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大學「小萌新」入校 多元化的人生觀比90後心態更好

2020-12-03 華商網

00後小萌新入校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到底是怎樣的?

昨日,華商報記者走進大學校園,隨機找了8位同學,進行了6個主題的同題問答,涉及夢想、大學、使用手機、戀愛、和80/90後的區別,以及對成功的認知。

8位受訪同學中包括3位女生、5位男生,均為2000年出生,其中3人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5人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關於夢想:有人想仗劍走天涯

有人想過養老式生活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生說:「沒有夢想,過好眼下的生活就好。」

西電探測制導與控制專業的周子玉想要成為一名俠客,仗劍走天涯。「就像黃飛鴻那樣,習武學醫都是為了救人。」周子玉說,他高考本來報考的是中國醫科大學,因為他想當一名醫生治病救人。而且從小就特別希望能有機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高考滑檔考入西電,但依然沒放棄這個夢想,入校後已經報名參加了學校的太極社和武術社,強健體魄隨時準備著幫助別人。

「我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探測到供人類居住的第二空間。」西電空間科學與技術專業于越說,他覺得自己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因為初高中看了很多理論性的物理知識,而且地球空間和資源有限,遲早有一天需要開闢外太空。為此,他入校就帶了《相對論》、《天工開物》、《時間簡史》、《極簡宇宙史》等書籍。

「我想振興中國的漫畫產業,因為市場潛力很大。」西電應用化學專業季霖說,三次元在同學們中間非常流行,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目前動漫做得最好的是日本,中國近幾年雖然也有進步,但還需要繼續努力,她希望自己能夠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我的夢想就是學好專業,能有一份理想的工作。」西電空間科學與技術專業王英敏說。

「父母健康,儘自己的努力讓他們過上最好的生活。」西安交大機械類專業王一諾說,父母為她的成長付出很多,所以她的夢想就是回報父母。

「想做科學家,這是從小的夢想。」西安交大電類專業周子宣說,這個夢想現在看起來大,短期來看考研讀博出國會離夢想越來越近。

「想開一個甜品店,因為我喜歡養老式的生活。」西安交大電類專業加糧糧說。

關於大學:學業是第一位的

其次要鍛鍊自己參加社會實踐

談到大學的規劃,8位同學都認為學業是第一位的,其中2位同學表示要多參加社團進行社會實踐,2位同學認為搞好人際關係很重要。

「我要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學習。」季霖說,她從小就喜歡畫漫畫,但是做動漫需要學好計算機,所以高考報考的是西電的計算機專業,結果滑檔了,不過她會去旁聽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大四畢業後再報考該專業的研究生,為實現夢想努力。

「我比較內向,所以想通過參加社團活動鍛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周子玉說,以前總是嫌麻煩不願意和不太投緣的人交往,但他覺得人際交往很重要,所以想要在大學鍛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同時拿獎學金,並和室友搞好關係。

「希望自己在大學能認識200人,有一個大的人際網。」王英敏說,人際關係對生活和工作都很重要。

「讀100本書,學習更多有意義的東西。」王一諾說。

「想通過參加社團鍛鍊自己。」加糧糧說,他參加了愛心社,周末會去血站和腫瘤醫院當志願者,還參加了宿舍生活管理會,這會鍛鍊自己的表達組織能力。

關於手機:用QQ多過微信

小學至今一直在用

00後從小學就開始接觸手機,他們的手機裡常用的軟體有哪些?採訪發現,QQ是00後使用最多的軟體,也是他們的主要網絡社交工具。

「因為我們從小學開始就用QQ,小學至今的同學都在裡面。」受訪的同學都表示,QQ是他們和同齡人交流用得最多的軟體,微信則主要用於和家人聯繫。而記者採訪了一些80後、90後,他們學生時代的網絡社交工具以QQ、人人網、BBS為主,目前則大都轉至微信。如此看來,00後似乎更加專一於QQ。

