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社交欲望、精神分裂症患者、新低溫催化法、洩殖腔化石、痤瘡
科技話題:微波測量靈敏度、動物社交欲望、精神分裂症患者、新低溫催化法、洩殖腔化石、痤瘡 2020-11-0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科技話題:微波測量靈敏度、動物社交欲望、精神分裂症患者、新低溫催化法、洩殖腔化石、痤瘡
——中國科學院網站3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覺統合功能受損與其小腦激活減弱相關神經軟體症是指在運動協調、感覺統合以及抑制功能上的一系列輕微損傷,廣泛見於分裂型特質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級家屬等精神分裂症譜系群體。
-
腦科學日報:可穿戴設備幫助ALS患者交流;「走進」身體看細胞
患者的感覺統合功能受損與其小腦激活減弱相關來源:中科院心理所神經軟體症是指在運動協調、感覺統合以及抑制功能上的一系列輕微損傷,廣泛見於分裂型特質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級家屬等精神分裂症譜系群體。
-
幹細胞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應用價值
精神分裂症一種神經系統嚴重受損的精神障礙類疾病,發病以青壯年為主,病程多遷延,主要症狀包括情感、思維、行為、感覺、精神活動等異常,嚴重者精神殘疾與精神衰退,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效果欠佳。2019年全國調查發現精神分裂症終身患病率約為0.5%。
-
科學家用一個微型麥克風,找到了隱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腦中的聲音
無聲語言雖然只是在腦中想像說話,但科學實驗已經證明,想像同樣可以激活大腦中相關的腦區,只是強度稍弱。也就是說,在我們想像說話時,顳葉和運動皮層同樣被激活,只是發放出的信號相對弱一些,相應的發出話語的肌肉接收到的刺激也弱,也就發不出我們耳朵能聽到的聲音了。
-
科學家發現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大腦結構異常
抑鬱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在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佔比高達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與心理社會功能受損、自殺風險及高復發率均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闡明伴發抑鬱患者具有特異性行為和腦形態學特徵。
-
心理所發現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大腦結構異常
抑鬱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在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佔比高達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與心理社會功能受損、自殺風險及高復發率均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闡明伴發抑鬱患者具有特異性行為和腦形態學特徵。因此,將抑鬱症狀作為獨立的精神分裂症診斷依據始終飽受爭議。
-
精神分裂症與雙相障礙患者的就業情況——一項全國性人群研究
精神障礙是全球範圍內工作年齡人群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精神分裂症及雙相障礙對職業功能的影響尤其顯著。儘管功能轉歸總體優於精神分裂症患者,但相當一部分雙相障礙患者的職業及社會功能同樣嚴重受損,即便是在心境正常的情況下。
-
心理所發現IL-10和COMT基因多態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功能上的...
已有研究表明,攜帶A型位點的個體具有更高的IL-10水平,因此炎性水平更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較低,即使患病,認知功能也會更好一些。以上兩個遺傳位點都與認知功能及精神分裂症有關,但是目前尚未有研究合併考慮到以上兩個來自不同系統的遺傳位點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認知功能的影響。基於此,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向陽研究組助理研究員王傑思等開展了一項針對性研究。
-
柳葉刀綜述:精神分裂症(上)_柳葉刀_精神分裂症_診斷_醫脈通
陽性症狀可通過治療緩解與復發,而陰性症狀與認知症狀更傾向於遷延為慢性,並造成社會功能受損。精神分裂症通常發病於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早期,存在較長的前驅期。儘管個別患者在前驅期內即表現出認知及社會功能受損,但一般情況下精神分裂症起病較為突然,發病前個體的功能水平通常良好。
-
多篇文章聚焦精神分裂症研究新成果!
這些罕見的突變也更有可能影響大腦和突觸功能。神經突觸協調神經元之間的通訊;神經突觸的分布和激發最終負責學習、記憶和腦功能。這些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鑑定出的基因和途徑有助於了解所有人群的精神分裂症風險。在非洲人群中開展的進一步研究也可能為設計更有效的治療提供潛在機制。
-
非症候群型唇顎裂患者語言相關腦區結構和功能研究進展
目前國內外靜息態fMRI研究主要應用於研究正常人的腦功能網絡、認知、幻聽、注意缺陷多動症候群、精神病分裂症、癲癇等,這些研究均從腦功能網絡及腦區間相互作用關係研究視覺、聽覺、認知、運動等方面。目前尚未見到有關NSCL/P靜息態fMRI語言腦區研究的相關報導。
-
JAMA:穀氨酸鹽與精神分裂症
這一研究結果提示,穀氨酸鹽在精神分裂症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磁共振波譜學分析顯示,在基線時,24名精神病初發的受試者右側「聯合紋狀體」(associative striatum)中穀氨酸鹽的平均水平為31.34IU,而這一數字在18名精神健康對照中為28.23IU。這一對比趨勢與研究者所設想的相符。
-
第二節腦結構及主要功能
2.腦幹是由延髓、腦橋和中腦構成的腦幹它具有維持個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生理功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體溫和睡眠等3.腦幹的網狀結構位於腦幹中央區域,由縱橫交織的神經纖維及散在的神經細胞核團組成。他包括:1網狀激活系統(上行激活系統):使大腦保持醒覺狀態,皮質意識清晰,對各種傳入信息有良好的感知能力。
-
精神分裂症為什麼會出現幻覺?
來源: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1928年的6月,天才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出生了。人們對他的認識,除了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以外,還有他曾與精神分裂症抗爭了30多年。著名的好萊塢經典電影《美麗心靈》以他為原型,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他潛心研究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在愛的支持下與疾病抗爭,最終獲獎的故事。
-
心靈深處的湍流:解讀自閉症與精神分裂症
恰恰是這種缺乏責任感,會導致患者在認知方面出現一些問題。而這通常被稱作執行力弱。 幻覺、妄想和精神錯亂,這三大類症狀構成了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另外還有一些患者表現出來的特殊行為,比如說躁狂抑鬱或者一些攻擊性行為。
-
CCRT對精神分裂症認知功能的研究進展
[1]魏欽令,鄭倆榮,胡冰,等.首發未服藥精神分裂症患者腦彌散張量成像的基於體素分析[J].中華神經醫學雜誌,2011,10(9):926-928.[2]Mesholam-Gately RI,Giuliano AJ,Goff KP,et a1.
-
研究發現與精神分裂症有關的大型轉運蛋白
近日,發表在《生物化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綜合細胞材料科學研究所Kazumitsu Ueda領導的研究團隊提供了證據,證明ABCA13蛋白被破壞的小鼠表現出精神分裂症的標誌性行為。
-
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進展
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公共衛生難題,由於該類疾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對其診療常存在困難。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報導許多非編碼變異與精神疾病相關,這些變異是否存在生物學功能及相關機制仍需探索。
-
立體定向手術「重啟」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腦
這是28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小周,1個月前跟醫生的對話,她的病情讓整個家庭面臨崩潰。幸運的是,在接受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II科腦立體定向手術治療後,她成功走出了「精神迷宮」。1月7日複診時,她已基本恢復正常生活。8年前,成績以優異的小周就讀於武漢一所985名校,一家人都在憧憬她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