了。

姜思達說,於正對他呈現出了一種很明確的攻擊性,這種攻擊性是帶著調侃但是又認真的態度,從接受者的感受程度來講,這是一種很不舒適的相處方式。

而於正還不止一次通過這種方式「攻擊」姜思達,他說的話一時間,甚至把姜思達氣得翻白眼。

通過三天的相處,於正除了在遊樂場和最後接受採訪時放下了手機,其他的時間,手機從沒離手。本以為節目的最後環節,他可以安靜接受採訪,遠離手機,但是鏡頭一帶而過,採訪結束後,站起身的他,第一件事還是從口袋裡掏出了手機。

02

看完節目的很多人可能也會問一句「於正知不知道自己這麼煩人?」

而歸根結底,其實是因為他和人的相處方式是有問題的,所以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才會覺得十分不適。

首先,於正是個成功的人,這一點他自己也十分自信,他說:「我那麼好,肯定會被很多人不爽。」可能聽了這句話的人第一想法肯定都是覺得於正太過自大了。他為什麼這麼自信甚至以至於變成了自大呢?

事實上,於正完全可以擔得起這樣的誇獎和頭銜,他說會把所有的壓力和質疑化作工作的動力,會把自己逼得很緊。把自己壓到一個極致的狀態,才會觸底反彈,能有一百分的努力,他要做到一千分,這或許是他成功的原因。

所以對於玩手機和太過專注某事,好像就合情合理了,這種專注是他對於事業專注的體現,也是他抓緊一切空閒時間去工作的原因。但這種習慣並不好,對於受眾來說,這是不尊重的表現,在想要溝通時,回應的只有擋在冷漠的牆。向外輸出卻得不到任何回應,這是最絕望的溝通的狀態。

姜思達作為採訪者,這樣的相處方式,讓他一度十分抓狂。

成功也導致於正形成了一種,下意識就想說教別人的生活常態。職業的類型讓他將這種對話方式加深了一個層次,身為編劇的他總是有太多的觀點要表達,太多的理論想向外界傳達。

所以這也導致了在節目最後採訪時,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於正在說。而以他的方式,他可以將一個問題延伸出很多層面,很廣的範圍,他幾乎在每個提問中,都在和姜思達說「比如說」、「舉個例子」,然後將問題擴展得很大,以至於將採訪變成了辯論。

然而,無論作為觀眾還是傾聽者,對於這種時時刻刻都在說教,甚至把普通小問題上升到世界觀價值觀,會很讓人十分出戲。甚至覺得溝通的不是一件事,也不是在一個價值層面上。

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思想,但卻願意將自己的觀點不顧受眾感受進行強制傳播。這種不平等的溝通方式,或許就是姜思達所說於正「煩人」的原因吧,於正像是一個動不動就要上講臺發表演講的老師,而所有的傾聽者則被動地成為了坐在臺下的傾聽者。

或許,這可能也是大家都叫他「於媽」的一個原因吧。

我們不能否認於正所獲得的成功,都是他自己赤手空拳博來的,他的努力和成功是值得表揚的。只不過他在與人溝通的方式上,確實會讓外界形成誤解,如果他能夠把自己的立場稍微放一點在受眾上,或許他就不會這麼「煩人」了。

