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原則沒掌握、訓練量不夠,40歲後中年人談什麼大重量力量訓練!

2020-11-28 騰訊網

40歲之後的中年人,可以進行大重量的力量訓練嗎?當然可以!

特別是多進行像深蹲、硬拉、臥推這樣的力量訓練動作(被健身者們譽為力量訓練中的三大經典動作),對於提升骨骼肌含量水平、增長肌肉力量和圍度非常有效。

然而,一個從不鍛鍊的中年人,突然讓他做槓鈴深蹲60kg六組,有經驗的人一看就知道,中年人多半完成不了。力量不夠、心肺跟不上、技術要領無法掌握、運動風險高等一系列因素,都決定了新手的力量訓練不能採用這樣魯莽、激進的訓練方案。

可見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中年人準備採用什麼具體動作來訓練,而是到底該怎麼練?

首先,需要明確目標

力量訓練有三個主要目標,分別是提升肌肉耐力、增加肌肉圍度、提升肌肉力量。

如果一個中年健身者說「我想更強壯」或「我想更有力量」,那麼其本質需求是「提升肌肉力量」,比如原來只能臥推40kg,訓練後能達到80kg。

不過以「提升肌肉力量」為目標的訓練,健身者不能一步到位,應該先從提升肌肉耐力、增加肌肉圍度的訓練開始,讓自己逐步適應力量訓練的過程和節奏。

直白一點說,對於缺乏運動經驗的中年人來說,先多做訓練,將肌肉耐力和肌肉圍度打下一定的基礎,才能考慮如何進行「大重量訓練」。

其次,循序漸進最重要

對於任何年齡段的健身者來說,循序漸進都是最重要的原則。力量訓練的強度,以及由此產生的對身體的壓力或刺激,都應採取漸進方式提升,而不是一步到位「大重量」。事實上,在運動能力低下或較弱時,就算採取大重量也不可行,因為做不到。

力量的增長,總是在「適應-超負荷-再適應」的反覆過程中前進。不過,如何確定超負荷的量,是一個既然需要經驗、又需要技術的活兒。盲目的超負荷,一是造成巨大的受傷風險,二是可能導致過度訓練,反而令力量訓練水平下降。

由於力量訓練涉及的健身知識多,訓練門檻比有氧運動高許多。因此,健身小白型的中年人剛開始進行力量訓練,最好:

(1)在有經驗的健身教練的指導下進行入門學習與訓練;

(2)如果不想請教練,至少也能夠找一兩個有經驗的健身達人,跟著他們一起練。

這樣做,可以避免走許多彎路,也能規避盲目「上大重量」的情況。

第三,掌握超負荷訓練原則

注意,「超負荷訓練原則」中的「超負荷」一詞,並不是指採用遠超鍛鍊者當前能力的大重量,或者超過當前的力量負荷極限。

超負荷訓練,是指在力量訓練中適當增加負荷量,即新的負荷應基於鍛鍊者當前水平,但要適當超過平時習慣的負荷或大於之前訓練已經適應的負荷。

這種適量增加的新負荷,將對身體產生新的刺激,引起新一輪的適應過程,於是訓練水平就逐漸提高了。

不過,「超負荷」並不僅僅只是指增加力量訓練中的負重。舉個例子:

一個中年人進行槓鈴平板臥推練習,重量40kg,起初只能做3組,每組10次。經過兩周訓練後,身體適應了。此時他可以有以下幾種辦法增加負荷:

(1)增加組數,比如由3組增加到4組。

(2)增加每組次數,比如將每組10次,增加到每組15次。

(3)增加重量,比如由40kg增加到50kg。

(4)減少組間休息時間。

在實際訓練中,可以視情況只採用其中的一種,也可以多種方法同時使用。

上述三點其實就是力量訓練中三條一般訓練原則,然而僅僅掌握了這些原則,仍舊不夠。力量訓練,是實踐性非常強的運動。從書面上了解、讀懂每個動作的原理和技術要點,只處於「知道是怎麼回事」的程度,能否「實際掌握動作」,則需要依靠大量的訓練。

比如,在平板臥推中,要求肩胛骨收緊。到底怎麼收緊?在訓練中,一旦槓鈴重量壓上來,鍛鍊者往往什麼要點都忘了,只想著怎麼推起槓鈴。至於收緊肩胛骨,「什麼是肩胛骨,它在哪裡?」

對於訓練動作的掌握,實際上是通過無數次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通過鍛鍊者自己或他人的提示,不斷糾正,才能慢慢掌握,以至成為一種下意識的訓練習慣。

因此,只有通過大量練習,在訓練中真正較好地掌握了動作要領的前提下,中年人才能在將來更好地進行大重量訓練。

此外,還需要說明一下。對於「大重量訓練」,可以有兩種理解:

