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1/3人單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開始不婚了

2021-01-07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最近老媽總在問,你怎麼還不找個男朋友,等你戀愛個幾年,再結婚不就快30了?我回答:慌什麼,我們主編都30了還不是單著(主編看了估計要噴一口老血)

今天看了人民日報的一則報導,截取部分如下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小幅減少63萬

在「全面二孩」政策效果顯現的同時,一孩的出生數量卻有較多下降。2017年一孩出生人數724萬,比2016年減少249萬,而人口出生率只有12.43‰,也低於2016年。2018年上半年出生率更是暴跌20%。

我國人口的婚育模式已經表現出極晚婚、極晚育、極少育的趨勢,這進一步降低了生育意願和生育水平。初婚初育年齡已經大大推後,這一點在發達城市表現突出。譬如,根據全國婦聯旗下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聯合一家網站發布的《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2015年十城市抽樣調查》,全國平均結婚年齡26歲,但根據統計,2012年,江蘇人平均初婚年齡為29.6歲,2015年為32.4歲,到了2017年,則為34.2歲,其中女性34.3歲,男性34.1歲。可以說,在大中城市,年輕人「三十而婚」極為普遍,在這種約束下,新組建家庭的「低生育」可想而知。

這讓我想起了日本,日本是一個低結婚率,低生育率的國家,它已經連續8年人口負增長。

出生人數少於死亡人數,每年減少幾十萬人,下降的速度仍在加快,有機構預計,到2050年,日本人口可能就只剩下不到一億了。其中超過一半人口都是老人,真正的青壯年只有幾千萬。

更讓日本人絕望的是,日本年輕男女現在不光不願意生孩子了,而且越來越不願意結婚了,不婚率正持續上升,最新的數據是,不婚男性達到23%,女性14%,創下歷史新高

因此有人預測,再過不到100年,日本可能自己就把自己給滅了

「催婚要從娃娃抓起」,在日本東京、京都等地,興起了一種有趣的現象——數百名小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觀摩別人的婚禮。

點擊播放 GIF 0.0M

這是日本婚慶公司推出的「婚育節目」,希望通過現場觀摩,讓學生感受到結婚的幸福,將來更願意結婚。

此舉確定令人哭笑不得,不少人表示:面向小學生宣傳結婚為時過早……

實際上,在少子化、低結婚率的日本,怎麼宣傳都不為過。

去年,日本47個都道府縣投入1.5億元財政撥款,開展「結婚支援」業務;

甚至動用大數據,利用個人資料信息的匹配,幫助單身男女尋找合適的相親對象。

各種創意相親活動層出不窮:比如去年10月,在東京舉行的「口罩速配」相親活動,理由是,很多人希望對方重視自己的性格,而非外表。

甚至主流媒體的電視劇也「潤物細無聲」地進行著「秘密」的宣傳工作。

不過,並非所有「促婚」努力都能取得成效。

據報導,一個日本兵庫縣在東京的婚介分支機構,雖吸引了110人註冊、安排了50次相親見面,但最終僅促成1對夫婦。

成功率如此之低,日本「單身大國」的新標籤也即將坐實。

日本著名廣告與調查公司博報堂預測,到2035年,日本1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4805萬是單身者,有配偶者約為5279萬,即約有一半日本人會過單身生活。

日本單身社會是怎麼形成的?

從經濟的角度看,

自從美日《廣場協定》籤訂之後,日本經濟環境惡化,增長乏力,就業壓力大,職場壓力大,讓很多年輕人選擇不去工作,安心做御宅族。而且日本的職場排資論輩比較嚴重,年輕人很難熬出頭,進取欲望自然低。

經濟不景氣、收入下滑,導致更多人不想或不能結婚。尤其是男性的收入下降導致很多男人無力結婚。

在日本,3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萬元)的年收入被認為是結婚的一道門坎,沒有較高收入的男性沒有自信結婚養家,女性也不太看得上那些低收入的男性。

日本明治安田生活福祉所對30歲左右人群的調查發現,日本女性收入越高,對結婚對象的要求也越高。年收入400萬到500萬日元的日本未婚女性,87%希望結婚對象年收入在400萬日元以上。

