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納什: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vs 諾貝爾獎獲得者

2020-11-27 健康界

在201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納什面對媒體記者 攝影/張星海

諾貝爾獎得主,著名博弈論創始人,電影《美麗心靈》主人公原型約翰·納什近日在美國遭遇車禍逝世。也許你也曾為電影中納什的經歷動容,但藝術源於生活卻不等同於生活,作為一個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天才納什」真實的生活軌跡是怎樣的呢?下面來看兩位專業醫生的分析。

納什生於1928年,30歲之前既聰明又努力,在年輕人裡頗有成就,沒有出現任何精神症狀,這正符合了偏執型精神分裂症起病較晚的特點。其妻子回憶,在1958年納什30歲的時候,他的行為開始有些古怪,他堅信所有戴紅領帶的人都是一個政治陰謀團體的成員,並要加害自己,隨後納什還寫信給大使館稱這個團體要成立一個新政府,此時納什出現了偏執型分裂症最具特徵性的症狀:關係妄想和被害妄想。

約翰·納什和妻子生前合影約翰·納什和妻子生前合影

隨著病情的進展,疾病逐漸影響到了納什的工作和生活,妻子也提出離婚的要求。在一次演講上納什表現的詞不達意,自說自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同事們終於發現了問題,將他送入精神病院,醫生發現納什除了堅信一些錯誤的觀念並無法說服(妄想)外,同時還有敏感多疑的性格,他在獨處時還會聽到耳邊有人在和自己低聲細語(幻聽),並伴有輕度的抑鬱情緒。於是納什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分裂症」。

在201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 攝影/張星海

納什在精神病院治療了9年,接受了藥物和胰島素昏迷治療等治療手段(這種治療手段現在早已停用,取而代之的是更安全高效的無抽搐電痙痙攣治療方式)。在患病以後,他並不承認自己的思維出了問題,並多次自行停藥。他堅信自己是對的,只不過大家不理解他的思維方式罷了,這也是精神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現象——對疾病缺乏「自知力」。自知力是指患者對自身精神病態的評價,有的患者終其一生也沒有恢復自知力,這就是精神疾病最可怕之處,很多患者家屬也曾抱怨過,患者認為自己沒病並私自停藥,導致疾病反覆加重甚至出現自殺、自傷、傷人等意外的經歷。

在201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 攝影/張星海

從納什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典型的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點,這與一般人印象裡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他沒有目光呆滯,沒有主動攻擊行為,沒有衣不掩體,沒有蓬頭垢面,沒有到處撿垃圾。這一類型的患者通常起病緩慢,性格敏感多疑,精神症狀通常表現為妄想和幻覺。妄想內容以關係妄想和被害妄想為主,患者會覺得別人的一舉一動都是針對自己的(關係妄想),有人跟蹤監視要殺害自己(被害妄想)等等,他們受妄想內容的支配做出一些另人難以理解的言行。比如,患者認為有「黑社會」監視自己,所以白天在家裡把所有的窗簾都拉上,自己藏在被子裡不敢出來。幻覺主要以幻聽為主,如患者獨處時會聽到有聲音在耳邊咒罵自己,或是命令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並不願意的事情。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可以保持完好,能夠進行正常的工作生活,當然如果不進行治療,病情仍會慢慢惡化,如果治療及時得當,就像納什一樣,即便是精神分裂症也擋不住「天才」的光芒。

納什在201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 攝影/張星海

可以說,當年納什患病的時代,在治療精神病方面的醫術還是很有限的。比如胰島素休克療法,它是指通過注射胰島素引起低血糖反應,達到治療精神症狀的目的,使用這種方法的患者感到痛苦亦很危險。到了今天,對於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方法有了質的飛躍,比如廣泛使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來說,具有良好療效且安全耐受性好。而且,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心理治療(尤其認知行為療法)對於改善精神症狀及情緒困擾有良好療效。另外,改良電休克治療及其他生物調控療法如經顱磁刺激療法(TMS),對於改善某些類型的精神症狀效果顯著。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精神病人的情感支持)

也許你認為「納什」是個特例,那下面讓我們看看那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名人們:爵士音樂家湯姆哈勒爾;百老匯之星米拉波普金;愛因斯坦的兒子愛德華·愛因斯坦;詹姆斯·沃森博士的兒子(沃森博士與人共同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並因此獲諾貝爾獎);萊昂內爾·超級碗殊榮的足球運動員奧爾德裡奇;偉大的鼓手詹姆斯·貝克·戈登;俄羅斯著名舞蹈家瓦茨拉夫·尼金斯基等等。所以,一旦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並不是被判了死刑,只要正確對待,積極治療,上帝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根據世衛組織數據:

