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和COVID-19患者的健康差異

2020-11-12 大話精神

在一項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共病和不共病精神分裂症的COVID-19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ICU入院情況。


研究概況


精神分裂症與SARS-CoV-2/冠狀病毒病2019 (COVID-19)感染不良預後的危險因素有關,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韓國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與嚴重COVID-19感染風險的增加有關。


COVID-19共病精神分裂症患者與非共病患者之間的健康結果和護理是否存在差異,目前尚不清楚。在一項基於法國人群的隊列研究中,Fond及同事比較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未診斷出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重症監護病房(ICU)入院情況。

研究者使用了法國國家醫院資料庫「醫療系統信息計劃」(PMSI資料庫)。研究對象為2020年2月1日至6月9日期間所有15歲及以上、有COVID-19和呼吸道症狀、住院時間超過24小時的住院患者。患有其他嚴重精神疾病,包括雙相情感障礙或復發性抑鬱症的患者,被排除在外。


病例被定義為在急性護理或精神科PMSI資料庫中,診斷為精神分裂症(ICD-10代碼F20*、F22*或F25*)的患者。對照組為在急性護理PMSI資料庫中未診斷為嚴重精神疾病,且未列入精神病學PMSI資料庫的患者。

主要觀察指標為住院死亡率,次要觀察指標為ICU住院率。結果採用多變量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控制了潛在的混雜因素。

  • 共計50750例患者納入分析,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823例,平均年齡為71歲。
  •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有可能是女性、年輕吸菸者、被收容、患有痴呆症、在大學(相對於公立或私立)醫院住院,並且住院時間更長。
  • 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有創機械通氣(10.7% vs 13.4%)和腎臟替代治療(2.1% vs 3.6%)的可能性低於對照組。
  • 與對照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內死亡率增加(25.6% vs 21.7%),在多變量分析中,死亡機率增加1.3倍(調整比值比[OR]=1.30, 95%CI 1.08-1.56)。精神分裂症與年齡之間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並且65至80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死亡率顯著增加(校正後OR=1.62)。
  • 經多變量分析(校正比值比[OR]=0.75, 95% CI 0.62-0.91)證實,精神分裂症患者進ICU的次數比對照組少(23.7% vs 28.4%)。精神分裂症與年齡之間也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年齡<55歲(調整後OR=1.58)的患者進入ICU次數較多,65-80歲(調整後OR=0.53)和>80歲(調整後OR=0.51)的ICU患者較少。

作者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精神分裂症和COVID-19患者系列。他們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與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健康和保健方面存在差異,包括住院死亡率上升和ICU住院率下降。


研究的局限性包括缺乏感染和住院之間的時間、精神藥物和抗COVID-19治療的使用數據。然而,研究結果表明,在住院之前、期間和之後採取衛生保健策略,對於減少這一弱勢群體的健康差異至關重要。


一句話總結


吸菸、肥胖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年輕精神分裂症患者因COVID-19感染而導致不良結局的風險更高,應針對這些患者進行早期幹預。

