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運動訓練學試題
課程代碼:00497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是________的訓練學要點。( )
A.周期安排原則
B.貫徹有效控制原則
C.競技需要原則
D.適宜負荷原則
2.氣功是________恢復手段之一。( )
A.心理學
B.醫學
C.訓練學
D.生物學
3.發展力量耐力訓練最為重要的因素是( )
A.練習的重複次數
B.練習的負荷強度
C.練習的重複組數
D.練習之間的間歇時間
4.在採用自身用力的拉伸法進行柔韌素質訓練時,如果運動員感到肌肉________時,可以堅持一下。( )
A.酸痛
B.酸脹
C.脹痛
D.發麻
5.運動訓練的直接目的是( )
A.探索運動訓練規律
B.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
C.創造優異運動成績
D.培養體育人才
6.運動訓練活動的主體是( )
A.運動員和教練員
B.訓練方法手段
C.訓練內容
D.訓練條件
7.勻速持續訓練方法是一種典型的發展________供能能力為目的的訓練方法。( )
A.糖酵解代謝系統
B.磷酸鹽系統
C.有氧代謝系統
D.糖酵解供能代謝系統與有氧代謝系統混合
8.賽前訓練周技術訓練的基本特點是( )
A.增加分解練習
B.增加完整練習
C.減少完整練習
D.同時增加完整和分解練習
9.集體戰術的基本要求為:第一,嚴密的組織性。第二,高度的一致性。第三,( )
A.高度靈活性
B.戰術合理
C.高度的協調性
D.戰術實效性
10.對技能主導類表現準確性項群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專項體能
B.專項戰術
C.自控能力
D.運動智能
11.運動訓練過程的出發點是( )
A.運動員的現實狀態
B.訓練計劃
C.訓練目標
D.訓練階段
12.負荷強度的指標可以通過________表現出來。( )
A.練習速度
B.練習次數
C.練習距離
D.練習時間
13.反應速度訓練常用的方法手段有( )
A.運動感覺法
B.反覆練習法
C.減小阻力法
D.利用助力法
14.周訓練計劃內容安排的最主要特點是( )
A.同性質內容的集中安排
B.不同訓練內容的交替安排
C.大強度訓練內容的集中安排
D.訓練內容的高度專項化
15.訓練原則是依據運動訓練活動的________而確定的組織運動訓練所必需遵循的基本準則。( )
A.客觀規律
B.客觀需要
C.實戰需要
D.現實條件
16.程序訓練具有________的特點。( )
A.定性化
B.信息化
C.定量化
D.反饋性
17.戰術配合水平取決於兩個方面:第一,運動員在戰術配合過程中表現出的活動方式的協調程度,第二,( )
A.戰術意識
B.戰術知識
C.戰術觀念
D.戰術行動
18.競技保持階段的首要任務是( )
A.提高專項戰術能力
B.協調能力和基本技術的訓練
C.保持和提高心理的穩定性
D.訓練理論知識的傳授
19.循序漸進的增加負荷,有________種基本形式。( )
A.2
B.3
C.4
D.5
20.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的運動項目在需要較長時間去創編新的動作和套路時,全年的訓練安排通常採用( )
A.雙周期安排
B.三周期安排
C.單周期安排
D.多周期安排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小題,每空1分,共14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1.競爭性是競技體育不斷發展的________。
22.高度的________是競技體育賴以存在的基礎。
23.競技體育的規範性有________、________等。
24.提高運動員________和________是運動訓練活動的目的。
25.運動員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的提高有著________。
26.競技體育是由選材、管理________、________構成的。
27.戰術指導思想是戰術活動的________。
28.競賽評定行為是影響運動員運動成績的一個重要方面,包括裁判員的道德及業務水平,________、________這三個因素。
29.柔韌訓練基本採用________和________拉伸法。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
30.運動訓練方法
31.程序訓練法
32.意念訓練法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3.反應速度訓練應注意哪些問題?
34.戰術創新技法有幾種?
35.動作要素包括哪些?
36.體能訓練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7.試述如何克服心理焦慮?
38.競技狀態的形成與發展的依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