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是軍轉|軍隊文職|公安現役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的組成部分,為了幫助考生熟悉複習內容,中公教育軍人考試網為您提供常識知識及模擬題,供廣大考生學習。
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主義中,唯物論作為開篇之作,其主要核心的內容就是物質與意識。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堅持唯物的,因此我們總是忽略意識的重要作用,尤其對於意識中的細節掌握地不夠深,所以很容易在這部分失分。今天我們就來細緻地梳理一下,哲學唯物論中,意識考點的相關內容。
一、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這一點我們要從兩個方向來看:
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經由無機物的反應特徵進化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進化為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動物心理進化為人的意識。
2、意識是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在意識產生的過程中起著決定的作用。勞動創造了語言,語言是意識的物質外殼。
第一點實際是從發展的角度來說,最開始是無機物的反應,然後隨著發展的腳步,出現了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比如我們初中學過的類似於草履蟲的生物,只會對環境的變化做出應激反應,再到後來進入高等生物的感覺和心理,比如我們摸摸家裡的小狗,它會搖尾巴。再到後面就發展到了人。
第二點其實強調兩個關鍵詞「勞動」和「語言」。在馬克思的敘述中,他強調了勞動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而在勞動中,產生了意識,意識的表達,則需要用語言這個物質外殼將其展示出來。
二、意識的本質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1、從生理基礎上說,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器官。意識不能獨立地存在,是以人腦為物質基礎的。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包含著我們容易忽視的一個考點,那就是動物有意識嗎?答案是否定的,動物沒有意識,因為馬哲中的定義中提到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只有人腦才能產生意識。
2、從內容與形式上說,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1)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任何意識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客觀存在具有客觀性,所以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
(2)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不同的主體對於同一事物的反映經由經歷、愛好、興趣等主觀性影響而產生差異,所以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其中,正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正確的反映,錯誤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歪曲的反映。
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就如同一束玫瑰好,有的人看到了美麗,有的人看到了浪漫,也有人看到了昂貴。同一束玫瑰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那就是人面對的事物是客觀的,但是我們總會把自己主觀的東西添加其中,所以表現的形式就是千差萬別的了。
三、意識的能動作用
1、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意識不僅可以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可以通過抽象思維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我們常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這樣,其實在這其中,意識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2、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意識具有指導性。意識可以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
在題目中如果說意識可以創造物質是錯誤的,但是說意識可以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這是正確的。
3、意識能夠反作用於主體,影響人的生理過程,具有高度自控性。人的精神是否愉悅,對於其身體健康狀況有重要影響。
如同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想上廁所,我們的意識就會發出指令,讓我們再忍一忍,等下課再去;再比如立志減肥的人最終能夠成功也是意識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意識具有能動作用。那麼意識能動作用的實現條件有哪些呢?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點:
1、實踐是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根本途徑。
2、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行動,才是正確的行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否則,意識的能動作用就是盲目的。
3、發揮意識能動作用,還必須依賴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都依靠一定的工具、儀器設備、一定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狀況,只有適時利用已有的物質條件和手段,才能更好地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