相關焦點

  • 女生朋友圈「僅三天可見」,追你的男生通常這樣想,你知道嗎?
    「我不想別人窺探我的隱私,所以我把自己藏了起來。」以至於現在很多的人都會把朋友圈設為三天可見,原因就是不願意自己的過往和隱私暴露在所有的親朋好友面前。一個男生看到這樣的情況後,就會在心裡想了,想這個女生為什麼會這樣做,而這就是神秘感。通過朋友圈確實很能看出一個人,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有沒有對象等等。但是設置了三天可見後,就增添了神秘感,會讓人更加想知道。
  • 你知不知道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呢?
    其實本來事情就很簡單,但大部分人卻想的十分複雜。為啥大部分人的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呢?主要還是不希望陌生人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即使看到了也不會怎樣,頂多就是點個讚。但是陌生人看到了,尤其是那些騙子,他們可以通過你的朋友圈所有動態就可以把你的人分析透徹,然後一步一步的給你設局,讓你落入他們的圈套。現在的騙子都可以搜集信息琢磨目標的具體特徵了,你還敢把你的生活習慣記錄在網上嗎?當你的隱私在網上一覽無餘的時候,那麼你們你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就會受到威脅。
  • 年輕人的朋友圈為何紛紛設置僅三天可見?知道真相後恍然大悟
    阿蕾:主要是因為我玩朋友圈很久了,裡面甚至還有我幾年前的照片,雖然有點醜但是也是自己珍貴的回憶,沒捨得刪但是也挺害怕別人看見的,所以就設置了僅三天可見。小安:我設置這個功能是因為我之前習慣把朋友圈當作像日記一樣私密的東西,經常會發一些自己的日常啊,感悟啊之類的,不過當時也是因為微信裡加的都是親人好朋友所以才這樣做的,後來因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加一些上司同事之後,就把朋友圈設置成僅三天可見了,因為我的朋友圈對我來說很私密也很有意義。
  • 僅三天可見的朋友圈,你知道多少人遠離你了嗎?
    將自己的朋友圈動態設置為三天可見多很多人來說是非常方便保護自己隱私的事。出於種種原因,就是不想自己給別人來帶負面影響,或者是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可是,你想過嗎?在別人眼裡, 你又是什麼樣的評價呢?你是否在隱瞞什麼呢?以前翻下一個人的朋友圈, 就知道他的興趣愛好,他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即使不曾經常聯繫,但是距離感一下拉近了很多。
  • 朋友圈「僅三天可見」?點兩下就能查看,你不會才知道吧?
    微信自從上線朋友圈可查看範圍,我們就能發現,當我們想要查看朋友圈內容的時候,對方主頁顯示的是"朋友僅三天可見"。這就讓很多人奇怪了,都已經看過的內容,為什麼還要設置三天可見呢?今天就來教大家怎樣破解好友的"僅三天可見"內容,看完漲知識了!
  • 用了這麼久微信,才知道點2下能看「僅三天可見」內容,漲知識了
    用了這麼久微信,才知道點2下能看"僅三天可見"內容,漲知識了微信自從上線朋友圈可查看範圍,我們就能發現,當我們想要查看朋友圈內容的時候,對方主頁顯示的是"朋友僅三天可見"。這就讓很多人奇怪了,都已經看過的內容,為什麼還要設置三天可見呢?今天就來教大家怎樣破解好友的"僅三天可見"內容,看完漲知識了!首先我們要知道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是自己設置的,同時時間還能改成三個月可見、半年可見和全部可見。
  • 「僅三天可見」:有一大波中年人正在默默地互相絕交
    中年人的絕交,就像中年人的感情一樣,是慢條斯理的,不溫不火的,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波瀾,也沒有海可枯石可爛的波折,就很優雅地漸漸沒什麼聯絡了,最後也許只是出於人道主義,在朋友圈裡給對方留一個「三天可見」,就像給前男友留一個已註銷的郵箱地址似的,它就是個告別儀式。其實在這個過程裡也有很多人有過困惑,總以為是自己出了問題。
  • 《僅三天可見》柳巖談身邊惡意,這個世界缺乏一種共情能力
    在《僅三天可見》的這個節目裡,有幾個路人女孩看到柳巖後很激動,並向柳巖大聲告白說「好喜歡你」。姜思達偏頭對柳巖說她們好像很喜歡你,柳巖卻淡淡回答說:「她們只是在釋放善意。」這句話很奇妙,柳巖將這些投向她的讚美表達為善意,是一種很微妙的形容。之所以這麼形容,其實是因為柳巖一直都不太被大眾認可,人們投向她的眼神裡總是充滿議論和誹謗。
  • 於正郭敬明雙雙道歉,只是權宜之計?
