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學基因導讀:在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是發病率很高的,所以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會擔心自己的病是否會遺傳給孩子,或者會不會隔代遺傳。那麼,精神分裂症是否會遺傳?如何阻斷後代遺傳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基因解碼專家是怎麼說。
奶奶患精神分裂症,孫子卻不幸遺傳
甘肅王先生的兒子王小貝(化名),今年已滿19歲,1年前正在上高三的小貝得知父母離異的消息後仿佛一下子變了一個人,非常敏感多疑,總覺得同學們都在背後議論他,嘲笑他,再加上高考壓力大,使得小貝整個人都處在崩潰邊緣,變的更加冷漠,也不理會別人對他的關心,2個月後老師和同學發現小貝表情總是呆呆的,有時喜歡坐在座位上喃喃自語,或者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動作,立即和小貝的父親進行了溝通,王先生離異後便獨自和小貝一起生活,因為平時工作忙,忽略了對小貝的關係和照顧,得知孩子的一系列異常表現後,王先生慌了,因為小貝的症狀和王先生母親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狀非常相似,難道小貝遺傳了奶奶的精準分裂症?帶著這樣的疑問,王先生帶著小貝去了當地的市醫院,醫生給小貝做了一些列檢查,並詢問了家族史,初步診斷是遺傳性精神分裂症。這時,王先生非常自責,為什麼沒有早點觀察到孩子的異常,如果早一些開導關心孩子,或許就不會發展成這樣
還有,王先生很疑惑,他自己快50歲了,怎麼自己什麼事都沒有,兒子卻遺傳了奶奶的精神分裂症呢?難道是因為隔代遺傳?
為此王先生找到了基因解碼,希望通過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鑑定,了解小貝的患病原因。於是送檢了小貝、王先生、王先生妻子及小貝奶奶的3ml血液樣本進行致病基因鑑定。
致病基因鑑定找出隔代遺傳的秘密
佳學基因對小貝的血液樣本進行了全面的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分析,基因解碼顯示,小貝在GRM7基因的兩個位點發生雜合致病性突變( c.1312C>A ,p.Pro438Thr; c.461T>C,p.Ile154Thr),該突變影響了編碼蛋白的功能,從而導致精神分裂症。家系驗證分析結果顯示:小貝奶奶在GRM7基因上發生了純合突變(c.1312C>A ,p.Pro438Thr),王先生攜帶了一個雜合突變( c.1312C>A ,p.Pro438Thr),王先生妻子攜帶了一個雜合突變(c.461T>C,p.Ile154Thr)。
佳學基因,從基因解碼到基因矯正!
出具報告後,基因解碼諮詢師對王先生進行了報告解讀,GRM7基因突變導致的精神分裂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根據基因解碼結果,小貝分別遺傳了父親和母親的致病基因,構成了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複合雜合突變,在外界環境的誘發下而發病。而小貝父親攜帶的那條致病基因遺傳至小貝的奶奶。也可以這麼說,小貝遺傳了奶奶的一條致病基因,遺傳了小貝母親一條致病基因,而導致發病。
基因解碼專家提示,大家平常所說的隔代遺傳是不準確的,如果小貝母親不攜帶致病基因,並排除小貝自發突變的可能性,小貝即使遺傳了一條奶奶的致病基因,頂多是像爸爸那樣的攜帶者,並不會發病。因此,如果家中有遺傳病家族史,備孕前應夫妻雙方應進行基因解碼,明確夫妻各自是否攜帶致病基因,了解後代遺傳的可能性,及早採取措施,生育健康寶寶。
如何阻斷遺傳病在家族的傳播?
遺傳病是指由上一代傳遞下來的基因信息變化引起的疾病,是由於受精卵形成前或形成過程中遺傳物質的改變造成的疾病。有的遺傳病在出生時就表現出來,也有的出生時表現正常,而在出生數日、數月,甚至數年、數十年後才逐漸表現出來。
實際上,遺傳病是一種基因病,而基因病不一定是遺傳病。基因病可以只在自己身上出現,不繼續傳給子女,而遺傳病一定具有向後代傳遞的可能。遺傳病發生時間不同、發生的強度不同、進行幹預和治療的方式也千差萬
佳學基因,從基因解碼到基因矯正!
但是,隨著基因解碼技術和基因矯正技術的不斷成熟,對遺傳病、基因病幹預和治療的準確度和效果都會大幅度的提高。而目前,正是這一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具有遺傳病的家族和患者,誰先採用基因解碼技術和基因治療技術,誰就最有可能贏得這一技術體系所帶來的驚人效果。因為很多疾病都是由基因序列的變化引起的,而且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原因,從而使藥物的研究開發出現了變化。大量的藥物只有少量的患者,出現了藥物找不到患者,而患者也找不到藥物的情況。
致病基因鑑定基因解碼可以為患者找到發病原因,並通過醫療研究渠道為患者找到基因病的治療性藥物,從而為絕望的遺傳病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同時,基因解碼專家指出,致病基因明確後,可以通過產前診斷或採用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避免後代遺傳致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