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穀氨酸鹽與精神分裂症

2020-11-22 醫脈通


一項新近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1, 2013)的研究指出,經成功的抗精神病治療後,精神病初發患者的腦內穀氨酸鹽水平恢復正常。這一研究結果提示,穀氨酸鹽在精神分裂症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磁共振波譜學分析顯示,在基線時,24名精神病初發的受試者右側「聯合紋狀體」(associative striatum)中穀氨酸鹽的平均水平為31.34IU,而這一數字在18名精神健康對照中為28.23IU。這一對比趨勢與研究者所設想的相符。


經過為期4周的治療,這24名患者的陽性與陰性症狀量表(PANSS)得分顯著下降,從94.5分下降至58.7分,穀氨酸鹽水平也隨之下降至29.25IU;而對照組則維持在27.9IU。


穀氨酸鹽水平的下降與PANSS量表總體精神病理學子量表得分的下降顯著相關。


這一研究結果與先前的一項結論一致,即神經發育異常造成腦內穀氨酸能神經遞質紊亂,進而引發精神分裂症。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研究者Ariel Graff-Guerrero及其團隊指出:「更強的穀氨酸鹽暴露對皮質造成了毒害作用,這或許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精神分裂症的衰退性病程;穀氨酸能遞質紊亂的終極效應或許就是多巴胺能失調。」


研究者同時評估了受試者右側小腦皮質中的穀氨酸鹽水平,因為小腦皮質多巴胺受體較少,多巴胺能傳入亦少。與對照相比,基線時患者的穀氨酸鹽水平輕度升高,但具有顯著性差異(24.46 vs 22.24)。治療對於這些數字沒有明顯影響(25.19 vs 23.88 ),但兩者的差異不再具有顯著性差異。


研究者指出,該研究推測穀氨酸鹽水平變化與多巴胺能有關,但結論並沒有直接給予印證。


編譯自:Glutamate role in schizophrenia likely,medwireNews 23 August 2013


相關閱讀: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中外有別」

                 精神分裂症譜系障礙前瞻記憶研究取得新進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已存在異常面孔情緒識別

