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如何安排「間歇訓練」運動負荷?

2021-01-09 98跑

上周末,98跑俱樂部冬訓第一階段(第三周)訓練計劃是:間歇訓練2000米x8次,本堂課訓練目標:基於學員經過兩周有氧耐力基礎訓練後,旨在通過中等強度的間歇訓練提升訓練強度。

點擊閱讀:

《98跑冬訓課堂(1)| 冬天,為何配速會下降?》

《98跑冬訓課堂(2)| 如何高質量完成「周跑量100公裡」?》

#第三周訓練計劃解讀

一、2次有氧訓練(20km),強度要求:心率145~150次/分

二、1次間歇訓練:2000米x8次,間歇時間:5分鐘,強度要求:心率160~170次/分

三、1~2次慢跑訓練(12~16km),強度要求:心率135~145次/分

#本期冬訓課堂話題

#冬天,如何控制「間歇訓練」負荷?

首先,正確認識間歇訓練負荷。我們都知道,跑量是馬拉松訓練的基礎,但並意味著只要積累跑量就一定能跑得快,訓練過程中還要階段性地通過間歇等訓練手段提升訓練強度,這樣才能打破機體平衡狀態,激發機體能夠適應更大強度的刺激,從而保證運動員運動水平的不斷提升。

所以,間歇訓練負荷的難點是跑量與強度之間的博弈,它是一個多因素、多層次結構組成的完整系統。通常,間歇訓練負荷產生的機制可分為:內部負荷(心肺功能、抗乳酸能力的反覆刺激與提高)和外部負荷(骨骼承受力、肌肉力量的反覆刺激與增強)。

其次,科學安排冬訓間歇訓練負荷。冬訓是馬拉松運動員一年中最佳訓練季節,指導思想是加強耐力儲備,彌補訓練短板,強調「大運動負荷」訓練模式。所以,與夏天進行間歇訓練(注重中運動量,大訓練強度)相比,冬訓進行間歇訓練更強調「大運動量,中等運動強度」訓練特點。

比如:對於一名全馬300的選手.如果夏天間歇訓練:1000米x10次,間歇時間:3分/個,訓練強度:3分30秒~3分35秒/個;冬天期間可以安排:1000米x15次,間歇時間:3分/個,訓練強度:3分40分~3分45秒/個。

第三,合理安排冬訓間歇訓練時機。與有氧訓練低配速訓練強度不同,間歇訓練的強度更大,所以間歇訓練安排時機和密度(次數)都有講究。通常,在保證系統訓練2周後,當運動員的機體處於較佳競技狀態時,安排間歇訓練不僅可以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也能避免因訓練不系統而帶來的運動損傷。

由於冬訓訓練重點是以提高有氧耐力為主,加上間歇訓練對機體刺激也比較大,所以間歇訓練的次數不能過於頻繁,大概控制在10~15天/次。另外,冬天間歇訓練內容儘量選擇中距離(1公裡以上的段落),總運動負荷控制在15~22公裡。比如:1000米x15次;2000米x8次;5000米x4次;以及組合間歇訓練法(有氧14公裡+2000米x3次;混氧16公裡+1000米x4次;有氧10公裡+800米x10次等)。

總之,冬訓是一個系統、連貫的周期訓練過程,時間跨度至少在2個月以上才會有較理想的訓練效果。冬訓講究的是整體訓練效果,而不是強調某一次課訓練質量的高低。

所以,我們在訓練的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合理控制和分配自己的體能儲備,做到重點課能夠快得起,非重點課也能慢得下,而不是什麼課都拼到精疲力竭狀態。

#98跑學員感悟

#萬教授(全馬:2小時57分12秒)

耐力訓練是馬拉松的訓練基礎,間歇訓練是提高運動成績的關鍵。間歇訓練的特點是距離短,速度快,也是我比較喜歡的訓練內容。只是由於平時在廣州工作,訓練環境和訓練氛圍都不如在上海和大家一起跑過癮,上周末俱樂部訓練計劃間歇2000米x8次,最終一個人在廣州只完成了5組2000米,平均配速:7分27秒/個。

其實,當天的體能儲備和競技狀態還是不錯的,咬咬牙也能跑完8組,只是一個人搞間歇訓練不夠興奮,跑著跑著就不想跑了。當然,這也說明自己的意志品質還不過強大,期待下次間歇訓練能夠保質保量完成訓練計劃。

