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肌肥大代謝刺激法寶-漸進負荷訓練原則

2021-01-09 騰訊網

你是否每個禮拜都上健身房5次,跟著固定的健身菜單鍛鍊,動作也標準照做,卻練了很久身材與體能都沒有進步呢?那正是因為課表中忽略了「漸進式超負荷」的關鍵性!必須掌握這6大超負荷訓練公式,才能突破健身運動表現。

相信不少愛運動、愛健身的朋友,一定都有這樣的運動經驗,那就是「撞牆期」,每天照表操課,使用相同的重量、組合,不斷重複認真地鍛鍊全身,而身體始終毫無變化的時候,就會開始覺得喪氣、沮喪,心裡OS:為何沒有變得更強壯?為何肌肉沒有變大?為何沒有跑得更有效率?

事實上,如果想要改變你的運動成績,你很可能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你不在挑戰自己!正缺乏「漸進式超負荷」的重要元素。

什麼是超負荷

那麼到底什麼是「漸進式超負荷」呢?簡單來說,你的肌肉骨骼系統會隨著訓練刺激,而變得越來越強壯,但是為了進一步獲益,你需要繼續對它做出更大的要求。圖中

如果你沒有透過強迫肌肉的方式,做比平常更多的訓練來逐漸超負荷肌肉,肌肉沒有理由做出進一步的調整。換句話說,無論你鍛鍊多麼完美,肌肉還是不會建立起來、不會獲得力量,並且性能不會提高,除非你強迫訓練肌肉,迫使人體適應超出先前的運動強度,那就是我們所謂的漸進式超負荷原則。

6大漸進式超負荷公式

漸進式超負荷是一個非常簡單但至關重要的概念,為阻力訓練奠定了基礎,而漸進式超負荷原則不僅適用於舉重以增加肌肉生長和力量,還可以應用於心血管健身計劃,提升有氧代謝和心肺系統的生理變化。那麼,具體一點的來說,我們把漸進式超負荷分成6大公式,好讓你達到健身運動目標:

1.增加訓練重量(阻力)

首先,增加肌肉量最明顯的辦法就是提高訓練重量!假如平時舉啞鈴都舉4公斤,對你來說已經很容易了,那麼可以嘗試增加個1到2公斤,這樣對身體會更具有挑戰性。而重量與次數之間存在著反比的關係,當你增加重量時,你的次數會在某個程度上下降,但這沒關係,只要循序漸進地增加重量,你就會越來越強壯。

切記,當你運動增加重量時,若身體已經感到不適,請一定要停止增加重量,不能太急快,要慢慢的增加重量,不然身體的負擔太大,小心造成運動傷害。

2.增加次數

不一定要增加重量,也可以增加次數。當你健身時做更多的次數,這也被認作是超負荷的方法之一,根據研究表示,為了提高你鍛鍊肌肉的最大限度,每一組運動應在8到12下的範圍內,因此,當你變得更強壯,你不會無限循環的繼續增加次數,因為這些增量會提高肌肉耐力,而不是肌肉大小。假如你每組達到12下左右時應該增加阻力,而不是嘗試做更多次數

3.增加組數(總訓練量)

咦?跟增加次數有什麼差別呢?增加次數是指單一組動作做幾下;那增加組數是總共的訓練量,這兩者是有差別的。舉例來說,假如你今天一共練了8組腿部訓練,下禮拜練12組同樣部位的訓練動作,因此你會得到更大的訓練量,對肌肉組織的訓練要求也變高,更能突破原本的運動水平。

4.增加訓練頻率(時間)

增加訓練肌肉群的頻率,更頻繁得訓練,比如說這周有兩天練中強度訓練,或者是五天的中度訓練,有助於突破健身瓶頸, 提高你的肌肉群,特別適合短期策略上。

5.增加動作難度

當人每天做同樣的訓練後,就會變得更習慣、容易、有效率,這時,就必須增加新的挑戰,動作難度變高。例如:雙腳深蹲改為單腳深蹲、雙手持壺鈴上推改為單手持壺鈴上推等等,也讓你運動多了新花樣,不再一成不變、單調無趣。

6.減少每組之間的休息時間

縮短每組之間的休息間隔,讓你在更短的總時間內完成相同的訓練量,象是你每組休息時間是60秒,你可以試著完成相同重量、次數、組數,但每組休息時間減少至45秒,要求身體在無氧運動(舉重)方面變得更有效率。

當然,不論你是固定照表訓練,還是做漸進式超負荷,都要量力而為,以免受傷。尤其是漸進式超負荷,不是猛練身體就會進步,還是要適度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補充營養,才能發揮超負荷的訓練效果。

你的訓練計劃有變化麼?