然而,理想和現實多少有些差距。當被問到對差距的接受度時,只有近一成的人表示「即使對方不太理想還是會結婚」。

而且,年齡層越高,放棄結婚的人也越多。30歲左右人群中,每3人中就有一人稱不考慮結婚。

從幸福感的角度看,

除了對結婚對象要求較高之外,不想結婚還有一個原因:大多數人更享受單身的自由,認為「結婚能得到幸福只是幻想」。一項對日本40歲以上人士的調查發現,單身人士中感到不幸福的佔21%,而已婚人士中感到不幸福的達23%。

「結婚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結了婚後要考慮各種問題,比如育兒、贍養雙方長輩、做家務等,不僅自由支配的時間變少,金錢也無法自主支配。」

心理諮詢師諸富祥彥對當下年輕人的想法也表示理解。「結婚能得到的很多,但失去的也很多,所以許多人傾向於迴避這個人生中最大的『風險』,選擇不結婚。」

從個人性格角度看,

網絡的發展使年輕人喪失了一部分社交能力。很多在網上滔滔不絕的人,在現實中見面卻連打招呼都不會……

早在2015年的時候,日本政府就曾為了解決少子化問題,做過關於戀愛觀念和經驗的調查研究。

然後就發現:日本的男女都太被動了,有45%的女生在等著男生向她們表白,而只有26%的男生會選擇表白。

被動的女生這麼多,而主動的男生這麼少,自然會有大批的「單身汪」了!

中國情況如何呢?

日前,民政部發布《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結婚登記率減7%,已連續四年下降。

2013年至2017年之間,我國的結婚率由9 .9%降至7 .7%。而離婚率由2002年的0 .90%逐漸攀升至2017年的3.2%。

一方面年輕人遲遲不進入婚姻,另一方面夫妻大量分手,單身率越來越高。

據《中國統計年鑑2017》抽樣分析顯示,我國單身人口總數已達2.40億,相當於俄羅斯和英國全部人口的總和。其中20-49歲的男性比女性多1338.35萬人。

我國單身人口佔成年人口的14.6%,比照日韓兩國(單身率32.4%、23.9%,美國45%),未來中國單身人口可能高達4~5億。

也許日本的現狀就是中國的未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育,至少小編身邊單身的年齡層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多。

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的狀態完美的回答了一切

目前的高房價,高消費透支了年輕人的未來財富,他們每天生活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前,俗話說保暖思淫慾,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拿什麼談戀愛,拿什麼結婚?拿什麼生孩子?所謂「高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

現在的社會,我們生活在一個效率至上的社會,社會變化時刻要求我們要效率至上,大家都在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尤其是男人,幾乎個個都肩負著重任,哪有那麼多精力、時間、耐心去了解一個人,或者去等待一個女人啊。

未來的社會,人們只會越來越現實,人與人交往的目的都是為了利益交換,而不再會涉及其它。談感情多累?談利益多直接。

大家各取所需。你擺出你的條件和需求,我擺出我的條件和需求,合則來,不合則去,各自趕緊物色下一個對象。

未來的愛情或許都是明碼標價的,不信你去各種各樣的相親網站上看看,那一排排美女帥男的下面都是什麼,不就是工資多少?身高多少?車價多少?房子幾套?存款多少?這些全部的被是量化的數據啊,然後再附上一句話簡介,接下來大家開始用滑鼠互相選擇。

原本在我們眼中至高無上的愛情,到最後變成了一堆可衡量的指標。我們要找的不再是一個紅顏知己,只是一個可以讓你生活更好的人,達到效益最大化。

這就是未來的愛情。

更何況,對於男人來說,與其在追一個女孩子上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倒不如把這些時間精力都用在事業發展上,只要事業成功了,一切都來了,如果沒有錢,即使創造了一時的浪漫,又能維持多久?

另外,現在網絡發達,年輕人很容易在網絡中沉迷到自己的虛幻中,網絡中更容易獲得異性的交流,成本更低,更容易滿足自己對異性的精神需求,甚至智能性愛機器人也被發明出來,這就讓男人的性趣也可以被「虛擬實境」技術(AR或VR)深度滿足了,甚至通過編程,機器人可以解鎖更多的姿勢,更多種多樣的體驗,說不定未來還可以用人造子宮孕育一個孩子出來。

點擊播放 GIF 0.0M

於是傳統的愛情會一點點消失,因為這個世界上,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沒有任何人能夠完全徹底忠誠於你,除了一臺機器之外。

所以網絡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達更是加速了年輕人不婚不育的狀況。

現在如果還在大學的你正在經歷一段愛情,那麼恭喜了,記住,一定要保持對愛的能力,也許再過十年,就不再有機會了。

評論區告訴我,你的身邊有不願結婚的單身族麼?

