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體驗能力受損或者缺失,亦即快感缺乏多見於罹患神經精神疾病的患者。新近研究認為,愉快體驗能力至少由兩個成分構成,期待性與即刻愉快體驗。其中,期待性愉快體驗是指對未來正性刺激預期時所產生的快樂,而即刻愉快體驗則是指當下的快樂感受。已有大量證據指向中腦邊緣系統通路在期待性愉快體驗中所產生的重要作用,然而,對於該環路各子區域的相互作用機制,如黑質/腹側被蓋區域與伏隔核在期待正性刺激時的有效連接仍不甚明朗。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神經心理與應用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組陳楚僑團隊探討了獎勵期待過程中的神經機制。他們使用動態因果模型(Dynamic Causal Modeling, DCM)的方法探究了健康人群在期待金錢獎勵時的獎賞環路。動態因果模型被廣泛用於探討腦區激活間的因果聯繫,與傳統基於相關分析的腦功能連接不同的是,動態因果模型能夠幫助澄清腦環路的作用方向。此次共有26名健康被試參與該研究,並在磁共振儀器內完成了一項金錢獎勵延遲任務,該任務被設計用於探討期待及消費金錢獎勵時的神經機制。結果顯示,黑質/腹側被蓋區域、伏隔核與丘腦均在對贏錢或者輸錢的預期時激活。在囊括這三個腦區的最優模型中顯示黑質/腹側被蓋區域直接作用於伏隔核與丘腦。陳楚僑團隊同時發現,贏錢的條件能夠調控黑質/腹側被蓋區作用於伏隔核的有效連接,且該調控連接是與主觀期待性愉快體驗呈顯著正相關的。
綜上,研究結果提示在期待金錢獎勵時的中腦邊緣通路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被主觀期待性愉快體驗所預測的,同時,這些結果有助於揭示精神分裂症抑或其它神經精神疾病相關快感缺失背後的神經病理機制。
該研究受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和北京百名科技領軍人才項目資助。現已在線發表於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論文信息:Li, Z., Yan, C., Xie, WZ, Li, K., Zeng, YW, Jin, Z., Cheung, EFC, Chan, RCK.*. (2015). Anticipatory pleasure predicts effective connectivity in the mesolimbic system. 9:217. doi: 10.3389/fnbeh.2015.00217
研究發現期待性愉快體驗可以預測中腦邊緣系統的有效功能聯接
愉快體驗能力受損或者缺失,亦即快感缺乏多見於罹患神經精神疾病的患者。新近研究認為,愉快體驗能力至少由兩個成分構成,期待性與即刻愉快體驗。其中,期待性愉快體驗是指對未來正性刺激預期時所產生的快樂,而即刻愉快體驗則是指當下的快樂感受。已有大量證據指向中腦邊緣系統通路在期待性愉快體驗中所產生的重要作用,然而,對於該環路各子區域的相互作用機制,如黑質/腹側被蓋區域與伏隔核在期待正性刺激時的有效連接仍不甚明朗。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神經心理與應用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組陳楚僑團隊探討了獎勵期待過程中的神經機制。他們使用動態因果模型(Dynamic Causal Modeling, DCM)的方法探究了健康人群在期待金錢獎勵時的獎賞環路。動態因果模型被廣泛用於探討腦區激活間的因果聯繫,與傳統基於相關分析的腦功能連接不同的是,動態因果模型能夠幫助澄清腦環路的作用方向。此次共有26名健康被試參與該研究,並在磁共振儀器內完成了一項金錢獎勵延遲任務,該任務被設計用於探討期待及消費金錢獎勵時的神經機制。結果顯示,黑質/腹側被蓋區域、伏隔核與丘腦均在對贏錢或者輸錢的預期時激活。在囊括這三個腦區的最優模型中顯示黑質/腹側被蓋區域直接作用於伏隔核與丘腦。陳楚僑團隊同時發現,贏錢的條件能夠調控黑質/腹側被蓋區作用於伏隔核的有效連接,且該調控連接是與主觀期待性愉快體驗呈顯著正相關的。
綜上,研究結果提示在期待金錢獎勵時的中腦邊緣通路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被主觀期待性愉快體驗所預測的,同時,這些結果有助於揭示精神分裂症抑或其它神經精神疾病相關快感缺失背後的神經病理機制。
該研究受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和北京百名科技領軍人才項目資助。現已在線發表於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論文信息:Li, Z., Yan, C., Xie, WZ, Li, K., Zeng, YW, Jin, Z., Cheung, EFC, Chan, RCK.*. (2015). Anticipatory pleasure predicts effective connectivity in the mesolimbic system. 9:217. doi: 10.3389/fnbeh.2015.00217
研究發現期待性愉快體驗可以預測中腦邊緣系統的有效功能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