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5歲現象」折射就業限制亂象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一頭連著企業生存和經濟發展,一頭連著千家萬戶和民生冷暖——就業,是民生之本。當前,各地多措並舉,積極穩住就業,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生活重回正常軌道。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由於種種原因,就業中長期存在的地域歧視、年齡歧視、學歷歧視等並未完全消除,其中,類似35歲找工作受限的年齡歧視現象就不少見。

「35歲怎麼啦,為什麼找工作到處受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找工作本來就已經比較困難了,「35歲現象」更是引起一些求職者的質疑。7月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人民網通過《領導留言板》平臺,面向社會公眾廣泛徵求就業政策的意見和建議。針對「就業創業不合理限制」,不少網友留言對「用人單位招聘時設定35歲年齡門檻」表示質疑。

找工作,你遭遇過「35歲現象」嗎?近期,《中國商報·生活導報》針對「就業創業不合理限制」進行了專題調查採訪。

不合理限制要清理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就業」,報告明確提出「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並明確要求「各地要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可見「穩就業」與「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是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

在當前的常態化疫情防控情況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風險挑戰,「穩就業」事關億萬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如果再放眼未來疊加上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年輕勞動力緊缺問題,清理取消諸如「35歲現象」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已經成為更多人的期盼。

《中國商報·生活導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國內幾家知名網絡招聘平臺發布的招聘信息中,在職位描述一欄中對於年齡的要求普遍限制在20歲至30歲之間,而35歲似乎已經成為不少職位招聘不可逾越的天花板。為什麼會有如此限制?記者以求職者的身份聯繫了幾家用人單位,當對方詢問得知記者實際年齡已經超過35歲時,對記者的求職都婉言拒絕。其拒絕的理由一是企業工作勞動強度大,35歲以後身體跟不上其他人的步伐;二是35歲以後的人學習能力不足,思想不活躍,與公司裡的年輕人有思想代溝;三是不想使用年齡偏大的人。

面對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些諸如「35歲現象」的不合理限制已經影響到了穩就業的政策要求,今年之所以把「穩就業」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在於,就業水平既是宏觀經濟景氣狀態的重要指標,也是微觀經濟主體運行正常與否的重要標誌,而且還是多數人獲得穩定收入並維持正常生活的根本來源。因此,各地要認真及時地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

除了「35歲現象」外,對就業不合理限制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比如身份歧視、戶口歧視、學歷歧視、性別歧視等。因此,面對這些不合理的就業限制,不但要在法規政策上將其掃除,而且要在實際執行中通過一系列措施把這些現象清除掉。

「35歲現象」的本質

2019年年底,有媒體曾發文關注過職場「35歲現象」:準備跳槽,卻發現不少用人單位將招聘門檻設置為「年齡在35周歲以下」;本想再拼拼,無奈身體機能和學習能力不如從前……遭遇「35歲現象」,讓不少打拼多年的白領倍感壓力。「35歲現象」表面上是個人職業發展的困境,而從深層次來看,也和職場生態、社會輿論等外部環境分不開。

專家認為,之所以會出現「35歲現象」,是因為在我國勞動力長期比較充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更喜歡大量使用年輕人,因為年輕人無論是在體能還是精力方面明顯更具有優勢,企業用工成本也相對更低,當然更喜歡使用年輕人。

超過35歲的人,真的是體能下降、不能與年輕人順暢溝通、學習創新能力不足的「另類」嗎?其實不然。記者通過梳理各類招聘信息發現,一些高級管理崗位,或是中高級技能崗位,對於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仍然是求賢若渴的。例如,北京某貿易公司在招聘月薪2萬元以上的財務審計經理時,對職位要求更加側重於實踐經驗和職業修養等內容。某汽車銷售服務公司在高薪招聘高級機電維修師時,對職位要求更加重視維修工作年限和團隊合作精神。從實際調查採訪的情況來看,其實35歲以上年齡的求職者,只要實際工作能力具備,還是有許多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崗位的。

當然,在化解「35歲現象」職場焦慮時,首先要承認中年危機的存在,職業的競爭是優勝劣汰的,要讓自己避免職業焦慮,就要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強化終身學習,逃離「舒適區」。

