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發現低愉快感信念在決定精神障礙個體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快感缺失是多種精神障礙的核心臨床症狀,常見於精神分裂症、抑鬱症、雙向障礙以及物質濫用人群,且被認為是個體功能預後和疾病負擔的重要預測因素。傳統上,快感缺失被定義為體驗愉快事件的能力或尋求獎賞的意圖減少或缺失。然而,最新的臨床和情感神經科學顯示,這一對快感缺失的傳統理解並不能充分地反映上述精神障礙,特別是精神分裂症所呈現出的情感異常的特點。而與愉快體驗相關的信念則可能在個體內在的愉快體驗與快感缺失的外顯、可觀測的行為缺損的聯繫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個體認為自己在社交互動中不會感到愉快的信念可能會導致其不會去從事任何社交活動。而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在臨床或是一般群體中,都還沒有專門測量此類愉快感相關信念的工具。

  為了填補該領域的空白,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神經心理和應用認知神經科學(Neuropsychology and Applied Cognitive Neuroscience,NACN)實驗室研究員陳楚僑與國際同行合作進行了一系列專門考察臨床和非臨床群體低愉快感信念的研究。

  在研究一中,研究者編制了愉快體驗信念量表(Belief About Pleasure Scale,BAPS),並使用373名大學生樣本對量表進行心理測量學的初步檢驗。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BAPS條目分布在四個因素上,分別是對愉快感的貶低、對愉快活動的期待、負性後果期待,以及注意轉移。量表總分和各自量表得分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測信度。此外,BAPS得分被發現與已有的測量愉快體驗及快感缺失的量表得分均存在顯著相關。

  研究二選取了83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49名大學生,並分別在兩個樣本中檢驗BAPS的量表結構。臨床和非臨床樣本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均支持雙因子模型——模型中每個條目的變異同時被一個總體因子和一個子維度因子解釋,且模型中的4個子維度因子與研究一中的4個因子完全相同。BAPS量表總分和各自量表得分在精神分裂症樣本和大學生樣本間均存在顯著差異。而且,BAPS還被發現與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精神科醫生臨床評估的快感缺失症狀水平顯著相關。

  最後,研究者進一步考察了低愉快感信念在跨精神分裂症譜系各樣本上的情況。因此,研究選取了年齡、教育水平相當的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高社會快感缺失個體以及健康對照被試各65名,並考察其愉快體驗的相關信念。結果顯示三組被試在BAPS總分及子量表得分上均存在顯著差異。具體來說,首發精神分裂症組在BAPS總分及各子量表得分上均顯著高於健康對照組,而僅在對愉快感的貶低子量表得分上顯著高於社會快感缺失組。而高社會快感缺失組在BAPS總分和除注意轉移子量表以外的所有子量表上的得分也都顯著高於健康對照組。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為臨床及亞臨床群體中低愉快信念的存在提供了初步的證據支持,並且提示BAPS具有較好的心理測量學特性。研究結果突顯了個體所持有的信念系統對快感缺失(見於罹患精神分裂症、抑鬱症、雙向障礙和物質使用障礙的患者)的重要作用。BAPS可以作為闡明針對快感缺失的心理幹預療效的有效工具。陳楚僑團隊正在開展一項比較和對比不同國家健康個體的愉快體驗相關信念的跨文化研究。此外,他們也在臨床與亞臨床樣本中考察這些低愉快感信念背後的神經關聯,以期在不遠的未來為快感缺失個體的評估與幹預提供一個新的方向。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北京市腦專項、中科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以及中科院國家外專局「創新團隊國際合作夥伴計劃」項目資助。

  研究論文現已在線發表於Schizophrenia Research。

  論文信息:Yang, Y., Yang, Z. Y., Zou, Y. M., Shi, H. S., Wang, Y., Xie, D. J., Zhang, R. T., Lui, S. S. Y., Cohen, A. C., Strauss, G. P., Cheung, E. F. C., Chan, R. C. K.* (2018). Low-pleasure belief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individuals with social anhedonia. Schizophrenia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16/j.schres.2018.05.018.

