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揭示高分裂型特質個體表現出皮層紋狀體功能連接異常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分裂型特質指與精神分裂症譜系病理學相關的高危特質。已有研究提出社會快感缺失(即在人際交往中的愉快體驗的降低)是精神疾病的有效預測因素之一。然而,現有的大部分研究仍局限於行為學研究,缺少在腦結構和功能方面的證據。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陳楚僑研究組及其合作者率先啟動了我國大陸第一個探討分裂型特質個體的行為和神經機制的大範圍縱向追蹤研究。該項目以識別精神疾病的風險和保護因素、未來實現即時有效的管理和幹預為目標,通過靜息態腦影像數據,比較了高社會快感缺失個體(n=21)與對照組(n=30)的皮層紋狀體功能連接,並探討了情緒加工與皮層紋狀體功能連接之間的關係。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高社會快感缺失個體表現出腹側紋狀體與前扣帶皮層、腦島、背側紋狀體與運動皮層之間的功能連接增強;而背側紋狀體與後扣帶皮層的功能連接降低。同時,研究還發現腹側紋狀體和前額葉皮層之間的功能連接與期待型愉快體驗和情緒表達抑制有關。

  該研究提示分裂型特質,特別是社會快感缺失可能與獎賞系統功能連接的早期改變有關。未來在高危群體和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研究能夠為更好地理解精神疾病的發生發展提供證據。

  該研究受中國科學院B類戰略先導專項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資助。目前已經在線發表於Psychological Medicine。

  論文信息:Wang, Y., Liu. W. H., Li, Z., Wei, X. H., Jiang, X. Q., Geng, F. L., Zou, L. Q., Lui, S. Y., Cheung, E. F. C., Pantelis, C., Chan, R. C. K.* (2015). Altered corticostriat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individuals with high social anhedonia. Psychological Medicine, doi:10.1017/S0033291715001592.