部分內容轉載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日本處於低欲望社會,老人存錢年輕人不消費,會是我們的未來嗎?
    從1991年開始到2002年,小泉政治改革結束,經濟開始出現恢復,然而隨著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而再度陷入低迷,在連續的經濟低氣壓下,大前研一提出,日本已經陷入了低欲望社會,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都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的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之前買房的人卻依然逐年下降。
  • 2020年人口開始進入負增長?日本的低欲望丁克現象已經開始蔓延?
    現如今為我們聽到的丁克,不婚和晚婚好像已經司空見慣了,這種發展的方向好像是我們從放開二胎的時候就開始發展這類生活方式好像已經開始走進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中,生育意願下降的根本問題無非時間、精力、財富,而且可以了解到還是有蠻多例子在身邊上演。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原因實在是太讓人心痛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結婚,究竟是為什麼,難道僅僅是因為找不到對象嗎?很顯然根本不是,因為有很多人明明有對象,兩個人在一起很多年了,但是就是不肯結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無非就是以下幾種原因。
  • 單身男女越來越多,為什麼不願意結婚,原因可能是因為這
    文/李雲說娛樂現在有很多青少年,到了適婚的年齡,卻有很多人不願意結婚。據民政部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單身青年男女人接近2億,結婚率持續走低,離婚率較高。這就意味著,在當今社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晚婚甚至是不婚,與早年的父母不同,青少年似乎越來越恐婚,或直接說是不想結婚。
  • 最新中國單身人口統計:中國面臨第4次單身潮
    摘要:【中國正面臨第四次單身潮:深圳女性要求男方月收入1.6萬】西南證券的老師給大家做了一份關於單身狗的專題報告:《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或在屏幕深處》。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單身人口近2億,正面臨第四次單身潮。造成單身人口越來越多的原因有5個,包括中國人口性別比失衡、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擇偶經濟要求也越來越高等。
  • 越來越多年輕人單身的原因在這裡!
    當她填完所有自己的需要後,一共折算下來找這個男友需要花1萬8千元。相親網站會提供2-3個男生和她約會,成則成,不成也不退錢。 她覺得荒誕,心裡暗自吐槽:我又不是無知少女,有這錢我出去旅遊,還能認識兩個男孩呢。工作人員在旁邊勸她趕緊交錢,要不然過了30歲,這些價格就要翻一倍。
  • 為什麼年輕人的性生活越來越少了?
    而在僅僅3年前,男性每月有6.2次性行為,女性6.3次。在2014 年,澳大利亞全國性生活調查表明,異性戀每周平均有1.4次性行為,低於10年前的 1.8 次。在中國,雖然如性社會學家潘綏銘等學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性革命已經基本成功。但是,新一代年輕人「無性症候群」的現象也開始出現苗頭。
  • 春天到了,萬物生長,小動物都脫單了,為什麼你還是單身?
    同樣的,配偶對絕大多數人也有著非常實際又重要的作用,配偶不僅僅是我們的情感寄託,同時也在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甚至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當今社會的現實卻是單身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甚至終其一生都是一個人生活。單身正在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
  • 00後將面臨「結婚難」,為什麼不結婚的人越來越多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00後總人口大概1.46億,男生比女生多將近1300萬。這就會使得男性選擇配偶的競爭日益激烈。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許多年輕人仍然憧憬愛情,對結婚並不期待。據《2018單身女性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接近90%的單身女性對單身充滿期待,約70%的單身女性提倡晚婚。
  • 續我宗族、固我盟邦,宗法分封制背景下,「同姓不婚」的政治智慧