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告訴我。

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尿失禁自我鍛鍊療法—盆底肌訓練和膀胱訓練
    今天我們繼續講尿失禁的治療,主要介紹兩個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鍛鍊的物理療法---盆底肌訓練和膀胱訓練。 1.盆底肌訓練 (參照《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 盆底肌訓練(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又稱為凱格爾(Kegel )運動。盆底肌訓練為治療尿失禁的一線療法,尤其是壓力性尿失禁或是以壓力性尿失禁為主的混合性尿失禁。(A級證據)。
  • MTT原理與原則在健身中的應用
    ADL有個體差異,每個人生活習慣和工作類型不同,所以強度必須個體化。就肌肉訓練為例,閾值要超過最大強度的20%。MTT中分四檔強度:1)低於有效訓練閾值,2)超過有效訓練閾值(弱刺激),3)超過有效訓練閾值(強刺激),4)超過有效訓練閾值太多的強刺激。
  • 3原則沒掌握、訓練量不夠,40歲後中年人談什麼大重量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的強度,以及由此產生的對身體的壓力或刺激,都應採取漸進方式提升,而不是一步到位「大重量」。事實上,在運動能力低下或較弱時,就算採取大重量也不可行,因為做不到。 力量的增長,總是在「適應-超負荷-再適應」的反覆過程中前進。不過,如何確定超負荷的量,是一個既然需要經驗、又需要技術的活兒。
  • 在短期訓練中,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機體能力
    在中學的業餘訓練中,大部分學校訓練都不正常,所以一旦有比賽任務,多數都是臨時組隊,因此,學生運動基礎與運動成績都較差。那如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使其技術、技能、戰術、心理及身體素質得到有效提高,在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其關鍵是在訓練中合理安排好運動荷。如果訓練中的運動負荷不夠,對學生機體刺激就小,其機能水平提高就受到了限制,對掌握技術、技能產生的良好刺激就會消失。
  • 增肌訓練應該以大重量訓練為主?不上重量真的沒有辦法增肌嗎?
    影響增肌的重要因素-容量 既然我們的目標是增肌,也就是肌肥大訓練,那麼影響你增肌效果的重要指標就是容量。容量是指我們完成一次訓練時,所做的總功,也就是:組數*次數*使用的重量。研究顯示,肌肉肥大與訓練的總容量有密切關係,在一定範圍內,總容量越大,增肌的效果越好。
  • 冬天,如何安排「間歇訓練」運動負荷?
    #第三周訓練計劃解讀一、2次有氧訓練(20km),強度要求:心率145~150次/分二、1次間歇訓練:2000米x8次,間歇時間:5分鐘,強度要求:心率160~170次/分三、1~2次慢跑訓練(12~16km),強度要求:心率135~145次/分#本期冬訓課堂話題#冬天,如何控制「間歇訓練」負荷?
  • 想要提升手臂力量,練出麒麟臂,你應該這樣做,全面訓練手臂肌肉
    ,可以幫助我們鍛鍊到整體的腕部力量,還能連帶刺激包括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和三角肌在內的上肢肌肉。腕力球的好處是方便攜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鍛鍊,而且隨著我們腕力的增強其對抗也越強,完美符合力量訓練的漸增超負荷原則,讓我們可以一直依靠腕力球進行鍛鍊下去。
  • 力量訓練者必看!增肌六大指南
    如何編寫重量訓練菜單必學7大技巧進行解說 怎麼樣可以增加肌肉量? 增加肌肉量另一種用語也稱為肌肥大(hypertrophy)指的是肌肉橫切面增加所致。肌肥大過程包括(肌原纖維內肌動蛋白和肌凝蛋白)合成數增加,及肌纖維內肌原纖維數目增加,而肌纖維增生(hyperplasia) 主要是因為身體受到高強度重量訓練的刺激。
  • 口肌訓練:如何科學使用口肌訓練海綿棒?
    口肌訓練,相信寶媽們對此一定不陌生。作為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方式,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很關鍵的,兒童口部肌肉發展與其語言發展息息相關。科學的口腔肌肉訓練對口部肌肉發展有障礙,以及正處於語言發展中的幼兒尤為重要。