    論文連結

相關焦點

  • 健康教育——健康信念模式
    上一篇介紹了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理論中的「知信行」模式,那麼今天就介紹一下有關健康信念模式的相關知。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HBM)是運用社會心理方法解釋健康相關行為的理論模式。
  • 精神障礙患者暴力行為的影響因素與預測_精神障礙_暴力行為_影響...
    如同其他複雜的心理行為現象一樣,精神障礙患者的暴力行為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家庭環境早年不良 家庭環境、父母剝奪、低教育水平、不良成長環境以及家庭收入水平低等都是精神障礙患者暴力行為發生的較好預測因子。
  • 心理所發現期待性愉快體驗可預測中腦邊緣系統的有效功能聯接
    愉快體驗能力受損或者缺失,亦即快感缺乏多見於罹患神經精神疾病的患者。新近研究認為,愉快體驗能力至少由兩個成分構成,期待性與即刻愉快體驗。其中,期待性愉快體驗是指對未來正性刺激預期時所產生的快樂,而即刻愉快體驗則是指當下的快樂感受。
  • 心理十大學派之——人本主義心理學派
    以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道揚鑣,猛烈衝擊著當代西方心理學體系,衝擊著在美國很有勢力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派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了當代心理學發展的新方向,從而形成了心理學中的"第三思潮"(在它之前的精神分析學派為"第一思潮",行為主義學派為"第二思潮")。    人本主義心理學受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哲學影響比較明顯。
  • 心理所揭示高分裂型特質個體表現出皮層紋狀體功能連接異常
    分裂型特質指與精神分裂症譜系病理學相關的高危特質。已有研究提出社會快感缺失(即在人際交往中的愉快體驗的降低)是精神疾病的有效預測因素之一。然而,現有的大部分研究仍局限於行為學研究,缺少在腦結構和功能方面的證據。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陳楚僑研究組及其合作者率先啟動了我國大陸第一個探討分裂型特質個體的行為和神經機制的大範圍縱向追蹤研究。
  •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信念更新,可預測復發時間
    特別是,健康的個體傾向於在更大程度上對意外的積極信息(例如,得知得到工作機會的可能性比預期的要大)而不是消極信息(例如,得知它比預期的要低)進行響應。這種價值依賴性信念更新的不對稱性,導致了樂觀信念。特別是,從積極信息中學習的減少(或對消極信息的反應增強)將導致個體從他們周圍的世界中接受不太想要的信息(或更多不良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將使信念向悲觀的方向發展。一旦患者產生一套消極的信念,就會出現有害的症狀,如消極情緒、睡眠障礙、自殺念頭等。
  • 全國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精神障礙護理學試題
    1.屬感覺障礙的是( )A.患者感覺鄰居關門的聲音特別大B.患者感覺周圍事物缺乏真實感C.患者感覺腹腔內有蟲爬行D.患者感覺腦子特別好用2.被控制感為( )A.感知綜合障礙 B.錯覺C.幻覺 D.妄想3.情感暴發常見於( )A.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B.心境障礙
  • 【周末講壇】健康促進,要注重挖掘信念的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影響這些患者參與配合治療的因素,不僅是他們對於心理疾病本身的了解,還更多地表現為他們對於心理疾病的一些信念和認識。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對這些患者進行診療的場所也很重要,如果這個地點是在醫院,那他們的家庭成員參與家庭治療的機會會比去心理診所和門診更多一些。
  • 2018年自考《精神障礙護理學》預測試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精神障礙護理學》預測試題及答案精神障礙護理學一、單項選擇題1.妄想是 ( )A.頑固的迷信思想 B.不能被說服的病理信念C.亞文化的群體信念 D.不能被說服的個人病態信念2.病人女性28歲忽知愛人車禍身亡,突然時哭時笑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2.創造性自我創造性自我即個體在成長過程中不是被動地接受遺傳和環境的塑造,而是會創造性地自由運用遺傳和環境所提供的素材,依照自己獨特的方式加以組合,從而形成獨一無二的自己。3.社會興趣社會興趣指個體覺知到自己是人類社會的一份子,以及個體在處理社會事務時的態度。