                 改變神經調節素1水平可逆轉精神分裂症樣表型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柳葉刀綜述:精神分裂症(上)_柳葉刀_精神分裂症_診斷_醫脈通
    精神分裂症通常表現為精神病性障礙,根據DSM-5,精神分裂症的鑑別診斷重點包括情感性精神病(重性抑鬱或雙相障礙伴精神病性特徵),其他密切相關的非情感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礙、精神分裂樣障礙、短暫精神病性障礙、雙相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等),酒精或其他物質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礙,以及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礙。
  • 幹細胞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應用價值
    精神分裂症一種神經系統嚴重受損的精神障礙類疾病,發病以青壯年為主,病程多遷延,主要症狀包括情感、思維、行為、感覺、精神活動等異常,嚴重者精神殘疾與精神衰退,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效果欠佳。2019年全國調查發現精神分裂症終身患病率約為0.5%。
  •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
    Painting by Person with Schizophrenia(上圖為一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繪製)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have disturbing, frightening thoughts and may have trouble
  • 精神分裂竟是這樣引起的!精神分裂症病因
    佳學基因導讀:在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是發病率很高的,所以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會擔心自己的病是否會遺傳給孩子,或者會不會隔代遺傳。那麼,精神分裂症是否會遺傳?如何阻斷後代遺傳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基因解碼專家是怎麼說。
  • 精神分裂症為什麼會出現幻覺?
    來源: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1928年的6月,天才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出生了。人們對他的認識,除了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以外,還有他曾與精神分裂症抗爭了30多年。著名的好萊塢經典電影《美麗心靈》以他為原型,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他潛心研究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在愛的支持下與疾病抗爭,最終獲獎的故事。
  • 精神分裂症的常見症狀具體的是什麼
    核心提示:精神分裂症這種疾病嚴重的影響到正常人的生活,很多的兒童也會出現這種疾病,對患者的身體危害極大,所以家長必須要注意孩子的變化情況,而且要注意一些常見的症狀,很多的10歲兒童也會出現這種疾病。那麼,精神分裂症的常見症狀都有哪些呢?
  •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狀及表現有哪些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如果人們患有這種疾病,就會出現一些異常表現,有的人可能會出現幻想、抑鬱或者焦慮症,如果長期不治療,還有可能會出現認知障礙,人們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就會下降,而且有可能會出現自殘的傾向。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對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顯然是不利的。
  • 精神分裂症基因存在罕見變體
    精神分裂症基因存在罕見變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3:43:29 英國卡迪夫大學Michael J. Owen和Michael C.
  • 幹細胞對精神分裂症的新探索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種高致殘率的精神疾病,其發病機制有多種假說,如神經幹細胞的發育障礙、免疫功能減退、增殖水平降低引起神經網絡失衡等。2020年4月,我國學者黃等人報導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對精神分裂症的應用前景,他認為目前精神分裂症的臨床面臨的困境是其陰性症狀和認知功能障礙難以緩解,利用幹細胞改善上述症狀的治療策略是全新的思路。
  • 王強:精神分裂症的誤解與事實
    王強:這個問題其實就談到了精神病或者是精神分裂症病因。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我們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還是不完全清楚。目前的主流醫學主要是從生物醫學的角度來認識,認為這是一個大腦的疾病。王強: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精神分裂症的話,還是有失偏頗。因為當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發病的時候,他受到自己幻覺妄想的支配,他的想法是我們不能夠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同時他還有正常的思維,這也是我們稱之為精神分裂症的一個理由。它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說的「神分裂症就是一個人分成兩個人格」,並不能這樣理解。
  • 精神分裂症和COVID-19患者的健康差異
    韓國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與嚴重COVID-19感染風險的增加有關。COVID-19共病精神分裂症患者與非共病患者之間的健康結果和護理是否存在差異,目前尚不清楚。 共計50750例患者納入分析,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823例,平均年齡為71歲。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有可能是女性、年輕吸菸者、被收容、患有痴呆症、在大學(相對於公立或私立)醫院住院,並且住院時間更長。
  • fMRI可識別精神分裂症的嚴重程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利用神經成像技術尋找精神疾病的生物標誌物。 埃德蒙頓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 in Edmonton)及IBM的TJ沃森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大腦連通性的差異不僅可以預測哪些患者患有精神分裂症,還可能預測具體症狀的嚴重程度。
  • 心靈深處的湍流:解讀自閉症與精神分裂症
    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對精神疾病做分類的科學家,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都是由他甄別分類的。彼時,他研究了精神分裂症之後,將其命名為「早發性痴呆」。 到了1911年,瑞士精神病專家厄根·布洛伊勒(Eugen Bleuler)認為,精神分裂症實際上不是痴呆。因為痴呆是不可逆的過程,它只會越來越嚴重,但是精神分裂症實際上是可以醫治的。
  • 廣州精神分裂症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那麼,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因素是什麼呢?下面,請=專家為大家做一下簡單介紹。   精神分裂症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在治方面目前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控制的好,可以保證終身不復發。許多人認為精神分裂症就是瘋子,其實,這是不公平的一種說法。精神分裂症病人很多跟正常人沒什麼區別,只是受到強烈刺激的時候才會發病。導致精神分裂症主要有六大因素:  環境因素。
  • Nat.Medicine:科學家發現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新藥
    生物谷報導:一項臨床試驗發現,一種以穀氨酸調控的神經傳遞素為靶標的新藥能有效地治療精神分裂症,新成果發表在9月號的《自然—醫學》期刊上。    以前的研究反覆顯示,穀氨酸調控神經傳遞素的變異與精神分裂症相關,但一直缺少這種關聯性的有力證據。
  • 一種關於精神分裂症新多巴胺假說
    生物精神病學提出了一個特殊的問題:「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說」,新研究致力於理解多巴胺信號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這個問題由來自紐約州石溪布魯克大學的生物精神病學副編輯Anissa Abi-Dargham博士,彙編總結七篇當前知識和新見解的綜述。
  • 西安楊森上市精神分裂症長效針劑善思達
    西安楊森製藥公司用於抗精神分裂症的長效針劑善思達,日前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在中國正式上市。對於佔我國疾病總負擔超過20%的精神疾病來說,如何降低精神疾病的復發,降低精神疾病的擔負,已經成為政府和醫務工作者都應該高度重視的公共衛生問題。
  • 多篇文章聚焦精神分裂症研究新成果!
    (沒有證據表明科薩人有極高的精神分裂症風險)。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從909個經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和917個生活在南非的對照者體內採集的血液樣本。他們的研究表明,與沒有精神分裂症的對照者相比,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更有可能攜帶罕見的破壞性的基因突變。這些罕見的突變也更有可能影響大腦和突觸功能。神經突觸協調神經元之間的通訊;神經突觸的分布和激發最終負責學習、記憶和腦功能。
  • 精神分裂症和人格分裂症有什麼不同?
    說起精神分裂症,相信很多人會聯想起人格分裂,其實這兩種疾病完全不是一種疾病,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講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不同?精神分裂,最典型的是大腦中有一道外來聲音,可以在腦中和自己對話。灌輸荒誕、別人不可理解的東西,而當事人往往深信不疑陷入其中。有的會產生幻覺,但人還是那個人。精神痛苦也是當事人可感知的,能發現問題及時看醫。
  • 精神分裂症風險遺傳基因調控機制初步揭示
    精神分裂症風險遺傳基因調控機制初步揭示 2019-02-21 05  科技日報昆明2月20日電 (記者趙漢斌)記者20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利用功能基因組學方法,初步揭示了精神分裂症風險遺傳變異對靶基因的調控機制,為深入解析精神分裂症的遺傳機制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