第1種,是指「大重量訓練法」。通常每組動作僅1至3次,總組數也較少,間歇短,因此訓練強度較大。它往往是一些資深力量訓練者為突破訓練平臺期採用的一種方法。

第2種,是指某些鍛鍊者,喜歡在某個動作的最後一兩組中,採用較前幾組更大的重量來衝擊一下。比如,前4組臥推的負重介於40至50kg之間、每組8至12次,最後兩組採用60kg,每組僅3至5次。

顯然,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情況,都不適合沒有經驗的中年人在力量訓練開始階段就嘗試。

簡而言之,沒有力量訓練經驗的中年人,不應在一開始就進行大重量訓練。掌握好力量訓練的三條一般原則,並通過大量的訓練打好基礎,才是中年人在不遠的將來進行大重量訓練的保證和前提條件。

相關焦點

  • 如何開始力量舉訓練?你需要這份完全指南!
    只要訓練量足夠,你就可以用力量舉式的訓練來增肌,而且同時會帶來更大的力量增長。然而,所有的組數都選擇大重量低次數就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此,大多數力量舉運動員會聰明地安排大重量和中等重量的訓練。力量舉危險嗎?許多人認為力量舉是一項比較危險的運動,這也可以理解。
  • 全面解析肌肥大代謝刺激法寶-漸進負荷訓練原則
    必須掌握這6大超負荷訓練公式,才能突破健身運動表現。 換句話說,無論你鍛鍊多麼完美,肌肉還是不會建立起來、不會獲得力量,並且性能不會提高,除非你強迫訓練肌肉,迫使人體適應超出先前的運動強度,那就是我們所謂的漸進式超負荷原則。
  • 前交叉韌帶重建後如何在各個時期進行力量訓練
    >進入術後第二期4-16周,可加入更為功能性的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的原則 力量訓練的原則是重量、訓練的組數、休息的時長、單次訓練的次數的選擇。
  • 最適合中年人的三大「球類」運動!
    在開始正文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中年人的概念:就我國而言,中年人大致在40歲到55歲這個區間內,且這類人儘管知識、經驗仍在增長,但生理功能卻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下降。 因此,在選擇合適的運動前,我們應該先抓住中年人的特點,再細分運動項目。以下便是通過篩選後,三項最適合中年人的三大球類運動!
  • 力量訓練時,如何承受大負荷?選擇大重量還是小重量?
    我們有很多的男士在進行健身訓練的過程中,應該都會有著這樣的一個健身目標,那就是想要增長肌肉,想要通過健身訓練,去把自己練得更加壯實,而對於增長肌肉,小編我想要告訴的大家的是,如果我們想要增長肌肉的話,那麼自己首先需要去做到並且做好的,那就是去進行合理的力量訓練了。
  • 訓練過度是什麼感覺?
    過度訓練的症狀有哪些?文/賈志新 圖/網絡無論是普通跑者講故事,還是精英運動員講傳奇,提到成功二字,總離不開另外兩個字,那就是:苦練。但苦練,就意味著正確嗎?什麼叫訓練過度?把握住訓練量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很多跑者擔心自己的訓練量不夠,總是把自己練到精疲力竭,但成績卻並沒有提升到自己的預期。
  • 訓練負荷的量化: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評價
    下圖是不同強度下的訓練效果。可供參考,結合訓練周期使用相應的訓練方法。要注意的是,90%以上的強度,即4RM以內的重量要謹慎使用。在運動員沒有掌握正確的動作模式和技術的情況下,會增加損傷的風險。另外短跑不像投擲、舉重,並非一次用力的項目,所以,有選擇性地使用90%以上的強度。
  • 自曝跟腱已康復 將加大訓練量
    問:有人說在跟腱受傷後,你再也沒法回到以前的狀態了。你是怎麼看的?  KB:個人看法?我會和以前一樣。甚至還會更好。很有意思,聽到別人質疑我我總會更有動力,6年前他們就想把我放進棺材,現在還是如此。  問:那在鬥志和謹慎恢復之間,你要如何取得平衡?  KB:它們都在一個籃子裡。
  • 肌萎縮肌無力怎麼做康復訓練?訓練量不能大意,看看國外研究
    所以當被醫生診斷為ALS時,開始出現肌肉無力情況時,我們有沒有什麼康復訓練方法可以減緩無力加重?我們接著往下看。那這個訓練量如何把握,比如圖二這個訓練器,底部有個調節阻力的旋鈕,把阻力調到最小。2、耐力訓練耐力訓練,可採用慢跑、跑步機或騎自行車訓練,注意慢跑為主,訓練時間可以設置為30min,強度同樣以訓練完成後感到稍微吃力即可,進而調整自己的運動時間,每天1次,每周5-7
  • 瘦弱的身體,隱藏巨大的力量,17歲姑娘,硬拉超過自己3倍體重