    郭敬明、於正雙雙為抄襲道歉了!說一句活久見不為過吧。31號凌晨,郭敬明髮長文為當年《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女作家莊羽的小說《圈裡圈外》一事道歉。(貴圈為什麼總熱衷於半夜道歉,難道午夜時分的良心吸收了日月精華轉性了嗎?)這一下可把吃瓜群眾驚得不輕,要知道,我們郭導,那可是哪怕輸了官司,也堅決不肯道歉的人。
  • 正義聯盟:斷尾求生的郭敬明,進退失據的於正
    這就好比,小偷被抓住後,過去很久,因為馬上沒有生計來源,發揮空間,他痛哭流涕的在人民面前哭訴:我錯了,我為自己的行為道歉,深刻檢討。 郭敬明的道歉,歸根結底,不是因為愧疚,而且想亡羊補牢,不被封殺。
  • 為何郭敬明和於正兩人急匆匆地「秀恩愛」:道歉風波解析
    同日8點33分,莊羽女士對此回應,稱自己願意接受道歉,並提出將《圈裡圈外》的版稅及收益同《夢裡花落知多少》收益合併成立一個反剽竊基金,幫助原創作者維權。隨後,郭敬明回復按照提議,成立反剽竊基金,雙方就此事達成一致。就在郭敬明道歉後不久,於正也對自己的作品《宮鎖連城》抄襲、侵權《梅花烙》一事公開向瓊瑤老師道歉。
  • 如何避免出現下一個「郭敬明」「於正」?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
    據新華社  2020年12月31日,郭敬明就當年小說《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的作品《圈裡圈外》一事在微博道歉,並表示將把《夢裡花落知多少》的版權收入全部賠償給莊羽女士,「如果莊羽女士不願意接受,我會把這筆錢捐給公益慈善機構」。同日,於正也發了一條道歉微博,表示關於《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版權一事,誠摯向瓊瑤女士道歉。
  • ...郭敬明和於正道歉雖然不真誠,但不能針對個人而是整個抄襲行為
    2020年12月31日,郭敬明就抄襲作品《夢裡花落知多少》一事向莊羽道歉,並說願意把《夢裡花落知多少》的版權全部收入賠償給莊羽,如果莊羽不願意接受,則會把這筆錢捐給公益慈善機構。
  • 如何避免出現下一個「郭敬明」「於正」?
    郭敬明提到,抄襲事件對自己來說,像是一個「無法癒合的傷口」,「不敢撕開,也不敢面對」。不到2020年的最後一刻,你都想像不到會看到怎樣的新聞。  誰也沒有想到,2020年12月31日,居然等來了郭敬明和於正的道歉。
  • 張紹剛,當真是一如既往地煩人!
    張紹剛是主持人,其實這些年也主持過不少節目了,但他和一般的主持人還真的有點不一樣,別的主持人主持節目都在展現自己的高情商、臨場反應,唯有張紹剛在展現自己有多煩人,每次耐心看張紹剛參加的綜藝,時不時就會被氣到。
  • 郭敬明、於正終於承認抄襲並道歉,郭敬明還要做「反剽竊基金」
    先是31日凌晨,郭敬明突然發布文章,就15年前《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小說《圈裡圈外》一事正式道歉——「當時的我無法面對自己的內心,於是在律師問我選擇寫道歉信還是刊登判決書的時候,年少輕狂的虛榮和抗拒讓我選擇了逃避道歉,以直接在報紙上刊登判決書來履行法律懲罰……在今天,我選擇面對自己過去的錯誤,面對我對莊羽女士造成的傷害,面對被我辜負的所有支持我和相信我的讀者和合作夥伴,我欠所有人一個道歉
  • 於正為侵權向瓊瑤道歉 網友熱議:不和郭敬明成立反剽竊基金會?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2020年12月31日上午10點過,編劇、導演於正就《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版權一事,在微博上向瓊瑤道歉:「我知道錯了,用了六年正視了這個錯誤。」他在道歉函裡就自己的心路歷程進行反思:「這六年裡我並非大家眼中的一帆風順,生活、事業都要從零開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除了給您的賠款之外,我還面臨平臺、投資方等一系列的賠償,這是對我最好的懲罰,也是血一般的教訓。有很多次我都下定決心想對您寫點什麼來表示我的懺悔和痛心,但遲遲不敢下筆,時間越久就越不敢!」
  • 郭敬明、於正道歉的深評:打不死的落水狗會變成惡狼
    既然都是「劣跡藝人」,這裡不妨降維打擊,做一次民意調查,我想問問這屆人民,現在給你一次選擇,是願意拉黃海波上岸,還是推郭小四下河?請注意,我絕不是替黃海波洗白,只是想說清楚,郭小四帶來精神汙染,在很多人心中,儘管沒有黃海波那樣直觀顯露,但惡之大也。事實上,隨著這次「討剽運動」星火燎原,很可能會引發的行政力量介入,讓郭敬明的「藝術生命」徹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