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性一直是避不開的要素,「性本能」指的是通過遺傳習得的,不需經過學習就具有的能力,例如性行為的能力和繁衍的能力,是在生物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並且鞏固的非條件反射。
90後這一群體在網絡上曾被評價是:矯情、執拗、不成熟。但到了現在,90後身上的標籤變成了:自由、獨立、堅定。
無論身上的標籤是什麼,90後不過是在這個飛速建設的時代下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邁上自己的道路,投身於自己理想的事業中,做點對於自己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無論是在感情上、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中,90後這一代對於前代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們想要活出自我、堅持本心。
很多人一說起90後,似乎總會想到「啃老」這一不太正面的詞語。
殊不知,現在的90後,大的已經年過30,而立之年,小的也已經學業完成,步入社會,正在面臨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在加之大多數90後因為生育政策的原因幾乎是獨生子女,這樣他們比起80後、70後所面臨的養家餬口會遇到的困難更大。
他們不但需要努力工作賺錢養家,還需要時時寶成自己的收入增長,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進行拼搏。
據調查顯示,這屆90後單身青年中,有超過一半的人表示,月入過萬才能有安全感,還有百分之20的人表示,月收入1.5萬才會感到足夠的安全感。
在對90後經濟狀況的調查中,其中的數據顯示,受到調查的90後,本職收入與副業以及其他收入,月薪平均8k左右,存款在3-10萬左右和零存款的90後,各自佔了百分之30。
從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在參與調查的90後中,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是零存款。
但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90後面對買房、結婚等各種事情,所需開銷會很大
《90後單身人群白皮書》曾做過一項調查,一半左右的90後至今都換過2-3份職業。
90後比起80後、70後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後者的人生已經過了將近一半了,他們沒有勇氣再讓工資斷層這種事發生,他們追求的只有工作穩定,每月有固定收入來源。
前者似乎多了些勇氣,更願意去試一試,趁著年輕,他們有機會去挑選衣蛾適合機子,並且自身也喜歡的職業去做。
對於90後的調查還有很多,有數據顯示,這一屆90後百分之30以上的人都會有副業收入,並且副業比之本職收入差距不大。
當我們還抱著90後啃老的刻板印象時,其實很多90後已經攢夠了錢買車付房子首付。
90後對「性生活」似乎不抱太多期待
網絡上我重拳出擊,花式撩妹,但到了線下,卻連見個面都畏畏縮縮;朋友圈發著「什麼時候才能脫單啊,已經不想再當單身狗」;可真到相親環節,卻又開始猶豫不決,理由不斷。
不管什麼性別,年齡越大,越會對婚前性行為抱持贊同態度,90後的單身女性,只有3成不到同意婚前性行為,這一數據出自前幾年的《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
潘綏銘教授曾經有針對18-29歲的人群的調查,在2000年的時候,男性和女性「無性趣」的佔比分別為5%和13%,到了2015年,這一數據已經翻了好幾番。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這屆90後對性生活不抱期待,對性的滿意度很低。
有數據顯示,90後單身青年空窗期超過3年的,佔比超過三分一
還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人,是母胎solo;從生下來到現在,還沒戀愛過。
雖然這屆90後總在網絡上說著好想要談戀愛啊,但到了閒暇時間,他們只會選擇宅在在家追劇打遊戲。
90後還可分為90後和95後,其中95後喜歡在閒暇之餘追劇玩遊戲,90後就比較喜歡外出和朋友聚餐唱k。
80後的人此時已近40,步入中年期的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年齡增長所帶來了身體上的亞健康,他們邁著步子加入了健身大隊。
打遊戲的時候,騷話連篇,不打遊戲的時候,連個麥也要打個哆嗦
單身太久後就忘記了與異性的相處方式,也忘記了如何表達愛意。
當我們在談論「90後對性生活不抱期待」,倒不如說,90後在選擇愛情、戀愛、婚姻這些事上,變得更加謹慎了。
因為有過失望,有過付出卻得不到回報,所以他們就像對待工作生活一樣對待愛情,變得小心翼翼,謹小慎微。
作者 | 湯先生編輯 | 湯先生參考資料: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和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