精神分裂症影響著全球2.1億人口,它是一種可治癒的病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殺風險比其他人高50倍,自殺也是精神病患者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

每兩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中,就有一個沒有接受治療或照顧;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療可以通過社區來進行,通過積極的家庭和社區參與。

精神分裂症也是一種有顯著遺傳特徵的病症。如果父母有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病的機率達10-15%。現實中,約翰.納什的兒子同樣患有精神分裂症。

(作者黃晶、周福春為醫生;感謝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精神醫學及臨床心理科和北京安定醫院的支持)

(原文標題:天才納什: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真實生活)


相關焦點

  • 美麗心靈:數學天才,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納什的傳奇人生
    他是一個孤獨的天才,他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他也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他叫約翰·福布斯·納什。1947年9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入學儀式上,數學系主任做著鼓舞人心的演說:「是數學家贏得了世界大戰,是數學家破譯了日本密碼,也是數學家發明了原子彈,就像你我一樣的數學家。」
  • 《美麗心靈》:天才數學家納什的真實經歷,重現那段精神分裂時期
    「納什均衡」、「納什談判解」、「納什程序」、「德喬治-納什結果」、「納什嵌入」和「納什破裂」,這些都是享譽世界的數學、經濟學理論,誰會想到,他的是由一個身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寫出來的呢?而且他以此些理論和萊因哈德·澤爾騰於1994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納什讀大學期間,他由於性格孤僻,常常與人玩不到一起,顯得他一個人格格不入,或許這就是天才特有的一面。
  • 盤點那些患「精神分裂症」的名人們
    作者: 王濤(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話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沒有一個天才不是帶有幾分瘋癲的」。約翰 納什的故事就是最為典型的一例。
  • 約翰·納什——一位有著傳奇人生的數學天才
    約翰·納什——一位有著傳奇人生的數學天才 2009-08-28 17:53:52 來源:網絡來源
  • 「幽靈」天才 傳奇數學家納什
    生活中,常見的「價格戰博弈」「汙染博弈」「易自由與壁壘」這3種現象可以用來直觀地理解「納什均衡」。納什是一個天才數學家,然而,他的天才發現——非合作博弈的均衡(納什均衡),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48年,納什來到普林斯頓大學,那一年他不到20歲。當時,普林斯頓可謂人傑地靈,大師雲集。愛因斯坦、馮·諾依曼、列夫謝茨(數學系主任)等人全都在這裡。
  • 天才還是瘋子,這位舉世公認的知名瘋子約翰納什獲得諾貝爾獎
    而且納什並沒有執行軍方的任何秘密任務,那只是他自己幻想出來的。愛麗莎賴德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天才丈夫是一位妄想症患者,為了求證真假,她去了納什執行秘密任務的辦公室,可是辦公室裡面張貼著的雜亂無章的報刊雜誌的碎片讓愛麗莎賴德大驚失色。
  • 美麗心靈:從精神病患者到諾貝爾獎獲得者,他用了半個世紀時間
    作為「天才」,是一種幸,也是一種不幸。他們擁有得天獨厚優勢,喜歡沉浸自己世界裡,但有的人因為太過沉浸,而與世界格格不入。在《美麗心靈》中,納什便是這樣一種人。原來納什患上嚴重精神分裂症,查爾斯、帕克、小女孩都是他幻想出來的人,沒有室友,更不存在所謂的特工間諜,一切都是假的。突然明白真相的納什徹底崩潰了,他變得萎靡不振。
  • 王強:精神分裂症的誤解與事實
    因此有人說可能天才和精神病只是一步之遙,有本書叫《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您怎麼看呢?王強:確實如您所講的,天才與瘋子可能只是在一線之間。我們甚至有時候在想,在我們的病人治療過程當中,是不是把一部分的天才埋沒在我們的精神衛生中。在我自己的臨床工作當中,也碰到類似的這樣的病人,他們非常有才華。
  • 他曾遭愛因斯坦拒絕,患有嚴重精神分裂,最終卻獲得了諾貝爾獎
    在一般人的眼中,那些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人才應該都是非常出色的存在,在不同的研究領域之內,他們也為人類的進步與發展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然而,在了解了一些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之後,我們卻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人才都是人們眼中的精英,在這些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中,也有一些十分特殊的存在。
  • 世界上最傳奇的天才——「幽靈」數學家納什
    在日常生活中,「價格戰博弈」、「汙染博弈」、「易自由與壁壘」這三種常見現象可以直觀地理解納什均衡。納什是個天才的數學家。然而,他的天才發現——非合作博弈均衡(納什均衡)並非一帆風順。納什在1948年來到普林斯頓,那時他還不到20歲。那時,普林斯頓到處都是傑出的人才和大師。愛因斯坦、馮·諾依曼、列夫斯切茨和其他人都在這裡。