相關焦點

  • 精神分裂症患者腦部發育異於常人 左右腦存在差異等
    新華社東京1月20日電 (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左腦深處的蒼白球要比右腦的蒼白球大。這一成果將有助於開發出有關精神分裂症的全新診斷和治療方法。精神分裂症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度精神病,臨床表現各異,可涉及思維、情感、意志行為及認知功能等方面。
  • 美國三分之一的新冠患者在三個月內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
    最近幾個月,關於倖存的covid-19的人心理健康問題的傳聞越來越多。現在我們有一些數字可以備份這些報告。一項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上的新研究發現,幾乎有五分之一患有covid-19的人在測試呈陽性後的三個月內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
  • JAMA:穀氨酸鹽與精神分裂症
    這一研究結果提示,穀氨酸鹽在精神分裂症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磁共振波譜學分析顯示,在基線時,24名精神病初發的受試者右側「聯合紋狀體」(associative striatum)中穀氨酸鹽的平均水平為31.34IU,而這一數字在18名精神健康對照中為28.23IU。這一對比趨勢與研究者所設想的相符。
  • 精神分裂症與雙相障礙患者的就業情況——一項全國性人群研究
    雙相障礙患者情況稍好,但大部分患者同樣在領取殘疾撫恤金,或處於長期病假中。首次診斷3年前,精神分裂症和雙相障礙患者中分別有24%和45%處於就業狀態;然而在診斷5年後,上述比例已分別下降至10%和34%。一系列人口及疾病特徵顯著影響精神分裂症及雙相障礙患者的就業情況,如受教育程度、是否共病物質使用障礙、既往住院次數等。
  • 科學家發現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大腦結構異常
    抑鬱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在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佔比高達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與心理社會功能受損、自殺風險及高復發率均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闡明伴發抑鬱患者具有特異性行為和腦形態學特徵。
  • fMRI可識別精神分裂症的嚴重程度
    埃德蒙頓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 in Edmonton)及IBM的TJ沃森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大腦連通性的差異不僅可以預測哪些患者患有精神分裂症,還可能預測具體症狀的嚴重程度。
  • 心理所發現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大腦結構異常
    抑鬱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在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佔比高達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與心理社會功能受損、自殺風險及高復發率均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闡明伴發抑鬱患者具有特異性行為和腦形態學特徵。因此,將抑鬱症狀作為獨立的精神分裂症診斷依據始終飽受爭議。
  • 立體定向手術「重啟」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腦
    這是28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小周,1個月前跟醫生的對話,她的病情讓整個家庭面臨崩潰。幸運的是,在接受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II科腦立體定向手術治療後,她成功走出了「精神迷宮」。1月7日複診時,她已基本恢復正常生活。8年前,成績以優異的小周就讀於武漢一所985名校,一家人都在憧憬她的美好未來。
  • 重度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的犬尿氨酸途徑
    這一發現可以幫助醫生更準確地診斷和治療幾種主要的精神健康障礙,文章最近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上。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徑的代謝及其與精神障礙的關係是精神病學的一個新興領域。研究者進行了一項薈萃分析,以檢查重度抑鬱症(MDD)、雙相情感障礙(BD)和精神分裂症(SZ)中犬尿氨酸代謝產物的差異。
  • 時隔16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發布新版精神分裂症治療指南
    本指南不僅具體關注了精神分裂症的循證學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同時納入了有關評估及治療計劃方面的立場觀點——這些內容同樣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的組成部分。精神分裂症是全球二十大致殘原因之一,終生患病率約為0.7%,視研究地點、樣本人口學特徵、病例追查手段、診斷確認方法及診斷標準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 心理所發現IL-10和COMT基因多態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功能上的...
    認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多巴胺和炎症系統已被證明在精神分裂症的認知缺陷中起重要作用,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兩個系統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大多數免疫細胞都表達出多巴胺受體,這意味著多巴胺可以影響幾乎所有的免疫細胞,並促進細胞炎性因子的分泌。
  • 精神分裂症患者要如何進行護理?又該如何治療呢?
    生活中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不經意之間的一個舉動都極有可能會誘發他人精神分裂症出現,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平日的言行舉止一定要得體得當,避免傷害到自己也要嚴格禁止傷害他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要如何進行護理呢?主任介紹,護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心理療法很重要。
  • 多篇文章聚焦精神分裂症研究新成果!
    對上述患者來說,接受SEP-363856治療後的患者症狀比安慰劑組患者病情下降明顯。來自麻薩諸塞州馬爾堡市Sunovion製藥公司的Kenneth S. Koblan博士及其同事進行了一項隨機試驗,評估SEP-363856在精神分裂症急性加重的成年人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每天一次的SEP-363856或安慰劑治療,一共為期4周(分別為120名和125名患者)。
  • 柳葉刀綜述:精神分裂症(上)_柳葉刀_精神分裂症_診斷_醫脈通
    研究顯示,精神病性症狀,如未構成疾病的幻聽及偏執思維,在健康人群中的發生率也達到了5%-8%,提示目前的診斷方法有待提高。基因組研究還確定了11個較罕見的拷貝數變異(CNVs)與精神分裂症高風險相關。鑑於精神分裂症患者繁殖能力降低的事實,一種新興的觀點是,自然選擇效應使得與疾病個體高風險相關的等位基因在人群中非常罕見,而與個體低風險相關的等位基因則普遍存在,這是遺傳漂變與平衡選擇的共同結果。
  • 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覺統合功能受損與其小腦激活減弱相關
    神經軟體症是指在運動協調、感覺統合以及抑制功能上的一系列輕微損傷,廣泛見於分裂型特質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級家屬等精神分裂症譜系群體已有研究表明,神經軟體症與精神分裂症症狀相關,在精神分裂症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腦結構研究證據表明,神經軟體症尤其是運動協調異常可能與皮層-丘腦-小腦-皮層環路異常,然而,尚無針對精神分裂症譜系感覺統合異常的腦功能研究。因此,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覺統合的腦功能機制探討,有助於理解其在精神分裂症發生發展中的作用,並據此發現新的診療標靶。
  • 天才納什: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vs 諾貝爾獎獲得者
    自知力是指患者對自身精神病態的評價,有的患者終其一生也沒有恢復自知力,這就是精神疾病最可怕之處,很多患者家屬也曾抱怨過,患者認為自己沒病並私自停藥,導致疾病反覆加重甚至出現自殺、自傷、傷人等意外的經歷。在201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 攝影/張星海從納什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典型的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點,這與一般人印象裡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
  • 精神分裂竟是這樣引起的!精神分裂症病因
    佳學基因導讀:在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是發病率很高的,所以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會擔心自己的病是否會遺傳給孩子,或者會不會隔代遺傳。那麼,精神分裂症是否會遺傳?如何阻斷後代遺傳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基因解碼專家是怎麼說。
  • 科學家用一個微型麥克風,找到了隱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腦中的聲音
    為此,精神病學家路易斯·古爾德招募了一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被試,他設計了一個肌電圖實驗,將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幻聽時的肌電圖與健康被試的肌電圖相比較,結果發現前者在出現幻聽時,肌電圖顯示了他們的聲帶肌同樣有較強的活動。
  • APA新版精神分裂症指南(一):選擇抗精神病藥
    因此,作為選藥的一部分,醫生在開始抗精神病藥治療前應採集有關患者治療偏好及既往治療反應的信息,隨後與患者討論一種藥物相比於其他治療手段的潛在獲益和風險。很多患者希望家人或其他人也參與到討論中,為其提供支持。討論的深度無疑取決於患者的實際情況。
  • ...動物社交欲望、精神分裂症患者、新低溫催化法、洩殖腔化石、痤瘡
    科技話題:微波測量靈敏度、動物社交欲望、精神分裂症患者、新低溫催化法、洩殖腔化石、痤瘡 2020-11-0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