除了QQ、微信外,00後門常用的軟體還包括遊戲軟體,如王者榮耀、吃雞遊戲、陰陽師;視聽軟體如QQ音樂、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愛奇藝等;女生大都喜歡使用微博看「熱搜」,用於追星八卦。

關於戀愛:隨緣就好 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談及大學是否會談一場戀愛,8位同學中7位表示「隨緣」,1位表示希望能收穫一份愛情。

「希望可以,但能不能有就得看是否會遇到合適的人。」周子宣說。

「隨緣吧,但一定要是單眼皮男生。」王一諾說。

「我這長相可能不會有人喜歡吧,隨緣吧。」加糧糧說。

「原來有打算,來了以後決定隨緣。」周子玉說,來到西電發現男女生比例懸殊,就覺得不能強求。

「隨緣吧,母胎solo(從母胎開始就是單身),習慣了。」不願透露姓名的西電女生說。

「有談得來的就談,沒有的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季霖說。

「希望能夠收穫一份愛情。」王英敏說,高中一直暗戀一個女生,快畢業時告白被拒,但他沒有遺憾。

和80、90後的區別:更加多元化的人生觀 心態更好

談及和80、90後的區別,8位同學都認為,他們和80後、90後思想觀念和處事方式都不太一樣,而且因為壓力小,感覺00後的心態更好一些。

「我們從小就接觸電子設備,處於信息爆炸的時代,世界觀受到了不同的影響。」周子宣說,80後、90後小時候接觸較多的是電視,這種單向的信息接收不像網絡更加多元化,所以00後總體會比80後、90後具有更加多元化的人生觀。

「雖然也和他們聊得來,但是看事情的方式和角度以及關注點都不相同。」不少同學都說,總體感覺是思想觀念和處事方式都不一樣,但是很難舉出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可能我們生活的時代更好吧,我們的生活壓力小,心態也更好。」加糧糧說。

「我們的興趣比他們更廣泛。」王英敏說,因為網際網路的普及,資源隨手可拿,所以他們的興趣更容易開展,他自己就喜歡搞搞小發明,喜歡繪畫、音樂等,同學中興趣廣泛的人很多。

