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了水分子的新狀態

2020-12-07 INeng財經

中子散射和計算模型揭示了水分子在極端限制下的獨特和意外行為,這是任何已知的氣體,液體或固體狀態所無法比擬的。

在「 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的隧道狀態,這種狀態的水分子被限制在礦物綠柱石的六邊形超小通道中 - 超過5埃。埃為1/100億分之一米,單個原子的直徑通常約為1埃。

通過在ORNL的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和英國的Rutherford Appleton實驗室進行的實驗,這一發現成為可能,展示了巖石,土壤和細胞壁中超限水的特徵,科學家預測這些特徵將引起許多學科的興趣。

ORNL的化學和工程材料部門的主要作者亞歷山大·科列斯尼科夫說:「在低溫下,這種隧道水通過分離電位壁呈現出量子運動,這在經典世界中是被禁止的。」 「這意味著水分子的氧和氫原子'離域',因此同時存在於通道中所有六個對稱等效位置。這是僅存在於量子力學中並且與我們的日常經驗無關的那些現象之一。「

ORNL研究中顯示的水的隧道狀態的存在應該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描述水在高度受限的環境中的熱力學性質和行為,例如水擴散和細胞膜通道,碳納米管和沿晶界的運輸。在許多地質環境中的礦物界面。

ORNL的共同作者勞倫斯·阿諾維茨指出,這一發現很容易激發材料,生物,地質和計算科學家之間的討論,因為他們試圖解釋這種現象背後的機制並理解它如何應用於他們的材料。

「這一發現代表了對水的行為以及水利用能源的方式的新的基本理解,」Anovitz說。「認為你的海藍寶石或祖母綠環中的水分子 - 藍綠色的綠柱石 - 正經歷著我們在實驗中看到的相同的量子隧道,這也很有趣。」

雖然先前的研究已經觀察到其他系統中的原子氫隧穿,但ORNL發現水錶現出這種隧道行為是前所未有的。中子散射和計算化學實驗表明,在隧道狀態下,水分子在環周圍離域,因此水分子呈現出不尋常的雙頂狀形狀。

「從中子實驗直接獲得的水質子的平均動能是它們在幾乎絕對零度溫度下運動的量度,比在散裝液體或固體水中低約30%,」Kolesnikov說。「這完全不同於基于振動模式能量的公認模型。」