保持終身學習姿態

面對當今社會激烈的大變革,步調更新日益頻繁與迅速,再疊加上不少用人單位將招聘門檻設置為「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年齡限制,大多數年齡超限的人在重新找工作時都倍感壓力,如何緩解職業焦慮,走出人生瓶頸期,成為大家不得不面對的嚴肅問題。其實,只有保持終身學習姿態,不斷學習進取,才能順應不斷變化的時代要求,而不被時代所淘汰。

知名投資家查理·芒格有句名言:「如果你想獲得想要的東西,那就得讓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欽佩都是靠努力獲得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跳槽時往往會有一個很大的顧慮:如果選擇跳槽,對未來新的職業收入預期比較模糊,還會輕易跳槽嗎?對收入預期的不自信,更深層的原因往往是對自己工作能力的不自信。

職場上的優勝劣汰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常態。想要突破職業發展的瓶頸,首先得調整好心態,強化學習能力,用新的更加充實的知識和技能補齊自己在工作能力與素質等方面的短板。一個勇於上進、有職業危機感的人,就應該更早地擺正自己的心態,用終身學習的態度用心付出,提升自我價值,這樣才能突破職業瓶頸。所以,職場成功沒有捷徑可走,焦慮煩惱不如踏踏實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當然,面對類似「35歲現象」所體現出來的不合理用工限制,也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社會、用人單位形成合力,在改變職場生態、社會輿論等方面,為個人職業發展提供更加優良的條件。當然,要依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武器抓好落實。此外,為個人創造更為公平、公正的就業機會,還要通過政策引導技能培訓制度化、規範化、長期化,進一步開拓更多職業發展的渠道。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會出現職場「35歲現象」?
    近年來,一個年齡現象困惑了很多用人單位和求職者:「35歲現象」。在一些公司,員工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35歲為什麼能成為一種年齡現象?面對「35歲焦慮症」,我們需要抱有何種心態?一起來看。
  • 職場「35歲現象」:中年人的世界,到底有多辛酸?
    在職場,有一種不成文的現象,即:「35歲現象」。其實,35歲是人一生重要的年齡點,也是職場生涯的重要拐點。如果細心的話,大家能明顯感覺到35歲以上的職場中年人,對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迫切性。
  • 被嫌棄的35歲程式設計師
    35 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都去哪了?經常有人發出這樣的靈魂拷問。很多人會選擇在 35 歲的當口轉型以渡過中年危機。一般來說,35+ 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路徑主要有三個大方向:技術專家、技術管理、跨行業就業(非技術向)。轉做技術管理,大多數程式設計師都會走上這條路。
  • 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
    一時之間,35歲員工在職場中何去何從,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不少35歲或臨近35歲的網際網路打工人患上35歲焦慮症。按理來說,35歲正值當打之年,處於事業巔峰期,未來大有可為,奈何在殘酷的職場卻被貼上「高齡」的標籤,碰壁、失意在所難免。一種主流觀點是:大部分崗位吃的是青春飯,網際網路只喜歡年輕人,35歲已成為職場分水嶺。
  • 宿遷35歲小夥用一根銅線串聯起賦閒人員就業線
    眼前這位小夥叫做周成,今年35歲,是宿豫區侍嶺鎮嶺西社區人,他正在和工人交流電感器的技術問題。2017年憑藉著一股闖勁,周成在老家嶺西社區創辦了這家電子有限公司。可公司剛成立,就遇到招工難題。周成:「一天苦10多塊錢人家不願意幹的。前期我們通過自己的親戚。他們來起到帶頭作用。來影響周圍的人。
  • 職場的內捲化,藏著打工人的焦慮和老闆的經濟學
    今年全國900萬新增就業的任務已基本完成,但就業持久戰才剛剛打響第一槍。 職場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進不去。 困在「內捲化」裡的員工,和不斷精簡提效的企業主,如何在後疫情時代重新定位僱傭關係,突破當下的就業困境?
  • 如何應對35歲危機?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今天,「如何應對35歲危機」一舉衝上熱搜,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地產年輕化的現象越演越烈。很多人在求職時都發現,35成了一條紅線,過了這個年齡,簡歷第一關就已經被刷掉了。
  • 選舉亂象折射美式民主制度之殤
