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入「低欲望時代」?90後不婚、不育、不買房,怎麼辦?

2020-12-05 中國質量萬裡行

本文來源:麒麟說財經,更多請關注原創作者。

原文:社會進入「低欲望時代」?90後不婚、不育、不買房,怎麼辦?

「結不結婚無所謂了」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身邊的朋友抱怨過,甚至自己也曾說過這樣的話。事實上,當下很多年輕人不僅對結婚這件事抱有無所謂的態度,對買房、生育後代、夢想這些事情大多也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現在很多人把年輕人這種「得過且過」的心理,稱之為「佛系」。什麼是佛系?簡單來說就是物慾、性慾、雄心壯志都喪失了,就差遁入空門當出家人了。

按理說,這種情況應該普遍發生在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身上,畢竟他們也算什麼都見過,看破紅塵了。那麼原本應該朝氣蓬勃的90後年輕人,為什麼會有這樣冰涼冰涼的想法?是什麼「閹割」了當代年輕人的欲望?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其一:與工資不匹配的房價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工資大多都是七八千一個月,就這還得是在大城市裡才能拿這麼高的薪水。然而一線大城市的房價,普遍都在3—8萬每平米,省吃儉用一年下來都不一定能買一平米,一輩子也掙不來一個房子,那還拼搏什麼?另外,就算你很幸運,花費十來年的時間拼搏成了那一小撮精英群體,年薪達到了五六十萬元,但此時的房價或許已經突破了10萬元,而你的年齡也已經逼近中年,不過即便這樣,你也算收穫成功的人生了。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在大城市裡安家就像一個遠在天邊的夢。

其二:結婚太困難

現在娶媳婦,最大的門檻就是丈母娘,不但要求房子、車子,還要求存款和個人能力,眼光再高一點的,還會要求你的長相甚至你父母的長相。但我們大家都知道,人的適婚年齡其實就是二十多歲的時候,試問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要幹什麼工作,才能符合上述要求?很顯然,這個時候只能選擇「啃老」了。事實上,能啃老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人生了,大部分普通人不但無法啃老,相反還要承擔起照顧父母的重任。

其三:生活平淡至極

現在很多年輕人之所以不願意進廠打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廠裡的流水線工作太枯燥乏味,做久了就感覺自己像個機器人一樣。但其實不僅是廠裡這樣,外面的生活同樣如此。現在很多人都是早上定點起床,趕地鐵上班、點外賣、加班、回家睡覺,第二天重複上述軌跡。如果這些奔波的辛勞,可以換回房子、換回愛情,相信很多人都是幹勁十足的,但現實往往是與之相反的。

年輕人還是要走出「佛系」圈

不管社會如何發展,年輕人還是應該保持朝氣的,或許我們在大城市裡買不起房子,但我們可以辛苦幾年,然後回小城市買個房子成家立業、照顧父母。退一萬步來說,即便我們在小城市也買不起房子,那我們可以租一個不錯的房子,然後拿省下的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此,大家怎麼看呢?你認為年輕人的「佛系」生活態度可取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信息,請以實際情況為主。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轉載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新聞資訊之目的,未與作者取得聯繫,如有侵權,請原作者速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修改、刪稿!