  • 世界上最傳奇的天才——「幽靈」數學家納什!
    雖然「亞伯獎」的歷史較短,但由於數額巨大(約100萬美元),可以與諾貝爾獎媲美,而且每年頒發一次。獲勝者沒有年齡限制,很快就贏得了世界的認可。目前,它已被公認為「諾貝爾數學獎」。早慧的天才少年約翰納什是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博弈論。
  • 精神分裂症和COVID-19患者的健康差異
    韓國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與嚴重COVID-19感染風險的增加有關。COVID-19共病精神分裂症患者與非共病患者之間的健康結果和護理是否存在差異,目前尚不清楚。 共計50750例患者納入分析,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823例,平均年齡為71歲。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有可能是女性、年輕吸菸者、被收容、患有痴呆症、在大學(相對於公立或私立)醫院住院,並且住院時間更長。
  • 精神分裂症為什麼會出現幻覺?
    來源: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1928年的6月,天才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出生了。人們對他的認識,除了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以外,還有他曾與精神分裂症抗爭了30多年。著名的好萊塢經典電影《美麗心靈》以他為原型,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他潛心研究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在愛的支持下與疾病抗爭,最終獲獎的故事。
  • 約翰·納什的均衡與偏執
    一個數學天才、常人眼中的瘋子。留給世人的是「囚徒困境」式的非合作博弈論,對亞當·斯密古典經濟學理論的直接挑戰,對偏導數研究的傑出貢獻,以及一個「美麗的心靈」。  他是約翰·納什,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均衡」理論的提出者,也是一名「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 愛因斯坦是物理史上的天才,為何3個孩子中2個都是精神病患者?
    除此之外還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約翰·福布斯·納什,他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但他卻在經濟學領域、數學領域等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天才與瘋子?其實天才和瘋子從來都不是對立面,也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繫。愛因斯坦的兒子之所以呈現出「瘋子」一面,是因為他兒子生病了,患有精神分裂症。
  • 《美麗心靈》原型、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因車禍去世 回顧納什生平
    據《今日美國》報導,著名數學家、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和他的夫人周六遇車禍去世,享年86歲。當時兩人乘坐的計程車在新澤西Turnpike上失控,納什同夫人被彈出窗外。納什也是影片《美麗心靈》中的男主角原型。 86歲的納什與82歲的妻子乘坐計程車在新澤西收費高速公路南部遭遇車禍。
  • 諾獎得主納什及其妻車禍逝世 系《美麗心靈》原型
    網絡圖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主人公的原型、諾貝爾獎得主、美國數學家、博弈論創始人約翰·納什遭遇車禍去世,終年86歲。納什夫婦被彈出車外身亡美國警方24日說,納什與82歲的妻子艾麗西亞23日在美國新澤西州乘坐計程車時,因車輛失控遇難。納什在挪威領取了數學界的阿貝爾獎,返回美國後從機場前往家中。
  • 通俗版納什平衡:追女孩的博弈論 幻想為中情局工作
    2015年5月31日訊,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納什和妻子5月23日在美國新澤西州遭遇車禍身亡,終年86歲,又一顆星辰隕落了。很多人知道約翰·納什是因為一部經典影片——電影《美麗心靈》以約翰·納什的真實事跡為題材,藝術再現了這位天才的傳奇故事。有人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
  • 約翰·納什的一生回顧:無常命運中的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約翰·納什的經歷為素材,講述了一位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天才,在愛與理智的幫助下,逐漸痊癒的感人故事。但電影畢竟是藝術抽象,它偏重於納什博士與精神分裂症抗爭的過程。那麼,他屬於數學家的一面,又是如何呢?約翰納什  不世出的數學天才  「這人是個天才。」
  • 電影丨美麗心靈: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傑出數學家,用精神打敗精神病
    在我上高中的時候,數學老師講課順帶就講到了數學家納什。於是說道:「納什是個瘋子,有精神分裂症,但是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一下就治好了他的病。」全班哄堂大笑,我沉默不語。因為我看過這部電影,我知道一個人打敗自己的其他人格是一件多麼艱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