  • 認知行為矯正療法,解決焦慮、抑鬱、失眠、社恐等心理障礙
    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提醒您:如果您有上述的單一症狀,您可能存在一些輕微的心理障礙;如果您有上述的多個症狀,您可能存在心理障礙問題。我們人類是非常情緒化的生物,情緒化就會造成我們心理的波動。舉個例子,假設某天早上起床,窗外有小鳥在叫,家人都非常的高興,覺得心情非常愉快,但是你感到非常生氣,你大發雷霆,說這有什麼好高興的,其實你是因為不想去上班才生氣,所以你產生了焦慮、煩躁的心理變化。
  • 企鵝醫生精神心理科學科江敏俊 守護人們的心理健康
    ,企鵝醫生精神心理科科主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璐齡醫學院精神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華老年醫學學會認知障礙分會(ACDC)會員。2020年,企鵝醫生整合平臺優勢,匯聚國內外優質人才,以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璐齡醫學院精神心理學博士江敏俊為學科帶頭人,匯聚眾多國內外心理學博士、碩士,臨床經驗超10年精神科醫生、個案時長超8000小時心理諮詢專家,傾力打造企鵝醫生精神心理科,以高品質精神心理服務,守護人們的心理健康。
  • 心理諮詢師入門必備心理學名詞解釋「精挑細選」
    人多膽子壯,一般在個體獨處不敢做的事件,在多數人的聯合鼓譟下便會無所畏懼,持強逞能地幹出來。如罷工、鬧事、行兇等一般都在人數眾多的情況下發生。23、團體心理指一個團體內部所獨有的心理傾向和態度以及這些心理狀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心理體系。
  • 新心理學史二三事:精神分析的後世時代
    榮格的父親是一位神父,但幾乎喪失了宗教信念,每天情緒反覆無常。母親也具有一定的情緒障礙,行為詭異多變。榮格的傳記作者認為「這個家庭中母愛的一面似乎沾染了瘋癲的色彩」。 所以,從小榮格就學會了不信任父母,不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真心,同時學會了察言觀色,怎樣在最有利的位置保護自己。
  •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C4 經典精神分析各理論的比較
    2.創造性自我創造性自我即個體在成長過程中不是被動地接受遺傳和環境的塑造,而是會創造性地自由運用遺傳和環境所提供的素材,依照自己獨特的方式加以組合,從而形成獨一無二的自己。3.社會興趣社會興趣指個體覺知到自己是人類社會的一份子,以及個體在處理社會事務時的態度。
  • 二、健康信念模式
    該理論認為信念是人們採納有利於健康的行為的基礎,人們如果具有與疾病、健康相關的信念,他們就會採納健康行為,改變危險行為。人們在決定是否採納某健康行為時,首先要對疾病的威脅進行判斷,然後對預防疾病的價值、採納健康行為對改善健康狀況的期望和克服行動障礙的能力作出判斷,最後才會作出是否採納健康行為的決定。
  • 精神障礙的症狀表現和發病原因?
    精神障礙指的是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總稱。精神障礙大多跟個性以及體質因素和環境因素有直接的關係,精神上患者存在太大的生活以及心理壓力,應學會自我調節。   精神障礙是什麼病?
  • 遠離失眠 健康生活——如何防治失眠障礙
    由此可見,失眠已經成為現代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防治失眠障礙則成為了全社會長期共同的任務。失眠的診斷以睡眠紊亂程度決定,這種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體的主觀感覺,並且該程度是否足以引起臨床關注因不同年齡而異。目前普遍認為在兒童和青年成人中,睡眠潛伏期或入睡後覺醒時間大約20分鐘則可被認為是臨床上顯著的睡眠紊亂。而在中老年中,該標準則為大於30分鐘。那麼什麼是失眠障礙呢?
  • 2019年4月成人自考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真題及答案解析
    小琴最有可能是A.特定恐懼症B.廣泛性焦慮障礙C.強迫障礙D.抑鬱障礙3.當兩個目標都具有吸引力,但是無法二者兼得時,個體會因為難以擇而陷入困境,這是A.雙趨衝突B.趨避衝突C.雙避衝突D.雙重趨避衝突4.下列屬於個體心理輔導開始階段需完成的任務是
  • 自學心理技術「精神分析」,五點拆解弗洛伊德老爺子的高深理論
    然而,他在中年期也出現了很多的身心障礙。不過優秀生能夠合理利用一切資源,包括自己的身心障礙。弗洛伊德結合理論與自己的身心障礙,發展出了精神分析理論。如果你去做心理諮詢,諮詢師表示自己是精神分析取向的。那麼恭喜你,你的個案可以做得很深入,而且可以把你從原生家庭中帶出來的創傷都給挖掘出來進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