    隨著科技和生活條件的提高,人類的身體素質越來越高,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己的極限,刷新著新的紀錄,由於天生激素水平和身體構造不同,力量對於女孩子來說一直都是弱項,但是總有些人在試圖逆天而行,改變這一切,通過長期的大重量訓練,一位瘦弱的姑娘,同樣能擁有讓你想像不到的力量,而samamtha
  • 肩部訓練中哪種推舉更有效?新手有什麼好建議?練得少反而練得好
    這也是健美大神們經常用它訓練的原因。但將手臂伸到身後的風險也很大:肩關節胸椎靈活度不夠,頸後推舉更容易受傷;負重較大時,更容易出現肩關節損傷。當然這並不是動作有問題,而是說你的體態情況,可能無法匹配動作要求。
  • 做好有氧運動,注重力量訓練,勞逸結合強身健體
    中年人進行健身運動,要注意這三個方面很多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無論是體能還是身體的機能等各方面都會有所下降。導致了身體肌肉的流失,基礎代謝水平下降,導致了身體發胖,身體精神和精力也有明顯的不足。那麼人到中年進行健身運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 七個不可忽視的健身房訓練安全細節
    而且第一次步入健身房力量訓練區時,看到五花八門的器械,十個有九個是一臉懵,然後學著別人的樣試著各種動作。我記得第一次在健身房做啞鈴上斜臥推時(後來才知道這個動作叫這個名字),由於重量過大,動作不正確,差點受傷。幸好有一位熱心的哥們幫了我一把。從後來長時間的健身體驗來看,力量訓練要掌握的安全細節要比有氧運動多許多,不做了解、亂練一氣,很容易受傷或出安全事故。
  • MTT原理與原則在健身中的應用
    由快到慢:自主神經系統>神經肌肉系統>心血管系統>肌肉>肌腱和韌帶>骨骼和軟骨。這個對訓練的意義不大,但是可以作為參考,舉例來說:對於早期不完全神經損傷的病人訓練的進步比訓練肌肉力量圍度的人速度快,比單純訓練骨骼強度的人速度快。
  • 健身中掌握好這個技巧,有效提高力量水平
    健身訓練中,穩定的舉起更重的重量,應該也是不少健身者追求的目標,並且把動作以一個更穩定的姿態去進行,這些都是提高目標肌肉刺激的手段,讓其更有效地增肌。 不過在上較大重量時,往往伴隨著一定的風險,身體搖晃不穩定,容易受傷,力量不足等等這些都是可能遇到的問題。
  • 腿部訓練方法,讓你的腿部肌肉來一場質的飛躍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款鍛鍊力量的動作。力量是每位男性追求的目標,因為它處處體現著男性荷爾蒙。動作一:窄足間距推舉總共3組,每組6-10次,這個動作也要保持腳趾始終朝前,以確保我們孤立刺激股四頭肌的外側。雖然,這個動作接近我們股四頭肌訓練的結果,這並不意味著停止使用大重量。
  • 心理丨《你的幸福曲線》35歲後的人生如何用幸福曲線解決中年危機
    第一,為什麼中年人幸福感偏低?英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奧斯瓦爾德發現,幸福感和年齡的關係是一個U形曲線:人們的幸福感從20歲開始緩慢下滑,在45歲到50歲左右達到最低谷,接著幸福感會重新上升,在80歲達到新高峰。另一項研究則指出,黑猩猩的幸福感同樣符合U型幸福曲線,在相當於人類45歲到50歲時降到最低。
  • 呼吸對於訓練的重要性你了解嗎?3種呼吸方式,為訓練加分!
    談到力量訓練,大多數人都會討論訓練過程中的一些訓練動作以及肌肉感受,以及在訓練過後如何進行休息,但是卻往往忘記了在訓練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呼吸。 呼吸對於訓練的重要性你了解嗎?3種呼吸方式,為你的訓練加分!
  • 剛開始健身,需要遵循哪些原則?才能讓你健身更得心應手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後,也許是幾個星期,也許需要一個月或更長時間,我們的身體將會進入一個平臺期,進步的速度將開始下降,甚至停止,我們無法再增加訓練負荷或增加重複次數。一旦我們的身體適應了這個新的水平,力量或耐力甚至可能會有輕微的下降,所以如果我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正在進行的訓練計劃,我們就必須進行修改才能繼續。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做出改變呢?
  • 健身新手28天訓練計劃:增肌及力量增長的6大要素
    新手朋友初接觸健身時大多毫無方向,不知道練什麼,亦不知道組數、次數及重量的設定。好吧,讓小編為大家設計這個4星期新手訓練計劃,好讓大家在第一個月有效地訓練身體,為將來的訓練打好穩固的基礎!注意事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