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幾十億年以來,月球一直陪伴在地球的身邊。當我們人類的祖先第一次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就知道月球的存在了。
月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我國古代的傳說中月亮上面有廣寒宮,有桂花樹,有嫦娥還有砍桂花樹的吳剛和一隻會搗藥的兔子。

我們為什麼會對月亮產生如此美妙的神話傳說呢?我想這和我們看到的月亮有很大關係吧!在還沒有天文望遠鏡的古代,人們發現月亮除了有陰晴圓缺之外,月亮的面孔是不會發生改變的。它永遠都是一面朝著我們,凝視著人間的悲歡離合、歲月滄桑。月亮在凝視著我們,我們也在仰望著月亮。人們在月亮的上面看到了一些婆娑的陰影,聯想到那是桂花樹和宮殿。
後來人類發明了天文望遠鏡。通過天文望遠鏡人類發現了月球的真實面貌。月球上一片荒涼。月球上的那些陰影根本不是什麼桂花樹,而是月球上一些低洼的平原地區。

通過望遠鏡我們也知道了,月亮也是一個星球。因此我們把它叫做月球。既然是月球是一個星球,那麼它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一面外應該還有另一面的。那為什麼我們在地球上只能夠看到月球的一面呢?難道月球不轉動嗎?
原來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了。被地球潮汐鎖定後的月球它的自轉周期和圍繞地球公轉的周期是相同的,都是27.32天。月球好像是被地球拿繩子拴起來甩著轉一樣。這就造成了月球始終是一面朝向地球。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我們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我們把它叫做月球的正面。那麼月球背面是什麼樣子的呢?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月球的背面就是月球的暗面。月球背面應該是一個永遠不見陽光的漆黑世界。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這樣了。月球背面當然也是能夠見到太陽的。月球背面不等於月球的暗面。為什麼會是這樣呢?答案就藏在日食中。

2020年6月21日天空中上演了美麗的「金邊日環食」。相信不少朋友都目睹了這難得一見的天文奇觀吧。日食是怎樣發生的呢?簡單的說,日食就是月球運行到了地球和太陽中間。這時候地球、月球和太陽三者位於一條直線上。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線。這樣位於月球投在地球上的陰影中的人就看到了日全食或者是日環食。
來想像一下,日食發生時月球的背面發生了什麼呢?

我們知道月球永遠都是一面朝向地球的。我們在觀察日食的時候看到的太陽中漆黑的陰影就是月球。這時候月球面對地球一面還是它的正面。很明顯此時月球的正面是背對著太陽的,是黑夜。這時候月球的另一面,月球背面正好面對著太陽,是白天。

有趣的是,月球背面不但也有白天而且它的白天比月球正面的白天還要亮一些。月球正面完全是白天的時候就是滿月的時候。這時候地球位於月球和太陽中間。而當月球背面是白天的時候,月球卻位於地球和太陽中間了。這就意味著,月球背面是白天的時候要比滿月的時候更加靠近太陽。

更加靠近太陽也就意味著月球接收到的太陽光線也就更多一些,自然也就亮一些了。可惜的是我們在地球上永遠看不到更加明亮的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並不是月球的暗面。月球背面也有白天。我們通過對日食的觀察就能夠發現這個問題,是不是很有趣呢?