相關焦點

  • 「00後不婚不育觀」嚇壞父母,低欲望年輕人,為何成趨勢?
    有人覺得90後是低欲望主力人群,相對於艱難的80後,90後可謂運氣非常好,他們的成長伴隨了中國的騰飛,家庭條件遠勝於前輩,大多數還是獨生子女,備受寵愛,父母也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他們的思想開放,不像70後80後壓力那麼大。
  • 日本處於低欲望社會,老人存錢年輕人不消費,會是我們的未來嗎?
    從1991年開始到2002年,小泉政治改革結束,經濟開始出現恢復,然而隨著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而再度陷入低迷,在連續的經濟低氣壓下,大前研一提出,日本已經陷入了低欲望社會,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都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的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之前買房的人卻依然逐年下降。
  • 中國90後買房真相,道出的是社會現實的無奈還是年輕人的未來?
    當我們還在吐槽80後的各種槽點時,90後不知不覺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在成為社會關注點時已經成為我們必須考慮的社會未來重要因素。90後對買房到底如何看待?他們面對怎樣的壓力?90後到底應該不應該買房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 我們正在迎來「低欲望社會」嗎?
    我特別推薦各位去看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這本講當年日本社會的書歪打正著說的就是中國的現狀。如今,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佔到總人口的20%,已經進入低欲望社會。以前,日本消費繁榮的時候,老年人所佔的比例是8%左右。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滅,日本之所以能夠平穩過渡,是因為日本人與人之間有信任感、社會發展比中國更健全,所以能抵禦消費不足帶來的衝擊。
  • 80後那麼多單身,90後急啥|不買房不結婚,等著等著就急了
    我只好都不選擇,不想對不起其中一個人。然後我和老公(前夫)相戀,感情很好,半年後結婚了。後來才體會到,我選擇了一個最差的結了婚,只能說是命吧。以前是為愛情分手,現在為錢離婚,生活不能只有愛情,那不太現實。我還有夢想去追求,90後還算年輕吧,再不珍惜就沒了……據我觀察,女人大概30歲以內,典型的90後。後來得知,她是91年的。
  • 定居北京18年,54歲「不婚不育」的周海媚:為何是女人標杆?
    更有很多網友對如今已54歲的周海媚「不婚不育」一事發起了熱議,甚至發出了「沒有家庭的女人不幸福」的感慨。但是,富江想說:周海媚才是新時代女人的標杆。讓我們來看一下周海媚背後的辛酸情史、以及她帶給我們的正能量。周海媚,1966年12月6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就受到父母的極高期望。
  • 90後的你為什麼不急著結婚了?
    再根據《2018結婚登記報告》顯示,在90後藍領群體中,已婚的僅為12.5%。網上也有各種數據報導,90後的結婚率正在逐漸下降,甚至已經不到10%了。想結婚的人都是相似的,不想結婚的人卻各有各的難處。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本應該成家立業的90後,大部分人卻不選擇結婚呢?首先,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房子」。
  • 「低欲望」是否將成人類社會威脅?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說過「低欲望社會」這個詞 ,我第一次接觸這個詞,是在一個「老鼠烏託邦」的實驗故事中。實驗時,實驗人員製造了一個空間有限、食物與飲水無限的大箱子,然後將幾隻老鼠放進去,任由他們繁殖,然後觀察它們的行為。在研究的後期,實驗人員發現,隨著老鼠數量不斷地增多,新生代的老鼠由於被老一代的排擠或其它行為,開始變得「低欲望」。
  • 大前研一《低欲望社會》與三浦展《下流社會》出版
    大前研一《低欲望社會》。 /官方供圖 三浦展《下流社會》。  熱詞折射鄰國民生現狀  從「乾物女」到「草食男」,從「斷舍離」到「小確幸」,誕生於鄰國日本的這些流行語熱詞因其精準傳神地概括了某一時段的某些社會現象和國民心態而傳播甚廣。此次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的《下流社會》和《低欲望社會》也是分別由兩位經濟學者提出的日本社會熱詞。
  • 90後不結婚,就為了封殺20後?說明你根本就不了解90後
    再過不到6個月,20後就要出生了,他們看90後,就像90後看60後。這不是開玩笑,真的,主要就是畫風有那麼點不對而已。為什麼會出現這麼「騷氣」的評論?,我們只要看完這屆的90後的成長經歷便可窺得一二了。
