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濤(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話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沒有一個天才不是帶有幾分瘋癲的」。約翰 納什的故事就是最為典型的一例。
約翰 納什生於 1928 年,是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數學家以及博弈論的創始人,但他生性孤僻,行為古怪,整日沉醉於自己的世界中。
他曾穿著一身嬰兒的衣服出現在新年年會上,拿著一份紐約時報對滿座的教授宣稱,他正通過手裡的報紙收集到一些信息,要麼來自宇宙裡來的神秘力量,要麼來自某些外國政府,而只有他才能夠解讀外星人的密碼。
並且他還存在嚴重的言語性幻聽等精神病性症狀。30 歲那年剛剛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職位,卻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之後的多年,他目光呆滯、蓬頭垢面、鬍子猶如雜草,在普林斯頓的街頭光著腳丫子來回走動,過往的人們都儘量躲著他。
在此之後的 20 多年,他曾多次反覆進出醫院,但病情沒有緩解。就這樣,他幾乎被學術界給遺忘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80 年代,有幾項榮譽性獎幾乎都要授予給他,最終都因為他的病情而放棄。
但在他的妻子、朋友的幫助及他本人不懈的努力下,最終在1994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但是納什獲得諾貝爾獎,也不是一帆風順,而是經過了幾番周折。
支持他的庫恩教授提出:如果一個癌症患者可以得獎,精神病人為什麼不可以?最後瑞典皇家學會終於決定對納什博士予以授獎。
影片《美麗心靈》是一部改編自同名傳記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這部電影就是以約翰 納什與他的妻子以及普林斯頓的朋友、同事的真實感人的故事為題材,藝術地重現了這個愛心呵護天才的傳奇故事。
另外一位著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荷蘭畫家梵谷。他創作多幅名畫,畫作價格高達六七千萬美元。
但他也是一位精神病患者,並因此而自殺。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他曾經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給別人,疾病發作時,他曾吃那些畫畫用的顏料,一連幾個小時在房間裡來回走動,長時間地保持一個姿勢。
他經常給正在發生的事情賦予一種不同尋常的、甚至不祥的含義,並且堅信也只有他才能看懂。
梵谷深知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但他卻把疾病看作他繪畫藝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曾說「一些人儘管瘋了或者病了,但還是喜愛自然,這些人就是畫家」。
其他罹患精神分裂症名人還有米開朗琪羅、尼採、海子等。
隨著醫學的進步,精神分裂症的緩解治癒率大大增加,預後也逐漸變好。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像納什、梵谷等這樣的天才人物也不在少數。
從他們的故事中可看到,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是有希望,也是有未來的,只要有良好的環境和指導,疾病可以得到緩解,逐步康復,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以適應工作,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人際交往,並且重返社會。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