相關焦點

  • 在短期訓練中,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機體能力
    在中學的業餘訓練中,大部分學校訓練都不正常,所以一旦有比賽任務,多數都是臨時組隊,因此,學生運動基礎與運動成績都較差。那如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使其技術、技能、戰術、心理及身體素質得到有效提高,在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其關鍵是在訓練中合理安排好運動荷。如果訓練中的運動負荷不夠,對學生機體刺激就小,其機能水平提高就受到了限制,對掌握技術、技能產生的良好刺激就會消失。
  • 最詳細的馬拉松運動負荷解答!
    我一直說:「運動訓練過程中,受傷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怕,但我們要遏制一些不必要的受傷」。 我們要認識 馬拉松運動負荷,它是由一個多因素、多層次結構組成的完整系統。這個系統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層次的局部結構構成的。
  • 如何評估訓練質量?常被訓練者忽視的內部負荷
    50kg×4組×10次這樣傳統的記錄方式中,大家忽視了記錄自己對訓練的感受,而導致在做下一次訓練計劃的時候我們缺少了主觀感受的依據。大部分訓練者習慣於關注訓練強度、容量這樣的外部負荷,而少了對主觀感受、疲勞程度這些內部負荷的關注。運動強度自覺表其實教頭在訓練記錄的篇章有提到記錄訓練的「感受與建議」《Rpe等級:如何客觀地寫下你的訓練感受?》
  • 訓練負荷的量化: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評價
    一般用以評價有氧耐力訓練的強度。方法主要有最大心率百分比,或心率儲備百分比。以此確定有氧訓練的強度區間。5.乳酸閾是指在漸增負荷運動中,血乳酸濃度由緩慢增加轉變為大幅上升的拐點,也可以用來確定耐力訓練的強度。
  • 關於提高跑動速度的訓練計劃該如何安排呢?
    具體原理可以回看之前的文章:《影響跑動速度的因素》、《跑動速度該如何提高》。因此主要訓練動作會圍繞著下肢的離心力量所展開。同時安排了一個包含屈髖的練習來拮抗主要訓練動作的伸髖,以保證平衡。所以主要訓練動作會圍繞著髖關節主導的下肢產力能力所展開,強調伸髖。當然,同時也安排了屈髖的練習去平衡。移動速度會有兩個階段,一個是加速階段,一個是最高速度階段。加速階段強調水平方向的發力,最高速度階段強調垂直方向的發力,具體原理可以回看上一篇文章《跑動速度該如何提高》。
  • 採用適宜運動負荷防止過度鍛鍊造成傷害 - 國家體育總局
    在運動成為風尚的當下,這個提醒實際上並非多餘,近期已有好幾個關於過量鍛鍊引發早衰、腎衰竭的新聞見諸媒體了。      在北京體育大學教授任弘看來,認識和了解過度鍛鍊,首先要知道運動負荷。任弘介紹,運動負荷簡稱負荷,廣義是指身體在運動過程中所承受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負擔,故運動負荷包括運動生理負荷和運動心理負荷兩種。他說,對身體產生刺激並促使機體機能提高的負荷主要是生理負荷。
  • 教師招聘考試體育「運動訓練學」複習資料(5)
    B、速度素質訓練應在運動員興奮性高,情緒飽滿運動欲望強的情況下進行,一般應在安排在訓練課的前半部。C、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常用出現進展停滯,難以提高的現象,稱速度障礙。兒少速度訓練注意事項:掌握兒少速度自然增長的趨勢,以便科學地安排速度訓練;進行速度訓練周時,要十分重視身體素質的訓練。
  • 五個策略,通過發展體能有效促進運動技能學習
    體能從技能形成的生理依據來看,協調能力、柔韌能力、靈敏能力、平衡能力、力量能力與運動技能的關係更加密切。因此,在這裡,主要探討如何通過發展前述的這幾種體能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運動技能,將技能教學與體能訓練結合,使體育課真正為提高全體學生的健康和個性發展服務。
  • 「讀文獻」中國女子三人籃球隊運動員比賽負荷及運動表現特徵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中國女子三人籃球隊取得2019年世界盃冠軍的比賽負荷和運動表現,完善三人籃球運動訓練理論體系,有效提高我國三人籃球項目整體科學化訓練水平。研究主要針對女子三人籃球比賽中的運動負荷與生理負荷指標進行確認採集和分析總結。2.2.1 比賽時間及替補輪換特徵每站3WS比賽都是2天背靠背安排,一天2~3場(表2)。比賽密度為淨時間與總持續時間的佔比,候場間歇是指當場比賽結束至下一場比賽開賽之間的休息與熱身激活時間,替補輪換是球隊比賽中全隊的輪換總次數。
  • 如何進行有效的登山前訓練
    以方面,登山者需要有清醒的頭腦,以應對山區複雜的環境和多變的狀況;另一方面,登山運動既需要長時間的耐力輸出,又需要短暫的爆發力和進度,因此登山者需要同時具備多方面的運動素質,在攀登前合理地安排力量和耐力訓練,以保障在攀登時達到體能的巔峰。