  • 「這屆90後,都不期待性生活了」
    90後這一群體在網絡上曾被評價是:矯情、執拗、不成熟。但到了現在,90後身上的標籤變成了:自由、獨立、堅定。無論身上的標籤是什麼,90後不過是在這個飛速建設的時代下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邁上自己的道路,投身於自己理想的事業中,做點對於自己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無論是在感情上、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中,90後這一代對於前代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們想要活出自我、堅持本心。很多人一說起90後,似乎總會想到「啃老」這一不太正面的詞語。
  • 被催婚的90後,這樣一群人的婚姻,到底有什麼壓力
    現在的人,為什麼都不著急結婚,又有多少人去真正想過這樣一個答案,或許從來就沒有,他們更樂意催促,然後把所有的問題都交給別人。如今面臨結婚壓力的,是那一代人,是90後的這一代,這才是被催婚的主力軍。然而你以為他們不願意結婚嗎,誰都害怕自己會孤獨終老,誰都想要找一個人陪自己走過餘生,誰都想要找一個人陪自己一起度過生命中的風風雨雨,他們同樣如此。
  • 大前研一著作《低欲望社會》首發式在京舉辦
    本網訊(記者張君成、範燕瑩)11月11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主辦的《低欲望社會》新書首發式在北京舉行。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大前研一著作《低欲望社會》,敏銳地捕捉到了日本年輕世一代的普遍心理和生活態度,他們不願意再背負風險,晚婚化、少子化,喪失物慾、成功欲,消費意願低迷等。
  • 單身男女越來越多,為什麼不願意結婚,原因可能是因為這
    這就意味著,在當今社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晚婚甚至是不婚,與早年的父母不同,青少年似乎越來越恐婚,或直接說是不想結婚。單身觀察我們的身邊的親朋好友也不難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大齡青少年,反而「成了被催婚的對象」成了網上的熱議的話題,
  • 女子買房萬事足:他是靠不住的 房是跑不掉的
    女子買房萬事足:他是靠不住的 房是跑不掉的 原標題:   房子比男人更可靠  女子買房萬事足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閆肖鋒  本文首發於總第894
  • 《誰說我結不了婚》背後,「女性向」作品出圈方法論
    繼「離婚冷靜期」引發輿論混戰,各路網友紛紛發表意見後,「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舞蹈家楊麗萍發布的生活視頻下這條評論又掀起了一波關於女性婚戀選擇的議論,戚薇、陳數等女星接力力挺楊麗萍,其中陳數發布了她在《誰說我結不了婚》飾演角色的臺詞,對「女人的價值,就是用來生兒育女的嗎?」這一問題堅定的說「不是」。影視作品是現實的鏡像。
  • 90後不願意結婚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心理學解析
    90後早已經到了適婚或者晚婚的年齡,但他們還沒有結婚。有人說,90後不結婚是因為貪圖享受,把自己的責任拋之腦後。其實,之所以沒能在該結婚的年齡段結婚,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那麼,90後不結婚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低欲望社會下基因與意識誰能勝出?
    這似乎可以解釋我們的家庭,社會,國家以及世界萬事萬物努力的意義。然而我們的意識仿佛並不是一個忠誠於基因的人,他似乎是獨立於基因而存在的,意識並不會為了基因而忘我的工作,相反,他總是在滿足於自我的享受。意識甚至更喜歡自我迷幻,比如我們明知道電影是假的,但是我們往往很痴迷其中,並且跟著這些明知是假象的情節喜怒哀樂一把,過癮。
  • 聽深藍君說買房,普通人務必知道這6條,深藍保八月心裡話
    要買房首先就要解決首付的問題,不同人都不同的辦法,希望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二、房價翻倍了,很幸運嗎?無論是什麼方式,如果在深圳房價起飛前能夠順利買到一套房,那麼的確可以比後面的人輕鬆一些。可能有很多 90 後會不爽,你看,他只是比我早來深圳幾年而已,壓力就比我小那麼多,這個社會真不公平。
  • 90後的社恐「絕症」,其實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
    可「恰巧」的是,90後正好趕上了教育競爭壓力變大、應試教育特色尤為突出的一代。 在為學習著想的口號下,老師、家長大多不鼓勵學生時代的社交。 彼時最受追捧的學習品質之一,是「不愛社交,專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