關於成功:錢夠花就好

實現價值家庭幸福就是成功

談及對成功的認識,8位同學大都認為,錢夠花就好,實現自我價值、家庭幸福就是成功。

「做到自己想做的,對人生不後悔。」周子宣說。

「工作家庭都好,這就是成功。」王一諾說。

「活得快樂就是成功。」加糧糧說。

「錢夠花、自己和家人身體健康,又有休閒的時間。」季霖笑著說。

「實現夢想,生活不是那麼糟就行。」于越說。

「坦坦蕩蕩問心無愧,心靈是自由的,錢夠花就好,家庭要圓滿。」周子玉說。

「有美滿的家庭,有成功的事業。」王英敏說。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實習生 朱迪

編輯:王瑋瑋

相關焦點

  • 90後及00後在疫情中的擔當與思考調查報告
    為逝者默哀,向英雄致敬的同時不難發現,在此次抗疫之戰中擔當重任的身影中出現了90後及00後!這群年輕的身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們的深思。  為了深入了解年輕群體在疫情期間的表現,2020年3月14日至24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數據研究院同武漢恆諾市場研究有限公司聯合展開調查,共回收有效樣本356份。
  • 00後、90後的民族自豪感特別強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分析,二線城市的發展要素比較充分,同時生活節奏又沒有一線城市那麼快,所以二線城市的人生活感覺會更好一些。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孫柏瑛分析,在中小城市,「地緣」中人際交往的密度比較高,血親之間的「血緣」互動也比較頻繁,再加上工作壓力不大,職業或行業活動形成的「業緣」也存在,「三緣」的滿足可以提升幸福感。
  • 80後、90後和00後的動畫偶像
    對於偶像的問題,我曾不止一次地問過周圍的80後、90後和00後,以致我終於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結論:對於80後的偶像,我表示認同;對於90後的偶像,我表示理解;但是對於00後的偶像,我只能說我out了。或許這就是代溝。
  • 80後忙著結婚離婚,00後忙著談戀愛分手,90後在中間兩個都不碰
    深夜獨自躲在被窩中刷著抖音,被一句飽含故事的話語吸引住,久久都不願意翻過,任由它不斷的重複:「80後忙著結婚離婚,00後忙著談戀愛分手,90後在中間兩個都不碰」。是啊,我們90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開始變得麻木,不願戀愛結婚,模仿不了70後的老成持重,不像80後的成熟老練,也不似00後的天真活潑,變得世俗,只想搞錢。
  • 00後異軍突起,90後已擠到「中年」:卻不敢結婚不敢談戀愛!
    00後異軍突起,90後已擠到「中年」:卻不敢結婚不敢談戀愛!文|夢徊旅途 註:這篇文章由感而發,謹獻給在人生道路中那些拼搏的90後心和身體,總有一個要在路上!旅行的世界多姿多彩,踏遍祖國萬裡河山,走進世界千山萬水……在以前,90後是被貼上最多標籤的一代人,在他們人生踏入第一步的時候,就不被很多人看好。在一開始90後就被認為是嬌生慣養的一代人,被父母捧在手心裡,但是他們做事從來不顧及父母的感受,「毛手毛腳」、「好吃懶做」、「網癮青年」等這些標籤伴隨著整個學生時代。
  • 90後熬夜加班,00後讀書打遊戲,一個世紀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90後大部分在生活的壓迫下整天熬夜、加班,00後大部分人還在讀書,有的人整天在讀書,而有的人只是每天的打遊戲,過得渾渾噩噩。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解讀一下,跨越一個世紀的差距究竟在哪裡?大多是人每天面對的電腦小李是一名95年出生的90後,大學畢業沒有幾年,在一家他們當地的公司上班,每周循環著」996
  • 對號入座,70後、80後、90後以及00後,哪一代人壓力大?
    70後現在都接近50了,按60歲退休年齡還有10來年的奮鬥,可大部分人基本都定格了,收入穩定等退休,能再突破的只能是企業家,絕大部分人的壓力來自於下一代,買房子,買車,取媳婦過大禮擺喜酒等,要是退休了,收入就打折扣了,不求什麼,只想抱抱孫子安享晚年。
  • 百度知道年度流行詞窺視國民心態,00後男性最不想做「單身狗」
    新十年伊始,20後首次登場,被時代拍上沙灘的80後、90後、00後都在想些什麼?百度知道近日發布「知識問答背後的國民心願大數據」顯示,80後已開始感受到「中年危機」,90後面對奔三「十分迷茫」,00後則表示「充滿挑戰」。
  • 年代的差異,80後想著開店、90後懶得開店、00後不屑開店
    我腦補統計了一下,我社區周邊的30多個門店,發現年齡段在80後的,佔據八成,90後不會低於15%,00後基本沒有!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數據,到底是年齡段未到?還是區域特徵?還是不同年代的人對於開店職業的熱情不同?先談年齡段80後,年齡跨度31到39歲,幹事業正當年,有經驗、有財力、有動力,去開個店養家餬口很好理解!