    美國2020年的大選亂象,折射了美國民主制度之殤。  反民主的選舉人團制度  川普一再宣稱自己得票數高於拜登,再次讓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人們對這一幕並不陌生,2016年大選中川普就是在落後希拉蕊290萬張選票的情況下當選總統的,而這也不是選舉人團制度第一次踐踏基本的民主原則。
  • 綜述:美國政府治理呈現多重亂象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4日電 綜述:美國政府治理呈現多重亂象  新華社記者鄧仙來 孫丁 徐劍梅  2020年美國大選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尖銳和最分裂的選舉之一,其膠著與反常所折射出的是過去4年、甚至更長時間以來美國政府的治理之亂。
  • 公務員招考取消35歲上限,你支持嗎?
    一、35歲以上還會報考嗎?   作為一名即將35歲的副處級公務員,我有一些想法。   據我所知,在公務員隊伍中,黃代表的建議並不受關注。道理很簡單,現實生活中過了35周歲還在考公務員的人實在不多。
  • 中考物理複習專題四——光現象(光的折射)
    二、夯實基礎、循序漸進——知識梳理版塊1、知識點1:光的折射答案:2、反射、折射。三、走進中考、剖析經典——經典解讀版塊1、考點1:(1)判斷和辨析生活中常見的光的折射現象。(2)學會應用光的折射規律解決常見的問題。
  • 中考物理知識點:折射現象
    中考物理知識點:折射現象   一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改變的現象,叫光的折射。   二折射的規律(如圖)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 35歲職場人的勸告:這3種同事你惹不起,否則吃虧的是你
    職場中有一個好的同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職場中不可能所有的同事都是心地善良、值得交往的。因此要儘量往好的同事身邊靠,以下是來自35歲職場人的勸告:這三種同事你惹不起,否則吃虧的是你。
  • 14歲以下開直播,不要誤解「限制」一詞
    網絡直播、短視頻持續火熱,不少未成年人加入「直播大軍」,出現不少亂象。日前,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發布《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簡稱《報告》),建議限制14歲以下未成年開直播、發視頻,僅允許其在父母同意或陪伴的情況下使用。
  • 35歲,職場向左向右轉
    逛知乎的時候,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提問,「35歲了,在現在的公司職位比較穩定,但是往前看沒有什麼大的發展前景了,想辭職去再博一番,又怕丟了這個安穩的環境,很糾結。」下面大家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說求穩好,有的道趁著年輕再拼一次的好。
  • 光的折射現象、折射定律、折射率如何理解?並列舉幾例
    1.光的折射現象:是指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改變的現象。 2.折射定律的特點:光線通過介質發生折射後,入射光線與折射光線之間有一定的定律,這就是折射定律。具有以下特點: (1)三線共面:入射線、折射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和應用
    光的折射現象和應用   (1)生活中很多現象都與折射有關:水中魚的位置看起來比實際的高一些;由於光的折射,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一些;透過厚玻璃看鋼筆,筆桿好像錯位了;從水下看岸上的物體,好像變高了。   (2)人們利用光的折射製成了三稜鏡、還製成各種透鏡來成像。
  • 部門領導復工就被裁:年輕人,別等到35歲才有危機感
    帶你解讀職場,與我一起成長1疫情後的第三周, 全國陸續開始大規模的復工了。然而有些人,卻再也不用回去上班了。這件事發生在一位朋友的公司,36歲的部門領導被裁了。第一批被裁掉的人,就是35歲以上的老員工。最開始,只是裁掉基礎崗位,後來輪到了中層管理人員。網際網路公司有一個不成文的「35歲定律」,超過了35歲還沒有晉升到管理層,就面臨著隨時被公司淘汰的危機。
  • 35歲以上的中年人,失業後再就業難,可考慮從事創業做生意賺錢
    不管你是否承認,35歲現象都是很多中年人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看到很多單位不招35歲以上的人,甚至明確規定年齡需在35歲以下,昔日的骨幹們開始送外賣,開大排檔......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同時這個年齡工作還不好找,很多人被迫開始創業做生意。
  • 職場上的中年危機感:40歲失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匿名網友發帖:自己是一個四十歲的大學教授,最近失業了,該何去何從? 說到這話題確實有點心酸,想起我一個親戚,上個月剛滿40周歲的生日,然後就被公司裁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