  • 為何專業運動員「大強度」訓練後,要進行「高配速」放鬆跑?
    俗話說:「沒有運動負荷就沒有疲勞,沒有疲勞就沒有超量恢復,沒有超量恢復就沒有運動成績的提高。」主要是強調了在運動訓練中,「訓練和恢復」同等重要。 所以,如果運動員身體疲勞不能第一時間得到清除,很難保證下一步訓練的順利開展,周期訓練質量也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我們常說,沒有運動負荷就沒有疲勞,沒有疲勞就沒有超量恢復,沒有超量恢復就沒有運動成績的提高。但是在日常訓練中,我們往往會把更多的精力花在運動訓練上,從而忽視了恢復在運動訓練中的重要性。
  • 健身時,有氧和力量怎麼安排,才能提高訓練效果?
    健身需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過度鍛鍊,鍛鍊時間也不能太短,每次健身時間在60-90分鐘左右為佳。一周安排4-6次鍛鍊,平時保證充足規律的作息,可以讓身體更好的修復,在健身路上走得更遠。那麼,健身訓練的時候,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應該怎麼安排才合理呢?這主要看你的健身目標是什麼。
  • 超負荷訓練是好是壞?負荷量和負荷強度成反比,不要挑戰身體極限
    超負荷訓練是好是壞?一般來說,當負荷強度在90%~100%時,負荷量最小;當負荷強度達到75%~89%時(即次最大強度),那麼,負荷量能達到中等;當負荷強度在50%~74%時,負荷量一般來說能達到次最大量。相反,負荷過大比負荷過小的害處更大。負荷過小,身體得不到應有的刺激,也就達不到鍛鍊效果。
  •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運動訓練學真題
    1.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是________的訓練學要點。( )A.周期安排原則B.貫徹有效控制原則C.競技需要原則D.適宜負荷原則2.氣功是________恢復手段之一。( )A.心理學B.醫學C.訓練學D.生物學3.發展力量耐力訓練最為重要的因素是( )A.練習的重複次數B.練習的負荷強度C.練習的重複組數D.練習之間的間歇時間4.在採用自身用力的拉伸法進行柔韌素質訓練時,如果運動員感到肌肉________時,可以堅持一下。
  • 運動中如何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
    >呼吸對健身鍛鍊起到的影響很大,無論你是做有氧運動,還是無氧訓練,當你養成了正確的呼吸習慣,對你的健身效果,提高運動效率都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正確的呼吸不僅會起到「給氧」作用,而且還有調整運動狀態和協助完成訓練動作的重要成效。
  • 速度耐力的提高,需要如何加強跑步訓練?
    因此,許多跑者也會針對這兩個方面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按照這種思路訓練確實也沒錯,但這兩者也是相互聯繫的,這就產生了速度耐力的概念。速度耐力的概念就是長時間保持特定強度運動的能力。換種意思即速度耐力不僅要跑得遠,還要有跑得快的能力。那我們在日常訓練中,如何注意這兩者能力的結合,達到目標呢?
  • 長期運動負荷導致心腔擴大與心肌肥厚
    長期運動負荷導致心腔擴大與心肌肥厚
  • 間歇運動 vs 連續運動,哪種更有助於瘦身?
    試驗者就待在這個房間內吃飯、運動、睡覺、模擬重現日常的各項活動。田中茂穗表示,人體會吸入氧氣並呼出二氧化碳。通過測量和計算這兩種氣體的濃度變化,可以正確推算出每日所消耗的熱量以及休息、睡眠、運動時所消耗的熱量。另外,還能推算出身體消耗了多少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
  • 了解抗阻訓練,奧運冠軍的體能教練來告訴你科學訓練三要素
    任滿迎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競技體育研究室主任;國家體育總局教練員崗位培訓體能訓練專家、講師; 2012年倫敦奧運周期內任國家體操隊滕海濱、何可欣的體能教練;2016裡約奧運周期內任國家桌球隊丁寧、馬龍的體能教練;曾先後為跳水、武術、舉重、網球和橄欖球等多支運動隊的優秀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服務與攻關工作。
  • 提高泳速的5種訓練方法
    間歇性訓練  兩次練習之間有一個嚴格控制休息時間的間歇階段,並且這個間歇階段的長短是通過測量運動員的心率來控制的。關鍵一點是,運動員要在尚未完全恢復體力時便開始下一組練習。  優點:對DIRT的調節,使得該訓練法適合於每個人;更具趣味性;使運動員承擔更大負荷,有很好的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