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遊戲論試題
課程代碼:0039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遊戲的社會性本質觀強調( )
A.成人與教育影響在遊戲發生、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
B.遊戲是兒童自由、自發的活動
C.遊戲是剩餘精力的發洩或運用
D.遊戲是種族過去活動習慣的延續和再現
2.遊戲成熟說的提出者是( )
A.艾裡康寧
B.霍爾
C.拜敦代克
D.斯賓塞
3.兒童遊戲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 )
A.表情
B.動作
C.角色扮演
D.言語
4.「醫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請您給看看」,兒童在遊戲中出現的類似言語屬於( )
A.夥伴之間的交際性語言
B.角色之間的交際性語言
C.以自我為中心的想像性獨白
D.互補性語言
5.遊戲中,兒童把冰棍棒當注射器或拿椅子當馬騎,這種遊戲是( )
A.感覺運動遊戲
B.象徵性遊戲
C.結構遊戲
D.規則遊戲
6.以下幾種遊戲中,社會性程度最高的遊戲是( )
A.單獨遊戲
B.平行遊戲
C.聯合遊戲
D.合作遊戲
7.選擇玩具最基本的標準是( )
A.安全、衛生
B.符合藝術要求
C.具有新穎性
D.具有教育性
8.遊戲過程中,教師通過言語試探性或協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兒童去做什麼和如何做,重在對兒童遊戲行為的引導,這種語言指導策略屬於( )
A.建議
B.評論
C.描述
D.詢問
9.有規則遊戲的最大特點是( )
A.通過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
B.把學習的任務和遊戲的形式結合起來
C.以刺激兒童各種感官、運動機能發展為主
D.以兒童自主、自發表現出的活動為特徵
10.學前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或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社會生活的遊戲是( )
A.角色遊戲
B.表演遊戲
C.結構遊戲
D.有規則遊戲
11.奠定我國兒童遊戲研究的基礎的代表人物是( )
A.張雪門
B.張宗麟
C.陶行知
D.陳鶴琴
12.用認知發展的術語來說,遊戲的實質在於( )
A.同化超過了順應
B.順應超過了同化
C.就是一種同化
D.就是一種順應
13.根據遊戲的覺醒理論,新生剛入園時,陌生的環境使其覺醒水平增高,這時教師應當安排一些( )
A.象徵性遊戲
B.娃娃家活動
C.表達、表現因素較多的活動
D.鑲拼圖形之類的智力遊戲或認知成分較高的活動
14.在遊戲治療中,首先採用了「娃娃遊戲」技術的學派是( )
A.認知發展學派
B.精神分析學派
C.社會文化歷史學派
D.元交際理論
15.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現代動機心理學的研究,兒童遊戲的前提是( )
A.與外界環境保持平衡與協調需要的滿足
B.認知水平需要的滿足
C.基本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滿足
D.社會性與自我發展需要的滿足
16.按照玩具的功能特點劃分,布娃娃、玩具聽診器及模擬日常用品的玩具如被子、碗、鍋等屬於( )
A.形象玩具
B.智力玩具
C.結構造型玩具
D.體育玩具
17.評判教師遊戲指導水平高或低的關鍵指標是( )
A.遊戲的教育作用發揮得如何
B.兒童主體性發揮的程度
C.遊戲有沒有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
D.教師的主觀意志有沒有實現
18.將遊戲劃分為機能遊戲、想像遊戲、製作遊戲和接受遊戲,其劃分的依據是( )
A.按兒童在遊戲中的體驗形式分類
B.按遊戲的教育作用分類
C.按遊戲的關鍵特性分類
D.按兒童在遊戲中的社會行為表現分類
19.「遊戲創造了兒童的最近發展區」觀點的提出者是( )
A.維果茨基
B.皮亞傑
C.誇美紐斯
D.席勒
20.兒童在遊戲中可以獲得影響與控制環境的能力,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獲得成功的喜悅,這種現象表明遊戲可以滿足兒童( )
A.認知發展的需要
B.社會性發展的需要
C.生理發展的需要
D.自我表現、自我肯定的需要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紐曼的「三內說」中,用來確定一種活動是不是遊戲的三種指標是( )
A.內部的靈活性
B.內部自由
C.內部控制
D.內部真實
E.內部動機
22.關於非專門化玩具,正確的說法有( )
A.功能固定,用法較確定
B.更適合4歲以上的兒童使用
C.用法不確定
D.能為兒童想像力的發揮留有更大餘地
E.使遊戲的情節更豐富
23.親子遊戲的特點,也是體現親子遊戲價值的根源所在的是親子遊戲的( )
A.情感性
B.社會性
C.發展性
D.規範性
E.教育性
24.20世紀中葉開始流行,對當代兒童遊戲研究產生深刻影響的遊戲理論有( )
A.剩餘精力說
B.精神分析學派遊戲理論
C.認知發展的遊戲理論
D.覺醒理論
E.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遊戲理論
25.嬰兒遊戲的開展要側重於促進( )
A.感知覺能力的發展
B.記憶能力的發展
C.基本動作能力的發展
D.想像能力的發展
E.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26.恩物
27.角色行為
28.遊戲場地的空間密度
29.遊戲形式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0.簡述遊戲的外部條件因素的特徵。
31.簡述遊戲對學前兒童情感發展的作用。
32.簡述表演遊戲的指導要點。
33.簡述學前兒童遊戲常規的主要內容。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4.試舉例說明影響學前兒童遊戲的社會環境因素。
35.聯繫幼兒園實際談談教師對學前兒童遊戲過程的現場指導應當把握的策略。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4分)
36.在「航海」遊戲分配角色時,大多數幼兒都想當「船長」,這時王老師讓幼兒回想自己曾看到或聽說過的有關航海的情況,告訴他們,除了船長之外,船上還有很多有趣的職業,如船長助理、船員、無線電話報務員、領航員等,他們肩負不同的任務。討論後,大家覺得不同角色有不同的吸引力,在協商中完成了角色分配。遊戲過程中,王老師發現「船長」主意多,會支配別人做事,但態度生硬,就以航海督察的身份提醒他說:「這個船長真能幹,要是說話和氣些,大家幹活就更有勁了。」遊戲結束時,教師進行了簡短的評價,指出了遊戲的不足之處,表揚了遊戲中的高水平的表現。
請結合角色遊戲活動過程中的現場指導的理論,分析王老師在這個活動組織與實施中的合理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