  • 00後成主力軍,黃同學最常見!廣西部分高校新生大數據揭秘
    萌新們從五湖四海來到廣西,開啟他們的大學生活。他們都來自哪裡?年齡分布如何?各學院的男女比例怎樣?近日,廣西醫科大學、廣西藝術學院、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河池學院等多所高校揭秘新生大數據。▲廣西藝術學院2020級本科新生入學報到。
  • 90後的社恐「絕症」,其實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
    倘若和自己的前浪後浪一對比,90後與社恐可謂是因緣巧合。 無數95後的生涯都伴隨著一個令人費解的玄學—— 念初中時,社會開始呼籲小學減負;念高中是開始呼籲初中減負;念大學時開始呼籲高中減負,以及,大學加負。
  • 00後將面臨「結婚難」,為什麼不結婚的人越來越多
    據報導,剛剛集體步入大學校園的第一批「00後」,將在兩年之後陸續迎來適婚年齡,然而,由於性別比例失衡進一步加劇,就會導致結婚率繼續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00後總人口大概1.46億,男生比女生多將近1300萬。這就會使得男性選擇配偶的競爭日益激烈。
  • 00後黑話指南:90後也不一定認出的字母縮寫,快進來科普下?
    殊不知...這是00後最近熱起的最新交流方式?下面帶大家科普一些比較常見的00後黑話。能認識8-10個:合格的00後能認識6個以上:合格的95後能認識3-5個:合格的90後能認識2個以上:嗯...80以下阿姨蜀黍無疑(誰的眼神鎖定你)Xswl=笑死我了Nbcs=nobody cares(沒有人在意)剛開始還以為是誰玩cs老nb了,嗯,打擾了。
  • 70後,80後,90後,00後,想不到這個年代的人壓力更大!
    首先談談70後,最大的快50了,最小的也有40了,按照農村的習俗來看,孩子也該上中學或者大學,甚至就業了。如果說60年代的人該退休了,那70年代的人應該還在奮鬥中,為什麼呢?孩子無論上學還是就業,對於父母來說,身上的擔子並沒有落下。如果孩子還在讀書的話,那學費,生活費也不是一筆小錢,即使孩子工作了,就輕鬆了?不一定。
  • 想「運營」90,00後?最好知道啥叫星球引力
    90後、00後、10後的性格發展特點是希望自己操盤,實現自我價值,不是純粹打工或者做職業經理人的心態。
  • 「00後不婚不育觀」嚇壞父母,低欲望年輕人,為何成趨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低欲望年輕人這個詞開始出現,可能就是在佛系青年出現之後吧,他們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甚至不想奮鬥,人生的欲望值降到最低,看起來無欲無求。有人覺得90後是低欲望主力人群,相對於艱難的80後,90後可謂運氣非常好,他們的成長伴隨了中國的騰飛,家庭條件遠勝於前輩,大多數還是獨生子女,備受寵愛,父母也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他們的思想開放,不像70後80後壓力那麼大。
  • 深度分析00後和90後的戀愛,都有著什麼樣的「網絡語言」?
    生活社交也好,戀愛也罷,00後的語言能力不是一般「老年人」能理解的,除了讓人懵逼,大概也就只剩匪夷所思四個字。這便是網絡語言的魅力所在。說起網絡語言,這不是00後的專權,只是隨著網絡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網絡語言也在不斷更新迭代。網絡語言的發展,源於網絡時代的進步,比如我們若倒退二十年,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年代,自然也就不存在如今這些稀奇古怪的語言文字。
  • 十年後中國主流住宅17大圖景 90後00後們太幸福!
    十年後中國主流住宅17大圖景 90後00後們太幸福! 房天下房天下   2015-07-20 11:33 [摘要] 當現在的90、00後、大概有4億人,未來十年內將成為
  • 第一批00後開始上班,90後感嘆已不再年輕,80後最小已經30了
    今年公司招聘了一批實習生竟然都是00後,第一批00後已經開始上班了,讓人有點經不住感嘆時間過得太快了,作為90後的我們仿佛已經不再年輕,是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一轉眼我們就成了社會勞動力的中流砥柱,而最後一批80後都30了,大多都已經身為父母。
  • 改變山村校面貌的90後教師
    原標題:改變山村校面貌的90後教師 當時的何義穩或許無法想見,短短5年後的今天,梁家川小學的7名老師有6名是90後,他們年紀最大的出生於1990年,最小的出生於1994年。而這個年輕的群體,把這所學校的面貌徹底改變了。 他們共同守護著大山裡的孩子,也與孩子們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