    文章連結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健康人群分裂型特質與紋狀體-皮層功能連結有關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行為、認知和運動等方面的功能異常,被認為與「皮層-紋狀體-丘腦-皮層環路」有關,其中紋狀體是這一環路中的關鍵腦區之一。最近的元分析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分裂型特質群體,紋狀體突觸前多巴胺合成增多。
  • 心理所揭示大腦皮層形態和功能的關聯
    同時,該研究的結果可對一些尚未應用於某問題(如精神分裂症)的測量進行預測,如根據顳上回的皮層體積(結構測量)與度中心度(功能測量)的共變關係,研究人員可由已知的精神分裂症的顳上回體積異常預測顳上回的度中心度異常,進而在實際數據中驗證。
  • 心理所合作研究發現大腦內在功能架構反映人格特徵
    「大五」人格特質的大腦內在功能架構人格或者個性特徵是指人面臨眾多環境刺激時所表現出的獨特、穩定而持久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探討大腦的功能架構如何反映人格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論題,部分原因在於很難設計出適當的任務對個性進行測量。靜息態功能連接(RSFC)技術不依賴任何特定的任務,可以探測大腦內在功能架構。最近,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左西年與其國際合作者一起,使用RSFC技術對人格特徵的大腦功能架構研究這一難題進行了初步嘗試。
  • 心理所開發出衡量人腦功能活動動態穩定性的新指標
    該文章作者開發了一種衡量人腦功能活動動態穩定性的新指標,揭示了穩定性指標在大腦不同網絡間分布的規律,證明了該指標在被試處於靜息態和接收自然刺激條件時的變化模式。人類的大腦能夠既靈活又穩定地接收和處理來自內外部環境紛繁複雜的信息,其關鍵在於分布式的神經連接可以對信息形成穩定的表徵。
  • 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覺統合功能受損與其小腦激活減弱相關
    神經軟體症是指在運動協調、感覺統合以及抑制功能上的一系列輕微損傷,廣泛見於分裂型特質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級家屬等精神分裂症譜系群體腦結構研究證據表明,神經軟體症尤其是運動協調異常可能與皮層-丘腦-小腦-皮層環路異常,然而,尚無針對精神分裂症譜系感覺統合異常的腦功能研究。因此,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覺統合的腦功能機制探討,有助於理解其在精神分裂症發生發展中的作用,並據此發現新的診療標靶。
  • Human Brain Mapping|中國作者高被引論文集錦
    Human Brain Mapping 每年都會進行中國作者高被引論文遴選工作,根據文章發表後第二年產生的被引量,選出排名前十的文章。以下是根據2019年被引數據遴選出的中國作者高被引論文,所有論文皆可免費閱讀和下載。1.
  • PNAS揭示腸腦軸的神經連接-皮層控制胃功能的亞區
    關於腸腦軸連接的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將腸道及其微生物組信號與腦功能改變聯繫起來的傳導通路上。胃功能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經系統的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介導的,副交感神經纖維來自左、右迷走神經,對胃腸道的調控主要是興奮性的,增加胃分泌物並增強進食時平滑肌收縮的模式(1)。 而來自於腹腔神經節的交感神經對胃腸道的整體作用是抑制性的,減緩了胃腸道的運輸和分泌。
  • 研究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朱學良課題組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  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Mol Psychiatry:氯胺酮調節大腦額葉紋狀體迴路|腦科學導讀62期
    頂刊導讀目錄 1,社會互動的多大腦框架2,利用功能磁共振腦動態性研究人類行為和精神病理學的多面性3,凝視偏轉揭示了如何通過凝視暗示提取眼睛後面的思維4,中度酒精暴露後海馬位置細胞表徵和theta節律發生改變5,氯胺酮調節抑鬱和健康個體的額葉紋狀體迴路1,社會互動的多大腦框架期刊
  • 尾狀核(caudate)——神經網絡連接
    這些棘頭是棘狀神經元與傳入紋狀體的軸突形成突觸的部位。輸入紋狀體的軸突主要來自大腦皮層,丘腦和杏仁體。這些軸突進入紋狀體後,展出覆蓋範圍甚大的側枝,與大量紋狀體神經元形成突觸。反過來,每個紋狀體神經元也和大量的輸入軸突形成突觸。據估計,每個棘狀神經元接受來自7500-15000個不同軸突的輸入。這種連接模式類似於小腦的平行纖維和普肯野細胞(Purkinje cells)的連接模式。
  • 伏隔核和聽覺皮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預測音樂的獎勵價值
    ~先前的研究表明,聽音樂不僅涉及聽覺皮層,也涉及情感區域和獎賞相關的中腦邊緣迴路。此外,多巴胺也介導了紋狀體的這種反應。音樂的主要情感影響是由通過例如延遲、期待和驚奇的時間根源現象的預期所激發的。3.2 NAcc功能連接性的變化與音樂可取性的增加有關1)與不想再聽的音樂相比,當人們聽到他們認為非常想聽的音樂時,NAcc和其他皮層下和皮層下區域之間的連通性顯著增強,如下圖A。2)與靜息狀態相比,這些區域在所有音樂評估條件下都表現出同樣高的活躍度,如下圖B。
  • 附屬瑞金醫院聯合中科院神經所揭示重度強迫症手術治療的神經環路...
    該研究通過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重度強迫症患者術前和術後額葉-紋狀體相關環路的功能連接變化,以及臨床症狀改善的關係,並利用術前額葉-紋狀體功能連接來預測手術後患者的臨床改善狀況,首次發現腹側和背側額葉-紋狀體功能通路分別對應著手術治療的作用機制和預測因子,為利用功能影像生物標記來指導臨床治療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 DSM5分裂型人格障礙 (STPD) 診斷標準
    分裂型人格障礙的基本特徵是一種社交和人際關係缺陷的普遍模式,表現為對親密關係感到強烈的不舒服和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減弱,且有認知或感知的扭曲和古怪行為
  • 網路遊戲成癮者腦結構和功能存在特徵性異常
    由於其潛在的心理及社會危害性,業內對網路遊戲障礙(IGD)的研究興趣日益濃厚,針對IGD的腦影像學研究證據也在不斷累積中。. 2018)此外,網遊成癮者左側尾狀核與雙側後扣帶回、右側額葉中部之間的功能連接增強,且成癮症狀嚴重性和左側尾狀核與右側額葉中部之間功能連接的強度呈正相關(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