華盛頓湖技術學院和華盛頓大學博塞爾分校的Narayani Choudhury首先進行的模擬表明,隧道行為與綠柱石結構的振動動力學有關。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發現水分子的新物態
    研究者發現綠柱石中的水分子有著奇異的特性。
  • 科學網—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陳志超)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開軍和楊學明院士團隊在水分子真空紫外波段光解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
  • 水分子僅三種狀態?其在綠寶石內或有量子隧穿態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5日報導,首次有研究發現,水分子被局限於極端限制條件下時,其狀態非固態、液態或氣態,而呈現出量子隧穿態。  美國能源部所屬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ORNL)對綠柱石(常見於翡翠中的一種礦石)中狹小空間內的水進行研究
  • 水分子不再只是H2O
    雖然都是一氧化二氫,但水分子在不同條件下卻表現出了不同的狀態。最近的一項實驗成功地分離了它們,且研究人員發現其中一種水分子的化學反應速度比另一種更快。這種「更優質的水」雖然不至於在市場上引起波動,但這一發現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量子化學的福音。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化學家們利用靜電場,根據水分子的核自旋數對它們進行排序。
  • 水分子其實有兩種類型
    水分子存在兩種不同形式,但它們的物理參數幾乎完全一樣。
  • 新研究發現有陽光的月球表面也有水,水是怎樣存在的?狀態很奇怪
    其中第一篇論文是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天文學家卡西·哈尼玻爾及其同事分析了索菲亞平流層紅外天文臺機載望遠鏡的數據得出的,這臺望遠鏡的月球觀測波長為6微米,能探測到水分子和其他羥基化合物不同的一個光譜特徵,結果他們發現月球南半球高緯度地區月表確實存在水,濃度大概在1/10000~4/10000之間
  • 納米籠中的水分子的新形態
    最近的研究表明,被限制在類綠寶石晶體中的水錶現出水分子在不同取向之間的隧穿效應,每個分子在某一時刻處於6 個不同組態中。研究人員展示了中子散射實驗結果,表明隧穿過程使得水中氫原子散開成為環狀分布。這種水的新形態具有更高的對稱性,可以預見其電偶極矩為零。而一般來說,電偶極矩使得水形成氫鍵,因此適於作為溶劑。
  • NASA在月球發現水分子!更厲害的是,俄羅斯在44年前已發現
    首先,如果某一顆星球上存在液態水,那麼說明存在水的地方有著較適宜的溫度,因為水要在一定溫度區間內才會保持液態狀態。其次,液態水的存在可能說明該星球過去存在充足的水資源。那麼人類在五六十年的太空探索中,是否已經發現了含有液態水的星球呢?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們對金星、火星、月球等星球進行探測,發現這些星球的表面並不存在明顯的液態水。
  • 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水分子廣泛存在於宇宙中,其與真空紫外光相互作用是高反應活性星際物質OH的重要來源。
  • 結晶冰中,如何讓無序的水分子「聽令」?
    與大多數物質不同的是,即使在極低溫度下,冰也無法達到預期中的有序狀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期發文稱,義大利國際高等研究院(SISSA)、阿卜杜斯 薩拉姆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和物理研究所(IFIR-UNR)在義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CNR-IOM)的支持下,對導致造成冰的奇異無序現象的原因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在特定條件下,冰能夠恢復部分有序性。研究人員描述了有序狀態下低溫冰的鐵電性。
  • 科學家發現「熱木星」大氣層隱藏著水分子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一支研究小組使用哈勃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勘測穿過行星大氣層的光線,跟蹤發現神秘的水分子。之前研究表明,「熾熱木星」大氣層含有水分低於之前預期,通過研究大氣層中的元素,他們發現存在大氣雲層中隱藏著水。「熱木星」的體積至少比木星大,但是它們的軌道比木星更接近於主恆星。
  • 月球表面發現水分子 美國宇航局在月球南半球有新發現
    內容提要:月球表面發現水分子 美國宇航局在月球南半球有新發現
  • 科學家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是由8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11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組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8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這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了新思路。
  • 非氣、液、固 水分子在綠寶石內或有量子隧穿態
    原標題:除氣態、液態和固態外 水分子在綠寶石內或有量子隧穿態   [導讀] 教科書告訴我們,水有三種狀態:氣態、液態和固態,但據美國能源部下屬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官網消息,該實驗室科學家通過中子散射和計算機模擬,揭示了水分子在極端限制條件下的新行為——量子隧穿
  • NASA發現月球的太陽照射面存在水分子,或助力登月計劃
    乍一看,你或許會覺得這有什麼值得關注的,月球上不是早就發現過水了嗎?但其實一直以來,人類發現的月球上的水,都只是以冰的狀態存在於月球極寒陰暗的兩極地區,那裡永遠照射不到太陽光。它飛行在13-14公裡高空的平流層中,研究人員可以控制望遠鏡開展紅外波段探測, 能夠探測到水分子的特定波長。SOFIA飛行的這個高度,基本上沒什麼水分子存在,消除了地球大氣層中99%水分子的幹擾,從而能夠更清晰地從紅外波段視角下觀測宇宙。
  • 科學家聲稱要看到水的「新狀態」
    是什麼定義了物質的「新形式」?這個問題是由一項研究引發的,這項研究顯示了熟悉的彎曲水分子,其質子在一個環周圍不少於六個等效位置離域,平均了它的偶極矩。 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亞歷山大·科列斯尼科夫及其同事稱這是一種「新形式的水」。
  • ZIOS新材料的幫助下 研究人員能更有選擇性地捕獲特定的重金屬
    伯克利實驗室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剛剛在《自然通訊》雜誌上介紹了一項有助於處理礦山等汙染廢水中銅元素的新方法。傳統廣撒網式的過濾工藝很... 伯克利實驗室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剛剛在《自然通訊》雜誌上介紹了一項有助於處理礦山等汙染廢水中銅元素的新方法。
  • 日本發現常溫下碳納米管中的水分子會凍結
    新華網東京12月21日電(記者何德功)據《日本經濟新聞》21日報導,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和東京都立大學聯合研究小組研究發現,在室溫下使水蒸氣進入非常細的筒狀碳納米管,結果水分子發生凍結。這是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室溫下的水在非高壓環境中凍結現象。
  • 科學家首次發現常溫下碳納米管中的水分子會凍結
    新華社東京12月21日電 據《日本經濟新聞》21日報導,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和東京都立大學聯合研究小組研究發現,在室溫下使水蒸氣進入非常細的筒狀碳納米管,結果水分子發生凍結。這是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室溫下的水在非高壓環境中凍結現象。
  • 科學家成功分離出新型水分子,徹底顛覆中學認知
    根據這一概念,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生命中的必需水含有兩種不同類型的水分子,它們存在於不同的自旋模式中,一種是相鄰的水的異構體,一種是其核的自旋和1的粒子,另一種是與水相反的異構體。R和它的核自旋。總數為0。最近,瑞士伯爾尼大學的化學家成功地使用靜電場來分離兩種水。這兩種水具有不同的取向和固定。這意味著每個分子保持其特徵為對位或鄰位異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