    自從周公「制禮作樂」開始,周人的禮樂文化就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對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周人的禮樂文化一方面繼承了夏商舊制,一方面又有獨特創新,這主要就是宗法制和分封制。二、「同姓不婚」的緣起:宗法分封制的潛在危機周家的子孫親戚們,彈冠相慶,跑到地方當諸侯,但是宗法制、分封制本身也潛藏著分崩離析的危機。1.——從周人家族內部來看。隨著時間推移和宗族繁衍,天子與諸侯之間、諸侯與諸侯之間、大小宗之間的血緣親情勢必越來越疏淡,幾代之後互相隔閡,周天子利用血緣的制約力進行統治的力量也會逐漸減弱。2.
  • 女多男少的兩個國家,單身女孩越來越多,都位於中國附近
    女多男少或者男多女少,在學術上叫做男女比例失調,一個國家如果出現這種現象,會給人口再生產帶來嚴重障礙,甚至會造成人口數量的萎縮。 據國際相關統計,世界上出現男女比例失調現象的國家有很多,我國也是其中之一。如今,中國男孩多於女孩的問題已經人所共知,很多人都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
  • 5億人數據揭示:長期單身的人,比已婚者少活7年!單身多傷身?
    北大一項研究發現人的頭髮內有一個基因「5-HTA1」它分為兩種不同類型另外《美國流行病學雜誌》對過去60年多達5億人的調查發現單身女性比結婚女性壽命平均低7-15年單身男性比結婚男性壽命低8-17年單身年輕人失眠機率比有伴侶的高出10%
  • 現在禿頭的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多呢?的
    現在禿頭的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多呢? 現在的年輕人都越來越在乎自己的形象了,從頭到腳無一不在乎,現在問題來了,現在的年輕人,掉頭髮的越來越多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迷上電子菸?要小心了……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導讀這幾年電子菸市場除了老煙槍,還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記者採訪的一位抽了3年多電子菸的85後表示,年輕人還是不要為了趕潮流去玩電子菸,很容易上癮的。新華社資料圖曉峰晃了下自己手上的一隻寶藍色的電子菸,記者一眼看上去以為是支筆,「我現在習慣用這個國產品牌的,煙杆299元,煙彈99元一組3個,每個大概相當於1包傳統煙。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寧願送外賣也不去工廠
    3. 年輕人吸引力這一點,製造業異常羨慕外賣行業。外賣騎手的平均年齡在26-30歲左右,35歲以下佔比近70%。數據來源:蜂鳥配送 《2018外賣騎手報告》製造業越來越不吸引年輕人,對其打擊最為致命。一個失去年輕人的行業,如同一潭死水,發展進步均無從談起。
  • 年輕人越來越不想談戀愛的原因,非常準
    當代年輕人,哪怕是早已經過了適婚年紀,卻依舊還是單身的人,往往特別多。而且,即使好些人是單身,參加了不少的婚禮,身邊的人也差不多都脫單了,父母還天天催促,他也根本就並不會怎麼上心,依舊還只是我行我素的。他不僅根本就不是那麼想要趕緊結婚,甚至連戀愛都不是那麼想談。
  • 盤點單身男女越來越多的原因
    在今天,除去商家們的營利目的,為了給單身的同志們心靈慰藉,也發展出了網絡上大型的購物狂歡節,所以,你除了在網上瘋狂購物外,你今天"光棍"了嗎?但是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朋友會選擇不談戀愛,有的甚至不想結婚生孩子,男生女生都是如此。
  • 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啪啪啪?
    60後們在20多歲的時候,只有大約6%的人沒有性伴侶;70後和80後中,這個比例翻了一倍;而90後美國年輕人中,15%的人沒有性伴侶。▲以上圖表展示了三個時代青年性生活的「靠手指數」(製圖/明菁)另外一個典型的數字是女性的性行為頻率。在60後年輕時,只有2.3%的女性性生活比較少;而現在正當年的90後們,很少滾床單的女性增加到了5.4%。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患上結腸癌,為什麼?
    我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他將讓越來越多人去關注結腸癌。」 Hanna博士對此表示。 不幸的是,諸如 Boseman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據 Hanna博士所言,通過篩查,我們看到老年人的結腸癌發病率一直在下降,但是在過去的5-10年裡,50歲以下人群的結腸癌發病率卻以驚人的速度在上升。
  • 平時有點小宅、打遊戲、大多處於未婚狀態...論單身經濟崛起以及...
    而單身群體由於對外賣的粘性已經形成,未來也最有可能成為率先嘗試為其他品類「外賣」付費的人群。>與上一代人不同,新一代青年往往在高中階段或者更早就開始接觸到化妝品,因為對美的追求並無止境,在形成了使用消費習慣後,化妝品的使用生命周期能夠持續到退休甚至80、90歲(日本歐美等部分發達國家已經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