  • 這兩個訓練方法值得嘗試!
    在影響柔韌性的諸多因素中,肌肉、韌帶、肌腱、關節囊等軟組織的可塑性最大,也是舞蹈軟開度訓練攻克的主要目標。通過科學訓練,其伸展性、彈性可以得到進一步發展,但這需要長期刻苦訓練才可能得到預期的效果。 2、神經系統的協調性好,對抗肌對原動肌的阻礙作用就小,關節的活動幅度也就大,其柔韌性就好。
  • 豎脊肌訓練不能少!3個動作,助你增大圍度提高肌力
    引起豎脊肌受傷的因素當我們站著或者坐著時,習慣性駝背、彎腰和頭前引,造成豎脊肌持續發力而受傷,一些臨床腰痛、背痛、臀部疼痛疾病,都是豎脊肌過度勞損造成的,同時豎脊肌發生病變,會引起脊椎的活動受限,背部肌肉就會變得更加僵硬,嚴重的影響了人的正常生活。綜上所述,加強豎脊肌的鍛鍊,才能更好的保證腰背部肌肉的穩定,在鍛鍊中減少受傷,給生活帶來方便。
  • 如何進行有效的登山前訓練
    訓練後如果沒有充分的恢復,不僅達不到提高運動水平的目的,而且還會適得其反。訓練的強度必需適當,強度太小就不能刺激身體產生適應性,強度太大則會損傷身體。恢復不僅需要休息和營養,還需要足夠長的時間,但又不能太長,否則身體就會回到訓練之前的狀態。
  • 最詳細的馬拉松運動負荷解答!
    首先,從負荷的性質看,主要分為 訓練負荷 (強調的是量)和 比賽負荷 (強調的是強度)。在這裡,業餘愛好者應注重訓練負荷,而非刻意追求比賽負荷。
  • 力量訓練,不要忽略了離心控制!
    例如:做伏地挺身時,下放的階段對於胸大肌、三頭肌、三角肌前束來說,就是離心控制的過程。離心控制則是需要發力控制穩定下落。對於大多數力量訓練愛好者而言,很多都忽略了離心控制的過程,甚至於說不控制,「任其下落」(當然也有這種爆發快速的訓練,本章先不討論),主要都集中在了向心階段。
  • 肌萎縮肌無力怎麼做康復訓練?訓練量不能大意,看看國外研究
    今天跟大家科普一個神經系統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以下簡稱ALS),這個病聽著可能會有點陌生,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先生就是得了這個病,但是公眾看到他的新聞多是他處於疾病後期時的狀態,全身只有三個手指能動,但仍然完成多個科學研究和多部著作,令人敬佩。
  • 如何評估訓練質量?常被訓練者忽視的內部負荷
    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標準,一個簡化訓練質量和主觀疲勞值的標準。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以下為正文:《量化健身》書中提到:在實際訓練中,如果健身者想要讓自己每次訓練都能夠達到「超量恢復」的效果,那就一定要做好「訓練記錄」。關於給訓練做記錄的重要性教頭已經說了很多了,可以說《量化健身》就是告訴大家為什麼要做記錄以及怎麼做好訓練記錄,包括訓練動作,訓練強度,訓練容量,訓練時間。
  • 大腿肌肉馬力全開,讓騎者深蹲來告訴你股內斜肌怎麼練
    說到下半身肌肉訓練,深蹲似乎是最好的。但當涉及到股四頭肌的最內側部分,或被稱為「淚滴肌肉」的股內斜肌(Vastus Medialis Oblique,VMO)時,很少有比騎者深蹲(Cyclist Squat)更好的運動。
  • 前交叉韌帶重建後如何在各個時期進行力量訓練
    02 抗重力訓練 當肌肉能完成不錯的等長收縮時,便可增加負荷,抗自身重力進行直腿抬高訓練(如下圖)。此時可以選擇彈力帶或者沙袋作為抗阻訓練的負荷工具。
  • 解析表面肌電圖如何應用在肌肉功能評估
    EMG重複電刺激衰減波現象不僅可以幫助確診,而且有助於鑑別分類重症肌無力,後者低頻刺激波幅衰減10%以上,但高頻刺激反而大幅增高。但是有的學者認為,EMG對重症肌無力病只能做出分類診斷目的,必須結合肌活檢和初始臨床診斷,否則易導致該類疾病誤診。   (3)應用於不明原因的肌萎縮、麻木、無力、肢體活動障礙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診斷。
  • 寶寶肌張力高要重視!康復訓練+嬰兒遊泳可有效緩解!
    >「您不用擔心,沒有太大的問題,孩子目前的情況是肌張力過高」,醫生向孩子家長解釋道,「做一做康復訓練吧,比如讓孩子遊遊泳,再做做撫觸按摩,相信很快就能見效的。」>肌張力高的孩子如何訓練?>1、在訓練之前做一些按摩動作 在幫寶寶做肌張力高的處理之前,父母可以先幫他做一下按摩。手臂和腳都按一按,按的時候動作要慢,讓寶寶稍微放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